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次日,唐僧入宮倒換關文,恰逢仙鹿國丈也在場,於是乎,王宮大殿上上演了一場‘佛’與‘道’的碰撞。
國王說:“朕聞上古有雲,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長生?”
唐僧一聽,心裏有些不滿:比丘國可是個以和尚命名的國家,沒有寺廟也就算了,你身為國王,怎麽連關於僧人的傳聞,都說是上古傳說呢?
不過呢,唐僧的涵養很好,他鄭重其事的對比丘國王道:
“幻相有形終有壞,分外何求?
行功打坐,乃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誠是修行之本。若言采陰補陽,誠為謬語,服餌長壽,實乃虛詞。
隻要做到:塵塵緣總棄,物物色皆空。素素純純寡愛欲,自然享壽永無窮。”
唐僧明明白白的告訴國王:人身不過一具臭皮囊,總有壞的一天,何必戀戀不舍?
若想長生,需要行功打坐,需要獲取功德。
若有人告訴你,采陰補陽可以長生,那純粹是騙你,
若有人告訴你,吃藥可以長生,那更是騙你。
不要再貪好女色了,隻要你節欲,禁欲,一定能多活幾年。
國王不知道聽懂沒聽懂,但國丈聽懂了。國丈心道:你tm的這不是在說我嗎?
你妹的,昨夜你們施法弄走了我的小孩,叫我功虧一簣,今日,你又來朝堂上來打我的臉,真當我是泥捏的嗎?
於是乎,國丈指著唐僧冷笑道:“嗬,嗬,嗬!你這和尚滿口胡柴!寂滅門中,須雲認性,你不知那性從何而滅!枯坐參禪,盡是些盲修瞎煉。俗語雲,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禍。
我修仙者,骨之堅秀;達道者,神之最靈。
攜簞瓢而入山訪友,采百藥而臨世濟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鋪銻。歌之鼓掌,舞罷眠雲。
闡道法,揚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
奪天地之秀氣,采日月之華精。運陰陽而丹結,按水火而胎凝。
應四時而采取藥物,養九轉而修煉丹成。
跨青鸞,升紫府;騎白鶴,上瑤京。參滿天之華采,表妙道之殷勤。
三教之中無上品,古來惟道獨稱尊!”
國丈話畢,大殿上的眾大臣,紛紛喝彩稱讚!
為何沒人給唐僧喝彩呢?
首先,唐僧不該說‘服餌長壽,實乃虛詞’這句話。
西遊世界是個什麽世界?
神話世界!
西遊世界中的百姓,因為吃了某種東西而長壽者,並不罕見。
遠的不說,單說在場的眾位大臣,都見過或者聽說這樣的例子,是以,國丈罵唐僧是‘滿口胡柴’,其他人都非常的認同。
另外呢,唐僧又說:“塵塵緣總棄,物物色皆空。素素純純寡愛欲,自然享壽永無窮。”
這段話,隻有精神上升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這段話是指的是‘忘卻凡俗**’,而國王和眾大臣,卻理解成了要禁欲。
當然,‘忘欲’這樣的境界,凡人很難做到,就算是修行的和尚,九成九也是在禁欲,這也難怪國王和大臣們會理解錯。
不管是國王,還是眾大臣,每日裏過的都是奢靡淫侈的優越生活,唯恐享樂太少虧了自己,誰又願意禁欲?
而國丈的話,恰好與之相反。
攜簞瓢而入山訪友,采百藥而臨世濟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鋪銻。
此話一出,頓時,有個‘逍遙飄逸的雅士’,浮現在眾大臣的腦海中。
眾大臣雖然做不到,但是,他們骨子裏的文人情結,渴望這樣的逍遙,於是乎,國丈的一席話引起了眾大臣的共鳴,自然而然的贏得了滿堂喝彩聲。
從眾人反應來看,高下立判,唐僧敗給了國丈,灰溜溜的離開了王宮。
唐僧走後,國王遣散眾大臣,和國丈說起小孩丟失之事,滿臉的憂愁。
國丈強忍著心肝疼,迴道:“國王毋憂,我觀那取經的和尚,器宇清淨,容顏齊整,是個十世修行的真體。自幼為僧,元陽未泄,比那些小兒更強萬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湯,外加我的仙藥,足保萬年之壽。”
長生藥沒指望了,趕緊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吧。
唐僧得知國王要取他的心肝入藥,當即神色大變,然後就癱倒在地,手不能動,口不能言。
唐僧為何如此恐懼?
