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李世民的期許
大唐:開局係統讓我搶婚 作者:仗劍淩滄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李世民而言,拿下邪馬台隻是一個小目標而已。
如果不是他們自己送上門來,李世民都不會考慮到這些,但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不了了,這都是邪馬台自己選擇的。
既然他們敢冒犯大唐威嚴,那就要承受應有的代價。
大唐的威嚴,不是任何人都能夠侵犯的,同時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邪馬台這叫做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而他們之所以敢這樣做,就是因為太過狂妄自大了,以為這樣試探大唐,能夠有好的結果,但他們顯然猜錯了。
大唐的恐怖,不是他們能夠想象的,同時大唐也不會讓任何人蔑視自己。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花裏胡哨都不值一提。結果證明,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如今的邪馬台,已經為他們的選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雖然邪馬台的俘虜還沒有送迴來,但是邪馬台已經成為了大唐的領土。
接下來,李世民隻要派人前往接管邪馬台,就能讓他們變成大唐向外擴張的一個基地。
李世民沒有高看邪馬台,邪馬台再怎麽厲害,也隻是一個島國而已,根本不可能為大唐提供大量的資源。
最多隻是作為大唐發展的一個跳板,這已經是邪馬台的榮幸,對於李世民而言,他完全沒有把邪馬台放在心上。
在得到戰報之後,李世民臉上露出的笑容,不管這件事是大是小,總歸是大唐的勝利,也意味著大唐更進一步。
他心裏開心極了。不過很快,李世民便是有了決定。他傳出命令,讓人將長孫無忌以及房玄齡和孔穎達等人,全部叫了過來。
既然有好消息,那肯定不能一個人藏著掖著,必須將消息散布出去,讓所有人都分享快樂,那才是李世民的正道。
雖然這一次覆滅邪馬台,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總得分享出去,讓大家一起見證,見證大唐的成長,見證大唐的強大。
在李世民傳出命令之後。
過不多時,長孫無忌還有房玄齡和孔穎達,三人全部到了皇宮之中。
他們看見彼此,也是覺得有些意外,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問題所在。
既然李世民如此急忙把他們找來,那肯定是發生什麽事了,而最近的事情,他們也能夠作出猜測,一切也就豁然開朗了。
或許是邪馬台的戰事有了結果。
長孫無忌等人,他們都是聰明的,自然不會猜不到這種事情。
李世民把他們叫來,總不可能是無所事事,或者說閑得無聊。
既然是發生了重要的事情,而如今的大唐,其實還是很安穩的。
相信也沒有人敢來冒犯大唐威嚴。
那麽如果有什麽事,那就隻可能是之前大唐出兵進攻邪馬台,並且取得了勝利,才會讓李世民如此急切。
這邪馬台對於大唐而言,隻是彈丸小國,根本不值一提,當初長孫無忌甚至覺得,不需要太把邪馬台放在眼裏。
為這樣一個小國大費周章,也是不值得的,但是李世民卻堅持要出兵,而且態度十分堅決。
既然李世民有這樣的決定,那就不是長孫無忌等人能夠幹涉的。
他們也自然不會傻到,真和李世民掰扯什麽。對於他們而言,自己做臣子的,那就是盡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事情,李世民要決斷什麽,想要做什麽,不需要他們來考慮,除非李世民的決定太過荒謬了,太過匪夷所思。
他們當然要做好自己臣子的本分,勸說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進攻邪馬台,雖然有點大題小做,卻也不算太過離譜。
畢竟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而邪馬台也是如此不開眼,竟然主動冒犯大唐。
大唐的威嚴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有人膽敢冒犯大唐威嚴,那一定要嚴陣以待。讓人知道,如果膽敢觸犯大唐,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別以為大唐好欺負。
雖然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是此刻,他們不敢猶豫太多,便是直接前往大殿之中,看到了李世民。
三人看見李世民,便是畢恭畢敬的行禮,不敢有絲毫怠慢。
而李世民看見三人進來,也是是顯得十分淡定,沒有任何著急的意思,說道:
“你們來了,朕找你們有一件要事告知,你們可知道是什麽事情?”
