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哈利·波特》的熱度攀升。
陸時本以為,將版和兒童文學版合並會引來部分成年讀者的不滿,
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成年讀者中甚至比在兒童群體中還要火爆。
這和現代的情況截然相反。
陸時隻能推測,是20世紀初文學的現狀所致,
讀者哪見過以現代為背景的奇幻作品啊?
理所當然地,《鏡報》報館又一次被圍攻,讀者們嗷嗷待哺,要求陸時像《小王子》那次一樣,提高更新頻率,
一周一更根本不夠!
得一天一更,
甚至一天兩更、三更!
那陣勢,簡直就像現代的網文讀者催更,一副要寄刀片的模樣。
當然,陸時不會答應,
就算《哈利·波特》有七部,也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更新。
所以他隻能對那些催更裝不知道,
久而久之,讀者們也就放棄了,隻是時不時地碎碎念,吐槽一句:
“某位更新少的人,根本不配當連載作家!”
而另一方麵,法國學者還沒離開,
在充分研究了《哈利·波特》和《小王子》的異同後,他們又來倫敦正經取(找)經(茬)。
此次是閉門討論的小型交流會,與會者沒有學生。
陸時當然也要參加,
看著一幫文豪、專家討論“兒童文學到底應該怎麽創作?”這個議題,有種莫名的喜感。
現場很熱烈,
“我認為,在兒童文學的創作中,要盡量給每個職業設定足夠鮮明的標簽。”
“這話不對勁吧?騎士必須是光明磊落的?商人必須是奸詐勢利的?”
“孩子們懂得不多,所以本該如此!”
“哼!依我看,是因為角色簡單的《小王子》的第一語言是法語,你們這些法國佬才這麽說的吧?如果《哈利·波特》是法語作品,你們又會認定善惡沒必要那麽分明了!”
“不可能!@*#¥%……”
“!@*#¥%……”
……
雙方又開始大戰。
陸時頭大,
“各位,實在沒必要……”
話還沒說完,就被雙方狠狠一瞪眼,
“這是讀者間的討論!原作者先別說話!”xn
兩撥人異口同聲。
陸時無奈,
“你們也知道我是原作者啊?我確實不想說話,可《哈利·波特》和《小王子》都是我發表的兒童文學作品,我總該有發言權吧?”
眾人沉默了,
但他們看陸時的眼神,還是有些不服。
其實,陸時也明白雙方的想法,
法方希望《小王子》是兒童文學“正統”;
英方則押寶《哈利·波特》。
此間緣由,懂的都懂。
龐加萊好奇道:“陸教授,《哈利·波特》你準備寫多少字?”
按現實,共有七本,
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台,描寫哈利在校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
第七部則寫了哈利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全七部的漢語譯本加起來將近300萬字,
換成英文,篇幅長得多。
所以陸時不可能實話實說,
他沉吟道:“這本《魔法石》先寫個十幾章吧。如果反響好,再考慮後麵的續作。”
龐加萊了然,
“現在的反響已經足夠好了。如此看來,又會是三部曲啊。《魔戒》三部曲、童真三部曲、科幻三部曲……你好像特別喜歡三部曲。”
陸時:“……”
“童真沒什麽三部曲,是外界硬湊出來的。”
現場不少人輕笑。
龐加萊說:“好吧~好吧~無論如何,《哈利·波特》都注定是長篇了,對吧?”
陸時點點頭,
“當然。”
龐加萊對旁邊的凡爾納點點頭,
後者會意,拿出筆記,
“這是我們最近幾天整理出來的關於兒童文學創作方麵的問題。首先一點,我們認為,兒童文學不宜寫長篇,就算寫,也要盡力像《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格列佛遊記》那樣,弱化主線,讓每個章節之間相互獨立。”
英方的學者立即爆出哂笑,
“這叫什麽鬼話?”
凡爾納說道:“盡量縮短篇幅並非沒有理由。因為人總會改變,變得油膩、變得唯利是圖、變得不再浪漫。孩子們會希望主角變成那樣嗎?”
