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去往蔚州路上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盧象升 作者:成風成雨不是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地距離蔚州已經不遠了,不過由於有北口關的緣故,所以之前是走不過去的。
不過現如今王樸已經平定了蔚州的叛亂,加上崇禎等人的身份,自然是輕易的就可以過去了。
當崇禎等人過去時,王樸還在想著,皇帝陛下出巡怎麽就這麽點人時,不一會便有數百的錦衣衛緊隨而來。
北口關前往蔚州的道路上,隔不了多遠便有幾具屍首,從這些屍體上不難看出,這些人都是死於兵禍。
而道路兩旁的一些民房絕大多數也被燒毀,一些幸存的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正在收拾著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屋。
到處都是哀嚎聲,到處都是哭泣聲,這一幕,對於坐在馬車裏的崇禎來說,簡直如坐針氈。
這一幕,在以往大臣們上奏的折子裏麵,並不是沒有看見,相反,在那些大臣們添油加醋的描述裏,百姓們真實的日子比起眼前的這些其實還更加殘酷一些。
可那畢竟隻是文字,崇禎看著那些文字,腦海裏最多也就想象一番,可無論他怎麽想象,這都沒有親眼所見來的震撼。
周建安騎在戰馬上,時刻保持著警惕,他已經傳令所有人,全部著甲,亮出洋河堡軍戶的身份。
這也是為了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此地叛亂雖然剛剛已經平定,可是四下到處都是緝捕亂民的官兵和衙役們,他們要是不表明身份,是很容易出大事的。
得知他們要去蔚州,王樸也有些不太放心,這要是出了什麽事,都可以滅他九族好多次了。
於是在周建安等人出關不久,他就一個人喬裝追了上來,周建安給崇禎請示以後,便讓他留在了隊伍裏。
有王樸在,一路上確實要安全得多。
畢竟在這個時候,官軍可比亂民危險的多。
看著眼前這一幕幕,周建安猜都能猜到馬車裏的崇禎現在是何臉色,他看了看滿頭大汗的王樸,小聲的說道。
“王大哥,雖然陛下沒有追究你,不過看現在這個情況,可不排除陛下迴宮之後找你算賬啊,你可要小心些了、”
周建安可不是嚇王樸,王樸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要知道現如今看到的慘狀,跟他王樸也有那麽一丟丟的關係,甚至很多民房的火都是官軍放的。
王樸一聽,頭上的汗水掉的更厲害了。
“老弟啊,你現在可是陛下身邊的紅人,可要給哥哥說些好話,你的大恩,哥哥銘記於心,以後但有所用,你開口就是。”
王樸確實是嚇到了,周建安點了點頭,冥想了一陣後,對著王樸說道。
“陛下想去蔚州可不是單純的逛逛,他肯定是想查清楚這次蔚州民亂的具體原因,隻要你能夠協助陛下將事情查清楚,想必陛下也不會再下罪與你了。”
周建安是知道崇禎的意思的,來蔚州絕對不會隻是單單的路過而已、
王樸一聽,眼前一亮,趕緊點了點頭。
“老弟,具體該怎麽做,你教教老弟。”
王樸再次一說,周建安便緩緩的與王樸交流了起來。
不遠處,孫傳庭和孫承宗兩人,也在談論著蔚州的事情、
“老閣老,沒想到陛下出來一趟,還能親眼看到如此場景,也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孫傳庭有些擔憂的說道,而孫承宗撫了撫胡須,微微笑道。
“伯雅,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咱們的陛下從小就生活在深宮大院裏,咱們給他上的折子,他雖然看了,但是他就真的看進去了嗎?
身臨其境,比你我上一百道折子還要管用啊。
不過這裏確實有些危險,你待會給建安說說,讓他多注意注意安全。”
孫傳庭聽後,點了點頭,確實也是如此,親眼所見的意義肯定比上折子的意義要大的多。
可是孫傳庭又擔心崇禎要是大發善心,這對於他們日後平叛,可有不少的壓力。
這也正式孫傳庭所擔心的地方。
不過孫承宗都不在意,他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不過說到周建安,孫傳庭又想起了一件事。
“老閣老,您對洋河堡眾人手中的火銃怎麽看?”