李世民目光灼灼的看著三人,他覺得這三個家夥肯定已經猜到一些東西了。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說說看,判斷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既然李世民主動開口詢問,長孫無忌等人當然不會客氣,隻見長孫無忌向前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肯定是陛下出兵進攻邪馬台大獲全勝,這是我大唐的好消息,也是天下人的好消息。”
李世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輔機,你說的沒錯,朕要說的正是這件事,方才朕得到李積送來的戰報,我大唐精銳在邪馬台大獲全勝。
甚至沒有直接殺進邪馬台境內,那邪馬台天皇就直接選擇了投降。
如今邪馬台已經盡數為我大唐掌控了,接下來朕隻要再派人去接手邪馬台,此地便將成為我大唐的領土。
雖然邪馬台的土地不值一提,但是它的位置,還是有些作用的。”
眾人聽得李世民之言,也是神色振奮,雖然邪馬台這塊土地不怎麽大,但是能夠拿下邪馬台,對於他們而言,也是絕對的好消息。
大唐的每一步擴張,與他們都息息相關,如此在青史之中,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哪怕隻是寥寥一筆,也足以證明他們的存在。
對於文人而言,除了活著的時候享受榮華富貴,最重要的就是名留青史,他們要將自己的名聲流傳下去,讓更多人知道,讓後世人瞻仰。
現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已經沒有什麽疑惑的了,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目標,自從他們選擇跟隨李世民,這一切就輕而易舉。
李世民是一個明君。
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哪怕當初李世民隻是秦王的時候,率領大軍征戰,所向披靡,橫掃四方,就已經彰顯出李世民的強大。
而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所作所為更是一個明君的典範,直到遇見秦懷玉之後,李世民帶領著大唐蓬勃發展,實力如日中天。
日新月異,變化得極快。
大唐的變化是那麽的大,而且如今的大唐,是那麽的強大,肯定會成為華夏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塊,他們身為李世民的大臣,也是大唐的一份子,絕對能夠留在其中。
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想到這裏,三人又向李世民拱手表示慶賀,這種事情不管大小,總歸是值得高興的。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笑容,他的心情確實很好,無論邪馬台的國土有多少,但是這一戰已經彰顯出大唐論實力。
那麽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而大唐也絕不會止步於此來。
大唐可能還會遇見其他敵人,但不管什麽樣的敵人,在大唐麵前那都不堪一擊,隻要膽敢冒犯大唐威嚴,那就準備承受大唐的雷霆之怒吧。
李世民又看向孔穎達,說道:
“衝遠,朕找你過來,便是為了大唐旬報的事情,這個消息對於我大唐子民而言,也是有些意義的。
你迴去之後,把這個消息從大唐旬報之中公布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精銳,如今成立的海軍戰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這邪馬台在海外雖然有些名聲,但是在我大唐麵前,依舊不堪一擊。”
聽得李世民之言,孔穎達毫不猶豫的拱手說道:
“陛下放心,臣迴去這就安排妥當,必定第一時間將大唐旬報發布出去,這樣的好消息,確實應當讓我大唐子民共同欣賞。”
現在的大唐和之前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人質疑李世民,質疑大唐精銳,覺得大唐軍隊這般向外擴張,實在是太冒險了,有很大的風險。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因為大唐的實力越來越強,而且之前的戰績已經證明了,大唐幾乎天下無敵,也就不會有人想不開冒犯李世民。
等說完這番話後,李世民忽然有些好奇,他看著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說道:
“你們覺得,日後的大唐會是什麽模樣?如今大唐蒸蒸日上,但朕卻始終想不到,未來的大唐會有多強盛,你們能夠想到嗎?”
