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隻是比劃著機械臂指點了幾下,理解意思的其他戰友們便配合著做了拆卸。雖然在期間稍微花費了一陣子的時間,但那時的付出就是為了之後的輕鬆。
一次性焊槍早已被固定在選定的位置上,就是連檔位也被調整到溫度最高的區間。隻要將其激發就可以開始破壞能源核心的穩定性,接下來會發生什麽自然不用多說。
一旦確認燃燒便會快速撤離,無論是接下來的熱鬧還是即將來臨的敵人都很危險,當然是能跑多遠就得跑多遠。
技術士官也通過遠程監控看到了這一畫麵,於是就向身邊的戰友們提醒道:“一會就會來個響的,準備防禦衝擊!”
其他機甲立刻在操作下被放低了身形,這樣就可以減小自身的迎風麵,多少能避免被衝擊波輕易掀翻。
沒多久就傳來了轟然的響聲,清脆的聲音足以在暗河內傳出數裏遠。但從其動靜上並非是能量失控的結果,因為並沒有產生快速擴張的衝擊波,倒像是重型交通工具所發生的交通事故。
米圖卡等人稍微想一想也不難理解發生了什麽,怕是那些粗莽的敵人又發起了一次衝刺撞擊。
以大質量物體的快速運動就是最簡便的開門方式,隻有越快發生接觸才能降低防守方的準備時間。至於拖迴被毀機甲也不是不可以,但隻有在徹底控製戰場後才能投入相關工作,不然就隻是在置前線士兵於危險境地。
所以攻擊一方的選擇並非是拽住被毀殘骸向後退,否則直到進入黑門所處的洞室都沒法獲得騰身之地。他們在撞擊後就合力向著前放一起做推擠,竟然就生生地將雜亂的鋼鐵路障給推動了起來。
隻可惜以他們的角度受到了部分限製,並沒能直接看到焊槍的閃亮光芒,更沒能及時發現正在變得不穩定的能源核心。幾乎在同時釋放出去的自動偵察器也都隻向著遠方疾飛,擋在隧洞出口的雜亂路障反而成了燈下黑。
隻有一台偵察器在飛行時因互相碰撞而減速,並且因此對閃光的區域獲得一定時間的取像機會。那裏值得調查的程度便快速提升,相關的自動程序就臨時添了個去做查看的附加任務。
隨著對場景的讀取便判斷出發光的源頭,經比對立刻顯示出這支一次性焊槍的型號,接著還測量出現在正釋放出的具體溫度,甚至還能估測出接下來會有多少時間才會燃燒殆盡。
同一主機的另外線程則在觀察被照亮的區域,從這台機甲的型號到駕駛員的信息,從被摧毀的原因到可修複的程度,從目前的損壞狀況到同周圍環境將發生怎樣的相互影響都有所分析。
種種信息結合起來就立刻觸發危險警報,一份是在後方的綜合智腦發給處置相關後續問題的小組,一份同時發給一線的戰鬥人員,一份則是發給直屬指揮官。
由於直接關係到即將進行的工作,所以這三撥人是最可能認真查看這條信息的群體。而同樣的內容則還會發給參謀機構、後勤機構以及眾多可能會與後續狀況發生關聯的機構和單位,但在產生互動的可能性上就沒那麽緊密了。
莫看在信息處理能力上是如此的發達與快捷,依舊是沒法改變演變過快的棘手狀況。緊急報告的圖標在駕駛員麵前閃爍了幾下便在側邊欄自動打開,但實際上都因專注於手頭工作而被忽視了。
當然也有撞擊過程中受損的關係,被誘發的多次損傷報告也讓他們忽視了相關內容。隻有智腦才能在第一時間全部閱讀並做應對分析,並且還在權限允許的範圍內調動資源做處理。
這並非是人工智能將人類當作傀儡,而是實在由於人類的反應太過緩慢,並不能在這麽緊急的時刻中進行解決。機械倫理學也曾長期為此大做宣傳,但實在擋不住這大大提高事故生還率的事實。
於是自動救護係統立刻就彈出了維護機器人,並且是以最簡短和最適合的速度飛往事發之處。於是未等這些駕駛員們了解具體發生了什麽,他們更多的驚訝則集中在機甲正在實施的事情上。
等再對相關信息進行瀏覽時才被嚇出一身冷汗,而冒出高溫的源頭卻正在被淹沒於重重速凝膠塊之下。
這是一些在噴射前才會被快速攪拌的物質,它們在凝固之前也會具有一定程度的粘著性。通常是在太空中用來粘補受創之處的,但在此時也可以用來隔絕危機擴散的源頭。
然而殘骸中的能源核心已經失去了平衡,又怎會是這樣的措施能降服的?
