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鬆讚幹布的絕望
大唐:開局係統讓我搶婚 作者:仗劍淩滄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鬆讚幹布絕望,他完全沒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結局,他調遣吐蕃眾多兵馬,想一鼓作氣將大唐精銳覆滅。
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大唐精銳除了自身戰力強悍無比,更是帶了震天雷這樣的武器,隻是一戰,輕易就將數十萬吐蕃軍隊擊潰。
而隨著吐蕃大軍潰敗,接下來王庭肯定也會失守,整個吐蕃都將被大唐攻略,他這個吐蕃國王也死期將至。
這樣的結局,他自然不願意看到,但是,有些東西不是他輕而易舉能改變的。
從他做這個決定開始一切,就已經注定。
這就是冒犯大唐的代價,如果當初他不輕易招惹大唐,就不會落到現在這個結局,但是他當初肆無忌憚,狂妄無比,覺得吐蕃興盛便能比擬大唐,甚至將大唐踩在腳下。
然而,大唐沒有像他想的那麽簡單,既然吐蕃膽敢侵擾大唐,就要付出應有的代價,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
可以說,鬆讚幹布現在後悔莫及。
他不知道該如何言說,自己當初為什麽要去招惹大唐,如果不招惹大唐的話,也許就不會這樣,可是現在後悔再多也無濟於事。
因為大唐精銳大顯神威,將吐蕃大軍殺的潰不成軍,此刻眾多吐蕃兵馬四散奔逃,無數人被自己人踐踏在腳底下,已經成為肉泥。
他們發出哀嚎,發出慘叫,但是都無濟於事,因為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所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而他們甚至沒有反抗的勇氣。
在鬆讚幹布身邊,有人惶恐不安,他們急忙開口說道:
“大王,大唐兵馬就要殺過來了,我們趕緊逃吧。”
然而,聽到這句話鬆讚幹布卻搖了搖頭,他不知道該怎麽說。
事已至此,難道逃跑就有用了嗎?這些大軍已經潰敗,此戰吐蕃損失慘重,可以說,所有的底蘊都消耗殆盡。
後麵大唐精銳再來征戰,他們又該怎麽辦?
難道死守城池之中,可有震天雷的攻勢,他們死守城池也無濟於事。
他總算明白了,為什麽方才大唐精銳不主動進攻,反而等了一會兒。
恐怕他們就是想吐蕃大軍殺出來,到時候才能一鼓作氣,將他們給擊敗吧。
原以為己方數十萬大軍,而大唐精銳隻有十萬兵馬,他們必定穩操勝券,一定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可是萬萬沒想到,雖然他們人多勢眾,但實際上卻是被大唐軍隊反殺。
彼此之間的差距,可謂是天壤之別。
這些的大唐精銳,根本不是他們能夠阻擋的,如今的大唐也是恐怖如斯,顛覆了鬆讚幹布的想象,這不是他們能夠招惹的存在。
然而,現在的吐蕃已經走上絕境,他們無路可走,也無路可退。
看到鬆讚幹布不說話,身邊眾人也是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該怎麽辦,現如今的局勢,對於吐蕃而言太不妙了。
恐怕用不了多久,吐蕃就真正要覆滅,如果他們停留在此,一旦鬆讚幹布也落到大唐精銳手中,那麽吐蕃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
他們當然心有不甘。
他們覺得還能再搶救一波。
但是這其中的道理,沒有人比鬆讚幹布更明白了,現在的吐蕃已經沒有任何希望。
因為這麽多兵馬損失殆盡,接下來他又能聚集多少力量?而大唐軍隊在吐蕃境內,依舊是所向披靡,堪稱無敵。
這樣的戰鬥力不是他們能夠阻擋的,後續再反抗的話,反而是造成更多死傷,恐怕整個吐蕃都會徹底陷入絕望之中。
所以鬆讚幹布搖了搖頭,說道:
“哪怕我們現在逃了又能怎麽樣?難道我吐蕃還能抵擋住如此強大的大唐精銳嗎?
