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雍獻燕離一
東南半島,梁山,國朝大營。
大帳內,高伯山正在和一個黃袍男子下棋,邊上還有兩個黃袍男子,在觀棋。
坐在高伯山對麵的與他對弈的,是三皇子,寧平。而那兩個黃袍男子,分別是四皇子燕王寧啟,和六皇子離王寧楓。
聽名字,可能會被人誤會三皇子不受寵,但其實三皇子是不足月出生的早產兒,自小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所以皇帝和皇後,才給三皇子用了一個平字,希望他平平安安。
皇帝的幾個兒子中,太子仁善,二皇子擅武事,四皇子擅文,六皇子孤傲且擅謀,七皇子陰險狡詐且善變。幾個皇子,都可以稱得上是天人之資,在國朝內,也是享有盛名。
隻有這三皇子雖然文武都不算上佳,但棋藝高超,堪稱國手,而且尤擅布局。曾經有過,一人對五人,不落下風,仍勝四敗一的戰績。論下棋,這位三皇子,還真的沒怕過誰。
棋盤上,三皇子寧平下的幾首棋,高伯山應對有據,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高伯山隻在守勢,而無進攻的可能了。
如果棋局如此發展下去,高伯山必輸無疑,而寧平,確並沒有多少懼色,應對自如。
這其實也很是難為了寧平這個皇子親王了,他是皇子不假,可也是高伯山的弟子,下棋贏上一把,倒沒什麽,但是,勝的太快,終究是不太好的。所以,寧平一直在想辦法放水。
不多時棋局結束,高伯山笑笑,誇讚道:“嗬嗬,三皇子這棋力,越發見長了,這沒有多少時間,老臣與你對弈,竟在沒贏過一次。”
三皇子寧平微微和首,迴道:“高師謬讚,學生隻是喜歡下棋,高師是統領千軍的大元帥,自不可與學生相比。”
邊上的四皇子寧啟和六皇子寧楓對視一眼,心裏怎麽想不知道,但不一而同的都選擇了閉嘴沒說話。
高伯山聽了寧平的話,笑了笑,又道:“朝廷的聖旨,你們都聽到了,讓你們迴去,二皇子領兵東渡東瀛本土,依二皇子領兵作戰的能力,相信不久就會傳來喜訊。”
說罷,高伯山頓了頓,端起茶杯,喝了兩口,組織了一下語言。
“你們三位,這次也算是見識了國朝軍隊的戰力,雖說這時候讓你們迴去,時機並不好。要是能等到南越國滅,或許更合適一些。但聖命不可違,你們迴去,也要多多關注,這國朝中,若不是出了大事,也絕不可能讓你們現在就迴去。”
寧平三人對視一眼,心裏也是有些疑惑,可明顯,高伯山是知道的,隻是他不想說。
於是三兄弟也就不在說什麽,三人點頭齊齊稱是。
走出大帳,四皇子寧啟,率先忍不住發問,有些毛毛躁躁的,跑到寧平身邊。
問道:“三哥,這朝廷和父皇到底什麽意思,咱們出來還不到半年,梁山也剛剛告破,這時候讓咱們迴去,有些蹊蹺啊?”
寧平確不在意,隻是瞥了一眼寧啟,似乎想說什麽,但卻並未開口。
後邊跟著的六皇子寧楓,開口替寧平說道:“四哥,管他蹊蹺不蹊蹺,我們雖說身為皇子,但說明白點,也隻是臣子,父皇和大哥讓我們迴去,我們有的選嗎?”
寧平聽了自己六弟的話,眉頭微皺,有些不滿,但似乎覺得自己不該發火,於是努力平靜情緒。
好一會後才開口道:“老六,你的話,就不覺得不該說嘛?你自己想死,別拉著我們。老六,我知你心中多有不忿,但你該明白自己的身份,你我都一樣,做人,做皇子,首先要學會把嘴閉上。”
說完這話,寧平轉身離去。別人不清楚,他寧平是清楚的,雖然他和太子大哥以及雍王二哥一樣,都是先皇後所出,但要說,真能在皇帝眼中能有一些看好的,也僅僅隻有太子和二哥。
他寧平也不是個傻子,相反,他很聰明,他深知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似寧楓這樣,看似把牢騷話縱使掛在嘴邊,但其實心裏想什麽,恐怕隻有天知道了。
雖說寧平不怎麽愛說話,但他也明白,聖旨來的蹊蹺,聖旨的內容,更是蹊蹺。但是,越是蹊蹺的事,就越會透著危險。
他也在沉思,他和四弟六弟隨定國公高伯山南征,本是太子為他兄弟三人爭取的建功立業的機會,要說自己心裏不想有所成就,那是說假話。
身為皇子,哪個又不想有指點江山的機會。雖然現在太子地位穩固,但這並不妨礙他寧平出頭,想他那幾個弟弟,恐怕也都是這樣的想法。
就連他那個高傲偏激的二哥,不也借著南征的機會,親自領兵東渡東瀛。這難道不是向他的父皇低頭了?很明顯,是低頭了,可那又怎麽樣呢。皇家,曆來如此的。
寧平心思很快,有些理不清頭緒。過了會,想不出頭緒,寧平就不在費力去想,他自己清楚,太子把機會給了他們,自然也能有把這機會收迴去的權利,用不著怨天尤人。
太子仁厚,而且仁厚的過分,所以,若非了不得的大事,絕不會召他們迴京。
寧平剛迴到自己的帳篷坐下,四弟寧啟就緊隨其後追了上來,一屁股坐在寧平的床上,抓起茶杯,猛灌了幾口茶。
胡亂的擦了擦嘴,寧啟開口問道:“三哥,聖旨的事,你怎麽看?”
