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16、《航標兵之歌——一首我難忘的歌》


    顧雪林(京城翎管王)


    1970年,我在bj一家小工廠當青年工人。因為初中畢業,又沒有繼續求學的可能(當時不辦高中),我的大學夢破滅!


    我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曾對生活充滿失望;一時間,幾乎喪失了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一次,在聽一位同學的盤式錄音機時,聽到了這首<航標兵之歌>,一時非常喜歡,尤其是那句反複出現的歌詞:“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我學唱了下來,這是我第一首會背歌詞唱下來的歌。


    從此在繁重的勞動之餘,我幾乎天天輕聲唱著這首歌,鼓勵自己,不願沉淪,獲得了很大的生活勇氣!


    我過去也不相信精神可以變物質,這個經曆,讓我相信:在一定條件下精神是可以變物質的!


    ————————————————————


    附:


    《航標兵之歌》歌詞


    (我記憶整理的歌詞)


    演唱:呂文科


    歌聲迎來了金色的太陽


    雙槳劃破了千層波浪


    我們在海上架橋鋪路


    讓航行的戰友們一路順暢


    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


    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前麵的道路崎嶇又漫長


    誰能把英雄的步伐阻擋


    我們戰鬥在天涯海角


    踏遍四海劈風斬浪


    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


    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戰友們愉快地奔向遠方


    航標兵為舵手引路導航


    我們雖然互不相識


    友誼象明珠閃爍光芒


    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


    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萬盞明燈灑遍海洋


    條條道路多麽寬廣


    我們的紅心向燦爛的星鬥


    永遠照耀祖國的海疆


    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


    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


    呂文科的小資料:


    呂文科老師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享有盛譽得到不少人的稱讚,他天生嗓音條件出眾,在建築文工團時師從旅大歌舞團的蘇聯聲樂教授伊格諾娃、中央歌劇舞劇院的蘇聯專家吉米采娃和中央樂團的魏鳴泉教授,並不斷學習我國民族民間戲曲及歌唱技巧和表現手段,加上刻苦鑽研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和極富表現力的聲音。呂老師音色清脆明亮,高音區高亢圓潤,輕鬆流暢,中音區舒展親切,富有彈性,低音區紮實穩健,演唱質樸而真摯,高音拖腔最見其個性,是為數不多的既有科學發聲法又有濃鬱民族風格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代男高音的傑出代表。


    “klmy之歌”“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等一係列膾炙人口的佳作經他演繹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至今傳唱不衰。晚年演唱的《船歌-故鄉的海啊我愛你》還融入了流行唱法的元素,別有風味。呂文科老師做人嚴謹,行事低調,謙虛謹慎,好學上進,待人和善,品德高尚,對工作極其上進,深受同事和戰友的好評,在廣大群眾中也有很高威望,被譽為“人民的歌唱家”。四十八年的藝術生涯中,呂文科老師獲得大量榮譽和獎勵,在全軍第三、四屆文藝匯演中榮獲優秀演員獎和表演獎,獲得過中央軍委頒發的“勝利功勳榮譽獎章”。


    他演唱的歌曲《水兵最愛什麽花》、《木棉花開火樣紅》分別在1964年、1977年第三、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中獲得優秀獎和創作獎。憑借《klmy之歌》、《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兩首歌曲,分別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建國四十周年廣播金曲獎和首唱獎。1993年,呂文科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呂老師的個人專題片《浪花.金錨.音符》曾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1997年11月16日晚19時,呂老師在bj海軍總醫院去世,去世前一天他還參加了演出活動,以實際行動做到了“為歌唱事業奉獻畢生精力”。去世後,安葬於bj大興天慈墓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京城翎管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京城翎管王並收藏薄衣初試,綠蟻新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