你們看方才的武器,若是我們固守城池之中,他們用那武器來進攻的話,我們一樣無法阻攔,到時候還是覆滅一個結局。
從我吐蕃招惹大唐的那一刻開始,我吐蕃就已經沒救了,與其垂死掙紮,倒不如在此等著吧,若能換來我吐蕃的安寧,本王也安心了。”
聽得鬆讚幹布之言,周邊眾人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麽。
但是鬆讚幹布的威望極高,他作為吐蕃之主竟然也表現的如此絕望,真是令眾人無言以對。
他們當然不願意就此放棄,可是連鬆讚幹布都表現出這種姿態,他們日後又該如何應對呢?
大唐精銳確實太強了,強大到令人絕望。
那種差距。
根本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彌補的。
有人還想要反駁幾句,但是當著鬆讚幹布的麵,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在城外。
無數吐蕃兵馬正在被追殺,他們逃得異常狼狽,無數人死傷在戰場上。
而大唐軍隊奮勇直追,他們像戰神一般所向披靡,四處衝殺,根本沒有任何猶豫,哪怕征戰許久,也不覺得疲憊。
這就是大唐精銳的強悍之處,他們的戰力已經達到巔峰。
事已至此,在鬆讚幹布不遠處的眾人,也都是垂頭喪氣的坐倒在地。
他們不知道該怎麽辦了,既然鬆讚幹布都選擇躺平了,他們也隻好老老實實的躺平。
或許對於他們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若是此刻投降的話,可能還有一條生路,而負隅頑抗,也不知要造成多少傷亡。
每個人心中都是無比的後悔。
當初為什麽要無緣無故去招惹大唐呢?
像之前一樣,吐蕃慢慢的發展,難道不好嗎?可是他們操之過急,想要掠奪大唐的資源來發展吐蕃,而現在終於遭到反噬。
因為他們的實力不如大唐,他們就招惹了大唐,這就是他們對自我認知不夠清晰,他們也太低估了大唐的強悍。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天下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大唐的極限在哪裏。
如果他們膽敢招惹大唐,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大唐不是那麽好欺負的,尤其是現在大唐如日中天,發展的越來越好。
李世民有著足夠的信心,也有著絕對的決心,他不會讓任何人淩駕在大唐之上,如果有人敢侵擾大唐,那就是大唐的死敵。
必須與之不死不休。
鬆讚幹布頹然的下達命令,讓人打開城門,他準備投降了。
倒不是他太軟弱,而是他看得清局勢,眼前這一幕場景,再怎麽辦也沒有任何希望。
吐蕃已經走到了懸崖之上,而且他們沒有向前的餘地了,他們隻能向後退,但是再向後退一步,那就是徹底的深淵。
像城外大唐精銳一般,他們根本不留前麵,將吐蕃兵馬肆意屠戮。
如果他們將這樣的手段用在吐蕃百姓之上,恐怕整個吐蕃都要滅絕了。
到時候,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有什麽意義,隻會淪為千古罪人,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結果。
所以,與其再掙紮拖延一點時間,還不如直接一點,或許到了長安城中,李世民會法外開恩,給他們一條生路。
這已經是鬆讚幹布能夠祈求的極限了。
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是鬆讚幹布自找的,如果他不去招惹大唐,就不會使吐蕃陷入絕境,而現在他明白了。
眼前的大唐精銳,就是他冒犯大唐招惹來的。
正所謂解鈴還需係鈴人,他冒犯了大唐,那就隻能以身賠罪。
也許這樣可以獲得大唐的諒解,至於吐蕃的未來,他此刻也不知道。
他並不知道大唐的態度是什麽樣的,如果李世民依舊想要將吐蕃徹底覆滅,他也沒有任何辦法,他隻是在盡量的爭取一絲可能。
在城池之外。
秦瓊率領大軍左右衝殺,他手持長槍,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那些吐蕃士卒,在他麵前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大唐第一猛將的壓製力。
