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周浚恪的指點,江充等人的工作進展變得非常順利。縣丞帶著吏員,在鄉正和村正的陪同下,挨家挨戶的登記造冊。
吏員們不在目中無人,變得態度和藹、笑容可掬。
拿迴來的信息,便讓請來的工匠們加班加點的趕製竹牌。
主薄和來幫忙的核算員,開始給大戶們計算利息和講解契約條款,讓他們自主選擇貸款年限。
契約則是周浚恪親自下筆,再由人謄抄完成。
江充和縣尉兩個人,帶著三班衙役和以工代役的百姓們,開始了修葺水壩。
現在縣衙賬麵上富裕了不少,按照周浚恪的吩咐,給工人們提供兩頓飯,一天還給二十文的工錢。
對於這種敗家子行為,江充等人不敢有任何異議,隻能捏著鼻子照做。
安朝的稅製,跟其他朝代一樣實行賦役。
賦,既是是人頭稅,按丁征收。
這個稅法弊端太多,地多者越來越富,人口越來越興旺。地少者不敢生,導致人丁不旺,受鄉裏大族富戶欺壓。
土地兼並會越演越烈,百姓們就會越來越苦。
役,就是徭役。隨軍的民夫、鄉裏的勞力都算徭役,這些都是要命的苦役。
像什麽去臨縣送個信,充個三班衙役,去外省押運個東西,算是比較輕鬆的徭役。
不管是苦役還是輕鬆的徭役,都屬於義務勞動,沒有一文工錢。
而且這個徭役,有很大的操作性。一般大族富戶家的子弟都不會服苦役,隻會服一些輕鬆的徭役,或幹脆沒有什麽都不做。
所以就導致很多百姓投靠大族富戶,以躲避賦稅和徭役。
如此一來,縣裏就多了很多隱戶和隱藏土地,這便是地方總是財政不足的原因之一。
而大族富戶能躲避苦役,縣裏規定的名額就得由窮苦百姓們頂上。幹些苦大力都算是好的,雖然累了些,至少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性命無憂。
攤上打仗時候征民夫,那可是九死一生的苦役。往往攤上這種徭役,百姓們出行前都會與家人生離死別的大哭一場。
而這些民夫戰死後,家裏的土地還會被大族富戶覬覦,家裏的孤兒寡母往往被欺負的不得不將田地賣出,成為沒有土地的佃戶。
更慘一些的,甚至被迫背井離鄉,成為沒房沒地的流民。
即便如此,一窮二白的還得交人頭稅。
意識到這些的周浚恪,認為現在博昌縣正好是破而後立的好機會。仗著自己齊王的身份, 直接改革了博昌縣的稅務。
縣裏不在收人頭稅,改攤丁入畝收田稅。
固定稅額,每畝地交多少錢。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沒地的不交。
取消徭役,出工就必須給錢,從根本解決百姓從事無償勞動。
而且周浚恪把博昌縣的商稅提高了,原來是三十取一,現在直接十取一。
這幾冊文書到了江充等人的手上時,看是看過了,但其中的奧秘誰也沒看出來。隻是認為周浚恪的改革,有些過於激進和不合時宜。
但是他們隻是齊地一地的縣官,根本左右不了人家齊王在自己封地搞更變製度,隻能含著淚等著太子殿下的歸來。
他們也不是為了告狀,隻是為了表明小胳膊拗不過大腿,都是齊王殿下讓我們這麽幹的。
費了牛勁寫完改革的周浚恪,徹底躺平在了海邊,左衛率的駐地都不迴了,來迴折騰太費勁。
在靠著海邊的漁村,周浚恪和隨行人員借住在幾間茅草屋裏。
周浚恪對住沒什麽要求,幹爽、整潔就好。隻有英放嫌棄簡陋,自家王爺受委屈了。
這些茅草屋在風災的時候,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是水泥到了以後,莊戶們帶著馮登科村子裏的人幫忙修葺的。
