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 上
慢穿之路人甲生存手冊 作者:米米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分家之後, 張楚的生活倒比往日自由了許多。其父張寶生是個愛護孩子的, 其母宋氏更是裏裏外外一把抓。未分家之前, 倒也看不出宋氏的能耐, 這一分家, 瞧她做事, 不急不慌, 有條理的很。此外,張楚嫡親三哥四哥,年紀不大, 但這田裏活計可不賴。家裏也就這麽四畝地,兩三日就整理好了。接下來等天氣再暖和些,一般是清明前夕, 家裏就得開始準備育秧苗。苗床整治好後, 每日隻要管理水量多少就成,待秧苗長成, 拔秧苗重新插秧, 那個時候會累些。
但再累, 四畝地也不過是七八日的功夫, 張寶生跟宋氏兩人盡夠了。
“三郎, 四郎, 我跟你娘想好了,讓你們出去學門手藝。你姥姥村上的葛木匠是個能耐人,性子也好, 你們跟他學, 至少不挨打挨罵。真有啥事兒,你舅你姥他們也能護著你們。我跟你娘想好了,明日就帶你去拜師,你倆到時候有點眼力見,該跪就跪,該磕頭的時候要趕緊磕頭。”張寶生看著兩個兒子,慢悠悠說道。
家裏就這麽四畝地,不是個長久之計。倒不如他們再苦個幾年,把老三老四給培養出來。
宋氏這會兒正抱著六娃,六丫挨著她身邊靠著,老三老四站在四房的屋子中央,張楚則窩在一個角落裏。她這副身體原來是個活潑性子,但張楚實在裝不來活潑調皮的模樣,好在因為她臉受了傷,旁人瞧了也不覺得奇怪,隻當她變醜了心裏自卑難受,方才扭了性子。
張楚雖未說話,但聽的很是認真。不可否認,目前這樣的安排是最好的。隻是,她雖不是真正的四丫,可她也想出一份力。
這些日子,她背了十幾頁草藥大全了。明日開始去山上轉轉看看,若是碰到好的藥草,能賣一個銅板是一個銅板。
“那明日我帶著這三個小的去開荒。”宋氏想了想道。那山邊上有不少荒地,因著石頭較多,無法種植糧食,倒不如讓她去整治出一小塊菜地出來。
“此事不急,明日咱們一道去你娘家。”開墾菜地也不是一下子兩下就能弄好的,耽誤個兩三天也沒事,如今還是孩子的事情最為重要。
張寶生看了看張楚,而後招了招手喊她過來,摸了摸她的腦袋道,“四丫,你莫要擔心,待爹爹掙了錢,定找個好郎中給你看看。”這孩子以往就愛美,如今傷了臉,不僅不愛說話了,人也變的傻乎乎的。
一旁的宋氏聽了張寶生的話,不由自主的看了眼四丫的臉龐,見那側臉上爬了個蜈蚣似的疤痕,心裏很是難受,若不是五丫那個丫頭,怎麽會害了四丫。三房一點表示沒有不說,還整日嫌棄他們四房。
呸,一屋子黑心肝的。
一屋子人正說著話呢,五丫拿了根糖葫蘆就過來了,見四房一家子都在,忙害羞道,“四叔,四嬸,六丫在不,我來給六丫送糖葫蘆吃。”
宋氏雖恨五丫毀了四丫的臉,但也不能老跟晚輩計較,麵上還是笑容滿臉道,“哎呦,四丫,你們這是發財了啊。”這話還未說話,她身邊的六丫就跑到五丫身邊,抬頭張嘴等五丫投喂。
“四叔,四嬸,我爹娘給我起了個名字,打今日起,我叫張倩。”林少爺曾多次對她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故而一分了家,五丫就給自己取名為張倩。
五丫有了正式的名字後,家裏其他女娃子也跟風取了正式的名字,大丫張柔,二丫張桂,三丫張菲,四丫張楚,六丫張豔,七丫張婷。