這麽說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來講,童話結尾總是“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因為沒人想看王子公主婚後的雞毛蒜皮。
硬寫,很容易變成“比博燃”。
而且事實上,《哈利·波特》係列確實存在一定割裂,後期有點兒不太像兒童文學了。
但因為整整七本,寫作時間拉得很長,
書在成長,追更的讀者也在成長,所以不那麽“童話”反而不見得是壞事。
凡爾納攤手,
“如果我寫出不朽的作品,我是不會硬拖著寫長的。讓它完美謝幕,不好嗎?所以要盡量控製篇幅啊!以成年人為目標讀者的尚且如此,遑論兒童文學?”
蕭伯納不由得吐槽:“儒勒,你因為稿費而續寫的事還做得少嗎?”
凡爾納尷尬地摸摸鼻子,
“沒有吧?那些都是我本來就想寫的。”
英方諸人:(ˉ▽ ̄~)切~~
都懶得搭理他。
蕭伯納說:“我還能舉例。福爾摩斯係列也是頂級,不是一樣寫了續作?”
普魯斯特立即插話,
“現在,福爾摩斯係列還是頂級嗎?正因為《巴斯克維爾莊園的獵犬》和《歸來記》,才讓它被lu的正麵擊潰,跌落神壇。”
蕭伯納一陣無語,
心裏暗罵,
自己舉誰的例子不好,偏偏舉道爾的例子!?
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他隻能說道:“看來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了。這一點,暫且擱置吧。”
既然雙方都沒占到好處,凡爾納也決定繼續往下聊,說道:“我認為,兒童文學還要盡可能講述一個樸實的道理,愛,或者勇氣,或者人與自然的和諧……”
蕭伯納說:“那《小王子》也不這樣啊!”
凡爾納一瞪眼,
“怎麽不?裏麵對愛的描述還不透徹?”
英方的學者都愣了,
隨即爆出哄笑。
蕭伯納說:“小王子、玫瑰、狐狸玩三角戀,那叫愛是吧?不愧是浪漫的法國人呢~”
他的陰陽怪氣頗具殺傷力,
現場笑聲更大了。
凡爾納臉黑,
“那不是簡單的愛情!哼哼哼……看來,我們又要爭論了!”
此言一出,雙方開始互懟,
法方說:“《小王子》才是真正的兒童文學!”
英方說:“《哈利·波特》就不是了?明明是相同的作者!莫非,你們看不起陸教授?”
法方說:“我們愛陸教授!”
英方說:“那我們的愛隻會比你們更多!”
……
陸時聽得一個頭兩個大。
兩邊怎麽又像上次交流會那樣了?
過於離譜!
他正準備安撫,
這時,會議室的門被推開,《曼徹斯特衛報》的總編查爾斯·普雷斯維奇·斯科特探出半截身子,對陸時招手。
陸時左右看看,發現英國人和法國人吵得正歡,現場根本不需要自己,便出了門。
斯科特遞上一本雜誌,
“陸,伱看!”
是《海濱雜誌》。
神奇的是,封皮上竟然寫著:
“福爾摩斯,新生!大偵探的堂堂逆轉!”
陸時:???
這個奇葩的日本風格是什麽情況?
他好奇地問:“這是道爾先生的兒子所撰寫的相關故事嗎?”
會這麽問,是因為道爾之子確實寫過一些,
《阿巴斯紅寶石奇案》、
《德普特福德恐怖奇案》、
《兩婦人奇案》、
……
這些案件在福爾摩斯的正典故事中曾經提及,但是並沒有公開。
因為是華生的第一人稱,經常會有“介於保密義務”之類的字眼,所以對二次創作者來說,比較好拓展。
比如《兩婦人奇案》,
它就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提到過,
被華生描述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格蘭貴族的一樁案子”。
斯科特搖頭,
“不,這是道爾醫生的作品。”
陸時有點兒懵了。
按曆史,在《歸來記》之後,柯南·道爾還寫過短篇集《最後的致意》和《新探案》,以及《恐怖穀》,
但是,現在世界線已然發生變動,
因為遭到《羅傑疑案》的打擊,道爾已經宣布封筆了。
陸時翻到那一頁,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序言,
——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曾一度決心停止寫作福爾摩斯的故事,
哪怕讀者們一次次唿喚,
哪怕貝克街221號仍然會收到許多從各地飛來的“福爾摩斯先生親收”的信件,
哪怕人們偶爾高喊“福爾摩斯,複活”的口號,
……
我已懼怕提筆!