這個村子,是周浚恪和馮登科千挑萬選才決定的。
因為博昌縣挨著黃河,縣裏靠海的地方就是黃海出口,那黃泥湯子裏的海鮮根本沒法吃。
這地方位於出海口70裏地,周邊有沙灘和礁石灘,水質清澈、魚獲可口。
馮登科村子裏幾戶人家的男人,都成了建築隊和冰窖的主力,女人們都被攆迴去照料田地和孩子了。
畢竟在他們的骨子裏,田地才是第一位。
沒辦法,今年遇見了災年。現在田地青黃不接,甚至都可能絕產。能有怎麽一份供吃供住,還月例一貫的工作,先幹著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如果一直保持這個待遇,一直幹也好,反正田地有自家女人打理。
當初周浚恪準備雇傭全村的男女,後來攤丁入畝公文出來後,女人們都主動請辭或被攆迴家了。
周浚恪也意識到了問題,冰窖對女人的身體太傷了。
以前百姓們都不敢生,現在政策變了,一定要多生幾個。人丁興旺,家族才能昌盛,男人們也更有幹勁了。
為了彌補自己決策的失誤,周浚恪把煎餅果子的手藝交給了村裏的婦女,以後在農閑的時候能填補家用。
可能未來商業發展起來後,她們也能主職賣煎餅果子,興許並不比自己男人們掙得少。
而小漁村的村民們,在冰窖蓋完後,也被村正陸續找迴來。
村子裏遭災,村民們缺衣少食的都逃荒到了外麵,迴來後還都是一臉菜色。顯然在外麵過得並不好,過得好也不會選擇迴來。
因為周浚恪說的前景太好了,好到有些令人感覺難以置信。迴來的村民,也不是信以為真,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態度。
但等他們迴來後,看見巨大的冰窖,都變得有了信心。等冰都鋪設進去後,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地下冰櫃。
三伏天人們都穿的單薄,在冰窖裏根本站不住一盞茶的時間,就會被凍的瑟瑟發抖。
冰窖架設完畢,周浚恪留下了幾名製冰的人,剩下的讓他們趕迴碼頭在建造一個冰窖,那裏才是青州收購海鮮的集散地。
這個漁村的冰窖,其實是周浚恪的實驗地。他要在此看看,裝了魚獲的冰板,需要多久能凍瓷實。
日後這個冰窖也不會被棄用,周邊還有很多小漁村,可以方便附近的村民交易。
現在這個年代,百姓和朝廷的目光都集中在田地裏,根本沒人在意海洋的財富。海洋漁業還沒有被泛濫捕撈,海裏的魚獲十分豐盛。
這些漁民隻有一個個的小舢板,最遠能出去幾百米的地方捕魚,卻每一次都能滿載而歸。
雖然魚獲的品類隨機了一些,什麽玩意都有,勝在以量取勝。
這些魚獲,有的周浚恪能叫上來名字,有的叫不上來名字卻吃過,有的沒吃過卻在電視裏看過。
但是能冷凍的東西,在周浚恪的認知裏,大概就是魚類、魷魚、大蝦和去了殼的生蠔。
其他東西得試試看,凍上一月再解凍,看看味道如何。
至於螃蟹和貝殼類的都不適合冷凍,解凍後也沒個吃,肉質都糟了。
而且周浚恪這幾日下海遊泳,發現這片海域相當的富饒。沙灘淺海的花蛤和白蛤,礁石灘的海膽、生蠔和貽貝(東北俗稱海虹)。
有時候浪大,還能在礁石灘撿到海參。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貽貝可以風幹成淡菜,海參曬幹更是滋補的好東西。生蠔更不用說,可冷凍可製成耗油。
上好的馬糞海膽雖運輸不了,周浚恪卻過足了嘴癮。
清晨漁民們出海捕魚,周浚恪就帶著村子裏的孩子們趕海潛水,同樣所獲頗豐,還玩的不亦樂乎。