那些敵將麵對秦瓊,也根本不是對手,他們引以為傲的武力,在大唐精銳麵前,顯得那麽可笑,彼此之間的差距,說是天上地下也不為過。
李靖顯得格外平靜,他看著這猙獰淒慘的戰船,無數吐蕃士卒戰死於此,但他並不覺得任何憐憫,因為這都是吐蕃自找的。
如此大費周章殺到吐蕃境內,並不是大唐如今的目標,因為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他們隻想安穩地發展下去。
然而吐蕃的登場,打破了大唐的平靜,他們肆無忌憚地冒犯大唐邊境,覺得大唐可以肆意淩辱,但是他們惹錯了人。
他們將一個巨人當成了一隻螞蟻,當他們抬腳去踐踏的時候,注定要被反殺。
便在此刻,李靖有些意外。
他看向王庭城門位置,此刻的城門竟然直接打開了,而且其中走出一些人。
他們身邊沒有太多兵馬護衛,竟是直直的朝著大唐兵馬所在的位置靠近,這到底是想幹什麽?他們的行為引起了李靖心中的警惕。
對於外族,李靖從來沒有掉以輕心。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外族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教訓,若是掉以輕心的話,誰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麽結果。
而現在。
大唐精銳殺到吐蕃境內,雖然這一戰的結果已經顯而易見,但若是發生什麽變數,使得他們失敗,甚至損兵折將。
這都是李靖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他沒有鬆懈,而是下達命令,讓士卒前往查看,該有的警惕絕不能少。
秦瓊顯然也發現了這一幕,他率領大軍追殺著吐蕃士卒,對於他而言,衝鋒陷陣才是他的本質,至於調兵遣將,反而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李靖能夠將這些事情做得很好。
但從王庭之中,竟然有人主動出來,也不知其意欲何為?
秦瓊有些疑惑,也是帶人趕了過去,畢竟那些吐蕃兵馬已經潰不成軍了,讓大唐精銳前往追殺就完全足夠。
從王庭之中出來的眾人,正是鬆讚幹布一行,他們已經徹底絕望了,想要放棄抵抗,畢竟大唐今天的強悍已經展露無遺。
這樣的敵人,不是他們吐蕃能夠應對的,而鬆讚幹布手裏也沒有了底牌。
他已經將所有能夠調動的兵馬,全部調到了此處,卻依舊不是大唐精銳的對手。
大唐精銳表現的太強悍了,幾乎是以碾壓之勢,直接將楚吐蕃兵馬給擊潰,那數十萬大軍,在大唐精銳麵前好像是玩笑一般。
人數差距再怎麽大,也比不上實力的差距,因為當兵馬損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怎麽精銳的士卒,恐怕也會人心惶惶,落荒而逃。
除非他們有著大唐精銳那般絕對的戰鬥意誌,他們不畏生死,隻求一戰,因為他們是大唐的護國柱石。
坦白的講,其實大唐精銳之所以能有如此堅定的信念,便是因為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如今大唐發展的很好,可以說是蒸蒸日上,安穩無比,所有大唐百姓都衣食無憂,他們能夠享受到太平的生活。
而這些士卒,他們自然也有家人朋友,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建功立業,更是為了保衛這個太平的大唐。
他們希望能讓自己的家人享受到這份安寧,如果他們此刻退讓,讓敵軍殺入大唐境內,那麽整個大唐被卷入戰火之中。
到時候,好不容易才安穩下來的生活,又將陷入混亂之中。
正因為他們想要守護,所以他們才能擁有如此一往無前的決心,無論身處什麽樣的戰場上,他們都能一往無前。
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大唐,這是他們的目標,這個世界上匪夷所思的事情有很多,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但當他們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便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鬆讚幹布從城門出來,他令人放下武器,這是他表明自己態度的方法。
事已至此,再怎麽掙紮也無濟於事,倒不如直接一點,難道以為玩弄一些手段,便能夠擊敗大唐嗎?
