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迴說到,賴明峰參加了蘭芳國的元老會議,一起訂下了拯救蘭芳國的兩條計策。


    先說這蘭芳元老宋插伯,領了邀請前總長江戊伯迴婆羅洲平定叛亂的差事。老實的宋插伯一刻都不敢耽誤,立馬迴府準備,備了一艘大船,急匆匆地就往大陸的嘉應府趕去。


    我們再說說這江戊伯,這位當年在羅芳伯手下的第一猛將,在婆羅洲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這江戊伯身材魁梧,有勇有謀,曾多次平定蘭芳國內部的土著叛亂,在羅芳伯去世後,江戊伯繼位為第二任總製,成了蘭芳國當仁不讓的接班人。


    關於這大總長的繼承人問題,曾經有個典故。


    說羅芳伯派一名叫黃安八的廣東鎮平縣(今蕉嶺)人,帶著羅芳伯夫人捐出的金銀首飾去采購糧食,黃安八竟然卷款逃了,羅芳伯從此立誓:今後蘭芳的“太哥”位置,隻能由嘉應州本屬來的人繼任,而副首領,則由大埔人接任。其他各處的頭人、尾哥、老太等職,就不限地域種族了。


    據蘭芳年譜記載,江戊伯身長體大,武略超群,曾一刀連斬十八顆番人之頭。曾經跟隨羅芳伯立下不世之功。某日,羅芳伯派劉台二藏信於笠,潛入新埔頭、老埔頭公司,聯合江戊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迫使埔頭公司黃桂伯歸降。坤日、龍岡、沙拉蠻等處全歸蘭芳公司擁有。


    而江戊伯繼承大唐總長不到四年就落葉歸根,躲到嘉應府享清福去了。


    而江戊伯的老家嘉應州,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廣東總督鄂彌達向朝廷奏報,將惠州府興寧、長樂(今五華)二縣,潮州府程鄉、平遠、鎮平(今蕉嶺)三縣,建置嘉應州,直隸廣東布政司,稱之為“嘉應五屬”,翌年三月準置,也就是說,嘉應州於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設置。嘉慶十二年(1807)又升為嘉應府。而江戊伯所在的程鄉,也就是現在的梅縣、梅江區。


    清晨,在一個安靜的小山村,一條大河靜靜地流淌著。這條河就是嘉應的母親河梅江。


    梅江,廣東省獨流入海河流韓江上遊幹流段(以梅江為韓江主源),清之前稱“梅溪”。民國初期,改名梅江。因古時其地多梅,沿江有“梅花十裏”之稱。發源於廣東省紫金縣的武頓山七星崠,經五華縣、興寧縣、梅縣區,於大埔縣三河壩與汀江匯合後,始稱韓江。上遊河源段稱“琴江”。主要有五華河、北琴江、寧江、程江、石窟河、鬆源河、柚樹河等。全長307公裏。


    梅江是韓江的主源,水資源豐富,流域內水利設施眾多。梅江水係航運發達。曆史上,蘊育了沿岸悠久的客家文化。


    梅江的上遊有一條河,她的名字叫石窟河。大江大河必然誕生大戶人家。在這個叫石扇堡的地方。多年前,有一位叫羅芳伯的讀書人,帶了一百多名鄉親,離鄉背井闖蕩南洋,最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叫婆羅洲的地方,經過多年打拚,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創建了一個華人共和國,名字叫蘭芳大統製共和國。


    有一位荷蘭學者高廷(j. j. m. de groot),當時曾在印尼任職。與蘭芳的末代甲太劉阿生有很多交往。在蘭芳公司被荷蘭人解散後的第二年,他寫了一本書《婆羅洲華人公司製度》,寫下他對蘭芳的認識和對荷蘭殖民當局的批評。在他看來,蘭芳公司與中國農村的長老鄉紳根據民眾意願管理公共事務的村社自治是一致的,蘭芳就是“名正言順的寡頭政治共和國”。


    1793年6月8日英國倫敦出版的《泰晤士報》在第一版報道了“蘭芳公司”,文中說:“蘭芳大總製共和國元首即大唐總長羅芳伯的神奇貢獻,貴在與當地婆羅洲蘇丹有機聯絡在一起,協調各族民眾,推行原始的雅典式的共和體製,經濟亦有規模發展。國力雖後於西方諸國。其意義卻不遜於1787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民主共和走向······”


    而這一百名鄉親中,有一個身材魁梧,有勇有謀的大漢,他的名字叫江戊伯,辭掉蘭芳國的大唐總長一職後,終於迴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年近花甲的他,享受著在家鄉渡過的每一個日子。在這裏,他可以忘記婆羅洲的打打殺殺,忘記南洋的恩恩怨怨。在這裏,他可以享受家鄉的花花草草,迴憶兒時的幸福時光。


    在一座氣派的客家院子裏,江戊伯正和幾個孫子在院子裏乘涼,一把竹子做的搖搖椅,周邊圍著三個小孫子在輪流幫老人扇著扇子,其中一個稚氣未脫的男孩子繼續嚷道:“阿公!阿公!我們還要聽故事!繼續講嘛!”


