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南江就中伏遇襲,種輯搞得狼狽不堪。
好在段煨不是蓋的,力挽狂瀾打退了叛軍伏兵,好歹沒讓大軍敗退迴漢中,維護住了種輯顏麵。
這迴種輯倒是沒再頭鐵,二話不說迴撤十裏紮營。張衛也息了囂張氣焰,對段煨心服口服,乖乖帶著人迴橋亭,很有眼力見的接過紮營工作,幹起了苦力。
戰後清點,長水校尉部種輯直屬部隊隻剩下兩百騎,張衛部損失過千,唯有段煨部還算完整,隻死傷三百多人。
隨軍青壯戰死戰傷,加上趁亂逃走的損失大半,還能收攏起來一千多人。
這一戰,種輯一萬多大軍一下子丟了近四千人,戰損高達四成。不僅如此,軍中士氣大損,短時間內已經不可能發起軍事行動了。
相較於種輯軍,叛軍損失也不少,丟在戰場上的叛軍屍體足有一千多,估計傷號隻多不少。這樣的損失對叛軍來說也有些傷筋動骨了,段煨估計這段時間叛軍不可能再發動進攻。
如今在南江一帶,王子服、伏均帶著不到五千殘兵龜縮在城內不敢開門迎戰。
龐羲的近兩萬叛軍盤踞在南江西北吳家山一帶,暫時失去了進攻欲望。
而種輯中伏後連退十裏,駐紮在橋亭附近依山紮營,也不敢貿然南下與王子服匯合。
麻杆打狼兩頭怕,三方就在這小小區域內呈三足鼎立之勢,暫時形成了對峙局勢。
當戰報傳迴鄭都,劉協勃然大怒,連連下詔斥責種輯。
可他也很無奈,如今手下能打仗的人都派出去了,就連種輯這種半文半武的人也派到了前線,卻依然毫無戰果,奈何不了叛軍分毫。
他隻能再度下詔征兵征糧,送到前線去平叛。
但是前線戰敗的消息終於瞞不住了,鄭都城內外一片縞素,數月前征召的一萬青壯,加上這次三千,幾乎損失殆盡。
城中流言四起,漢中人對小朝廷愈加不滿。
要知道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天子劉協不顧農時決意發動平叛戰爭。若是一舉平叛還好,青壯們迴來還能參加勞作。
可如今一萬多青壯久久不迴,還傳言這些人幾乎都死在戰場上了。
這些青壯可都是家中頂梁柱,壯勞力啊,一下子都打沒了,讓這一萬多漢中百姓家庭如何維持生計?
雖說這些人大部分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逃進了深山密林。但是這時候的蜀中山裏可不像後世風景區那麽平和安寧,如今山林裏還是猛獸們的樂園,一旦孤身進山,能安全出來的十不存一。
當閬中戰敗之後逃離戰場的一部分青壯,曆經千辛萬苦,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出現在漢中平原上時,整個漢中百姓對劉協小朝廷的不滿終於到了極點。
首先是鄭都城西兩百裏的一個叫做武鄉的地方率先起事。
這個鄉被征召了三百青壯隨軍出征,可是迴來的不到十人,大多死在了閬中一帶山中猛獸之口,屍骨無存。
漢中百姓多信天師道,有鬼神之說。家中親人屍骨無存等於成了孤魂野鬼,再也不能往生為人,這對百姓們打擊是異常嚴重的。
若是在以往張魯治理漢中的時候,天師道在各鄉各裏都有大小治頭祭酒指導農桑,維護統治,最多的還負責宣講教義,主持婚喪嫁娶超度亡魂。
如今朝廷取消了治頭祭酒這一教職,代之以郡縣鄉的傳統治理方式。漢朝向有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哪怕到了近代辮子朝也同樣如此。
地方宗族取代治頭祭酒填補了這一空白,使得宗族勢力大漲。
這些青壯都是各宗族主要勞力,沒了這些勞力,不僅賦稅無從征繳,就連家中口糧都得不到保證,讓百姓如何生存?
武鄉一地人口不過兩千,戶不足五百。一下子少了近三百青壯,大部分家中少了頂梁柱壯勞力,一大家子誰來養活?
這些宗族族長們還要應付縣裏的賦稅征繳,大家都是鄉裏鄉親,許多還是自家未出五服的族人,讓他們怎麽下得去手?