寧平憋了一眼他這個四弟,有些恨鐵不成鋼,頗有些無奈。
良久,才開口迴道:“老四,你是學文學傻了?怎麽跟老六一樣,毛毛躁躁的,還怎麽看?太子大哥,說好聽點對人仁善,說不好聽的,就是有些優柔寡斷…”
說罷,似乎覺得自己有些失言,趕緊停下,喝了口水,才再次開口。
“大哥他既給了我們兄弟三人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有權利收迴去。但你沒發現?這是聖旨,而非太子教令,這其中的道理,你不明白?”
寧啟聽了寧平的話,眉頭微皺,問道:“三哥的意思是說,父皇…”
寧平忍不住撓頭,心中暗道,他這個四弟,還真是學文學傻了,書中那麽多道理,就沒教會他多做思考?
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再次低喊道:“蠢貨,大哥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若父皇不同意,又何必讓我們出京,跟隨定國公南征。”
“父皇召命我們迴京,絕不是要斷送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必是朝中出了大事,這大事也肯定和我們有關係,但關係又不會太大,否則,絕不是父皇一道旨意召我們迴京。”
“我猜,這京中的大事,不是和二哥有關係,影響了我們,就是我們那位好七弟做了什麽事,才影響了父皇,急召我們迴京。蠢貨,明白了嗎?”
寧啟聽了寧平的話,有些若有所思,但他清楚,他這位三哥尤善布局,所以更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但他還是有些擔心,沉默了片刻。
又開口問道:“那按照三哥的意思,如果真是咱們那位好七弟的原因,咱們倒是也不用怕,畢竟父皇早就不喜他們母子。可,若京中大事,要是和二哥有關係,那我們…”
寧平明白寧啟的意思,見他總算是有些上道了,所以也就並沒有多做解釋,更沒多做思考。
幽幽的迴道:“若是和二哥有關係,那就不用怕。什麽也不要想,依著二哥的性子,就算有什麽事,也絕對用不著你我說什麽,靜觀其變就好。”
“隻要不是要命的事,二哥做什麽,隨他去,隻要我們兄弟聽從聖旨和太子教令,二哥做什麽,也影響不到我們。”
寧啟聽了這話,才算把心放到了肚子裏,於是轉身就想走,隻是剛到帳門口,就被寧平叫住。
寧平壓低聲音,吩咐道:“你去找下老六,告訴他,少說話,少睜眼。”
寧啟聽完,有些不滿,問道:“三哥,管他做什麽?他又不是…”
寧平眼一立,臉色頓時變了,有些急切的罵道:“閉嘴,除七弟外,我等兄弟一體,這是我們的原則,你胡鬧什麽。嘴上有點把門的。”
寧啟被罵了一通,也不在意,隻是隨意的點點頭,轉身離去,自去找他那位好六弟說教。
寧啟一走,寧平再次陷入沉思,他嘴上雖不在意,那是因為他很清楚,他們幾個迴京,不管京城發生什麽,都有太子大哥給他們撐腰。
不管京中的事,是跟他的好七弟母子有關,還是和他的傲嬌的二哥有關,有他的那位大哥在,一切,就絕不會有多少雨滴落在他們兄弟身上,所以,沒什麽好怕的。
東海,正在航行的水師旗艦上。
寧武也已經從陳和繼的提醒中,迴了神。也不在多做思考,隻是寫了兩封信,著快船送往了金陵,這是他三個弟弟迴京的必經之路。
信至金陵時,想必正好能碰上他那幾位弟弟,隻要信中的事,能做好,或者說幾位皇弟都有自己的心思,信中的事做不好,也多半可以讓他們和自己齊心。
有了幾位皇弟的支持,自己在說服太子,這番朝堂之爭,封王之爭,自己就能和幾位弟弟,立在不敗之地。
東南半島,梁山,國朝大營。
大帳內,高伯山正在和一個黃袍男子下棋,邊上還有兩個黃袍男子,在觀棋。
坐在高伯山對麵的與他對弈的,是三皇子,寧平。而那兩個黃袍男子,分別是四皇子燕王寧啟,和六皇子離王寧楓。
聽名字,可能會被人誤會三皇子不受寵,但其實三皇子是不足月出生的早產兒,自小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所以皇帝和皇後,才給三皇子用了一個平字,希望他平平安安。