可是,伴隨著閱讀lu的作品,我學到了很多,
我的表達欲重新迴歸!
我將竭盡全力,
讓,
福爾摩斯,
再次,
偉大!
——
陸時更懵了,
“竟然是因為我?”
斯科特輕笑道:“因為你而封筆,又因為你而複出。隻能說,陸爵士,你對男人有著異乎尋常的魅力呢~”
陸時輕咳,
“這話可不敢亂說啊。”
說著,他繼續往後翻閱,閱讀正文。
叫《沃伯頓上校發瘋案》,曾在福爾摩斯係列正篇《工程師大拇指案》中提到過。
但出乎意料地,這次的案件不再像是偵探冒險。
首頁竟然率先給出了地圖!
陸時詫異,
“難道是本格推理?”
斯科特好奇,
“何謂‘本格’?”
陸時解釋:“簡單講,本格推理作品,力求把詭計和故事情節以最真實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以顯示詭計的真實性、嚴謹性和巧妙性。”
斯科特沉吟片刻,想到了陸時之前寫的《淺談敘述性詭計以及推理作品》,
他詢問:“就像你說的,‘讀者所看到的,就是偵探在現場所看到的’?”
陸時點點頭,
“你找到了精髓。”
當然,哪怕是本格推理,地圖也並非必要,
但故事情節的真實需要文筆與情節、人物、環境、表現手法等寫作技巧進行敘述,而詭計的真實性、嚴謹性有時候必須依靠圖片所呈現。
如果給出了地圖,讀者還是猜不透詭計,則巧妙性也隨之提升。
斯科特笑道:
“公平,讀者和偵探之間的公平。”
陸時攤手,
“也不止如此。不要忘了地圖的工具屬性。有些時候,詭計很難用語言描述,畫個圖反而能減少歧義。”
這類作品也有很多,
東野圭吾的《放學後》、
約翰·狄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
甚至還有金田一漫畫裏的《天草財寶傳說殺人事件》;
……
一幅地圖能省去不少篇幅。
陸時繼續閱讀,
的展開很傳統,
在一個古舊廢棄的軍營裏,某天突然發現了一具男屍。
從那以後,軍營再也無人靠近。
時不時的鬼火和奇怪的聲音不斷從空屋傳來,簡直就像靈異事件。
就這麽持續了十一年,
幾位老兵決心迴軍營追憶往昔崢嶸,
結果,莫名其妙地,沃伯頓上校發瘋了!
……
陸時一目十行地看完開頭。
斯科特問:“怎麽樣?”
陸時說:“我想,這應該是一本真真正正的推理了。而不是之前的偵探冒險。”
斯科特點頭,
“我也有同感。其實,這部短篇我在找你之前就已經讀過了。看完後,我都讚歎於道爾醫生的想象力。”
陸時淺淺“嗯”了一聲,
“確實,一般人很難猜透犯案的手法。”
斯科特好奇地打量著陸時,
“陸,你剛才說了‘一般人’,意思是,你能猜透?”
陸時當然能猜透,
畢竟是穿越來的翻譯工作者,之前度過的推理作品不計其數,
無論是華麗的,還是複雜的,都讀過。
他問道:“應該是用了水杯作為行兇的工具吧?兇手巧妙地塗抹毒藥,讓沃伯頓上校自己喝了下去。”
斯科特:???
一臉震驚道:“你怎麽知道?”
陸時指了指原文,
“這裏,沃伯頓上校用左手開門……還有這裏,他右手戴表……這些都說明他是左撇子。而左撇子在使用帶把的東西時,和右撇子使用時的方向不同。”
左撇子在現代的刑偵劇已經是被用濫的素材了,
對相關作品感興趣的人,一般都能看出來。
斯科特又問:“那你知道動機嗎?”
