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這是在詢問嗎?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21.8.23
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我發現他在做事情的兩個方麵很讓我抓狂:一個是做一件事情遲遲不做,總是拖呀,拖呀,拖到最後說忘記了;一個是不看時間,雖然有表,有鬧鍾,有手機,他就是不看時間,於是時間一點點流逝。也許這就是一個事情,就是時間與他的關係。
當然這個關係對於兒子自己來說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對於本來做事比較著急的他的老媽---我來說,就是個大問題了。經過了這兩年多的曆練,我已經有了很“長足”的進步,但是還是會容易和他急。
自從他長大,他就會把自己的門關上,不讓父母進入,即使他知道我們也不會翻他的東西,但是他就是要關上。於是關上門,我也不知道他在幹啥,那麽需要等待的事情就會因為我的“兩眼一抹黑”就顯得更加著急了。這次衝突就是這樣而起!
我們來廣州才幾天,從家裏也快遞一些東西來到住的地方,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收拾。
所以這幾天我就在緊鑼密鼓地收拾,因為要吃飯,要睡覺,要先讓自己住下來;然後要洗頭,要清潔,再讓家裏幹淨起來。
兒子呢?
當然就是一如既往地慢悠悠地,慢騰騰地,聽不到門裏的聲音,不知道他在做啥,但是可以聽到音樂聲不斷,偶爾也有學習英語的聲音,再就是靜寂,什麽聲音也沒有。
下午的時候,兒子說“半個小時之後我收拾”,我迴答“好”,心想,不錯,還主動表示要收拾。
過了半個小時,沒有動靜,我等了一會兒。
還是沒有動靜,我告訴自己要有耐心,又過了一會兒。
還是沒有動靜,於是我對自己說“再等等”,又等了一會兒。
然後,我就沒有耐心了。
於是,我大聲說“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
兒子迴答說“沒有啊,我在看書”,儼然一副口氣不好的樣子。
我說,“我就是問一下?”
兒子說:“你這是在詢問嗎?你說的是: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
我突然就捕捉到孩子的意思了。
我說,“如果我說,你是在看手機嗎?這就是詢問。可我剛剛是說,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這是反問,不是在詢問。”
兒子沒有迴答,看來我說對了。
我立即就明白了,我不是詢問,我在反問,同樣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情緒。
詢問是情緒比較平靜地在問,而反問常常帶有責備的意味。
我這句話就是,其實是責備他,肯定就是在看手機,所以時間過了也不知道,都不收拾了。
但是,我怎麽能判斷他一定在看手機呢?---不能。
也許上上次是,上次是,但這次就不一定是。
實際上我常常會猜錯他正在做的事情。
-----------------------------------------------------------------------------------------------
成人與成人相處時常會進入這種模式,尤其夫妻相處,因為太熟悉了,知道對方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剛說出話來就知道是什麽意思,甚至還沒有說話就知道了。我們常常用老眼光去對待對方,所以夫妻之間的困難往往很多年都一樣,因為我們都一直以不變的眼光去看待對方,自己沒有變,即使對方變了,我們也看不到。
但孩子的出生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每天都在變化著。小時候身體的變化比較多,大一些情感的變化比較多,而到了青春期,情感和思想的變化都很大。每天,每時,甚至每分孩子都在變化著。
可我們還在用老觀點看他,當然看不準了。
所以孩子總在問我們“媽媽,你看到我了嗎?”“爸爸,你理解我了嗎?”
我確實總也搞不懂他,但我願意去搞一搞,就算最後也搞不清楚,但也要讓我多理解他一些。
謝謝兒子,你的成長讓我看到了人事物的變化。
也許,我也要用這種方式來重新看待我周圍的人,而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
第二個點,是在我自己。
我對我說話的方式太習慣了,都沒有意識了。我喜歡用反問的口氣,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直到孩子長大之後,兒子曾經給我提過幾次;還有我和老公吵架的時候,聽到老公說話,有的時候就是立刻騰得一下火冒三丈,為什麽呢?我原來沒有去深究過,也沒有去找根源,直到後來我才發現他也喜歡用反問的語氣說話,而且比我更甚。
原來如此!我用反問的語氣說話,給對方帶來了責備,抱怨,和不舒服的感覺。
原來我完全不知道。兒子曾經就說過,最不喜歡媽媽說他;我以前的學生也說過,最怕被我這個老師說。我還很奇怪,我沒有覺得我在說他們呀,我明明在試圖理解他們呀。所以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恰恰暴露了我的內心,無論我表麵上要做到如何理解孩子們,但心裏沒有做到,那些心裏的數落就通過無意識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的心性沒有變,再用更多的表麵上的,頭腦上知道的東西來假裝都是沒有用的!即使參加了再多的培訓,學習,得到專家的指導,但是自己的內心沒有變化,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不僅沒有用處,而且常常會起反效果,迷惑住了自己的眼睛。)
對自己的說話要有意識,這是昨天這件事情給我的最大的教訓。
在說話前,停一停,感覺一下,自己想表達什麽,是不是自己有情緒,如果有,就更需要停下來,看到自己的感受。也許過幾秒鍾,再去說出自己的話。
對於說話,我也有很多體會,因為我兒子最煩我囉嗦,我也確實囉嗦,連老公早就煩得不行。但這個話題,也許需要再體會多日,在合適的時候再進行吧。
但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對於兒子,話要少,要“金玉良言”。
否則就像現在,我的話就像破抹布一樣,會被他扔掉。
對別人說話,也應該是如此吧!