因為,以前要殺唐僧的,都是些妖魔鬼怪,唐僧有徒弟保護,心中甚是安定。
今日要殺他的人,卻是人間的國王。
唐僧一向反對悟空打殺凡人,今日,人間的國王要殺他,唐僧為難了!
若悟空要保護自己,難免與凡人動手,這和自己的行事準則不符,若不叫悟空動手,自己又會被殺,所以,唐僧又驚又急之下,中風了!
中風沒關係,大家都是神仙,治療中風不要太小兒科。
眾人一番忙活,很快治好了唐僧。
唐僧清醒過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扯著悟空,哀告道:“賢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唐僧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悟空,若悟空一路打殺出去,他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悟空迴道:“若要全命,須得師作徒,徒作師。”悟空的意思是:他變成唐僧的模樣,而唐僧,則變成他的模樣。
唐僧卻聽差了,他以為悟空要做師傅,而他則要做徒弟。
這時的唐僧真的是怕了,急忙迴道:“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別說給你做徒弟,就是給你做徒孫都行!
唐僧為什麽突然變的如此毫無底線?
一來,他現在指望悟空帶他離開,要維護好悟空的情緒。
二來,唐僧歸根結底,隻是一個凡人,剛剛取經之時,隻有二十五歲,意氣奮發,壯誌滿酬。
到了如今,取經路已經走了十幾年,現在的唐僧,已經接近四十歲。
按照凡人的平均壽命不足六十來算,唐僧的人生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小年輕了!
取經,已經成了唐僧畢生的執念,有生之年若取不到真經,他這一輩子,就是一個笑話。
有念於此,唐僧的思想意識,已經開始了根本上的變化……
(未完待續。)
次日,唐僧入宮倒換關文,恰逢仙鹿國丈也在場,於是乎,王宮大殿上上演了一場‘佛’與‘道’的碰撞。
國王說:“朕聞上古有雲,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長生?”
唐僧一聽,心裏有些不滿:比丘國可是個以和尚命名的國家,沒有寺廟也就算了,你身為國王,怎麽連關於僧人的傳聞,都說是上古傳說呢?
不過呢,唐僧的涵養很好,他鄭重其事的對比丘國王道:
“幻相有形終有壞,分外何求?
行功打坐,乃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誠是修行之本。若言采陰補陽,誠為謬語,服餌長壽,實乃虛詞。
隻要做到:塵塵緣總棄,物物色皆空。素素純純寡愛欲,自然享壽永無窮。”
唐僧明明白白的告訴國王:人身不過一具臭皮囊,總有壞的一天,何必戀戀不舍?
若想長生,需要行功打坐,需要獲取功德。
若有人告訴你,采陰補陽可以長生,那純粹是騙你,
若有人告訴你,吃藥可以長生,那更是騙你。
不要再貪好女色了,隻要你節欲,禁欲,一定能多活幾年。
國王不知道聽懂沒聽懂,但國丈聽懂了。國丈心道:你tm的這不是在說我嗎?
你妹的,昨夜你們施法弄走了我的小孩,叫我功虧一簣,今日,你又來朝堂上來打我的臉,真當我是泥捏的嗎?
於是乎,國丈指著唐僧冷笑道:“嗬,嗬,嗬!你這和尚滿口胡柴!寂滅門中,須雲認性,你不知那性從何而滅!枯坐參禪,盡是些盲修瞎煉。俗語雲,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禍。
我修仙者,骨之堅秀;達道者,神之最靈。
攜簞瓢而入山訪友,采百藥而臨世濟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鋪銻。歌之鼓掌,舞罷眠雲。
闡道法,揚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
奪天地之秀氣,采日月之華精。運陰陽而丹結,按水火而胎凝。
應四時而采取藥物,養九轉而修煉丹成。
跨青鸞,升紫府;騎白鶴,上瑤京。參滿天之華采,表妙道之殷勤。
三教之中無上品,古來惟道獨稱尊!”