陸時搖頭,
“才看了個開頭,我當然無法知曉。不過,從故事的時間上看,沃伯頓上校是在萊迪史密斯會戰期間退役的,那場戰役……他是不是在撤退中拋棄了部下?”
斯科特:!!!
“不是拋棄,而是誤殺。跟你的猜測差距不大。”
陸時笑笑,
“看,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說得準。”
他翻到最後幾頁,
所料果然不錯,沃伯頓上校確實是被下毒了,
兇手原本想弄死他,但因為毒藥塗抹在杯口邊沿,藥量不足,隻是造成了短暫的癔症。
從這一點看,道爾確實“科學”了不少,
至少不會再有《斑點帶子案》中,將蛇放在密不透風的保險櫃裏的民科情節了。
陸時繼續往後翻,
後麵是鳴謝,
——
感謝《海濱雜誌》的編輯赫伯特·格林霍夫·史密斯願意給我機會;
感謝我的妻子,她一直給予我鼓勵和勇氣;
最後,再次感謝lu,
他是偉大的作家,
我從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不少營養,使我變得逐漸強壯、獲得能力,
讓,
福爾摩斯,
再次,
偉大!
——
陸時看得想笑。
萬萬沒想到,柯南·道爾和他的福爾摩斯係列竟然走上了未曾設想的道路。
而且,從成稿看,這部《沃伯頓上校發瘋案》並不算失敗,
雖然比不了《羅傑疑案》和《無人生還》,但至少比後來會出現的《新探案》要精彩得多。
繼續這麽寫下去,福爾摩斯真有可能再次偉大。
這是好事!
陸時琢磨著,
“要不,我寫個書評?”
斯科特說:“你不會像《跳舞的小人》那次,準備搞道爾醫生吧?”
真要搞,道爾必然道心再次破碎。
陸時攤手,
“我是那種人嗎?”
斯科特看了他一眼,沒迴答,
但那眼神分明就在說:
“是!”
(本章完)
陸時本以為,將版和兒童文學版合並會引來部分成年讀者的不滿,
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成年讀者中甚至比在兒童群體中還要火爆。
這和現代的情況截然相反。
陸時隻能推測,是20世紀初文學的現狀所致,
讀者哪見過以現代為背景的奇幻作品啊?
理所當然地,《鏡報》報館又一次被圍攻,讀者們嗷嗷待哺,要求陸時像《小王子》那次一樣,提高更新頻率,
一周一更根本不夠!
得一天一更,
甚至一天兩更、三更!
那陣勢,簡直就像現代的網文讀者催更,一副要寄刀片的模樣。
當然,陸時不會答應,
就算《哈利·波特》有七部,也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更新。
所以他隻能對那些催更裝不知道,
久而久之,讀者們也就放棄了,隻是時不時地碎碎念,吐槽一句:
“某位更新少的人,根本不配當連載作家!”
而另一方麵,法國學者還沒離開,
在充分研究了《哈利·波特》和《小王子》的異同後,他們又來倫敦正經取(找)經(茬)。
此次是閉門討論的小型交流會,與會者沒有學生。
陸時當然也要參加,
看著一幫文豪、專家討論“兒童文學到底應該怎麽創作?”這個議題,有種莫名的喜感。
現場很熱烈,
“我認為,在兒童文學的創作中,要盡量給每個職業設定足夠鮮明的標簽。”
“這話不對勁吧?騎士必須是光明磊落的?商人必須是奸詐勢利的?”
“孩子們懂得不多,所以本該如此!”
“哼!依我看,是因為角色簡單的《小王子》的第一語言是法語,你們這些法國佬才這麽說的吧?如果《哈利·波特》是法語作品,你們又會認定善惡沒必要那麽分明了!”