聽得李世民之言,長孫無忌三人都是陷入思索之中,他們知道這個問題很嚴肅,絕對不是開玩笑的,也絕對不能隨便迴答。
當然了,既然李世民開口詢問,他們也不可能置之不理,該說的話還是得說。
便是認真考慮起來。
過不多時,房玄齡率先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日後的大唐,肯定會比現在強盛得多,天下百姓皆衣食無憂,甚至可以生活得相當輕鬆,有他們自己的快樂。
而大唐的國土,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遼闊,會有無數的大唐子民,在四麵八方唱頌著大唐的讚歌,那一天會是所有人的節日。”
聽著房玄齡的描述,李世民臉上也露出期許的神色,雖然房玄齡描述的太過空泛,但是也確實是值得期待的。
整個大唐都朝著好的一麵發展,雖然沒有那麽實際,但這終究是美好的期盼,李世民也希望大唐能夠達到那種程度。
普天之下不再有憂患,但是這件事很難,起碼現在看來,難度是非常之大的。
而長孫無忌又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到時候的大唐,除了百姓可以吃飽穿暖之外,威名傳於四方,那些小國前來我大唐朝拜。
同時,他們會流連於我大唐的繁榮昌盛,在這普天之下,世人皆敬畏我大唐威嚴,不敢冒犯。”
李世民點了點頭,也沒有反駁什麽,他覺得長孫無忌說的是有道理的。
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日後誰敢來冒犯大唐,不過現在大唐的影響力,終究隻是局限於東亞這塊地方。
李世民希望,未來的大唐可以更進一步,將勢力擴張到更遠的範圍,那時候可就精彩了。
至於日後大唐可能遇見的敵人,此刻李世民並不擔心,因為大唐的實力顯而易見,什麽敵人隻要敢來招惹大唐,那一定不會好過。
大唐的實力本來就不弱,而現在更是有秦懷玉的幫助,實力突飛猛進,大唐精銳的戰鬥力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大唐精銳,這世上如果還有人能夠抵擋,那一定是開掛了,李世民表示難以理解。
至於孔穎達,此刻那是滿懷期待,他無比期許的說道:
“陛下,臣倒是覺得,未來的大唐,是所有的子民都能夠感受教化,他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天下之人皆有道德,也有自己的選擇,他們會為大唐努力,以推動大唐不斷向前。”
不得不說,孔穎達的期許確實和長孫無忌機房玄齡不一樣,但是這也是另一個角度,而且是大唐的另一個方麵。
所有的大唐子民都能夠受到教化,那確實是一番盛大的場景。
但是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了,李世民也沒有操之過急,凡事都需要循序漸進,他知道有些東西日後終究會實現的。
但是,如果現在太著急,那隻會適得其反,會帶來一些負麵作用。
這是他不希望看見的結果。
在問完之後,李世民也沒有耽擱時間,便是讓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各自散去。
讓他們迴去忙自己的事情。
總不可能,真的讓他們一直閑聊,雖然李世民確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是,現在他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想要成功,總得經曆路上的艱辛,若是什麽都不做,就想著大功告成,那才是癡心妄想,也是十分的可笑。
李世民從來都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因為他知道,大唐的未來不能隻靠口頭上說說,而是要靠實際的努力。
現在的大唐,已經發展的很好,並且有一個很好的趨勢,那就足夠了,絕對不能說急功近利,或者瞻前顧後。
或許這一切的幸福,那就是看到最終的成果的時候,由內及外的開心,讓人通體舒暢。
如果不是他們自己送上門來,李世民都不會考慮到這些,但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不了了,這都是邪馬台自己選擇的。
既然他們敢冒犯大唐威嚴,那就要承受應有的代價。
大唐的威嚴,不是任何人都能夠侵犯的,同時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邪馬台這叫做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而他們之所以敢這樣做,就是因為太過狂妄自大了,以為這樣試探大唐,能夠有好的結果,但他們顯然猜錯了。
大唐的恐怖,不是他們能夠想象的,同時大唐也不會讓任何人蔑視自己。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花裏胡哨都不值一提。結果證明,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如今的邪馬台,已經為他們的選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雖然邪馬台的俘虜還沒有送迴來,但是邪馬台已經成為了大唐的領土。
接下來,李世民隻要派人前往接管邪馬台,就能讓他們變成大唐向外擴張的一個基地。
李世民沒有高看邪馬台,邪馬台再怎麽厲害,也隻是一個島國而已,根本不可能為大唐提供大量的資源。
最多隻是作為大唐發展的一個跳板,這已經是邪馬台的榮幸,對於李世民而言,他完全沒有把邪馬台放在心上。
在得到戰報之後,李世民臉上露出的笑容,不管這件事是大是小,總歸是大唐的勝利,也意味著大唐更進一步。
他心裏開心極了。不過很快,李世民便是有了決定。他傳出命令,讓人將長孫無忌以及房玄齡和孔穎達等人,全部叫了過來。
既然有好消息,那肯定不能一個人藏著掖著,必須將消息散布出去,讓所有人都分享快樂,那才是李世民的正道。
雖然這一次覆滅邪馬台,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總得分享出去,讓大家一起見證,見證大唐的成長,見證大唐的強大。
在李世民傳出命令之後。
過不多時,長孫無忌還有房玄齡和孔穎達,三人全部到了皇宮之中。
他們看見彼此,也是覺得有些意外,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問題所在。
既然李世民如此急忙把他們找來,那肯定是發生什麽事了,而最近的事情,他們也能夠作出猜測,一切也就豁然開朗了。
或許是邪馬台的戰事有了結果。
長孫無忌等人,他們都是聰明的,自然不會猜不到這種事情。
李世民把他們叫來,總不可能是無所事事,或者說閑得無聊。
既然是發生了重要的事情,而如今的大唐,其實還是很安穩的。