張倩送了糖葫蘆之後,又討巧的說了幾句好話,饒是厭惡她的宋氏也不得不承認,幾個丫頭之中,這張倩以後怕是最有出息的。瞧這一張小嘴,跟抹了蜜似的,說的話要多動聽就有多動聽。沒想到三房那陰私鬼劉氏竟然有這樣的福氣。
看了看張倩,又看了看張楚,宋氏不由歎了口氣道,“楚楚,你日後多跟倩倩一道玩,別整日裏悶在家裏頭。”這孩子臉成這般,還不愛說話,這往後可怎麽辦奧。
宋氏愁的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張寶生倒不在意。在他眼裏,自然是自家閨女最好。張楚雖然變的話少了些,但眼神清正,一看就是個好孩子。再者說了,女孩子家的,文文靜靜的沒啥不好。
張寶生沒宋氏想的細致,嘟囔了兩聲就打起鼾來。倒是宋氏,想來想去還是準備給大女兒找個師傅學門手藝。這女孩子生的不好,就得有本事。若是閨女每月能掙銀子,保證到時候求親的人得踏破門檻。
不過這話也說過來了,這女孩子能學的手藝也不多。女紅師傅,張家宋家加起來都沒一個能靠女紅掙錢的,都隻會些簡簡單單的縫補罷了。再說這灶頭上的活計,真正做的好的還是男人,這村子裏紅白事都是男的掌勺,女的頂多洗碗刷盆子罷了。還有什麽產婆,媒婆的,這也不是未婚閨女該學的手藝啊。
宋氏愁了一夜也沒給閨女找到門好手藝。實在是這七裏八鄉的已婚女人,大都是種地做些家務,偶爾開墾點荒地種菜賣。
張楚自然不知宋氏如何擔憂她的未來,她自己看的倒是頗開,人活著哪是簡簡單單靠張臉就夠的。老話說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至於本事,她也算是有半個金手指的人,假以時日,雖不至於發家致富,但謀生過日子的自信還是有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一早,張家四房收拾幹淨又背了糧油肉菜等拜師禮,一家人走著去葛木匠家。張老漢曉得張寶生的盤算後,點頭讚道,“你小子倒是個有成算的。三郎,四郎,記得好好表現,你們要真學了門手藝,這一輩子也是不愁了。”葛木匠當年給縣老爺家閨女打過拔步床,那雕花漆樣都頂頂好看。
三郎四郎自是點頭應是,如此張寶生又說了幾句寬慰張老頭的話後方才步行去了宋家莊。宋家莊離張家壩可不近,得沿著老虎山邊子走,約莫走一個半鍾頭才能到。雖說路程較遠,但一家子倒也不覺得多累,一來是走慣了路,二來是一家子人在一塊兒,有說有笑的,方便打發時間。
張楚的親哥三郎四郎,全名為張安,張全。張安是四房大哥,性子沉穩,懂事,跟張老漢有點相似,話不多,但從不躲懶。張全則跳脫活潑,也是個話嘮,這一路就沒停過。六娃很少跟著哥哥們一塊兒玩,今個能跟兩個哥哥一道出門,好懸沒樂成一隻小兔子,走起路來都一蹦一跳的。至於六丫,見這漫天遍野五顏六色的野花,早纏著張楚要戴花環了。
張老四跟宋氏背著拜師禮在後頭慢悠悠走著,見幾個孩子鬧成一團,一會兒跑一會兒跳的,心仿佛也跟著年輕起來。
張安見張楚隻笑不說話,很是體貼的走在她的身邊,揉了揉她的發髻道,而後將編好的花環給她戴,並道,“妹妹,很好看。”張安這個大哥不會說話,也不怎麽愛說話,但是對這個妹妹,他也是很疼愛的。
一路走走停停,正好趕到老宋家用午膳。宋氏娘見著女兒女婿一家人,頓時一驚,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待宋氏三言兩語說清之後,舒了口氣方道,“真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昨個葛木匠還說招幾個徒弟跟他學手藝呢,你們今個就過來了。”