“殿下,咱這是在幹什麽?”英放剝著貽貝問道,有些搞不懂為什麽今天殿下要生剝這些東西。
前些日子趕海來的東西,都讓周浚恪烹飪成吃食,跟小孩子們一起共享了。也同這群孩子們,培養出了一些友誼和認同感,現在周浚恪就是這群孩子的孩子王。
這幾天是貝殼類有些吃夠了,所以周浚恪開始幹正事了。
他讓英放帶著年紀小的孩子們,將貽貝煮熟剝開去掉絲足,一個個胖乎乎的擺放在竹簾子上。
“做淡菜啊,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周浚恪自己則在開生蠔,這玩意外殼太尖銳,他怕劃傷孩子們的手,隻選了幾個年歲大些的孩子跟他一起做。
剝出來的蠔肉丟在一旁的水盆裏,等著二次漂洗,去掉雜誌和碎殼。
等剝的差不多了,周浚恪讓幾個孩子繼續奮鬥,自己則去起鍋燒水。水開了,蠔肉也洗幹淨了。
周浚恪將蠔肉分成兩份,一份直接進鍋,一份留下備用。
他熬耗油的做法,是上輩子看小視頻學的,萬一第一次失敗了,可以根據實際操作改正啊。
等待的時候,周浚恪讓孩子們去沙灘上踢起了球,自己帶著幾個想學習的孩子,看著火候!
等著鍋裏的湯汁變黑變濃稠,咕嘟咕嘟的冒著小泡。周浚恪用筷子在鍋裏挑了挑,粘稠度還是差了些,又舔了一下筷子,鹹度已經夠了。
隻是差了一點點的火候,再有幾分鍾就可以起鍋了。
這時候,馮登科和小漁村的村正田二牛溜達了過來。這倆小老頭幾乎形影不離,一副相識恨晚的架勢。
“殿下,又研究了啥吃食,給俺老哥倆也來點,正好晚上下酒了。”田二牛俯身看著鍋裏,笑嗬嗬的說道。
周浚恪入駐小漁村,所有村民打上來的漁獲都是直接給錢收購的,村裏的日子幾天內就富裕了起來。
身為村正的田二牛,手裏都有閑錢去鎮子裏打酒喝了。
雖然周浚恪身份高的嚇人,為人卻很好相處,田二牛也是實誠人,有啥話說啥話,這幾天沒少在周浚恪這蹭點下酒菜。
而且田二牛最大的想法,就是在周浚恪這再蹭點白酒喝。
周浚恪也不見怪的說道:“田伯,我們整的是蠔油,調料品當不了下酒菜,要不你嚐嚐鮮?”
“嚐嚐,殿下出手的東西都是天下第一的美食。”田二牛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點了一下,放在嘴裏一嚐,滿嘴的鹹鮮。
雖然不能空嘴吃,用來做菜一定鮮極了。
“老馮你也嚐嚐,真是好東西。”田二牛把筷子遞給了馮登科。
馮登科也不嫌棄的接了過來,同樣點了一下嚐了嚐,鮮味十足啊。
“殿下,您可真是了不起,這真是好東西啊,製作難嗎?”馮登科到底是比田二牛多了些閱曆,馬上意識到這東西是不可多得的商品。
周浚恪指了指身邊幾個孩子,說道:“他們就會做了,這蠔油我準備十文一斤收購。”
鍋邊的幾個孩子頓時喜上眉梢,馮登科和田二牛暗暗咋舌,齊王殿下到底是財大氣粗。這一鍋就有二三斤,如果一天下來整個十斤八斤的不費勁,那就是一百文的收入啊。
“田伯,還有個事需要你去跟這些孩子的家裏溝通一下。過些日子我需要去登州和萊州,這些孩子我可能會帶走。”
“到那邊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我需要他們幫我給當地漁民傳授製作蠔油的方法。不白幹的,一天補助一百文。”做出了蠔油,周浚恪就想起了推廣方式。
這可是好事,田二牛急忙說道:“殿下不用溝通了,我替他們爹媽應承下來了。一天一百文,他們都得樂開花了。”
“那行,等出發時候,我是會提前告訴你。”
------------------
ps:
求票,求各種票和收藏!!!