相信也沒有人敢來冒犯大唐威嚴。
那麽如果有什麽事,那就隻可能是之前大唐出兵進攻邪馬台,並且取得了勝利,才會讓李世民如此急切。
這邪馬台對於大唐而言,隻是彈丸小國,根本不值一提,當初長孫無忌甚至覺得,不需要太把邪馬台放在眼裏。
為這樣一個小國大費周章,也是不值得的,但是李世民卻堅持要出兵,而且態度十分堅決。
既然李世民有這樣的決定,那就不是長孫無忌等人能夠幹涉的。
他們也自然不會傻到,真和李世民掰扯什麽。對於他們而言,自己做臣子的,那就是盡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事情,李世民要決斷什麽,想要做什麽,不需要他們來考慮,除非李世民的決定太過荒謬了,太過匪夷所思。
他們當然要做好自己臣子的本分,勸說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進攻邪馬台,雖然有點大題小做,卻也不算太過離譜。
畢竟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而邪馬台也是如此不開眼,竟然主動冒犯大唐。
大唐的威嚴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有人膽敢冒犯大唐威嚴,那一定要嚴陣以待。讓人知道,如果膽敢觸犯大唐,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別以為大唐好欺負。
雖然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是此刻,他們不敢猶豫太多,便是直接前往大殿之中,看到了李世民。
三人看見李世民,便是畢恭畢敬的行禮,不敢有絲毫怠慢。
而李世民看見三人進來,也是是顯得十分淡定,沒有任何著急的意思,說道:
“你們來了,朕找你們有一件要事告知,你們可知道是什麽事情?”
李世民目光灼灼的看著三人,他覺得這三個家夥肯定已經猜到一些東西了。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說說看,判斷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既然李世民主動開口詢問,長孫無忌等人當然不會客氣,隻見長孫無忌向前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肯定是陛下出兵進攻邪馬台大獲全勝,這是我大唐的好消息,也是天下人的好消息。”
李世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輔機,你說的沒錯,朕要說的正是這件事,方才朕得到李積送來的戰報,我大唐精銳在邪馬台大獲全勝。
甚至沒有直接殺進邪馬台境內,那邪馬台天皇就直接選擇了投降。
如今邪馬台已經盡數為我大唐掌控了,接下來朕隻要再派人去接手邪馬台,此地便將成為我大唐的領土。
雖然邪馬台的土地不值一提,但是它的位置,還是有些作用的。”
眾人聽得李世民之言,也是神色振奮,雖然邪馬台這塊土地不怎麽大,但是能夠拿下邪馬台,對於他們而言,也是絕對的好消息。
大唐的每一步擴張,與他們都息息相關,如此在青史之中,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哪怕隻是寥寥一筆,也足以證明他們的存在。
對於文人而言,除了活著的時候享受榮華富貴,最重要的就是名留青史,他們要將自己的名聲流傳下去,讓更多人知道,讓後世人瞻仰。
現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已經沒有什麽疑惑的了,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目標,自從他們選擇跟隨李世民,這一切就輕而易舉。
李世民是一個明君。
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哪怕當初李世民隻是秦王的時候,率領大軍征戰,所向披靡,橫掃四方,就已經彰顯出李世民的強大。
而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所作所為更是一個明君的典範,直到遇見秦懷玉之後,李世民帶領著大唐蓬勃發展,實力如日中天。
日新月異,變化得極快。
大唐的變化是那麽的大,而且如今的大唐,是那麽的強大,肯定會成為華夏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塊,他們身為李世民的大臣,也是大唐的一份子,絕對能夠留在其中。
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想到這裏,三人又向李世民拱手表示慶賀,這種事情不管大小,總歸是值得高興的。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笑容,他的心情確實很好,無論邪馬台的國土有多少,但是這一戰已經彰顯出大唐論實力。
那麽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而大唐也絕不會止步於此來。
大唐可能還會遇見其他敵人,但不管什麽樣的敵人,在大唐麵前那都不堪一擊,隻要膽敢冒犯大唐威嚴,那就準備承受大唐的雷霆之怒吧。
李世民又看向孔穎達,說道:
“衝遠,朕找你過來,便是為了大唐旬報的事情,這個消息對於我大唐子民而言,也是有些意義的。
你迴去之後,把這個消息從大唐旬報之中公布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精銳,如今成立的海軍戰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這邪馬台在海外雖然有些名聲,但是在我大唐麵前,依舊不堪一擊。”
聽得李世民之言,孔穎達毫不猶豫的拱手說道:
“陛下放心,臣迴去這就安排妥當,必定第一時間將大唐旬報發布出去,這樣的好消息,確實應當讓我大唐子民共同欣賞。”
現在的大唐和之前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人質疑李世民,質疑大唐精銳,覺得大唐軍隊這般向外擴張,實在是太冒險了,有很大的風險。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因為大唐的實力越來越強,而且之前的戰績已經證明了,大唐幾乎天下無敵,也就不會有人想不開冒犯李世民。
等說完這番話後,李世民忽然有些好奇,他看著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說道:
“你們覺得,日後的大唐會是什麽模樣?如今大唐蒸蒸日上,但朕卻始終想不到,未來的大唐會有多強盛,你們能夠想到嗎?”
