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礦主(下)
正德,胡鬧出了大帝之姿 作者:半老夫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礦主們的心思,朱厚燳又怎麽會不明白,換了自己也會這樣去想,本就是把自己辛苦建起來的礦洞讓了出去,到最後還拿不到一文錢。
其實朱厚燳還有一個方案,不過他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贖買,如同後世拆遷一般,將礦洞用協商好的價錢全部轉讓給自己。
可是他知道自己暫時不能這麽做,不然會有更多的百姓覺得這裏麵有便宜可占,在山上四處開挖礦洞,跟他要補償。
朱厚燳冷眼看著礦主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也不著急,這種事還是讓他們想清楚了利害關係之後再做出決定。
礦主們互相嘀咕了半天,選出了剛才說話為代表向朱厚燳問道:“殿下!這往後您就是小人們的東家,這待遇能不能跟小人等說一說,小人們也好迴去跟礦上的弟兄們交待一番。”
“你們要交待什麽?”
“這些弟兄跟著小人這麽多年,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也算是個能活命的營生,若是以後連這麽一份兒活命的營生都沒有了,小人覺得對不住這些弟兄。”
朱厚燳冷笑道:“本宮看你不是想問那些礦工的待遇,而是想問你們的待遇吧?”
礦主被戳破了心思,尷尬地笑了笑,露出滿嘴的黃牙說道:“殿下明鑒,小人確實也想知道貴人打算怎麽安置我等?”
“本宮將會對整個礦山的礦工進行軍事化管理,按照隊、旗、司、局、營為標準,進行編製,十一為一隊,隊設隊長一名,隊長開餉一兩五錢。
三隊為一旗,旗設旗總一名,另配兩位副手,一人負責對礦工的工作量記錄,一人負責抓礦工的紀律,挖石炭是個非常危險的營生,不能有任何的違規操作。
每一旗出現安全問題,先抓旗總,然後抓主管安全的副旗總,一旗共計三十六人。旗總開餉二兩五,副旗總開餉二兩。
旗上設司,三旗為一司,司設食堂,食堂一名掌廚、一名夥夫,一名副廚,三人負責一司的夥食。司設百總一名,同樣設兩名副手,另設一名文書,管理一司的賬目往來。
全司共計一百一十五人,百總開餉四兩,副職開餉三兩,文書開餉三兩五錢,夥夫與礦工同樣待遇。
每一個司獨立負責一個礦洞的石炭開采,各個司除了正常的餉銀之外,完成定額之外,還會有額外的獎賞。
每個司之間每年本宮都會進行評比,最優秀的司將會獲得高額獎勵,最差的一個司,很有可能麵臨裁撤,或者降薪處置。
當然本宮會製定一個合理的生產任務,隻要完成了生產任務,即使是落到最後一名也不會受到懲處。
司以上的管理人員暫時不會從礦工中選擇,與你們沒有關係,本宮就不多做說明了,這個待遇你們自己琢磨一下。”
礦主們想著自己手下的人手,估摸著自己能夠當上一個什麽職位,合算一下收入的多寡,就算是最低的隊長餉銀都有一兩五錢,而且一天還能管兩頓飯。
這個待遇已經遠超他們自己帶著幾個人獲得的收入了,反而是那些手下有百十人的大礦主,感到有些虧,他們自己經營一個礦洞,一年落個百十兩銀子也是平常事。
若是按照太子殿下定下的這個標準,就算拿到最高的百總的位置也不過一年四十八兩,雖說比一般人已經算是話豐厚的收入,可是這樣的收入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卻是幾乎少了一半。
這就是朱厚燳故意設計的薪酬水平,他想要提高低收入礦主的收入,慢慢將他們的位置升上來,而這些大礦主,朱厚燳可不想花那麽錢養他們。