“不可能!@*#¥%……”
“!@*#¥%……”
……
雙方又開始大戰。
陸時頭大,
“各位,實在沒必要……”
話還沒說完,就被雙方狠狠一瞪眼,
“這是讀者間的討論!原作者先別說話!”xn
兩撥人異口同聲。
陸時無奈,
“你們也知道我是原作者啊?我確實不想說話,可《哈利·波特》和《小王子》都是我發表的兒童文學作品,我總該有發言權吧?”
眾人沉默了,
但他們看陸時的眼神,還是有些不服。
其實,陸時也明白雙方的想法,
法方希望《小王子》是兒童文學“正統”;
英方則押寶《哈利·波特》。
此間緣由,懂的都懂。
龐加萊好奇道:“陸教授,《哈利·波特》你準備寫多少字?”
按現實,共有七本,
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台,描寫哈利在校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
第七部則寫了哈利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全七部的漢語譯本加起來將近300萬字,
換成英文,篇幅長得多。
所以陸時不可能實話實說,
他沉吟道:“這本《魔法石》先寫個十幾章吧。如果反響好,再考慮後麵的續作。”
龐加萊了然,
“現在的反響已經足夠好了。如此看來,又會是三部曲啊。《魔戒》三部曲、童真三部曲、科幻三部曲……你好像特別喜歡三部曲。”
陸時:“……”
“童真沒什麽三部曲,是外界硬湊出來的。”
現場不少人輕笑。
龐加萊說:“好吧~好吧~無論如何,《哈利·波特》都注定是長篇了,對吧?”
陸時點點頭,
“當然。”
龐加萊對旁邊的凡爾納點點頭,
後者會意,拿出筆記,
“這是我們最近幾天整理出來的關於兒童文學創作方麵的問題。首先一點,我們認為,兒童文學不宜寫長篇,就算寫,也要盡力像《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格列佛遊記》那樣,弱化主線,讓每個章節之間相互獨立。”
英方的學者立即爆出哂笑,
“這叫什麽鬼話?”
凡爾納說道:“盡量縮短篇幅並非沒有理由。因為人總會改變,變得油膩、變得唯利是圖、變得不再浪漫。孩子們會希望主角變成那樣嗎?”
這麽說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來講,童話結尾總是“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因為沒人想看王子公主婚後的雞毛蒜皮。
硬寫,很容易變成“比博燃”。
而且事實上,《哈利·波特》係列確實存在一定割裂,後期有點兒不太像兒童文學了。
但因為整整七本,寫作時間拉得很長,
書在成長,追更的讀者也在成長,所以不那麽“童話”反而不見得是壞事。
凡爾納攤手,
“如果我寫出不朽的作品,我是不會硬拖著寫長的。讓它完美謝幕,不好嗎?所以要盡量控製篇幅啊!以成年人為目標讀者的尚且如此,遑論兒童文學?”
蕭伯納不由得吐槽:“儒勒,你因為稿費而續寫的事還做得少嗎?”
凡爾納尷尬地摸摸鼻子,
“沒有吧?那些都是我本來就想寫的。”
英方諸人:(ˉ▽ ̄~)切~~
都懶得搭理他。
蕭伯納說:“我還能舉例。福爾摩斯係列也是頂級,不是一樣寫了續作?”
普魯斯特立即插話,
“現在,福爾摩斯係列還是頂級嗎?正因為《巴斯克維爾莊園的獵犬》和《歸來記》,才讓它被lu的正麵擊潰,跌落神壇。”
蕭伯納一陣無語,
心裏暗罵,
自己舉誰的例子不好,偏偏舉道爾的例子!?
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他隻能說道:“看來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了。這一點,暫且擱置吧。”
既然雙方都沒占到好處,凡爾納也決定繼續往下聊,說道:“我認為,兒童文學還要盡可能講述一個樸實的道理,愛,或者勇氣,或者人與自然的和諧……”
蕭伯納說:“那《小王子》也不這樣啊!”
凡爾納一瞪眼,
“怎麽不?裏麵對愛的描述還不透徹?”
英方的學者都愣了,
隨即爆出哄笑。
蕭伯納說:“小王子、玫瑰、狐狸玩三角戀,那叫愛是吧?不愧是浪漫的法國人呢~”
他的陰陽怪氣頗具殺傷力,
現場笑聲更大了。
凡爾納臉黑,
“那不是簡單的愛情!哼哼哼……看來,我們又要爭論了!”