皇帝的幾個兒子中,太子仁善,二皇子擅武事,四皇子擅文,六皇子孤傲且擅謀,七皇子陰險狡詐且善變。幾個皇子,都可以稱得上是天人之資,在國朝內,也是享有盛名。
隻有這三皇子雖然文武都不算上佳,但棋藝高超,堪稱國手,而且尤擅布局。曾經有過,一人對五人,不落下風,仍勝四敗一的戰績。論下棋,這位三皇子,還真的沒怕過誰。
棋盤上,三皇子寧平下的幾首棋,高伯山應對有據,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高伯山隻在守勢,而無進攻的可能了。
如果棋局如此發展下去,高伯山必輸無疑,而寧平,確並沒有多少懼色,應對自如。
這其實也很是難為了寧平這個皇子親王了,他是皇子不假,可也是高伯山的弟子,下棋贏上一把,倒沒什麽,但是,勝的太快,終究是不太好的。所以,寧平一直在想辦法放水。
不多時棋局結束,高伯山笑笑,誇讚道:“嗬嗬,三皇子這棋力,越發見長了,這沒有多少時間,老臣與你對弈,竟在沒贏過一次。”
三皇子寧平微微和首,迴道:“高師謬讚,學生隻是喜歡下棋,高師是統領千軍的大元帥,自不可與學生相比。”
邊上的四皇子寧啟和六皇子寧楓對視一眼,心裏怎麽想不知道,但不一而同的都選擇了閉嘴沒說話。
高伯山聽了寧平的話,笑了笑,又道:“朝廷的聖旨,你們都聽到了,讓你們迴去,二皇子領兵東渡東瀛本土,依二皇子領兵作戰的能力,相信不久就會傳來喜訊。”
說罷,高伯山頓了頓,端起茶杯,喝了兩口,組織了一下語言。
“你們三位,這次也算是見識了國朝軍隊的戰力,雖說這時候讓你們迴去,時機並不好。要是能等到南越國滅,或許更合適一些。但聖命不可違,你們迴去,也要多多關注,這國朝中,若不是出了大事,也絕不可能讓你們現在就迴去。”
寧平三人對視一眼,心裏也是有些疑惑,可明顯,高伯山是知道的,隻是他不想說。
於是三兄弟也就不在說什麽,三人點頭齊齊稱是。
走出大帳,四皇子寧啟,率先忍不住發問,有些毛毛躁躁的,跑到寧平身邊。
問道:“三哥,這朝廷和父皇到底什麽意思,咱們出來還不到半年,梁山也剛剛告破,這時候讓咱們迴去,有些蹊蹺啊?”
寧平確不在意,隻是瞥了一眼寧啟,似乎想說什麽,但卻並未開口。
後邊跟著的六皇子寧楓,開口替寧平說道:“四哥,管他蹊蹺不蹊蹺,我們雖說身為皇子,但說明白點,也隻是臣子,父皇和大哥讓我們迴去,我們有的選嗎?”
寧平聽了自己六弟的話,眉頭微皺,有些不滿,但似乎覺得自己不該發火,於是努力平靜情緒。
好一會後才開口道:“老六,你的話,就不覺得不該說嘛?你自己想死,別拉著我們。老六,我知你心中多有不忿,但你該明白自己的身份,你我都一樣,做人,做皇子,首先要學會把嘴閉上。”
說完這話,寧平轉身離去。別人不清楚,他寧平是清楚的,雖然他和太子大哥以及雍王二哥一樣,都是先皇後所出,但要說,真能在皇帝眼中能有一些看好的,也僅僅隻有太子和二哥。
他寧平也不是個傻子,相反,他很聰明,他深知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似寧楓這樣,看似把牢騷話縱使掛在嘴邊,但其實心裏想什麽,恐怕隻有天知道了。
雖說寧平不怎麽愛說話,但他也明白,聖旨來的蹊蹺,聖旨的內容,更是蹊蹺。但是,越是蹊蹺的事,就越會透著危險。
他也在沉思,他和四弟六弟隨定國公高伯山南征,本是太子為他兄弟三人爭取的建功立業的機會,要說自己心裏不想有所成就,那是說假話。
身為皇子,哪個又不想有指點江山的機會。雖然現在太子地位穩固,但這並不妨礙他寧平出頭,想他那幾個弟弟,恐怕也都是這樣的想法。
就連他那個高傲偏激的二哥,不也借著南征的機會,親自領兵東渡東瀛。這難道不是向他的父皇低頭了?很明顯,是低頭了,可那又怎麽樣呢。皇家,曆來如此的。
寧平心思很快,有些理不清頭緒。過了會,想不出頭緒,寧平就不在費力去想,他自己清楚,太子把機會給了他們,自然也能有把這機會收迴去的權利,用不著怨天尤人。
太子仁厚,而且仁厚的過分,所以,若非了不得的大事,絕不會召他們迴京。
寧平剛迴到自己的帳篷坐下,四弟寧啟就緊隨其後追了上來,一屁股坐在寧平的床上,抓起茶杯,猛灌了幾口茶。
胡亂的擦了擦嘴,寧啟開口問道:“三哥,聖旨的事,你怎麽看?”