吏員們不在目中無人,變得態度和藹、笑容可掬。
拿迴來的信息,便讓請來的工匠們加班加點的趕製竹牌。
主薄和來幫忙的核算員,開始給大戶們計算利息和講解契約條款,讓他們自主選擇貸款年限。
契約則是周浚恪親自下筆,再由人謄抄完成。
江充和縣尉兩個人,帶著三班衙役和以工代役的百姓們,開始了修葺水壩。
現在縣衙賬麵上富裕了不少,按照周浚恪的吩咐,給工人們提供兩頓飯,一天還給二十文的工錢。
對於這種敗家子行為,江充等人不敢有任何異議,隻能捏著鼻子照做。
安朝的稅製,跟其他朝代一樣實行賦役。
賦,既是是人頭稅,按丁征收。
這個稅法弊端太多,地多者越來越富,人口越來越興旺。地少者不敢生,導致人丁不旺,受鄉裏大族富戶欺壓。
土地兼並會越演越烈,百姓們就會越來越苦。
役,就是徭役。隨軍的民夫、鄉裏的勞力都算徭役,這些都是要命的苦役。
像什麽去臨縣送個信,充個三班衙役,去外省押運個東西,算是比較輕鬆的徭役。
不管是苦役還是輕鬆的徭役,都屬於義務勞動,沒有一文工錢。
而且這個徭役,有很大的操作性。一般大族富戶家的子弟都不會服苦役,隻會服一些輕鬆的徭役,或幹脆沒有什麽都不做。
所以就導致很多百姓投靠大族富戶,以躲避賦稅和徭役。
如此一來,縣裏就多了很多隱戶和隱藏土地,這便是地方總是財政不足的原因之一。
而大族富戶能躲避苦役,縣裏規定的名額就得由窮苦百姓們頂上。幹些苦大力都算是好的,雖然累了些,至少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性命無憂。
攤上打仗時候征民夫,那可是九死一生的苦役。往往攤上這種徭役,百姓們出行前都會與家人生離死別的大哭一場。
而這些民夫戰死後,家裏的土地還會被大族富戶覬覦,家裏的孤兒寡母往往被欺負的不得不將田地賣出,成為沒有土地的佃戶。
更慘一些的,甚至被迫背井離鄉,成為沒房沒地的流民。
即便如此,一窮二白的還得交人頭稅。
意識到這些的周浚恪,認為現在博昌縣正好是破而後立的好機會。仗著自己齊王的身份, 直接改革了博昌縣的稅務。
縣裏不在收人頭稅,改攤丁入畝收田稅。
固定稅額,每畝地交多少錢。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沒地的不交。
取消徭役,出工就必須給錢,從根本解決百姓從事無償勞動。
而且周浚恪把博昌縣的商稅提高了,原來是三十取一,現在直接十取一。
這幾冊文書到了江充等人的手上時,看是看過了,但其中的奧秘誰也沒看出來。隻是認為周浚恪的改革,有些過於激進和不合時宜。
但是他們隻是齊地一地的縣官,根本左右不了人家齊王在自己封地搞更變製度,隻能含著淚等著太子殿下的歸來。
他們也不是為了告狀,隻是為了表明小胳膊拗不過大腿,都是齊王殿下讓我們這麽幹的。
費了牛勁寫完改革的周浚恪,徹底躺平在了海邊,左衛率的駐地都不迴了,來迴折騰太費勁。
在靠著海邊的漁村,周浚恪和隨行人員借住在幾間茅草屋裏。
周浚恪對住沒什麽要求,幹爽、整潔就好。隻有英放嫌棄簡陋,自家王爺受委屈了。
這些茅草屋在風災的時候,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是水泥到了以後,莊戶們帶著馮登科村子裏的人幫忙修葺的。
這個村子,是周浚恪和馮登科千挑萬選才決定的。
因為博昌縣挨著黃河,縣裏靠海的地方就是黃海出口,那黃泥湯子裏的海鮮根本沒法吃。
這地方位於出海口70裏地,周邊有沙灘和礁石灘,水質清澈、魚獲可口。
馮登科村子裏幾戶人家的男人,都成了建築隊和冰窖的主力,女人們都被攆迴去照料田地和孩子了。
畢竟在他們的骨子裏,田地才是第一位。
沒辦法,今年遇見了災年。現在田地青黃不接,甚至都可能絕產。能有怎麽一份供吃供住,還月例一貫的工作,先幹著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如果一直保持這個待遇,一直幹也好,反正田地有自家女人打理。