此言一出,雙方開始互懟,
法方說:“《小王子》才是真正的兒童文學!”
英方說:“《哈利·波特》就不是了?明明是相同的作者!莫非,你們看不起陸教授?”
法方說:“我們愛陸教授!”
英方說:“那我們的愛隻會比你們更多!”
……
陸時聽得一個頭兩個大。
兩邊怎麽又像上次交流會那樣了?
過於離譜!
他正準備安撫,
這時,會議室的門被推開,《曼徹斯特衛報》的總編查爾斯·普雷斯維奇·斯科特探出半截身子,對陸時招手。
陸時左右看看,發現英國人和法國人吵得正歡,現場根本不需要自己,便出了門。
斯科特遞上一本雜誌,
“陸,伱看!”
是《海濱雜誌》。
神奇的是,封皮上竟然寫著:
“福爾摩斯,新生!大偵探的堂堂逆轉!”
陸時:???
這個奇葩的日本風格是什麽情況?
他好奇地問:“這是道爾先生的兒子所撰寫的相關故事嗎?”
會這麽問,是因為道爾之子確實寫過一些,
《阿巴斯紅寶石奇案》、
《德普特福德恐怖奇案》、
《兩婦人奇案》、
……
這些案件在福爾摩斯的正典故事中曾經提及,但是並沒有公開。
因為是華生的第一人稱,經常會有“介於保密義務”之類的字眼,所以對二次創作者來說,比較好拓展。
比如《兩婦人奇案》,
它就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提到過,
被華生描述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格蘭貴族的一樁案子”。
斯科特搖頭,
“不,這是道爾醫生的作品。”
陸時有點兒懵了。
按曆史,在《歸來記》之後,柯南·道爾還寫過短篇集《最後的致意》和《新探案》,以及《恐怖穀》,
但是,現在世界線已然發生變動,
因為遭到《羅傑疑案》的打擊,道爾已經宣布封筆了。
陸時翻到那一頁,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序言,
——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曾一度決心停止寫作福爾摩斯的故事,
哪怕讀者們一次次唿喚,
哪怕貝克街221號仍然會收到許多從各地飛來的“福爾摩斯先生親收”的信件,
哪怕人們偶爾高喊“福爾摩斯,複活”的口號,
……
我已懼怕提筆!
可是,伴隨著閱讀lu的作品,我學到了很多,
我的表達欲重新迴歸!
我將竭盡全力,
讓,
福爾摩斯,
再次,
偉大!
——
陸時更懵了,
“竟然是因為我?”
斯科特輕笑道:“因為你而封筆,又因為你而複出。隻能說,陸爵士,你對男人有著異乎尋常的魅力呢~”
陸時輕咳,
“這話可不敢亂說啊。”
說著,他繼續往後翻閱,閱讀正文。
叫《沃伯頓上校發瘋案》,曾在福爾摩斯係列正篇《工程師大拇指案》中提到過。
但出乎意料地,這次的案件不再像是偵探冒險。
首頁竟然率先給出了地圖!
陸時詫異,
“難道是本格推理?”
斯科特好奇,
“何謂‘本格’?”
陸時解釋:“簡單講,本格推理作品,力求把詭計和故事情節以最真實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以顯示詭計的真實性、嚴謹性和巧妙性。”
斯科特沉吟片刻,想到了陸時之前寫的《淺談敘述性詭計以及推理作品》,
他詢問:“就像你說的,‘讀者所看到的,就是偵探在現場所看到的’?”