    其他兩個小孩也不依不饒地扯著江戊伯的衣袖,嚷道:


    “爺爺!講嘛!快講嘛!”


    江戊伯吹了吹胡子,得意地一笑:


    “哈哈!好吧,今天最後講一個,講完你們就要迴去認真念書,行不行?”


    “行行行”三個孫子異口同聲地迴答道。


    “你們知道,我們這個縣為什麽叫程鄉縣嗎?”江戊伯問道。


    “不知!不知!”三個小孩一起搖頭。


    “我們叫程鄉縣,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叫程旼的客家先賢”江戊伯今天不再跟孫子們講闖蕩南洋的故事了,他換了一個客家先賢程旼由中原南遷到程鄉傳播中原文明教化鄉民的故事。


    程旼(約公元419~518年),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屬先賢的傑出代表之一。程旼率眾南遷,定居於現在的廣東梅州。


    程旼祖居河南義陽郡(今河南省靈寶縣南40公裏),生於東晉末年,是僅次於秦軍平嶺南後入粵的客家先賢。1600年前,程旼為避戰亂從中原輾轉千裏來到平遠壩頭官窩裏紮根,積極傳播中原文化,傳授先進耕作技術,帶頭興辦公益,改造山川,教化鄉裏、移風易俗。由於他的德行獲得南齊齊高帝蕭道成仰慕,於是蕭道成將其所在的縣命名為“程鄉縣”,因此,粵東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後有程鄉”之說。


    程鄉縣屬潮州潮陽郡,群眾在所建韓文公祠內設25位粵東鄉賢神位,程旼居於首位。宋朝詩人徐庾,曾經作詩讚揚程旼“萬古江山與姓俱”。由此可見,唐宋時程旼已名揚潮州、粵東。舊時,平遠、梅縣設立了許多程公祠、程公會。舊時《廣東通誌》人物評選中,程旼名列廣東古八賢之一。與唐代韓愈、張九齡,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及明末抗清名將陳子壯齊名。程旼被宋太祖趙匡胤追封開越聖王。


    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從外麵陸陸續續進來十幾個人,一看就知道是從南洋過來的,眾人見到江戊伯,立馬齊刷刷地跟江戊伯行了一個大禮,齊聲拜見道:


    “參見總長!”


    洪亮整齊的聲音嚇得孩子們紛紛鑽進了江戊伯寬闊的懷裏。


    “唔怕!唔怕!”江戊伯溫柔地撫摸者孫子們的頭,說道:


    “他們都是阿公在南洋的兄弟,是自家人!他們從那麽遠過來找阿公,肯定是南洋那邊發生了大事,你們先迴書房去看書,晚上跟叔叔伯伯們一起吃飯!”


    孩子們這才放鬆了警惕,一起約著往書房讀書去了。


    “稟總長!剛上任的大唐總長遇刺了!”作為江戊伯得力的老部下,宋插伯立即簡明扼要地將蘭芳國目前的情況跟老大哥匯報了一下。


    “土人又造反了!”江戊伯聽到自己的接班人被殺,境內的土著聯合作亂,終於忍不住站了起來。


    “是的!按照大清特使的建議唯今之計,隻能先請迴老總長,重迴蘭芳,主持大局,平定叛亂!”宋插伯又迴答道。


    “行!國家有難!我不能見死不救!我們明天就出發!”豪邁的江戊伯沒有半分猶豫,立馬答應了下來。


    那堅毅的身形,讓我們仿佛又看到了第二批次的程旼南遷的故事。


    有詩為證:


    南征戰士欲投戈,尋樂施旗映薛蘿。


    酒熟田家來賽社,晚晴漁舍亂堆蓑。


    半簾風月吟中趣,一劍功名水上波。


    指點當年陳跡在,幾人襟袖淚痕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浴血大鵬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色彩東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色彩東縱並收藏浴血大鵬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