轟然的一聲爆發隻是遲了數秒發生,隻因中間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才有所減弱。盡管這次認為事故並未釋放出全部的威力,但也並非是這處區域所能承受的。
結構性的破壞使得洞壁再也無法支撐,於是轟然的坍塌就驟然發生了。大量的岩石與沙礫再也無法維持亙古以來的親密狀態,有相當部分就順從引力一起垮塌了下來。
造成的結果就是將隧洞出口處給瞬間掩埋,試圖突擊的機甲中就隻有最後一台才得以幸免。而這還是智腦及時協調和個人所處位置的綜合結果,否則三台機甲都差不多是在同時開始做反應,而最終能逃出來的卻不是所有人。
幸存者和後方的指揮官見狀都非常著急,他們差不多是在同時就詢問道:“發生了什麽情況?迴個話!”
其實被掩埋的二人並未在這事故中犧牲,呆在厚實的鐵殼子中還是多少有點好處的。
他們最多隻花了兩個唿吸就克製了震驚與慌亂,其中軍銜較高的就立刻向著戰友們迴話道:“還活著,趕快把我們刨出來!這些混蛋們實在太陰險了,這麽做符合交戰法嗎?等抓住他們後能交給我收拾嗎?”
他在說話的時候還試圖發動機器,準備靠著自身動力爬出重重的掩埋土層。
一次性焊槍早已被固定在選定的位置上,就是連檔位也被調整到溫度最高的區間。隻要將其激發就可以開始破壞能源核心的穩定性,接下來會發生什麽自然不用多說。
一旦確認燃燒便會快速撤離,無論是接下來的熱鬧還是即將來臨的敵人都很危險,當然是能跑多遠就得跑多遠。
技術士官也通過遠程監控看到了這一畫麵,於是就向身邊的戰友們提醒道:“一會就會來個響的,準備防禦衝擊!”
其他機甲立刻在操作下被放低了身形,這樣就可以減小自身的迎風麵,多少能避免被衝擊波輕易掀翻。
沒多久就傳來了轟然的響聲,清脆的聲音足以在暗河內傳出數裏遠。但從其動靜上並非是能量失控的結果,因為並沒有產生快速擴張的衝擊波,倒像是重型交通工具所發生的交通事故。
米圖卡等人稍微想一想也不難理解發生了什麽,怕是那些粗莽的敵人又發起了一次衝刺撞擊。
以大質量物體的快速運動就是最簡便的開門方式,隻有越快發生接觸才能降低防守方的準備時間。至於拖迴被毀機甲也不是不可以,但隻有在徹底控製戰場後才能投入相關工作,不然就隻是在置前線士兵於危險境地。
所以攻擊一方的選擇並非是拽住被毀殘骸向後退,否則直到進入黑門所處的洞室都沒法獲得騰身之地。他們在撞擊後就合力向著前放一起做推擠,竟然就生生地將雜亂的鋼鐵路障給推動了起來。
隻可惜以他們的角度受到了部分限製,並沒能直接看到焊槍的閃亮光芒,更沒能及時發現正在變得不穩定的能源核心。幾乎在同時釋放出去的自動偵察器也都隻向著遠方疾飛,擋在隧洞出口的雜亂路障反而成了燈下黑。
隻有一台偵察器在飛行時因互相碰撞而減速,並且因此對閃光的區域獲得一定時間的取像機會。那裏值得調查的程度便快速提升,相關的自動程序就臨時添了個去做查看的附加任務。
隨著對場景的讀取便判斷出發光的源頭,經比對立刻顯示出這支一次性焊槍的型號,接著還測量出現在正釋放出的具體溫度,甚至還能估測出接下來會有多少時間才會燃燒殆盡。
