第七十五章 去遼東的任務(上)
正德,胡鬧出了大帝之姿 作者:半老夫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綱失魂落魄地迴到武安侯府,將酒樓裏太子殿下說過的話對父親複述了一遍。
武安侯鄭英聽完了兒子的話,歎了口氣說道:“一步錯,步步錯啊!”
鄭綱低著頭,有些埋怨當初父親就不該跟著張家兄弟去得罪太子。
鄭英也是腸子都悔青了,就算自己不願意投資,那不給錢就是了,何必要跑到皇帝那踩太子一腳,結果太子沒踩著,自己反而裏外不是人了。
想到太子隻給了他家三天的時間,鄭英決定親自去見一見太子,想要知道太子要這麽多的大木幹什麽?
鄭英親自到東宮求見太子,朱厚燳可以晾著鄭綱,卻不能晾著鄭英,晾著鄭英頂多算是小孩子鬧脾氣,晾著鄭英那就是不尊重大明重臣了。
朱厚燳收到鄭英求見的信息,立刻將鄭英請到了東宮正殿,在鄭英給太子行禮,兩人寒暄了幾句沒有營養的話後。
鄭英沉不住氣,先開口問道:“殿下!您要那麽多大木做什麽?”
“造船!”
鄭英心中震驚,太子要造船幹什麽,這事能答應嗎?
電光火石之間,鄭英的心中百轉千迴,還是問道:“殿下!朝廷禁海,您造船做什麽?”
“本宮造船做什麽,這事不勞武安侯操心,本宮就想知道武安侯敢不敢接這單生意?武安侯大可放心,本宮不會虧待商業夥伴,保證你在遼東的伐木有利潤。”
“殿下!恕臣多句嘴,您造船陛下同意嗎?”
朱厚燳不高興了,臉色沉下來說道:“陛下同不同意,這似乎不是武安侯該操心的事吧。”
“臣明白了!”鄭英咬牙說道:“殿下這筆買賣臣接了,不知殿下讓臣將大木運到什麽地方交割?”
“這才是一句痛快話!”
“丘聚!”
“奴婢在,”
“給本宮將遼東地圖拿過來。”
很快一張遼東地圖便拿了過來,朱厚燳指著遼東一線的邊牆說道:“整個遼東現在隻有百萬人口不到,偌大的遼東人口太少,不足以震懾心懷叵測的蠻夷。
因此遼東的人口急需增加,想要增加人口就要有足夠多的土地,然而遼東到處都是原始森林,這些森林不砍伐下來,就無法進行開荒種地。
因此朝廷一直鼓勵百姓到遼東伐木開荒,不過遼東苦寒,百姓並不願意到遼東生存。從大明立國開始朝廷就努力在往遼東移民,甚至在遼東封了一個遼王。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除了朝廷強製移民過去的軍戶,遼東人口增長緩慢,地廣人稀的結果就是遼東腹地空虛,若是有一天鐵嶺關以北的蠻夷強盛起來,突破鐵嶺關,整個遼東就會成為蠻夷之地。”
鄭英蒙了,這不是說伐木嗎?怎麽就扯上了遼東移民了,遼東移不移民豈是他一個小小的勳臣能置喙的?
“殿下!您的意思是?”
“本宮沒有別的意思,本宮想說的是,要想讓遼東人口增加,就要讓中原百姓看到去遼東的好處。
若是去了遼東能過上比在中原更好的生活,你說百姓會不會踴躍向遼東移民?”
“殿下!您是說讓臣在伐木的同時從中原向遼東拉移民?”
“沒錯,中原如今人口增加,土地兼並嚴重,越來越多的百姓已經活在了生死邊緣,這對於大明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本宮必須要將這種威脅扼殺在萌芽當中,想要百姓活下去,首先就要讓百姓有地種,有錢花,中原大戶太多,百姓根本競爭不過這些不用交稅的大戶。
你若願意去做這件事,到了遼東之後,就積極從中原吸引流民到遼東伐木開荒,一方麵為本宮提供原木,一方麵積極增加遼東的人口。
你也放心,這件事本宮不會讓你吃虧,你隻要成功在遼東安置一戶五口之家的百姓落戶安家,本宮補償你五十兩銀子。”
鄭英沉默了,他知道自己現在遇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隻要自己點頭應下來,自己很有可能會在未來成為遼東的話事人。
“殿下!讓臣去遼東沒有問題,可是遼東總兵這個職位陛下未必會讓臣去啊?”