哪怕將這隻大唐精銳擊敗,他也完全無法想象,後麵李世民勃然大怒,派出更強悍的精銳之師,到時候整個吐蕃都將淪為一片地獄血海。
所有的吐蕃百姓都會被大唐斬殺,那樣的場景會是何等的恐怖,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鬆讚幹布更是恐懼。
而現在,他也隻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為自己所做出的錯誤決定彌補一些。
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大唐精銳除了自身戰力強悍無比,更是帶了震天雷這樣的武器,隻是一戰,輕易就將數十萬吐蕃軍隊擊潰。
而隨著吐蕃大軍潰敗,接下來王庭肯定也會失守,整個吐蕃都將被大唐攻略,他這個吐蕃國王也死期將至。
這樣的結局,他自然不願意看到,但是,有些東西不是他輕而易舉能改變的。
從他做這個決定開始一切,就已經注定。
這就是冒犯大唐的代價,如果當初他不輕易招惹大唐,就不會落到現在這個結局,但是他當初肆無忌憚,狂妄無比,覺得吐蕃興盛便能比擬大唐,甚至將大唐踩在腳下。
然而,大唐沒有像他想的那麽簡單,既然吐蕃膽敢侵擾大唐,就要付出應有的代價,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
可以說,鬆讚幹布現在後悔莫及。
他不知道該如何言說,自己當初為什麽要去招惹大唐,如果不招惹大唐的話,也許就不會這樣,可是現在後悔再多也無濟於事。
因為大唐精銳大顯神威,將吐蕃大軍殺的潰不成軍,此刻眾多吐蕃兵馬四散奔逃,無數人被自己人踐踏在腳底下,已經成為肉泥。
他們發出哀嚎,發出慘叫,但是都無濟於事,因為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所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而他們甚至沒有反抗的勇氣。
在鬆讚幹布身邊,有人惶恐不安,他們急忙開口說道:
“大王,大唐兵馬就要殺過來了,我們趕緊逃吧。”
然而,聽到這句話鬆讚幹布卻搖了搖頭,他不知道該怎麽說。
事已至此,難道逃跑就有用了嗎?這些大軍已經潰敗,此戰吐蕃損失慘重,可以說,所有的底蘊都消耗殆盡。
後麵大唐精銳再來征戰,他們又該怎麽辦?
難道死守城池之中,可有震天雷的攻勢,他們死守城池也無濟於事。
他總算明白了,為什麽方才大唐精銳不主動進攻,反而等了一會兒。
恐怕他們就是想吐蕃大軍殺出來,到時候才能一鼓作氣,將他們給擊敗吧。
原以為己方數十萬大軍,而大唐精銳隻有十萬兵馬,他們必定穩操勝券,一定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可是萬萬沒想到,雖然他們人多勢眾,但實際上卻是被大唐軍隊反殺。
彼此之間的差距,可謂是天壤之別。
這些的大唐精銳,根本不是他們能夠阻擋的,如今的大唐也是恐怖如斯,顛覆了鬆讚幹布的想象,這不是他們能夠招惹的存在。
然而,現在的吐蕃已經走上絕境,他們無路可走,也無路可退。
看到鬆讚幹布不說話,身邊眾人也是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該怎麽辦,現如今的局勢,對於吐蕃而言太不妙了。
恐怕用不了多久,吐蕃就真正要覆滅,如果他們停留在此,一旦鬆讚幹布也落到大唐精銳手中,那麽吐蕃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
他們當然心有不甘。
他們覺得還能再搶救一波。
但是這其中的道理,沒有人比鬆讚幹布更明白了,現在的吐蕃已經沒有任何希望。
因為這麽多兵馬損失殆盡,接下來他又能聚集多少力量?而大唐軍隊在吐蕃境內,依舊是所向披靡,堪稱無敵。
這樣的戰鬥力不是他們能夠阻擋的,後續再反抗的話,反而是造成更多死傷,恐怕整個吐蕃都會徹底陷入絕望之中。
所以鬆讚幹布搖了搖頭,說道:
“哪怕我們現在逃了又能怎麽樣?難道我吐蕃還能抵擋住如此強大的大唐精銳嗎?