當初周浚恪準備雇傭全村的男女,後來攤丁入畝公文出來後,女人們都主動請辭或被攆迴家了。
周浚恪也意識到了問題,冰窖對女人的身體太傷了。
以前百姓們都不敢生,現在政策變了,一定要多生幾個。人丁興旺,家族才能昌盛,男人們也更有幹勁了。
為了彌補自己決策的失誤,周浚恪把煎餅果子的手藝交給了村裏的婦女,以後在農閑的時候能填補家用。
可能未來商業發展起來後,她們也能主職賣煎餅果子,興許並不比自己男人們掙得少。
而小漁村的村民們,在冰窖蓋完後,也被村正陸續找迴來。
村子裏遭災,村民們缺衣少食的都逃荒到了外麵,迴來後還都是一臉菜色。顯然在外麵過得並不好,過得好也不會選擇迴來。
因為周浚恪說的前景太好了,好到有些令人感覺難以置信。迴來的村民,也不是信以為真,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態度。
但等他們迴來後,看見巨大的冰窖,都變得有了信心。等冰都鋪設進去後,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地下冰櫃。
三伏天人們都穿的單薄,在冰窖裏根本站不住一盞茶的時間,就會被凍的瑟瑟發抖。
冰窖架設完畢,周浚恪留下了幾名製冰的人,剩下的讓他們趕迴碼頭在建造一個冰窖,那裏才是青州收購海鮮的集散地。
這個漁村的冰窖,其實是周浚恪的實驗地。他要在此看看,裝了魚獲的冰板,需要多久能凍瓷實。
日後這個冰窖也不會被棄用,周邊還有很多小漁村,可以方便附近的村民交易。
現在這個年代,百姓和朝廷的目光都集中在田地裏,根本沒人在意海洋的財富。海洋漁業還沒有被泛濫捕撈,海裏的魚獲十分豐盛。
這些漁民隻有一個個的小舢板,最遠能出去幾百米的地方捕魚,卻每一次都能滿載而歸。
雖然魚獲的品類隨機了一些,什麽玩意都有,勝在以量取勝。
這些魚獲,有的周浚恪能叫上來名字,有的叫不上來名字卻吃過,有的沒吃過卻在電視裏看過。
但是能冷凍的東西,在周浚恪的認知裏,大概就是魚類、魷魚、大蝦和去了殼的生蠔。
其他東西得試試看,凍上一月再解凍,看看味道如何。
至於螃蟹和貝殼類的都不適合冷凍,解凍後也沒個吃,肉質都糟了。
而且周浚恪這幾日下海遊泳,發現這片海域相當的富饒。沙灘淺海的花蛤和白蛤,礁石灘的海膽、生蠔和貽貝(東北俗稱海虹)。
有時候浪大,還能在礁石灘撿到海參。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貽貝可以風幹成淡菜,海參曬幹更是滋補的好東西。生蠔更不用說,可冷凍可製成耗油。
上好的馬糞海膽雖運輸不了,周浚恪卻過足了嘴癮。
清晨漁民們出海捕魚,周浚恪就帶著村子裏的孩子們趕海潛水,同樣所獲頗豐,還玩的不亦樂乎。
“殿下,咱這是在幹什麽?”英放剝著貽貝問道,有些搞不懂為什麽今天殿下要生剝這些東西。
前些日子趕海來的東西,都讓周浚恪烹飪成吃食,跟小孩子們一起共享了。也同這群孩子們,培養出了一些友誼和認同感,現在周浚恪就是這群孩子的孩子王。
這幾天是貝殼類有些吃夠了,所以周浚恪開始幹正事了。
他讓英放帶著年紀小的孩子們,將貽貝煮熟剝開去掉絲足,一個個胖乎乎的擺放在竹簾子上。
“做淡菜啊,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周浚恪自己則在開生蠔,這玩意外殼太尖銳,他怕劃傷孩子們的手,隻選了幾個年歲大些的孩子跟他一起做。
剝出來的蠔肉丟在一旁的水盆裏,等著二次漂洗,去掉雜誌和碎殼。
等剝的差不多了,周浚恪讓幾個孩子繼續奮鬥,自己則去起鍋燒水。水開了,蠔肉也洗幹淨了。
周浚恪將蠔肉分成兩份,一份直接進鍋,一份留下備用。
他熬耗油的做法,是上輩子看小視頻學的,萬一第一次失敗了,可以根據實際操作改正啊。
等待的時候,周浚恪讓孩子們去沙灘上踢起了球,自己帶著幾個想學習的孩子,看著火候!