“這不是你操心的事,本宮既然能讓你去,就能將你安置到遼東的位置上。”
“這事臣應下了,臣保證在臣的任上,每年為遼東增加一萬戶。”
“武安侯!你是個聰明人,既然你應下了這個差事,本宮就必須要提醒你,做本宮的人,好處本宮能給足你,責任你也得給本宮擔起來。
遼東以遼陽為中心衛所體係已經跟不上軍事需要,你到了遼東之後,抽調各個衛所,邊軍中精銳士卒,給本宮練出一支一萬人馬的騎兵。
這支騎兵本宮要求能夠對上兩倍以上的蠻子騎兵能夠全勝而歸,每年這支騎兵都要給本宮出邊牆掃蕩周邊的蠻子部落。
其餘的邊軍則其精銳編成三萬邊軍步兵,用於邊牆防衛,其餘的老弱衛所,全部轉為民戶,不再承擔軍事責任,他們的任務就是為四萬邊軍提供糧草後勤。”
鄭英冷汗下來了,這哪是讓他去遼東任職,分明這是讓他跟整個大明的衛所軍官作對啊。
轉為民戶,普通軍戶當然樂意,從此分到土地,成為自耕農,不再受軍官欺負,可是軍官就不同了,他們都是世係職位,隻要大明還在,他們永遠都是軍官。
一旦轉為民戶,他們這官怎麽辦?難道想讓他們這與國同休的鐵飯碗砸了嗎?
幹這種斷人飯碗的差事,曆史上就沒有得到好下場的。況且若是遼東開始軍戶轉民戶,那麽其他邊鎮的軍戶要不要轉,整個大明的軍戶幾百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弄不好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殿下!這事陛下首肯了嗎?真要這麽做,引起的反彈可不是一般的大,弄不好會動搖大明的根基啊!”
鄭英沒有拍胸脯答應,說明他是聽明白了,有顧慮才是正常的,朱厚燳沉聲說道:“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設計出一套妥善的辦法。
軍轉民最難的不是普通軍戶,而是世襲軍官,這些世襲軍官都是跟著太祖太宗打天下的功臣後人,本宮也不能讓功臣後人沒了下落。”
武安侯鄭英聽完了兒子的話,歎了口氣說道:“一步錯,步步錯啊!”
鄭綱低著頭,有些埋怨當初父親就不該跟著張家兄弟去得罪太子。
鄭英也是腸子都悔青了,就算自己不願意投資,那不給錢就是了,何必要跑到皇帝那踩太子一腳,結果太子沒踩著,自己反而裏外不是人了。
想到太子隻給了他家三天的時間,鄭英決定親自去見一見太子,想要知道太子要這麽多的大木幹什麽?
鄭英親自到東宮求見太子,朱厚燳可以晾著鄭綱,卻不能晾著鄭英,晾著鄭英頂多算是小孩子鬧脾氣,晾著鄭英那就是不尊重大明重臣了。
朱厚燳收到鄭英求見的信息,立刻將鄭英請到了東宮正殿,在鄭英給太子行禮,兩人寒暄了幾句沒有營養的話後。
鄭英沉不住氣,先開口問道:“殿下!您要那麽多大木做什麽?”
“造船!”
鄭英心中震驚,太子要造船幹什麽,這事能答應嗎?
電光火石之間,鄭英的心中百轉千迴,還是問道:“殿下!朝廷禁海,您造船做什麽?”
“本宮造船做什麽,這事不勞武安侯操心,本宮就想知道武安侯敢不敢接這單生意?武安侯大可放心,本宮不會虧待商業夥伴,保證你在遼東的伐木有利潤。”
“殿下!恕臣多句嘴,您造船陛下同意嗎?”
朱厚燳不高興了,臉色沉下來說道:“陛下同不同意,這似乎不是武安侯該操心的事吧。”
“臣明白了!”鄭英咬牙說道:“殿下這筆買賣臣接了,不知殿下讓臣將大木運到什麽地方交割?”
“這才是一句痛快話!”
“丘聚!”