聽得李世民之言,長孫無忌三人都是陷入思索之中,他們知道這個問題很嚴肅,絕對不是開玩笑的,也絕對不能隨便迴答。
當然了,既然李世民開口詢問,他們也不可能置之不理,該說的話還是得說。
便是認真考慮起來。
過不多時,房玄齡率先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日後的大唐,肯定會比現在強盛得多,天下百姓皆衣食無憂,甚至可以生活得相當輕鬆,有他們自己的快樂。
而大唐的國土,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遼闊,會有無數的大唐子民,在四麵八方唱頌著大唐的讚歌,那一天會是所有人的節日。”
聽著房玄齡的描述,李世民臉上也露出期許的神色,雖然房玄齡描述的太過空泛,但是也確實是值得期待的。
整個大唐都朝著好的一麵發展,雖然沒有那麽實際,但這終究是美好的期盼,李世民也希望大唐能夠達到那種程度。
普天之下不再有憂患,但是這件事很難,起碼現在看來,難度是非常之大的。
而長孫無忌又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到時候的大唐,除了百姓可以吃飽穿暖之外,威名傳於四方,那些小國前來我大唐朝拜。
同時,他們會流連於我大唐的繁榮昌盛,在這普天之下,世人皆敬畏我大唐威嚴,不敢冒犯。”
李世民點了點頭,也沒有反駁什麽,他覺得長孫無忌說的是有道理的。
大唐的實力擺在這裏,日後誰敢來冒犯大唐,不過現在大唐的影響力,終究隻是局限於東亞這塊地方。
李世民希望,未來的大唐可以更進一步,將勢力擴張到更遠的範圍,那時候可就精彩了。
至於日後大唐可能遇見的敵人,此刻李世民並不擔心,因為大唐的實力顯而易見,什麽敵人隻要敢來招惹大唐,那一定不會好過。
大唐的實力本來就不弱,而現在更是有秦懷玉的幫助,實力突飛猛進,大唐精銳的戰鬥力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大唐精銳,這世上如果還有人能夠抵擋,那一定是開掛了,李世民表示難以理解。
至於孔穎達,此刻那是滿懷期待,他無比期許的說道:
“陛下,臣倒是覺得,未來的大唐,是所有的子民都能夠感受教化,他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天下之人皆有道德,也有自己的選擇,他們會為大唐努力,以推動大唐不斷向前。”
不得不說,孔穎達的期許確實和長孫無忌機房玄齡不一樣,但是這也是另一個角度,而且是大唐的另一個方麵。
所有的大唐子民都能夠受到教化,那確實是一番盛大的場景。
但是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了,李世民也沒有操之過急,凡事都需要循序漸進,他知道有些東西日後終究會實現的。
但是,如果現在太著急,那隻會適得其反,會帶來一些負麵作用。
這是他不希望看見的結果。
在問完之後,李世民也沒有耽擱時間,便是讓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各自散去。
讓他們迴去忙自己的事情。
總不可能,真的讓他們一直閑聊,雖然李世民確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是,現在他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想要成功,總得經曆路上的艱辛,若是什麽都不做,就想著大功告成,那才是癡心妄想,也是十分的可笑。
李世民從來都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因為他知道,大唐的未來不能隻靠口頭上說說,而是要靠實際的努力。
現在的大唐,已經發展的很好,並且有一個很好的趨勢,那就足夠了,絕對不能說急功近利,或者瞻前顧後。
或許這一切的幸福,那就是看到最終的成果的時候,由內及外的開心,讓人通體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