等著鍋裏的湯汁變黑變濃稠,咕嘟咕嘟的冒著小泡。周浚恪用筷子在鍋裏挑了挑,粘稠度還是差了些,又舔了一下筷子,鹹度已經夠了。
隻是差了一點點的火候,再有幾分鍾就可以起鍋了。
這時候,馮登科和小漁村的村正田二牛溜達了過來。這倆小老頭幾乎形影不離,一副相識恨晚的架勢。
“殿下,又研究了啥吃食,給俺老哥倆也來點,正好晚上下酒了。”田二牛俯身看著鍋裏,笑嗬嗬的說道。
周浚恪入駐小漁村,所有村民打上來的漁獲都是直接給錢收購的,村裏的日子幾天內就富裕了起來。
身為村正的田二牛,手裏都有閑錢去鎮子裏打酒喝了。
雖然周浚恪身份高的嚇人,為人卻很好相處,田二牛也是實誠人,有啥話說啥話,這幾天沒少在周浚恪這蹭點下酒菜。
而且田二牛最大的想法,就是在周浚恪這再蹭點白酒喝。
周浚恪也不見怪的說道:“田伯,我們整的是蠔油,調料品當不了下酒菜,要不你嚐嚐鮮?”
“嚐嚐,殿下出手的東西都是天下第一的美食。”田二牛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點了一下,放在嘴裏一嚐,滿嘴的鹹鮮。
雖然不能空嘴吃,用來做菜一定鮮極了。
“老馮你也嚐嚐,真是好東西。”田二牛把筷子遞給了馮登科。
馮登科也不嫌棄的接了過來,同樣點了一下嚐了嚐,鮮味十足啊。
“殿下,您可真是了不起,這真是好東西啊,製作難嗎?”馮登科到底是比田二牛多了些閱曆,馬上意識到這東西是不可多得的商品。
周浚恪指了指身邊幾個孩子,說道:“他們就會做了,這蠔油我準備十文一斤收購。”
鍋邊的幾個孩子頓時喜上眉梢,馮登科和田二牛暗暗咋舌,齊王殿下到底是財大氣粗。這一鍋就有二三斤,如果一天下來整個十斤八斤的不費勁,那就是一百文的收入啊。
“田伯,還有個事需要你去跟這些孩子的家裏溝通一下。過些日子我需要去登州和萊州,這些孩子我可能會帶走。”
“到那邊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我需要他們幫我給當地漁民傳授製作蠔油的方法。不白幹的,一天補助一百文。”做出了蠔油,周浚恪就想起了推廣方式。
這可是好事,田二牛急忙說道:“殿下不用溝通了,我替他們爹媽應承下來了。一天一百文,他們都得樂開花了。”
“那行,等出發時候,我是會提前告訴你。”
------------------
ps:
求票,求各種票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