國丈話畢,大殿上的眾大臣,紛紛喝彩稱讚!
為何沒人給唐僧喝彩呢?
首先,唐僧不該說‘服餌長壽,實乃虛詞’這句話。
西遊世界是個什麽世界?
神話世界!
西遊世界中的百姓,因為吃了某種東西而長壽者,並不罕見。
遠的不說,單說在場的眾位大臣,都見過或者聽說這樣的例子,是以,國丈罵唐僧是‘滿口胡柴’,其他人都非常的認同。
另外呢,唐僧又說:“塵塵緣總棄,物物色皆空。素素純純寡愛欲,自然享壽永無窮。”
這段話,隻有精神上升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這段話是指的是‘忘卻凡俗**’,而國王和眾大臣,卻理解成了要禁欲。
當然,‘忘欲’這樣的境界,凡人很難做到,就算是修行的和尚,九成九也是在禁欲,這也難怪國王和大臣們會理解錯。
不管是國王,還是眾大臣,每日裏過的都是奢靡淫侈的優越生活,唯恐享樂太少虧了自己,誰又願意禁欲?
而國丈的話,恰好與之相反。
攜簞瓢而入山訪友,采百藥而臨世濟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鋪銻。
此話一出,頓時,有個‘逍遙飄逸的雅士’,浮現在眾大臣的腦海中。
眾大臣雖然做不到,但是,他們骨子裏的文人情結,渴望這樣的逍遙,於是乎,國丈的一席話引起了眾大臣的共鳴,自然而然的贏得了滿堂喝彩聲。
從眾人反應來看,高下立判,唐僧敗給了國丈,灰溜溜的離開了王宮。
唐僧走後,國王遣散眾大臣,和國丈說起小孩丟失之事,滿臉的憂愁。
國丈強忍著心肝疼,迴道:“國王毋憂,我觀那取經的和尚,器宇清淨,容顏齊整,是個十世修行的真體。自幼為僧,元陽未泄,比那些小兒更強萬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湯,外加我的仙藥,足保萬年之壽。”
長生藥沒指望了,趕緊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吧。
唐僧得知國王要取他的心肝入藥,當即神色大變,然後就癱倒在地,手不能動,口不能言。
唐僧為何如此恐懼?
因為,以前要殺唐僧的,都是些妖魔鬼怪,唐僧有徒弟保護,心中甚是安定。
今日要殺他的人,卻是人間的國王。
唐僧一向反對悟空打殺凡人,今日,人間的國王要殺他,唐僧為難了!
若悟空要保護自己,難免與凡人動手,這和自己的行事準則不符,若不叫悟空動手,自己又會被殺,所以,唐僧又驚又急之下,中風了!
中風沒關係,大家都是神仙,治療中風不要太小兒科。
眾人一番忙活,很快治好了唐僧。
唐僧清醒過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扯著悟空,哀告道:“賢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唐僧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悟空,若悟空一路打殺出去,他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悟空迴道:“若要全命,須得師作徒,徒作師。”悟空的意思是:他變成唐僧的模樣,而唐僧,則變成他的模樣。
唐僧卻聽差了,他以為悟空要做師傅,而他則要做徒弟。
這時的唐僧真的是怕了,急忙迴道:“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別說給你做徒弟,就是給你做徒孫都行!
唐僧為什麽突然變的如此毫無底線?
一來,他現在指望悟空帶他離開,要維護好悟空的情緒。
二來,唐僧歸根結底,隻是一個凡人,剛剛取經之時,隻有二十五歲,意氣奮發,壯誌滿酬。
到了如今,取經路已經走了十幾年,現在的唐僧,已經接近四十歲。
按照凡人的平均壽命不足六十來算,唐僧的人生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小年輕了!
取經,已經成了唐僧畢生的執念,有生之年若取不到真經,他這一輩子,就是一個笑話。
有念於此,唐僧的思想意識,已經開始了根本上的變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