說來這葛木匠是個有本事的,手藝不錯,人也好,就是運道差了些,這人聚不住財。那年剛出師掙了點錢就趕上他爹染了風寒,生了重病,所有銀兩全部花完不說,他爹還沒救下來。再後來掙了些錢,看上了老錢頭家閨女,閨女是個好的,但老錢頭不是個東西,人家養女兒是用來疼的,他家裏養女兒都是用來賣的。
葛老頭又將自己積蓄花完,掏了二十兩銀子才娶的老錢頭家的小閨女。此外,這老錢頭還是個怪人,但凡閨女嫁出,他就當沒了這個閨女,逢年過節都不稀罕閨女走動。就是閨女帶著東西上門了,他也是一點不要的,當然,他也不會做飯給閨女吃就是了。
故而葛木匠雖然出了大錢娶了媳婦,但也沒後續的麻煩。好不容易兩口子攢了些小錢,哪個曉得大兒子五歲那年冬天掉塘裏傷了身體,徹底成了個藥罐子,接著又是葛木匠他老娘病逝。前些年好不容易給大兒子娶了房媳婦,但其孫子出生沒多久,到底還是去了。他大兒一走,大兒媳婦匆匆忙忙就改嫁他人,至於其他兩個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在葛木匠老夫妻忙活的時候,虐打大兒遺子葛宇軒,兩老人一氣之下分了家。
葛木匠跟錢老太兩口子把牛棚收拾收拾,帶著小孫孫獨自度日。日子倒也不甚清苦,再加上他的手藝,慢慢的又攢了些家底子。不過葛宇軒這孩子竟是個聰慧的,私塾裏的老秀才不止一次道他是可塑之才,有望科舉。葛木匠為了供乖孫子讀書,這家底子又漸漸薄了起來。
張楚一旁聽了很是感慨,倒是宋氏很是不滿道,“葛老二老三真不是個東西,自己老子娘都不養,呸,這樣的人以後沒啥好下場。”
“哎,村子裏哪個沒在背後罵他們是畜生。但是人家臉皮子厚,不在乎。葛木匠自己也沒意見,能有啥辦法。這樣,我現在帶你們去葛木匠家拜師。”宋氏她娘想著自己家糟心的事情,也沒繼續說下去的欲望,帶著女兒女婿一家就讓葛木匠家走去。
但再累, 四畝地也不過是七八日的功夫, 張寶生跟宋氏兩人盡夠了。
“三郎, 四郎, 我跟你娘想好了,讓你們出去學門手藝。你姥姥村上的葛木匠是個能耐人,性子也好, 你們跟他學, 至少不挨打挨罵。真有啥事兒,你舅你姥他們也能護著你們。我跟你娘想好了,明日就帶你去拜師,你倆到時候有點眼力見,該跪就跪,該磕頭的時候要趕緊磕頭。”張寶生看著兩個兒子,慢悠悠說道。
家裏就這麽四畝地,不是個長久之計。倒不如他們再苦個幾年,把老三老四給培養出來。
宋氏這會兒正抱著六娃,六丫挨著她身邊靠著,老三老四站在四房的屋子中央,張楚則窩在一個角落裏。她這副身體原來是個活潑性子,但張楚實在裝不來活潑調皮的模樣,好在因為她臉受了傷,旁人瞧了也不覺得奇怪,隻當她變醜了心裏自卑難受,方才扭了性子。
張楚雖未說話,但聽的很是認真。不可否認,目前這樣的安排是最好的。隻是,她雖不是真正的四丫,可她也想出一份力。
這些日子,她背了十幾頁草藥大全了。明日開始去山上轉轉看看,若是碰到好的藥草,能賣一個銅板是一個銅板。
“那明日我帶著這三個小的去開荒。”宋氏想了想道。那山邊上有不少荒地,因著石頭較多,無法種植糧食,倒不如讓她去整治出一小塊菜地出來。
“此事不急,明日咱們一道去你娘家。”開墾菜地也不是一下子兩下就能弄好的,耽誤個兩三天也沒事,如今還是孩子的事情最為重要。