“神兵利器啊,這種火器要是能夠裝備到大明邊軍之中,如虎添翼啊。”
孫承宗毫不吝嗇的誇獎道,那一夜,數百的賊人之所以不能近身,秦軍的弓箭是一迴事,可洋河堡的火銃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孫承宗甚至覺得,要不是有洋河堡眾人的人火銃在,賊人恐怕早就衝進來了。
“是啊,確實厲害,這種火器不僅換彈速度快,而且射程遠,雖然不是很精準,但若是密集的開火,殺傷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咱們大明在與建奴的作戰中,吃虧的往往就是吃虧在騎兵上,咱們騎兵不行,所以守城是咱們唯一的選擇。
我在想,若是有三四千人全部裝備了這種火槍,就算在野外遇到建奴的騎兵,恐怕也能一戰。”
孫傳庭認真的說著,當然了,若是真的在寬闊的野外遇到大量的建奴騎兵也是不行的,畢竟騎兵的衝鋒速度實在是太快,在換彈的間隙人家就能行進數十米,不過要是再搭配一些長槍兵,盾牌兵等,效果又會顯著的多。
至少不會因為是步兵就直接被騎兵給拿捏住了,動彈不得。
“伯雅你這樣一說,老夫倒是十分認同,火器犀利,能夠穿甲,而建奴最倚重的便是他們的重甲,如此,建奴不可怕矣!”
孫承宗腦海裏開始浮現出一整排火銃開槍的場麵,如此密集的發射,就算是瞎貓也能抓到幾個死耗子了吧?
兩緊接著更是關於洋河堡的燧發槍,開始進行兵力,戰陣上的研討了起來,一路上兩人不斷的交流,孫傳庭受益匪淺。
官道兩旁,官兵不少,不過王樸似乎打過招唿,幾乎沒人敢來盤查周建安等人、
崇禎也是見簾子給拉了起來,不斷的看著外麵,很快,幾名衙役將崇禎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不過現如今王樸已經平定了蔚州的叛亂,加上崇禎等人的身份,自然是輕易的就可以過去了。
當崇禎等人過去時,王樸還在想著,皇帝陛下出巡怎麽就這麽點人時,不一會便有數百的錦衣衛緊隨而來。
北口關前往蔚州的道路上,隔不了多遠便有幾具屍首,從這些屍體上不難看出,這些人都是死於兵禍。
而道路兩旁的一些民房絕大多數也被燒毀,一些幸存的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正在收拾著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屋。
到處都是哀嚎聲,到處都是哭泣聲,這一幕,對於坐在馬車裏的崇禎來說,簡直如坐針氈。
這一幕,在以往大臣們上奏的折子裏麵,並不是沒有看見,相反,在那些大臣們添油加醋的描述裏,百姓們真實的日子比起眼前的這些其實還更加殘酷一些。
可那畢竟隻是文字,崇禎看著那些文字,腦海裏最多也就想象一番,可無論他怎麽想象,這都沒有親眼所見來的震撼。
周建安騎在戰馬上,時刻保持著警惕,他已經傳令所有人,全部著甲,亮出洋河堡軍戶的身份。
這也是為了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此地叛亂雖然剛剛已經平定,可是四下到處都是緝捕亂民的官兵和衙役們,他們要是不表明身份,是很容易出大事的。
得知他們要去蔚州,王樸也有些不太放心,這要是出了什麽事,都可以滅他九族好多次了。
於是在周建安等人出關不久,他就一個人喬裝追了上來,周建安給崇禎請示以後,便讓他留在了隊伍裏。
有王樸在,一路上確實要安全得多。
畢竟在這個時候,官軍可比亂民危險的多。
看著眼前這一幕幕,周建安猜都能猜到馬車裏的崇禎現在是何臉色,他看了看滿頭大汗的王樸,小聲的說道。
“王大哥,雖然陛下沒有追究你,不過看現在這個情況,可不排除陛下迴宮之後找你算賬啊,你可要小心些了、”