這種情況下,人數最少的大礦主就會與人數最多的小礦主產生分歧,原本想要聯合起來對抗太子殿下巧取豪奪的礦主們,就會形成分裂。
隻有這樣朱厚燳才會放心使用這些曠工,不然這些礦工擰成一股繩,對付起來要麻煩許多。
朱厚燳要的是盡快見到效益,而不是與這些礦主還要玩一段時間的勾心鬥角。
果然礦主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小礦主們願意帶著手下的礦工加入太子殿下的麾下,另一個派是幾個大礦主要求采用第一種方式,他們自己負責采礦售賣,每開采百斤石炭納稅十文。
朱厚燳毫不猶豫就與這些人簽訂了契約,接下來就是按照朱厚燳的規劃進行擴張生產,一批人員從西山的孔道進入宣大招募流民來西山開采石炭,月給銀子一兩,一日管兩頓飯。
這個條件吸引了大量的失地百姓前往西山采礦,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各個屬於朱厚燳的礦洞就已經滿編。
大量的石炭開采出來,一車車的送到京城,而京城的馬三九也開始在朱厚燳的扶持下建起了一個生產蜂窩煤爐和生產蜂窩煤的作坊。
一番推廣之下,老百姓便徹底的喜歡上了這種又省石炭,又能保證火一直不滅的爐子。到了冬天有這麽個爐子使用,一天到晚都不缺熱水。
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口熱水那是能讓百姓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第一批用上蜂窩煤爐的就包括了在崇文門外擺茶攤的劉良父女,劉良在馬三九帶著爐子向他推銷的時候,立刻就看出了這個爐子以及蜂窩煤的好處。
果斷地將柴灶替換成了蜂窩煤爐,單是這一項改變,就讓劉良父女省下了不少的柴錢。
蜂窩煤的風靡讓馬三九猝不及防,他的小作坊很快就跟不上銷售的速度,不得不繼續對作坊進行擴張,甚至連一些有錢人家也發現了這蜂窩煤的好處,也開始了使用蜂窩煤燒水做飯。
蜂窩煤爐與蜂窩煤本就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隻要有心人一琢磨就能學會,於是京城在短短的時間內又開了好幾家蜂窩煤廠。
這讓京城石炭的銷量呈幾何速度增長,西山開采的石炭開始供不應求,然而那幾家覺得不劃算的礦主卻有苦難言。
不是他們的石炭賣不出去,而是朱厚燳將石炭的價格定在了一個讓他們難以盈利的水平上,等於是挖出來的石炭除了交稅之外還要賠錢。
其實朱厚燳還有一個方案,不過他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贖買,如同後世拆遷一般,將礦洞用協商好的價錢全部轉讓給自己。
可是他知道自己暫時不能這麽做,不然會有更多的百姓覺得這裏麵有便宜可占,在山上四處開挖礦洞,跟他要補償。
朱厚燳冷眼看著礦主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也不著急,這種事還是讓他們想清楚了利害關係之後再做出決定。
礦主們互相嘀咕了半天,選出了剛才說話為代表向朱厚燳問道:“殿下!這往後您就是小人們的東家,這待遇能不能跟小人等說一說,小人們也好迴去跟礦上的弟兄們交待一番。”
“你們要交待什麽?”
“這些弟兄跟著小人這麽多年,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也算是個能活命的營生,若是以後連這麽一份兒活命的營生都沒有了,小人覺得對不住這些弟兄。”
朱厚燳冷笑道:“本宮看你不是想問那些礦工的待遇,而是想問你們的待遇吧?”
礦主被戳破了心思,尷尬地笑了笑,露出滿嘴的黃牙說道:“殿下明鑒,小人確實也想知道貴人打算怎麽安置我等?”