張寶生看了看張楚,而後招了招手喊她過來,摸了摸她的腦袋道,“四丫,你莫要擔心,待爹爹掙了錢,定找個好郎中給你看看。”這孩子以往就愛美,如今傷了臉,不僅不愛說話了,人也變的傻乎乎的。
一旁的宋氏聽了張寶生的話,不由自主的看了眼四丫的臉龐,見那側臉上爬了個蜈蚣似的疤痕,心裏很是難受,若不是五丫那個丫頭,怎麽會害了四丫。三房一點表示沒有不說,還整日嫌棄他們四房。
呸,一屋子黑心肝的。
一屋子人正說著話呢,五丫拿了根糖葫蘆就過來了,見四房一家子都在,忙害羞道,“四叔,四嬸,六丫在不,我來給六丫送糖葫蘆吃。”
宋氏雖恨五丫毀了四丫的臉,但也不能老跟晚輩計較,麵上還是笑容滿臉道,“哎呦,四丫,你們這是發財了啊。”這話還未說話,她身邊的六丫就跑到五丫身邊,抬頭張嘴等五丫投喂。
“四叔,四嬸,我爹娘給我起了個名字,打今日起,我叫張倩。”林少爺曾多次對她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故而一分了家,五丫就給自己取名為張倩。
五丫有了正式的名字後,家裏其他女娃子也跟風取了正式的名字,大丫張柔,二丫張桂,三丫張菲,四丫張楚,六丫張豔,七丫張婷。
張倩送了糖葫蘆之後,又討巧的說了幾句好話,饒是厭惡她的宋氏也不得不承認,幾個丫頭之中,這張倩以後怕是最有出息的。瞧這一張小嘴,跟抹了蜜似的,說的話要多動聽就有多動聽。沒想到三房那陰私鬼劉氏竟然有這樣的福氣。
看了看張倩,又看了看張楚,宋氏不由歎了口氣道,“楚楚,你日後多跟倩倩一道玩,別整日裏悶在家裏頭。”這孩子臉成這般,還不愛說話,這往後可怎麽辦奧。
宋氏愁的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張寶生倒不在意。在他眼裏,自然是自家閨女最好。張楚雖然變的話少了些,但眼神清正,一看就是個好孩子。再者說了,女孩子家的,文文靜靜的沒啥不好。
張寶生沒宋氏想的細致,嘟囔了兩聲就打起鼾來。倒是宋氏,想來想去還是準備給大女兒找個師傅學門手藝。這女孩子生的不好,就得有本事。若是閨女每月能掙銀子,保證到時候求親的人得踏破門檻。
不過這話也說過來了,這女孩子能學的手藝也不多。女紅師傅,張家宋家加起來都沒一個能靠女紅掙錢的,都隻會些簡簡單單的縫補罷了。再說這灶頭上的活計,真正做的好的還是男人,這村子裏紅白事都是男的掌勺,女的頂多洗碗刷盆子罷了。還有什麽產婆,媒婆的,這也不是未婚閨女該學的手藝啊。
宋氏愁了一夜也沒給閨女找到門好手藝。實在是這七裏八鄉的已婚女人,大都是種地做些家務,偶爾開墾點荒地種菜賣。
張楚自然不知宋氏如何擔憂她的未來,她自己看的倒是頗開,人活著哪是簡簡單單靠張臉就夠的。老話說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至於本事,她也算是有半個金手指的人,假以時日,雖不至於發家致富,但謀生過日子的自信還是有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一早,張家四房收拾幹淨又背了糧油肉菜等拜師禮,一家人走著去葛木匠家。張老漢曉得張寶生的盤算後,點頭讚道,“你小子倒是個有成算的。三郎,四郎,記得好好表現,你們要真學了門手藝,這一輩子也是不愁了。”葛木匠當年給縣老爺家閨女打過拔步床,那雕花漆樣都頂頂好看。