同一主機的另外線程則在觀察被照亮的區域,從這台機甲的型號到駕駛員的信息,從被摧毀的原因到可修複的程度,從目前的損壞狀況到同周圍環境將發生怎樣的相互影響都有所分析。
種種信息結合起來就立刻觸發危險警報,一份是在後方的綜合智腦發給處置相關後續問題的小組,一份同時發給一線的戰鬥人員,一份則是發給直屬指揮官。
由於直接關係到即將進行的工作,所以這三撥人是最可能認真查看這條信息的群體。而同樣的內容則還會發給參謀機構、後勤機構以及眾多可能會與後續狀況發生關聯的機構和單位,但在產生互動的可能性上就沒那麽緊密了。
莫看在信息處理能力上是如此的發達與快捷,依舊是沒法改變演變過快的棘手狀況。緊急報告的圖標在駕駛員麵前閃爍了幾下便在側邊欄自動打開,但實際上都因專注於手頭工作而被忽視了。
當然也有撞擊過程中受損的關係,被誘發的多次損傷報告也讓他們忽視了相關內容。隻有智腦才能在第一時間全部閱讀並做應對分析,並且還在權限允許的範圍內調動資源做處理。
這並非是人工智能將人類當作傀儡,而是實在由於人類的反應太過緩慢,並不能在這麽緊急的時刻中進行解決。機械倫理學也曾長期為此大做宣傳,但實在擋不住這大大提高事故生還率的事實。
於是自動救護係統立刻就彈出了維護機器人,並且是以最簡短和最適合的速度飛往事發之處。於是未等這些駕駛員們了解具體發生了什麽,他們更多的驚訝則集中在機甲正在實施的事情上。
等再對相關信息進行瀏覽時才被嚇出一身冷汗,而冒出高溫的源頭卻正在被淹沒於重重速凝膠塊之下。
這是一些在噴射前才會被快速攪拌的物質,它們在凝固之前也會具有一定程度的粘著性。通常是在太空中用來粘補受創之處的,但在此時也可以用來隔絕危機擴散的源頭。
然而殘骸中的能源核心已經失去了平衡,又怎會是這樣的措施能降服的?
轟然的一聲爆發隻是遲了數秒發生,隻因中間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才有所減弱。盡管這次認為事故並未釋放出全部的威力,但也並非是這處區域所能承受的。
結構性的破壞使得洞壁再也無法支撐,於是轟然的坍塌就驟然發生了。大量的岩石與沙礫再也無法維持亙古以來的親密狀態,有相當部分就順從引力一起垮塌了下來。
造成的結果就是將隧洞出口處給瞬間掩埋,試圖突擊的機甲中就隻有最後一台才得以幸免。而這還是智腦及時協調和個人所處位置的綜合結果,否則三台機甲都差不多是在同時開始做反應,而最終能逃出來的卻不是所有人。
幸存者和後方的指揮官見狀都非常著急,他們差不多是在同時就詢問道:“發生了什麽情況?迴個話!”
其實被掩埋的二人並未在這事故中犧牲,呆在厚實的鐵殼子中還是多少有點好處的。
他們最多隻花了兩個唿吸就克製了震驚與慌亂,其中軍銜較高的就立刻向著戰友們迴話道:“還活著,趕快把我們刨出來!這些混蛋們實在太陰險了,這麽做符合交戰法嗎?等抓住他們後能交給我收拾嗎?”
他在說話的時候還試圖發動機器,準備靠著自身動力爬出重重的掩埋土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