你們看方才的武器,若是我們固守城池之中,他們用那武器來進攻的話,我們一樣無法阻攔,到時候還是覆滅一個結局。
從我吐蕃招惹大唐的那一刻開始,我吐蕃就已經沒救了,與其垂死掙紮,倒不如在此等著吧,若能換來我吐蕃的安寧,本王也安心了。”
聽得鬆讚幹布之言,周邊眾人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麽。
但是鬆讚幹布的威望極高,他作為吐蕃之主竟然也表現的如此絕望,真是令眾人無言以對。
他們當然不願意就此放棄,可是連鬆讚幹布都表現出這種姿態,他們日後又該如何應對呢?
大唐精銳確實太強了,強大到令人絕望。
那種差距。
根本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彌補的。
有人還想要反駁幾句,但是當著鬆讚幹布的麵,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在城外。
無數吐蕃兵馬正在被追殺,他們逃得異常狼狽,無數人死傷在戰場上。
而大唐軍隊奮勇直追,他們像戰神一般所向披靡,四處衝殺,根本沒有任何猶豫,哪怕征戰許久,也不覺得疲憊。
這就是大唐精銳的強悍之處,他們的戰力已經達到巔峰。
事已至此,在鬆讚幹布不遠處的眾人,也都是垂頭喪氣的坐倒在地。
他們不知道該怎麽辦了,既然鬆讚幹布都選擇躺平了,他們也隻好老老實實的躺平。
或許對於他們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若是此刻投降的話,可能還有一條生路,而負隅頑抗,也不知要造成多少傷亡。
每個人心中都是無比的後悔。
當初為什麽要無緣無故去招惹大唐呢?
像之前一樣,吐蕃慢慢的發展,難道不好嗎?可是他們操之過急,想要掠奪大唐的資源來發展吐蕃,而現在終於遭到反噬。
因為他們的實力不如大唐,他們就招惹了大唐,這就是他們對自我認知不夠清晰,他們也太低估了大唐的強悍。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天下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大唐的極限在哪裏。
如果他們膽敢招惹大唐,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大唐不是那麽好欺負的,尤其是現在大唐如日中天,發展的越來越好。
李世民有著足夠的信心,也有著絕對的決心,他不會讓任何人淩駕在大唐之上,如果有人敢侵擾大唐,那就是大唐的死敵。
必須與之不死不休。
鬆讚幹布頹然的下達命令,讓人打開城門,他準備投降了。
倒不是他太軟弱,而是他看得清局勢,眼前這一幕場景,再怎麽辦也沒有任何希望。
吐蕃已經走到了懸崖之上,而且他們沒有向前的餘地了,他們隻能向後退,但是再向後退一步,那就是徹底的深淵。
像城外大唐精銳一般,他們根本不留前麵,將吐蕃兵馬肆意屠戮。
如果他們將這樣的手段用在吐蕃百姓之上,恐怕整個吐蕃都要滅絕了。
到時候,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有什麽意義,隻會淪為千古罪人,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結果。
所以,與其再掙紮拖延一點時間,還不如直接一點,或許到了長安城中,李世民會法外開恩,給他們一條生路。
這已經是鬆讚幹布能夠祈求的極限了。
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是鬆讚幹布自找的,如果他不去招惹大唐,就不會使吐蕃陷入絕境,而現在他明白了。
眼前的大唐精銳,就是他冒犯大唐招惹來的。
正所謂解鈴還需係鈴人,他冒犯了大唐,那就隻能以身賠罪。
也許這樣可以獲得大唐的諒解,至於吐蕃的未來,他此刻也不知道。
他並不知道大唐的態度是什麽樣的,如果李世民依舊想要將吐蕃徹底覆滅,他也沒有任何辦法,他隻是在盡量的爭取一絲可能。
在城池之外。
秦瓊率領大軍左右衝殺,他手持長槍,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那些吐蕃士卒,在他麵前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大唐第一猛將的壓製力。
那些敵將麵對秦瓊,也根本不是對手,他們引以為傲的武力,在大唐精銳麵前,顯得那麽可笑,彼此之間的差距,說是天上地下也不為過。
李靖顯得格外平靜,他看著這猙獰淒慘的戰船,無數吐蕃士卒戰死於此,但他並不覺得任何憐憫,因為這都是吐蕃自找的。
如此大費周章殺到吐蕃境內,並不是大唐如今的目標,因為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他們隻想安穩地發展下去。