三郎四郎自是點頭應是,如此張寶生又說了幾句寬慰張老頭的話後方才步行去了宋家莊。宋家莊離張家壩可不近,得沿著老虎山邊子走,約莫走一個半鍾頭才能到。雖說路程較遠,但一家子倒也不覺得多累,一來是走慣了路,二來是一家子人在一塊兒,有說有笑的,方便打發時間。
張楚的親哥三郎四郎,全名為張安,張全。張安是四房大哥,性子沉穩,懂事,跟張老漢有點相似,話不多,但從不躲懶。張全則跳脫活潑,也是個話嘮,這一路就沒停過。六娃很少跟著哥哥們一塊兒玩,今個能跟兩個哥哥一道出門,好懸沒樂成一隻小兔子,走起路來都一蹦一跳的。至於六丫,見這漫天遍野五顏六色的野花,早纏著張楚要戴花環了。
張老四跟宋氏背著拜師禮在後頭慢悠悠走著,見幾個孩子鬧成一團,一會兒跑一會兒跳的,心仿佛也跟著年輕起來。
張安見張楚隻笑不說話,很是體貼的走在她的身邊,揉了揉她的發髻道,而後將編好的花環給她戴,並道,“妹妹,很好看。”張安這個大哥不會說話,也不怎麽愛說話,但是對這個妹妹,他也是很疼愛的。
一路走走停停,正好趕到老宋家用午膳。宋氏娘見著女兒女婿一家人,頓時一驚,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待宋氏三言兩語說清之後,舒了口氣方道,“真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昨個葛木匠還說招幾個徒弟跟他學手藝呢,你們今個就過來了。”
說來這葛木匠是個有本事的,手藝不錯,人也好,就是運道差了些,這人聚不住財。那年剛出師掙了點錢就趕上他爹染了風寒,生了重病,所有銀兩全部花完不說,他爹還沒救下來。再後來掙了些錢,看上了老錢頭家閨女,閨女是個好的,但老錢頭不是個東西,人家養女兒是用來疼的,他家裏養女兒都是用來賣的。
葛老頭又將自己積蓄花完,掏了二十兩銀子才娶的老錢頭家的小閨女。此外,這老錢頭還是個怪人,但凡閨女嫁出,他就當沒了這個閨女,逢年過節都不稀罕閨女走動。就是閨女帶著東西上門了,他也是一點不要的,當然,他也不會做飯給閨女吃就是了。
故而葛木匠雖然出了大錢娶了媳婦,但也沒後續的麻煩。好不容易兩口子攢了些小錢,哪個曉得大兒子五歲那年冬天掉塘裏傷了身體,徹底成了個藥罐子,接著又是葛木匠他老娘病逝。前些年好不容易給大兒子娶了房媳婦,但其孫子出生沒多久,到底還是去了。他大兒一走,大兒媳婦匆匆忙忙就改嫁他人,至於其他兩個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在葛木匠老夫妻忙活的時候,虐打大兒遺子葛宇軒,兩老人一氣之下分了家。
葛木匠跟錢老太兩口子把牛棚收拾收拾,帶著小孫孫獨自度日。日子倒也不甚清苦,再加上他的手藝,慢慢的又攢了些家底子。不過葛宇軒這孩子竟是個聰慧的,私塾裏的老秀才不止一次道他是可塑之才,有望科舉。葛木匠為了供乖孫子讀書,這家底子又漸漸薄了起來。
張楚一旁聽了很是感慨,倒是宋氏很是不滿道,“葛老二老三真不是個東西,自己老子娘都不養,呸,這樣的人以後沒啥好下場。”
“哎,村子裏哪個沒在背後罵他們是畜生。但是人家臉皮子厚,不在乎。葛木匠自己也沒意見,能有啥辦法。這樣,我現在帶你們去葛木匠家拜師。”宋氏她娘想著自己家糟心的事情,也沒繼續說下去的欲望,帶著女兒女婿一家就讓葛木匠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