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安殿,劉協神情複雜的看著賈成。


    才十四歲的他已經曆了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的風波和起伏。


    特別是近一年來,費盡心機逃離長安,在盩厔城不顧自身安危頂著巨大壓力坐鎮孤城,一舉擊潰李傕、郭汜數萬大軍攻城。


    那時候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天子威望達到了頂峰,所有人都把他當成再度中興漢室的明君。


    張魯獻上漢中郡,迎奉他入主漢中定都南鄭,劉協順勢親政,牢牢把控鄭都小朝廷。


    漢中富庶,人口百萬,南邊的益州唾手可得,這一切對他來說就是天佑大漢,複興漢室最好的起點。


    可是他怎麽也想不到,定都南鄭才半年時間,局勢就糜爛到這種地步。


    益州叛亂遲遲不能平息,派出去的平叛大軍一敗再敗。就連先前對自己阿諛奉承,出資出力為自己修宮室,選美女,把自己奉為中興之主的漢中本地大族,轉瞬之間便起兵叛亂,險些攻破皇城,成了他們的階下之囚。


    劉協實在想不通,直到賈成一身戎裝進殿行禮拜見,他才似乎想到了什麽,啞著聲音問道:“賈卿,這都是你叔侄策劃的嗎?”


    賈成搖搖頭:“臣與叔父既沒有能力也不會針對陛下策劃這一切,臣隻是有所預料做了些準備而已。”


    “有所預料?”劉協冷笑幾聲,“朕定都南鄭以來,麾下人口百萬,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又有雄兵五萬,天下英才聞風而來。若不是有小人暗中鼓動百姓作亂,挑唆豪右叛亂,會到如此地步?朝中那麽多名士能臣都察覺不了,卻唯有你叔侄預料到這一切,還做了周密準備。賈卿,你正當朕無知小兒嗎?”


    麵對劉協的質問,賈成沒有生氣,反而正色道:“陛下熟讀詩書,當知為政之道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又曰使民以時。陛下,您在鄭都做到了嗎?”


    劉協不悅的反駁道:“親賢臣遠小人的道理朕會不懂?賈卿你說,朝中誰是小人誰是賢臣?伏完、王子服對朕忠心耿耿,又向有賢名,在你嘴裏就成了小人?再說了,叛軍圍困程都軍情緊急,朕前後隻征召不到一萬青壯民夫,怎能算不使民以時?”


    賈成再度搖頭:“臣非言伏輔國、王鎮軍乃奸佞小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又曰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皿,各取其長。鎮軍將軍王子服忠心有餘才能不顯,奉車都尉伏均紙上談兵之輩,陛下用此二人為將,且暗下密詔掣肘甘寧,這場仗能打贏嗎?”


    見劉協露出思索的神情,賈成繼續道:“陛下初入漢中便大興宮室,廣納民間女子,這難道便是明君所為?不錯,陛下出兵平叛確實隻征召不到一萬民夫,然興建宮室和百官府邸用了多少民夫,廣納民間女子入宮拆散了多少百姓家庭,陛下算過嗎?”


    “前線既敗,陛下不用右將軍徐晃,反而使長水校尉種輯一介書生為將,陛下何其謬也。”


    賈成侃侃而談,索性一股腦將劉協在漢中敗筆一一指出。


    “臣知道陛下怕臣叔侄勢大,離開長安後為臣所控,致使皇權旁落。是以處處防備臣叔侄,為此不惜連臣舊部都一一閑置,不用一人。同樣也怕張公祺心懷異誌,便使手段分化張公祺舊部,將其與臣一樣閑置。”


    “可是陛下操之過急了。如今天下分崩離析,心懷異誌者比比皆是。陛下尚隻區區一郡之地,兵不過數萬,卻耽於享樂,不量才用人,因莫須有之慮處處打壓臣叔侄和張公祺,致使前線兵敗。陛下,這是明君之道嗎?”


    “楊鬆祖梁等小人,以金珠美女、華美宮室惑上邀寵。這種小人近則遜遠則怨,陛下一旦滿足不了他們欲望,便生怨懟之心。驟起發難自是情理之中,不難判斷。”


    賈成洋洋灑灑一大堆話,說的劉協啞口無言。


    劉協雖隻少年,但他畢竟經曆了那麽多風浪,從小就生活在各種陰謀詭計當中,若是沒有一點精明的頭腦,也活不到現在。


    他不傻,賈成話說的直接,也有些難聽,可句句都是發自肺腑,都是幹貨,他當然聽得出來。


    也就離開長安到漢中之後,一時沒有按捺住少年心性,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攛掇下做了好些糊塗事。


    再加上盩厔之戰讓他聲威大震,過於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覺得所有事情都能乾綱獨斷了。


    原本這些倒也沒什麽,賈詡、賈成叔侄也好,張魯也罷,隻是想盡快結束亂世,早日建設理想當中的國家,並不貪戀權力。


    可是劉協是帝王,一個被權臣控製了多年的帝王,一旦讓他看到了掌權的希望,便迫不及待的將這幾個人一腳踢開獨攬大權。


    他卻忘了,漢中並不是長安,也不是大漢別的地方,有著濃厚的天師道氛圍。在張魯的治理下,漢中更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心目中的烏托邦,與大漢儒家統治已經有些格格不入了。


    劉協粗暴的取締天師道,強行恢複大漢各項製度,按照大漢律法征收稅賦,當然會引起漢中百姓不滿。


    比如說征收稅賦,在劉協和朝廷眼裏隻是改了個名義,百姓們以前交到各地義倉中的錢糧改成了直接上繳到縣寺郡府,數量並沒有增加多少。


    可在百姓心目中卻完全不一樣。


    以前交到義倉,這義倉就設在各鄉各裏,大家的眼皮底下。遇到災荒年景或者一時揭不開鍋,百姓可以從義倉中借出錢糧應急,到時候手頭寬裕了再還迴去。


    隻要看到義倉就在麵前,所有百姓心中便有了底氣,不怕遇到三長兩短的事情。


    可是朝廷取消了義倉,把錢糧全部收了迴去。盡管劉協承諾一旦有了災荒,朝廷還會發放糧食賑災。


    但以前官府是什麽德性,百姓們可記得清清楚楚,哪裏會輕易相信你這個外來的所謂天子,所謂朝廷。


    再加上一係列征發民夫建造宮室,強行拉走家中女兒入宮,不顧農時征兵平叛。關鍵還平叛失敗,隨軍出戰的各地民夫幾乎都死在戰場上連屍骨都沒辦法帶迴來。


    這一樁樁一件件慘事,對漢中百姓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不暴動才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歸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歸去並收藏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