陸時點點頭,
“你找到了精髓。”
當然,哪怕是本格推理,地圖也並非必要,
但故事情節的真實需要文筆與情節、人物、環境、表現手法等寫作技巧進行敘述,而詭計的真實性、嚴謹性有時候必須依靠圖片所呈現。
如果給出了地圖,讀者還是猜不透詭計,則巧妙性也隨之提升。
斯科特笑道:
“公平,讀者和偵探之間的公平。”
陸時攤手,
“也不止如此。不要忘了地圖的工具屬性。有些時候,詭計很難用語言描述,畫個圖反而能減少歧義。”
這類作品也有很多,
東野圭吾的《放學後》、
約翰·狄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
甚至還有金田一漫畫裏的《天草財寶傳說殺人事件》;
……
一幅地圖能省去不少篇幅。
陸時繼續閱讀,
的展開很傳統,
在一個古舊廢棄的軍營裏,某天突然發現了一具男屍。
從那以後,軍營再也無人靠近。
時不時的鬼火和奇怪的聲音不斷從空屋傳來,簡直就像靈異事件。
就這麽持續了十一年,
幾位老兵決心迴軍營追憶往昔崢嶸,
結果,莫名其妙地,沃伯頓上校發瘋了!
……
陸時一目十行地看完開頭。
斯科特問:“怎麽樣?”
陸時說:“我想,這應該是一本真真正正的推理了。而不是之前的偵探冒險。”
斯科特點頭,
“我也有同感。其實,這部短篇我在找你之前就已經讀過了。看完後,我都讚歎於道爾醫生的想象力。”
陸時淺淺“嗯”了一聲,
“確實,一般人很難猜透犯案的手法。”
斯科特好奇地打量著陸時,
“陸,你剛才說了‘一般人’,意思是,你能猜透?”
陸時當然能猜透,
畢竟是穿越來的翻譯工作者,之前度過的推理作品不計其數,
無論是華麗的,還是複雜的,都讀過。
他問道:“應該是用了水杯作為行兇的工具吧?兇手巧妙地塗抹毒藥,讓沃伯頓上校自己喝了下去。”
斯科特:???
一臉震驚道:“你怎麽知道?”
陸時指了指原文,
“這裏,沃伯頓上校用左手開門……還有這裏,他右手戴表……這些都說明他是左撇子。而左撇子在使用帶把的東西時,和右撇子使用時的方向不同。”
左撇子在現代的刑偵劇已經是被用濫的素材了,
對相關作品感興趣的人,一般都能看出來。
斯科特又問:“那你知道動機嗎?”
陸時搖頭,
“才看了個開頭,我當然無法知曉。不過,從故事的時間上看,沃伯頓上校是在萊迪史密斯會戰期間退役的,那場戰役……他是不是在撤退中拋棄了部下?”
斯科特:!!!
“不是拋棄,而是誤殺。跟你的猜測差距不大。”
陸時笑笑,
“看,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說得準。”
他翻到最後幾頁,
所料果然不錯,沃伯頓上校確實是被下毒了,
兇手原本想弄死他,但因為毒藥塗抹在杯口邊沿,藥量不足,隻是造成了短暫的癔症。
從這一點看,道爾確實“科學”了不少,
至少不會再有《斑點帶子案》中,將蛇放在密不透風的保險櫃裏的民科情節了。
陸時繼續往後翻,
後麵是鳴謝,
——
感謝《海濱雜誌》的編輯赫伯特·格林霍夫·史密斯願意給我機會;
感謝我的妻子,她一直給予我鼓勵和勇氣;
最後,再次感謝lu,
他是偉大的作家,
我從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不少營養,使我變得逐漸強壯、獲得能力,
讓,
福爾摩斯,
再次,
偉大!
——
陸時看得想笑。
萬萬沒想到,柯南·道爾和他的福爾摩斯係列竟然走上了未曾設想的道路。
而且,從成稿看,這部《沃伯頓上校發瘋案》並不算失敗,
雖然比不了《羅傑疑案》和《無人生還》,但至少比後來會出現的《新探案》要精彩得多。
繼續這麽寫下去,福爾摩斯真有可能再次偉大。
這是好事!
陸時琢磨著,
“要不,我寫個書評?”
斯科特說:“你不會像《跳舞的小人》那次,準備搞道爾醫生吧?”
真要搞,道爾必然道心再次破碎。
陸時攤手,
“我是那種人嗎?”
斯科特看了他一眼,沒迴答,
但那眼神分明就在說: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