“本宮將會對整個礦山的礦工進行軍事化管理,按照隊、旗、司、局、營為標準,進行編製,十一為一隊,隊設隊長一名,隊長開餉一兩五錢。
三隊為一旗,旗設旗總一名,另配兩位副手,一人負責對礦工的工作量記錄,一人負責抓礦工的紀律,挖石炭是個非常危險的營生,不能有任何的違規操作。
每一旗出現安全問題,先抓旗總,然後抓主管安全的副旗總,一旗共計三十六人。旗總開餉二兩五,副旗總開餉二兩。
旗上設司,三旗為一司,司設食堂,食堂一名掌廚、一名夥夫,一名副廚,三人負責一司的夥食。司設百總一名,同樣設兩名副手,另設一名文書,管理一司的賬目往來。
全司共計一百一十五人,百總開餉四兩,副職開餉三兩,文書開餉三兩五錢,夥夫與礦工同樣待遇。
每一個司獨立負責一個礦洞的石炭開采,各個司除了正常的餉銀之外,完成定額之外,還會有額外的獎賞。
每個司之間每年本宮都會進行評比,最優秀的司將會獲得高額獎勵,最差的一個司,很有可能麵臨裁撤,或者降薪處置。
當然本宮會製定一個合理的生產任務,隻要完成了生產任務,即使是落到最後一名也不會受到懲處。
司以上的管理人員暫時不會從礦工中選擇,與你們沒有關係,本宮就不多做說明了,這個待遇你們自己琢磨一下。”
礦主們想著自己手下的人手,估摸著自己能夠當上一個什麽職位,合算一下收入的多寡,就算是最低的隊長餉銀都有一兩五錢,而且一天還能管兩頓飯。
這個待遇已經遠超他們自己帶著幾個人獲得的收入了,反而是那些手下有百十人的大礦主,感到有些虧,他們自己經營一個礦洞,一年落個百十兩銀子也是平常事。
若是按照太子殿下定下的這個標準,就算拿到最高的百總的位置也不過一年四十八兩,雖說比一般人已經算是話豐厚的收入,可是這樣的收入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卻是幾乎少了一半。
這就是朱厚燳故意設計的薪酬水平,他想要提高低收入礦主的收入,慢慢將他們的位置升上來,而這些大礦主,朱厚燳可不想花那麽錢養他們。
這種情況下,人數最少的大礦主就會與人數最多的小礦主產生分歧,原本想要聯合起來對抗太子殿下巧取豪奪的礦主們,就會形成分裂。
隻有這樣朱厚燳才會放心使用這些曠工,不然這些礦工擰成一股繩,對付起來要麻煩許多。
朱厚燳要的是盡快見到效益,而不是與這些礦主還要玩一段時間的勾心鬥角。
果然礦主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小礦主們願意帶著手下的礦工加入太子殿下的麾下,另一個派是幾個大礦主要求采用第一種方式,他們自己負責采礦售賣,每開采百斤石炭納稅十文。
朱厚燳毫不猶豫就與這些人簽訂了契約,接下來就是按照朱厚燳的規劃進行擴張生產,一批人員從西山的孔道進入宣大招募流民來西山開采石炭,月給銀子一兩,一日管兩頓飯。
這個條件吸引了大量的失地百姓前往西山采礦,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各個屬於朱厚燳的礦洞就已經滿編。
大量的石炭開采出來,一車車的送到京城,而京城的馬三九也開始在朱厚燳的扶持下建起了一個生產蜂窩煤爐和生產蜂窩煤的作坊。
一番推廣之下,老百姓便徹底的喜歡上了這種又省石炭,又能保證火一直不滅的爐子。到了冬天有這麽個爐子使用,一天到晚都不缺熱水。
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口熱水那是能讓百姓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第一批用上蜂窩煤爐的就包括了在崇文門外擺茶攤的劉良父女,劉良在馬三九帶著爐子向他推銷的時候,立刻就看出了這個爐子以及蜂窩煤的好處。
果斷地將柴灶替換成了蜂窩煤爐,單是這一項改變,就讓劉良父女省下了不少的柴錢。
蜂窩煤的風靡讓馬三九猝不及防,他的小作坊很快就跟不上銷售的速度,不得不繼續對作坊進行擴張,甚至連一些有錢人家也發現了這蜂窩煤的好處,也開始了使用蜂窩煤燒水做飯。
蜂窩煤爐與蜂窩煤本就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隻要有心人一琢磨就能學會,於是京城在短短的時間內又開了好幾家蜂窩煤廠。
這讓京城石炭的銷量呈幾何速度增長,西山開采的石炭開始供不應求,然而那幾家覺得不劃算的礦主卻有苦難言。
不是他們的石炭賣不出去,而是朱厚燳將石炭的價格定在了一個讓他們難以盈利的水平上,等於是挖出來的石炭除了交稅之外還要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