然而吐蕃的登場,打破了大唐的平靜,他們肆無忌憚地冒犯大唐邊境,覺得大唐可以肆意淩辱,但是他們惹錯了人。
他們將一個巨人當成了一隻螞蟻,當他們抬腳去踐踏的時候,注定要被反殺。
便在此刻,李靖有些意外。
他看向王庭城門位置,此刻的城門竟然直接打開了,而且其中走出一些人。
他們身邊沒有太多兵馬護衛,竟是直直的朝著大唐兵馬所在的位置靠近,這到底是想幹什麽?他們的行為引起了李靖心中的警惕。
對於外族,李靖從來沒有掉以輕心。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外族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教訓,若是掉以輕心的話,誰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麽結果。
而現在。
大唐精銳殺到吐蕃境內,雖然這一戰的結果已經顯而易見,但若是發生什麽變數,使得他們失敗,甚至損兵折將。
這都是李靖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他沒有鬆懈,而是下達命令,讓士卒前往查看,該有的警惕絕不能少。
秦瓊顯然也發現了這一幕,他率領大軍追殺著吐蕃士卒,對於他而言,衝鋒陷陣才是他的本質,至於調兵遣將,反而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李靖能夠將這些事情做得很好。
但從王庭之中,竟然有人主動出來,也不知其意欲何為?
秦瓊有些疑惑,也是帶人趕了過去,畢竟那些吐蕃兵馬已經潰不成軍了,讓大唐精銳前往追殺就完全足夠。
從王庭之中出來的眾人,正是鬆讚幹布一行,他們已經徹底絕望了,想要放棄抵抗,畢竟大唐今天的強悍已經展露無遺。
這樣的敵人,不是他們吐蕃能夠應對的,而鬆讚幹布手裏也沒有了底牌。
他已經將所有能夠調動的兵馬,全部調到了此處,卻依舊不是大唐精銳的對手。
大唐精銳表現的太強悍了,幾乎是以碾壓之勢,直接將楚吐蕃兵馬給擊潰,那數十萬大軍,在大唐精銳麵前好像是玩笑一般。
人數差距再怎麽大,也比不上實力的差距,因為當兵馬損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怎麽精銳的士卒,恐怕也會人心惶惶,落荒而逃。
除非他們有著大唐精銳那般絕對的戰鬥意誌,他們不畏生死,隻求一戰,因為他們是大唐的護國柱石。
坦白的講,其實大唐精銳之所以能有如此堅定的信念,便是因為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如今大唐發展的很好,可以說是蒸蒸日上,安穩無比,所有大唐百姓都衣食無憂,他們能夠享受到太平的生活。
而這些士卒,他們自然也有家人朋友,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建功立業,更是為了保衛這個太平的大唐。
他們希望能讓自己的家人享受到這份安寧,如果他們此刻退讓,讓敵軍殺入大唐境內,那麽整個大唐被卷入戰火之中。
到時候,好不容易才安穩下來的生活,又將陷入混亂之中。
正因為他們想要守護,所以他們才能擁有如此一往無前的決心,無論身處什麽樣的戰場上,他們都能一往無前。
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大唐,這是他們的目標,這個世界上匪夷所思的事情有很多,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但當他們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便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鬆讚幹布從城門出來,他令人放下武器,這是他表明自己態度的方法。
事已至此,再怎麽掙紮也無濟於事,倒不如直接一點,難道以為玩弄一些手段,便能夠擊敗大唐嗎?
哪怕將這隻大唐精銳擊敗,他也完全無法想象,後麵李世民勃然大怒,派出更強悍的精銳之師,到時候整個吐蕃都將淪為一片地獄血海。
所有的吐蕃百姓都會被大唐斬殺,那樣的場景會是何等的恐怖,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鬆讚幹布更是恐懼。
而現在,他也隻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為自己所做出的錯誤決定彌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