可是劉協的小朝廷不管這些,為了維持朝廷運轉,這麽多官僚俸祿,還有建造宮室,征召軍隊再度平叛,哪一樣都需要錢糧,隻能持續加派,向各縣要人要錢要糧。
苛政猛於虎,衙役狠似狼。當縣寺再度來人下到武鄉鄉寺,要求征收錢糧時。就連武鄉嗇夫都受不了了,把印信綬帶掛在梁上溜之大吉。
衙役們哪管這些,縣君督促甚急,他們隻好將征糧公告貼到鄉寺外牆上,並且召集人手直接跑到各裏征收。
鄉嗇夫、三老、遊檄都是本地人擔當,與各宗族族長們還有幾分情誼,就算征繳也會看實際情況適當做些調整。
衙役們隻對縣君負責,完不成縣君指標,他們是要被打板子的。再說了,大家又不熟,我憑啥給你挑擔子擔責任?
你不是沒錢沒糧嗎?行,拿你家值錢東西抵。啥值錢的也沒有,那沒辦法,賣兒賣女吧。隻有老人,連小孩子都沒有?得,你家媳婦不錯,我做主買到城裏大戶人家,得來的賣身錢抵稅。
這也沒有,那也不行?你這老貨打算抗拒朝廷律法?想試試我手中的刀利不利?
當一個老者苦苦哀求不要把他家中唯一的孫兒帶走,別斷了他家香火時,一個差役暴怒之下當場抽刀將老人砍倒,拉著那個小孩打算帶走。
這下便惹了眾怒,先是老人兒媳尖叫著撲過去想要奪迴兒子,卻又被差役一刀捅死。
同族鄉人再也忍不住了,憤怒的人們不管男女老幼,抄起扁擔鋤頭,甚至撿起地上的石頭土塊,圍攻差役們。
差役們畢竟人少,砍倒幾個村民之後便被憤怒的人群吞沒。
不知是誰,喊了句:“朝廷不公!奪我家人,搶我衣糧!不如反特娘的!”
隨即這個裏在族長帶領下一百多個老老少少驅趕差役,攻占鄉寺。沒過兩日,武鄉附近所有地方都亂了起來,忍無可忍的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暴政,攻占鄉寺分發糧食。
武鄉的百姓暴動,猶如星火燎原,轉瞬間便傳遍了漢中各地。在一些去職的底層治頭祭酒的帶領下,暴民滾雪球般日益壯大,短短十日便已增加到十幾萬人。
好在段煨不是蓋的,力挽狂瀾打退了叛軍伏兵,好歹沒讓大軍敗退迴漢中,維護住了種輯顏麵。
這迴種輯倒是沒再頭鐵,二話不說迴撤十裏紮營。張衛也息了囂張氣焰,對段煨心服口服,乖乖帶著人迴橋亭,很有眼力見的接過紮營工作,幹起了苦力。
戰後清點,長水校尉部種輯直屬部隊隻剩下兩百騎,張衛部損失過千,唯有段煨部還算完整,隻死傷三百多人。
隨軍青壯戰死戰傷,加上趁亂逃走的損失大半,還能收攏起來一千多人。
這一戰,種輯一萬多大軍一下子丟了近四千人,戰損高達四成。不僅如此,軍中士氣大損,短時間內已經不可能發起軍事行動了。
相較於種輯軍,叛軍損失也不少,丟在戰場上的叛軍屍體足有一千多,估計傷號隻多不少。這樣的損失對叛軍來說也有些傷筋動骨了,段煨估計這段時間叛軍不可能再發動進攻。
如今在南江一帶,王子服、伏均帶著不到五千殘兵龜縮在城內不敢開門迎戰。
龐羲的近兩萬叛軍盤踞在南江西北吳家山一帶,暫時失去了進攻欲望。
而種輯中伏後連退十裏,駐紮在橋亭附近依山紮營,也不敢貿然南下與王子服匯合。
麻杆打狼兩頭怕,三方就在這小小區域內呈三足鼎立之勢,暫時形成了對峙局勢。
當戰報傳迴鄭都,劉協勃然大怒,連連下詔斥責種輯。
可他也很無奈,如今手下能打仗的人都派出去了,就連種輯這種半文半武的人也派到了前線,卻依然毫無戰果,奈何不了叛軍分毫。
他隻能再度下詔征兵征糧,送到前線去平叛。
但是前線戰敗的消息終於瞞不住了,鄭都城內外一片縞素,數月前征召的一萬青壯,加上這次三千,幾乎損失殆盡。
城中流言四起,漢中人對小朝廷愈加不滿。
要知道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天子劉協不顧農時決意發動平叛戰爭。若是一舉平叛還好,青壯們迴來還能參加勞作。
可如今一萬多青壯久久不迴,還傳言這些人幾乎都死在戰場上了。
這些青壯可都是家中頂梁柱,壯勞力啊,一下子都打沒了,讓這一萬多漢中百姓家庭如何維持生計?
