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地方實行郡國並行的製度,郡國同級。郡國的編製:郡守,秩俸二千石,掌一郡大小事。國相,秩俸二千石,掌一國大小事。都尉,比二千石。郡丞,秩俸六百石。長史,秩俸六百石。


    功曹史和五官掾、督郵都是輔佐郡守的長史。五官掾負責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員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無固定職務。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與功曹史相上下,等於太守顧問。


    督郵是督郵書掾、督郵曹掾的簡稱。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幹部,每部設一督郵。


    功曹史職權最大,是漢朝郡縣官府所屬功曹之長,亦稱功曹、主吏。主選署功勞、職掌吏員賞罰任免事宜。由守、相委任,職統諸曹,在諸曹掾史中地位最高,甚至權逾郡丞、長史。當然最主要職責就是協助太守統領諸曹處理政務,勸農課桑。


    左馮翊既是三輔地區地方長官,又要參與朝政,因其治所在高陵縣,所以地方政務一般由郡丞和長史負責。所以功曹史職權比在一般軍國中更大。


    說實話,正常情況下賈成要出仕當官,必須先在地方察舉孝廉,然後上京進入五官屬擔任郎官,成為預備官員。熬上幾年,各項考核優異才有可能成為朝廷各官署掾吏,或者去地方郡縣屬吏,運氣好可能當個縣令、縣長之類的四百石官員。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千石以上的官員子弟,可以進入太學學習幾年,成績優異一樣可以出仕為官。


    當然,有個時期出現了特例,隻要有錢,不管你是誰,什麽身份,都能去一個叫做西園的購物中心購買心怡的官位。


    這個購物中心幕後老板叫劉宏,能量大得很,不但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官位品種特別齊全,除了皇帝和大將軍位置不能買,其他的都可以搞定。服務還特別周到,隻要交了錢,當天就可以上任。


    順便說一聲,這個劉宏就是當時的皇帝--漢靈帝。


    不過如今時代不同了,西園賣官已經成了昨日黃花。西涼軍進了長安,成了把控朝廷的唯一勢力。各個底層軍官出身的軍頭們無視朝廷官員升遷製度,隨意給自己加官封爵,小皇帝劉協和公卿大臣們沒有一個敢嗶嗶的。


    作為西涼軍唯一謀士,戰略方針指導者賈詡,他推薦侄兒賈成當左馮翊功曹史,區區六百石官職,還不是手到擒來。不要說賈成是一個正常人了,就算是一條狗,有了賈詡的推薦,也沒人敢提反對意見。


    隻是老狐狸賈詡苟的很,自從建議李傕他們反攻長安,從來沒有主動要官,就連他的討虜校尉之職,也隻是掛了個名頭,從不去軍營帶兵。


    進入長安以來,李傕這幫人不停要求小皇帝封官,李傕從校尉到揚武將軍,不到一個月又升到大司馬、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封池陽侯。要不是郭汜、樊稠等人反對,他都敢要小皇帝拜自己為大將軍。


    郭汜先是加號揚烈將軍,隨即遷後將軍,封美陽縣侯。樊稠右將軍,封萬年侯。張濟任鎮東將軍,封平陽侯。


    其他諸如楊定、楊奉、董承、段煨等人無不節節高升,各種加號,將軍多如狗,校尉遍地走。


    唯有賈詡巍然不動,推掉了所有官位,李傕他們為了拉攏老狐狸,謀劃著給他封侯,賈詡也找理由推辭不受。


    這迴要不是侄兒賈成心氣不順,一直對他有意見,他也不會主動要求擔任左馮翊,遷城中百姓前往城外安置。


    ——————————————


    長安城平麵呈方形,但並不規整。由於城牆在長樂宮和未央宮建成之後才開始興建,因此為了遷就二宮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牆曲折如南鬥六星,北牆曲折如北鬥七星的形狀,有“鬥城“之稱。


    城牆四麵各開三座城門,南牆中為安門,東西兩側為覆盎門和西安門。北牆中為廚城門,東西兩側為洛城門和橫門。東牆中為清明門,南北兩側為霸城門和宣平門。西牆中為直城門,南北兩側為章城門和雍門。


    每座城門都有三個門道,合計十二門、三十六門道,與張衡《西京賦》所述“方軌十二”、“三塗洞開”等相吻合。門道一般寬約8米,恰好相當於當時四個車軌的距離。城門上原有木構門樓,西漢末年被焚毀。


    光武中興後,劉秀因長安屢經戰火難以修複,便將都城遷到洛陽。一百多年來,人口逐漸減少,宮城荒敗,早就難以承擔經濟、政治中心的地位。


    董卓秉政後為避開關東諸侯兵鋒,將洛陽數十萬軍民百姓強行西遷到此,遷都長安,一時之間長安城人口驟然增多,造成了短時間的繁榮。


    但是董卓邊郡武將出身,雖然用武力控製了朝廷,但他沒有成熟的治理國家經驗,更加沒有搞活經濟的手段。再加上士人階層不支持,暗地裏使手段反對他,使得長安城一直處於混亂當中。


    其實這本身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即便董卓不懂得治理國家,還一直和朝中百官們明爭暗鬥也沒啥。


    隻要采取無為而治,不去過度幹涉,就算百姓們亂上一陣子,也會在經濟規律下慢慢安定下來。


    畢竟宗族勢力還是蠻強大的,外來戶和本地宗族就算發生爭鬥,也會在各自族長宗老們調和下達到一定的平衡,形成默契和穩定。


    錯就錯在董卓不甘心隻是控製長安以及三輔周邊地區,他還想平定關東諸侯,甚至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攛掇下覬覦天子之位。


    所以他要錢要糧擴充手下軍隊,沒有錢糧就縱兵搶掠,使得原本就因強製遷移過來的百姓更加難以維生。


    最要命的是,即便董卓縱兵搶掠百姓,甚至還讓呂布偷偷帶兵盜挖皇陵,還是不夠他擴充部隊所需,於是便下令鑄造小錢替代大錢。


    董卓小錢的發行,嚴重打擊了長安地區的經濟,使得兩漢沿用數百年五銖錢貨幣體係全線崩潰。長安城物價飛漲,斛米萬錢,百姓生活無以為繼,掙紮在餓死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長安城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遲早會發生暴亂事件。董卓成了士人和百姓共同敵人,他的死絕非偶然。


    當然了,如果沒有王允心胸狹隘,非要置董卓殘部將領於死地,也沒有眼光毒辣的賈詡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漢室江山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不少時間,長安地區百姓也不會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十不存一。


    殘存的數萬百姓不得不遠離故鄉,遷移到益州,被劉焉編成東州軍,成了他立足益州的重要軍事集團。


    麵對曆經數百年滄桑變化,規模宏大卻又斑駁殘破,猶如暮年老人的未央宮,賈成強忍住澎湃的心情,跟著叔叔腳步,緩緩進入宮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歸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歸去並收藏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