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我發現他在做事情的兩個方麵很讓我抓狂:一個是做一件事情遲遲不做,總是拖呀,拖呀,拖到最後說忘記了;一個是不看時間,雖然有表,有鬧鍾,有手機,他就是不看時間,於是時間一點點流逝。也許這就是一個事情,就是時間與他的關係。
當然這個關係對於兒子自己來說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對於本來做事比較著急的他的老媽---我來說,就是個大問題了。經過了這兩年多的曆練,我已經有了很“長足”的進步,但是還是會容易和他急。
自從他長大,他就會把自己的門關上,不讓父母進入,即使他知道我們也不會翻他的東西,但是他就是要關上。於是關上門,我也不知道他在幹啥,那麽需要等待的事情就會因為我的“兩眼一抹黑”就顯得更加著急了。這次衝突就是這樣而起!
我們來廣州才幾天,從家裏也快遞一些東西來到住的地方,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收拾。
所以這幾天我就在緊鑼密鼓地收拾,因為要吃飯,要睡覺,要先讓自己住下來;然後要洗頭,要清潔,再讓家裏幹淨起來。
兒子呢?
當然就是一如既往地慢悠悠地,慢騰騰地,聽不到門裏的聲音,不知道他在做啥,但是可以聽到音樂聲不斷,偶爾也有學習英語的聲音,再就是靜寂,什麽聲音也沒有。
下午的時候,兒子說“半個小時之後我收拾”,我迴答“好”,心想,不錯,還主動表示要收拾。
過了半個小時,沒有動靜,我等了一會兒。
還是沒有動靜,我告訴自己要有耐心,又過了一會兒。
還是沒有動靜,於是我對自己說“再等等”,又等了一會兒。
然後,我就沒有耐心了。
於是,我大聲說“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
兒子迴答說“沒有啊,我在看書”,儼然一副口氣不好的樣子。
我說,“我就是問一下?”
兒子說:“你這是在詢問嗎?你說的是: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
我突然就捕捉到孩子的意思了。
我說,“如果我說,你是在看手機嗎?這就是詢問。可我剛剛是說,你是不是又在看手機了?這是反問,不是在詢問。”
兒子沒有迴答,看來我說對了。
我立即就明白了,我不是詢問,我在反問,同樣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情緒。
詢問是情緒比較平靜地在問,而反問常常帶有責備的意味。
我這句話就是,其實是責備他,肯定就是在看手機,所以時間過了也不知道,都不收拾了。
但是,我怎麽能判斷他一定在看手機呢?---不能。
也許上上次是,上次是,但這次就不一定是。
實際上我常常會猜錯他正在做的事情。
-----------------------------------------------------------------------------------------------
成人與成人相處時常會進入這種模式,尤其夫妻相處,因為太熟悉了,知道對方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剛說出話來就知道是什麽意思,甚至還沒有說話就知道了。我們常常用老眼光去對待對方,所以夫妻之間的困難往往很多年都一樣,因為我們都一直以不變的眼光去看待對方,自己沒有變,即使對方變了,我們也看不到。
但孩子的出生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每天都在變化著。小時候身體的變化比較多,大一些情感的變化比較多,而到了青春期,情感和思想的變化都很大。每天,每時,甚至每分孩子都在變化著。
可我們還在用老觀點看他,當然看不準了。
所以孩子總在問我們“媽媽,你看到我了嗎?”“爸爸,你理解我了嗎?”
我確實總也搞不懂他,但我願意去搞一搞,就算最後也搞不清楚,但也要讓我多理解他一些。
謝謝兒子,你的成長讓我看到了人事物的變化。
也許,我也要用這種方式來重新看待我周圍的人,而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
第二個點,是在我自己。
我對我說話的方式太習慣了,都沒有意識了。我喜歡用反問的口氣,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直到孩子長大之後,兒子曾經給我提過幾次;還有我和老公吵架的時候,聽到老公說話,有的時候就是立刻騰得一下火冒三丈,為什麽呢?我原來沒有去深究過,也沒有去找根源,直到後來我才發現他也喜歡用反問的語氣說話,而且比我更甚。
原來如此!我用反問的語氣說話,給對方帶來了責備,抱怨,和不舒服的感覺。
原來我完全不知道。兒子曾經就說過,最不喜歡媽媽說他;我以前的學生也說過,最怕被我這個老師說。我還很奇怪,我沒有覺得我在說他們呀,我明明在試圖理解他們呀。所以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恰恰暴露了我的內心,無論我表麵上要做到如何理解孩子們,但心裏沒有做到,那些心裏的數落就通過無意識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的心性沒有變,再用更多的表麵上的,頭腦上知道的東西來假裝都是沒有用的!即使參加了再多的培訓,學習,得到專家的指導,但是自己的內心沒有變化,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不僅沒有用處,而且常常會起反效果,迷惑住了自己的眼睛。)
對自己的說話要有意識,這是昨天這件事情給我的最大的教訓。
在說話前,停一停,感覺一下,自己想表達什麽,是不是自己有情緒,如果有,就更需要停下來,看到自己的感受。也許過幾秒鍾,再去說出自己的話。
對於說話,我也有很多體會,因為我兒子最煩我囉嗦,我也確實囉嗦,連老公早就煩得不行。但這個話題,也許需要再體會多日,在合適的時候再進行吧。
但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對於兒子,話要少,要“金玉良言”。
否則就像現在,我的話就像破抹布一樣,會被他扔掉。
對別人說話,也應該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