雖說這些人大部分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逃進了深山密林。但是這時候的蜀中山裏可不像後世風景區那麽平和安寧,如今山林裏還是猛獸們的樂園,一旦孤身進山,能安全出來的十不存一。
當閬中戰敗之後逃離戰場的一部分青壯,曆經千辛萬苦,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出現在漢中平原上時,整個漢中百姓對劉協小朝廷的不滿終於到了極點。
首先是鄭都城西兩百裏的一個叫做武鄉的地方率先起事。
這個鄉被征召了三百青壯隨軍出征,可是迴來的不到十人,大多死在了閬中一帶山中猛獸之口,屍骨無存。
漢中百姓多信天師道,有鬼神之說。家中親人屍骨無存等於成了孤魂野鬼,再也不能往生為人,這對百姓們打擊是異常嚴重的。
若是在以往張魯治理漢中的時候,天師道在各鄉各裏都有大小治頭祭酒指導農桑,維護統治,最多的還負責宣講教義,主持婚喪嫁娶超度亡魂。
如今朝廷取消了治頭祭酒這一教職,代之以郡縣鄉的傳統治理方式。漢朝向有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哪怕到了近代辮子朝也同樣如此。
地方宗族取代治頭祭酒填補了這一空白,使得宗族勢力大漲。
這些青壯都是各宗族主要勞力,沒了這些勞力,不僅賦稅無從征繳,就連家中口糧都得不到保證,讓百姓如何生存?
武鄉一地人口不過兩千,戶不足五百。一下子少了近三百青壯,大部分家中少了頂梁柱壯勞力,一大家子誰來養活?
這些宗族族長們還要應付縣裏的賦稅征繳,大家都是鄉裏鄉親,許多還是自家未出五服的族人,讓他們怎麽下得去手?
可是劉協的小朝廷不管這些,為了維持朝廷運轉,這麽多官僚俸祿,還有建造宮室,征召軍隊再度平叛,哪一樣都需要錢糧,隻能持續加派,向各縣要人要錢要糧。
苛政猛於虎,衙役狠似狼。當縣寺再度來人下到武鄉鄉寺,要求征收錢糧時。就連武鄉嗇夫都受不了了,把印信綬帶掛在梁上溜之大吉。
衙役們哪管這些,縣君督促甚急,他們隻好將征糧公告貼到鄉寺外牆上,並且召集人手直接跑到各裏征收。
鄉嗇夫、三老、遊檄都是本地人擔當,與各宗族族長們還有幾分情誼,就算征繳也會看實際情況適當做些調整。
衙役們隻對縣君負責,完不成縣君指標,他們是要被打板子的。再說了,大家又不熟,我憑啥給你挑擔子擔責任?
你不是沒錢沒糧嗎?行,拿你家值錢東西抵。啥值錢的也沒有,那沒辦法,賣兒賣女吧。隻有老人,連小孩子都沒有?得,你家媳婦不錯,我做主買到城裏大戶人家,得來的賣身錢抵稅。
這也沒有,那也不行?你這老貨打算抗拒朝廷律法?想試試我手中的刀利不利?
當一個老者苦苦哀求不要把他家中唯一的孫兒帶走,別斷了他家香火時,一個差役暴怒之下當場抽刀將老人砍倒,拉著那個小孩打算帶走。
這下便惹了眾怒,先是老人兒媳尖叫著撲過去想要奪迴兒子,卻又被差役一刀捅死。
同族鄉人再也忍不住了,憤怒的人們不管男女老幼,抄起扁擔鋤頭,甚至撿起地上的石頭土塊,圍攻差役們。
差役們畢竟人少,砍倒幾個村民之後便被憤怒的人群吞沒。
不知是誰,喊了句:“朝廷不公!奪我家人,搶我衣糧!不如反特娘的!”
隨即這個裏在族長帶領下一百多個老老少少驅趕差役,攻占鄉寺。沒過兩日,武鄉附近所有地方都亂了起來,忍無可忍的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暴政,攻占鄉寺分發糧食。
武鄉的百姓暴動,猶如星火燎原,轉瞬間便傳遍了漢中各地。在一些去職的底層治頭祭酒的帶領下,暴民滾雪球般日益壯大,短短十日便已增加到十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