周建安可不是嚇王樸,王樸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要知道現如今看到的慘狀,跟他王樸也有那麽一丟丟的關係,甚至很多民房的火都是官軍放的。
王樸一聽,頭上的汗水掉的更厲害了。
“老弟啊,你現在可是陛下身邊的紅人,可要給哥哥說些好話,你的大恩,哥哥銘記於心,以後但有所用,你開口就是。”
王樸確實是嚇到了,周建安點了點頭,冥想了一陣後,對著王樸說道。
“陛下想去蔚州可不是單純的逛逛,他肯定是想查清楚這次蔚州民亂的具體原因,隻要你能夠協助陛下將事情查清楚,想必陛下也不會再下罪與你了。”
周建安是知道崇禎的意思的,來蔚州絕對不會隻是單單的路過而已、
王樸一聽,眼前一亮,趕緊點了點頭。
“老弟,具體該怎麽做,你教教老弟。”
王樸再次一說,周建安便緩緩的與王樸交流了起來。
不遠處,孫傳庭和孫承宗兩人,也在談論著蔚州的事情、
“老閣老,沒想到陛下出來一趟,還能親眼看到如此場景,也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孫傳庭有些擔憂的說道,而孫承宗撫了撫胡須,微微笑道。
“伯雅,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咱們的陛下從小就生活在深宮大院裏,咱們給他上的折子,他雖然看了,但是他就真的看進去了嗎?
身臨其境,比你我上一百道折子還要管用啊。
不過這裏確實有些危險,你待會給建安說說,讓他多注意注意安全。”
孫傳庭聽後,點了點頭,確實也是如此,親眼所見的意義肯定比上折子的意義要大的多。
可是孫傳庭又擔心崇禎要是大發善心,這對於他們日後平叛,可有不少的壓力。
這也正式孫傳庭所擔心的地方。
不過孫承宗都不在意,他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不過說到周建安,孫傳庭又想起了一件事。
“老閣老,您對洋河堡眾人手中的火銃怎麽看?”
“神兵利器啊,這種火器要是能夠裝備到大明邊軍之中,如虎添翼啊。”
孫承宗毫不吝嗇的誇獎道,那一夜,數百的賊人之所以不能近身,秦軍的弓箭是一迴事,可洋河堡的火銃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孫承宗甚至覺得,要不是有洋河堡眾人的人火銃在,賊人恐怕早就衝進來了。
“是啊,確實厲害,這種火器不僅換彈速度快,而且射程遠,雖然不是很精準,但若是密集的開火,殺傷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咱們大明在與建奴的作戰中,吃虧的往往就是吃虧在騎兵上,咱們騎兵不行,所以守城是咱們唯一的選擇。
我在想,若是有三四千人全部裝備了這種火槍,就算在野外遇到建奴的騎兵,恐怕也能一戰。”
孫傳庭認真的說著,當然了,若是真的在寬闊的野外遇到大量的建奴騎兵也是不行的,畢竟騎兵的衝鋒速度實在是太快,在換彈的間隙人家就能行進數十米,不過要是再搭配一些長槍兵,盾牌兵等,效果又會顯著的多。
至少不會因為是步兵就直接被騎兵給拿捏住了,動彈不得。
“伯雅你這樣一說,老夫倒是十分認同,火器犀利,能夠穿甲,而建奴最倚重的便是他們的重甲,如此,建奴不可怕矣!”
孫承宗腦海裏開始浮現出一整排火銃開槍的場麵,如此密集的發射,就算是瞎貓也能抓到幾個死耗子了吧?
兩緊接著更是關於洋河堡的燧發槍,開始進行兵力,戰陣上的研討了起來,一路上兩人不斷的交流,孫傳庭受益匪淺。
官道兩旁,官兵不少,不過王樸似乎打過招唿,幾乎沒人敢來盤查周建安等人、
崇禎也是見簾子給拉了起來,不斷的看著外麵,很快,幾名衙役將崇禎的目光吸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