“奴婢在,”
“給本宮將遼東地圖拿過來。”
很快一張遼東地圖便拿了過來,朱厚燳指著遼東一線的邊牆說道:“整個遼東現在隻有百萬人口不到,偌大的遼東人口太少,不足以震懾心懷叵測的蠻夷。
因此遼東的人口急需增加,想要增加人口就要有足夠多的土地,然而遼東到處都是原始森林,這些森林不砍伐下來,就無法進行開荒種地。
因此朝廷一直鼓勵百姓到遼東伐木開荒,不過遼東苦寒,百姓並不願意到遼東生存。從大明立國開始朝廷就努力在往遼東移民,甚至在遼東封了一個遼王。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除了朝廷強製移民過去的軍戶,遼東人口增長緩慢,地廣人稀的結果就是遼東腹地空虛,若是有一天鐵嶺關以北的蠻夷強盛起來,突破鐵嶺關,整個遼東就會成為蠻夷之地。”
鄭英蒙了,這不是說伐木嗎?怎麽就扯上了遼東移民了,遼東移不移民豈是他一個小小的勳臣能置喙的?
“殿下!您的意思是?”
“本宮沒有別的意思,本宮想說的是,要想讓遼東人口增加,就要讓中原百姓看到去遼東的好處。
若是去了遼東能過上比在中原更好的生活,你說百姓會不會踴躍向遼東移民?”
“殿下!您是說讓臣在伐木的同時從中原向遼東拉移民?”
“沒錯,中原如今人口增加,土地兼並嚴重,越來越多的百姓已經活在了生死邊緣,這對於大明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本宮必須要將這種威脅扼殺在萌芽當中,想要百姓活下去,首先就要讓百姓有地種,有錢花,中原大戶太多,百姓根本競爭不過這些不用交稅的大戶。
你若願意去做這件事,到了遼東之後,就積極從中原吸引流民到遼東伐木開荒,一方麵為本宮提供原木,一方麵積極增加遼東的人口。
你也放心,這件事本宮不會讓你吃虧,你隻要成功在遼東安置一戶五口之家的百姓落戶安家,本宮補償你五十兩銀子。”
鄭英沉默了,他知道自己現在遇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隻要自己點頭應下來,自己很有可能會在未來成為遼東的話事人。
“殿下!讓臣去遼東沒有問題,可是遼東總兵這個職位陛下未必會讓臣去啊?”
“這不是你操心的事,本宮既然能讓你去,就能將你安置到遼東的位置上。”
“這事臣應下了,臣保證在臣的任上,每年為遼東增加一萬戶。”
“武安侯!你是個聰明人,既然你應下了這個差事,本宮就必須要提醒你,做本宮的人,好處本宮能給足你,責任你也得給本宮擔起來。
遼東以遼陽為中心衛所體係已經跟不上軍事需要,你到了遼東之後,抽調各個衛所,邊軍中精銳士卒,給本宮練出一支一萬人馬的騎兵。
這支騎兵本宮要求能夠對上兩倍以上的蠻子騎兵能夠全勝而歸,每年這支騎兵都要給本宮出邊牆掃蕩周邊的蠻子部落。
其餘的邊軍則其精銳編成三萬邊軍步兵,用於邊牆防衛,其餘的老弱衛所,全部轉為民戶,不再承擔軍事責任,他們的任務就是為四萬邊軍提供糧草後勤。”
鄭英冷汗下來了,這哪是讓他去遼東任職,分明這是讓他跟整個大明的衛所軍官作對啊。
轉為民戶,普通軍戶當然樂意,從此分到土地,成為自耕農,不再受軍官欺負,可是軍官就不同了,他們都是世係職位,隻要大明還在,他們永遠都是軍官。
一旦轉為民戶,他們這官怎麽辦?難道想讓他們這與國同休的鐵飯碗砸了嗎?
幹這種斷人飯碗的差事,曆史上就沒有得到好下場的。況且若是遼東開始軍戶轉民戶,那麽其他邊鎮的軍戶要不要轉,整個大明的軍戶幾百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弄不好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殿下!這事陛下首肯了嗎?真要這麽做,引起的反彈可不是一般的大,弄不好會動搖大明的根基啊!”
鄭英沒有拍胸脯答應,說明他是聽明白了,有顧慮才是正常的,朱厚燳沉聲說道:“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設計出一套妥善的辦法。
軍轉民最難的不是普通軍戶,而是世襲軍官,這些世襲軍官都是跟著太祖太宗打天下的功臣後人,本宮也不能讓功臣後人沒了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