寧平憋了一眼他這個四弟,有些恨鐵不成鋼,頗有些無奈。
良久,才開口迴道:“老四,你是學文學傻了?怎麽跟老六一樣,毛毛躁躁的,還怎麽看?太子大哥,說好聽點對人仁善,說不好聽的,就是有些優柔寡斷…”
說罷,似乎覺得自己有些失言,趕緊停下,喝了口水,才再次開口。
“大哥他既給了我們兄弟三人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有權利收迴去。但你沒發現?這是聖旨,而非太子教令,這其中的道理,你不明白?”
寧啟聽了寧平的話,眉頭微皺,問道:“三哥的意思是說,父皇…”
寧平忍不住撓頭,心中暗道,他這個四弟,還真是學文學傻了,書中那麽多道理,就沒教會他多做思考?
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再次低喊道:“蠢貨,大哥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若父皇不同意,又何必讓我們出京,跟隨定國公南征。”
“父皇召命我們迴京,絕不是要斷送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必是朝中出了大事,這大事也肯定和我們有關係,但關係又不會太大,否則,絕不是父皇一道旨意召我們迴京。”
“我猜,這京中的大事,不是和二哥有關係,影響了我們,就是我們那位好七弟做了什麽事,才影響了父皇,急召我們迴京。蠢貨,明白了嗎?”
寧啟聽了寧平的話,有些若有所思,但他清楚,他這位三哥尤善布局,所以更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但他還是有些擔心,沉默了片刻。
又開口問道:“那按照三哥的意思,如果真是咱們那位好七弟的原因,咱們倒是也不用怕,畢竟父皇早就不喜他們母子。可,若京中大事,要是和二哥有關係,那我們…”
寧平明白寧啟的意思,見他總算是有些上道了,所以也就並沒有多做解釋,更沒多做思考。
幽幽的迴道:“若是和二哥有關係,那就不用怕。什麽也不要想,依著二哥的性子,就算有什麽事,也絕對用不著你我說什麽,靜觀其變就好。”
“隻要不是要命的事,二哥做什麽,隨他去,隻要我們兄弟聽從聖旨和太子教令,二哥做什麽,也影響不到我們。”
寧啟聽了這話,才算把心放到了肚子裏,於是轉身就想走,隻是剛到帳門口,就被寧平叫住。
寧平壓低聲音,吩咐道:“你去找下老六,告訴他,少說話,少睜眼。”
寧啟聽完,有些不滿,問道:“三哥,管他做什麽?他又不是…”
寧平眼一立,臉色頓時變了,有些急切的罵道:“閉嘴,除七弟外,我等兄弟一體,這是我們的原則,你胡鬧什麽。嘴上有點把門的。”
寧啟被罵了一通,也不在意,隻是隨意的點點頭,轉身離去,自去找他那位好六弟說教。
寧啟一走,寧平再次陷入沉思,他嘴上雖不在意,那是因為他很清楚,他們幾個迴京,不管京城發生什麽,都有太子大哥給他們撐腰。
不管京中的事,是跟他的好七弟母子有關,還是和他的傲嬌的二哥有關,有他的那位大哥在,一切,就絕不會有多少雨滴落在他們兄弟身上,所以,沒什麽好怕的。
東海,正在航行的水師旗艦上。
寧武也已經從陳和繼的提醒中,迴了神。也不在多做思考,隻是寫了兩封信,著快船送往了金陵,這是他三個弟弟迴京的必經之路。
信至金陵時,想必正好能碰上他那幾位弟弟,隻要信中的事,能做好,或者說幾位皇弟都有自己的心思,信中的事做不好,也多半可以讓他們和自己齊心。
有了幾位皇弟的支持,自己在說服太子,這番朝堂之爭,封王之爭,自己就能和幾位弟弟,立在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