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羅
去往津門的官道上,一支大軍正在行進,打頭的一支騎兵,黑衣黑袍黑麵,為首的軍將打著一麵黑色長旗,上書三個打字——定勝軍。
隊伍中,有一輛普通木製的馬車,車中坐著的,正是雍王寧武。
自那日皇帝下旨,要他率軍東征,他一刻也不曾耽誤,挑選了兩萬步兵一萬騎兵,準備前往天津登船。
原本是要前往登萊水師大營登船的,但寧武想了想,還是選了在天津讓陸師登船。
他準備在天津,搞個盛大的出兵儀式,要讓天下盡傳他即將統兵征伐倭寇的事。
以此來轉移朝中的視線,轉移天下臣民的視線,同時,也讓這沿海百姓看一看,國朝平倭之心。
出兵之前,太子曾找過他,向他說明了,他們的父皇,有意在東征後,分封他和老七寧安到遼東為藩王。
寧武不知道太子是怎麽想的,居然讓他上書推辭,還準備發動朝中大臣,嚴厲抵製此事,為此,太子已經先和中書兩位丞相通過氣。
寧武確不在意,還勸他的太子大哥,不要那麽做,別人他不知道,他確很清楚。
中書省的兩隻老狐狸,絕不會在此事上說話,不管是反對還是同意。
“唉…”
寧武歎氣,他的太子大哥,還是太文弱且太善良了一些,皇帝老爹封他和老七為外藩,讓他二人駐守遼東,就是想讓他二人相互牽製,也借此舉絕了他寧安的爭儲之心。
如果太子帶頭反對,那些事就給陳氏和寧安做了出頭椽子,當了間接的傳話人。
外放為藩,可不是他母子倆想要的。
更何況,自己東征迴來,還有很多事要做,外放為藩,嗬嗬,不那麽容易的。
說實話,是否外放,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他的皇帝老爹是不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對他大哥來說,他那個七弟,是一條毒蛇,一條隨時吐著毒蛇吐信子,準備一口咬死他們這些嫡子的毒蛇。
更何況,還有陳氏那個狐媚子,他們母子的野心,早在母後薨逝時,就已經顯露無遺。
當年他之所以大鬧京城,還差點一劍殺了陳氏,就是想讓父皇收迴成意,不給陳氏母子上位的機會。
可無論他怎麽鬧,已經明發天下的聖旨,絕不可能收迴。
還是太心急了些啊,如果他當時不大鬧朝堂京師,而是一劍殺了陳氏,造成既定事實,現在就沒那麽多麻煩了。
他突然想起了方千仇的話,皇後薨逝三月,陳氏就敢明目張膽的爭奪後位,並且還爭成了,她陳氏,成了繼後。
這一切的背後,恐怕有一隻大手在操控,朝堂,宮裏,恐怕都有人參與,要不然隻是陳氏母子,絕不可能得手。
他想來想去也沒什麽頭緒,就搖搖頭不再想了,現在的一切,就看方千仇了,隻要他能查出蛛絲馬跡,那一切就還來得及。
隻是,寧武並不清楚,就在他出京的時候,陳氏母子就已經得到了皇帝準備封子外放藩王的事。
“籲…”
外麵的來了一個軍將,打斷了他的思緒。
“稟殿下,津門到了,津門巡撫許誌茂和津門駐軍參將劉懷遠已經在城門等候。”
寧武撩起簾子下車,隨口對軍將吩咐:“去傳令,大軍駐紮城外,明日登船。”
如果是其他外地官員,寧武鳥都不鳥他們,可這津門官員,還是要給些麵子的。
尤其是這津門巡撫許誌茂和津門參將劉懷遠,這兩人一個是宋國公李駿宗的門生,一個曾是安國公劉植的家將,畢竟李劉二人可頂著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師的名頭。
“臣,津門巡撫許誌茂恭迎殿下…”
“臣,津門駐軍參將劉懷遠恭迎殿下…”
“臣等恭迎殿下…”
寧武來到城門處,城門口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官員齊齊跪倒。
寧武走到許誌茂和劉懷遠麵前,將他二人扶起,言道:“許巡撫和劉參將太客氣了,本王奉皇命帶兵出征東瀛,後勤諸事還要二位多多關照,本王感激不盡。”
“殿下太客氣了,這是臣等分內之事…”許誌茂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材微胖,臉型方正,一副正派形象。
“殿下,城中已經準備好了晚宴,請殿下進城休息。”
寧武略一思索,迴到:“許巡撫,這城,本王就不進了,明日大軍登船,還有諸多事宜,需要本王親自處理,就請你和劉參將準備一批船,本王明日拂曉舉行出征大典,先行登船,前往登萊與伏波將軍匯合,其餘大軍就由兩位安排,務必在三日內登船出發。”
對此許誌茂也不意外,雍王善戰,不喜奢華,他是知道的,隻得點頭稱是。
第二日,拂曉。津門城外大軍集合,寧武站在臨時搭建的閱兵台上,望著三萬三千大軍,意氣風發。
“諸位兄弟,今天,本王在此,校閱諸軍,我等,就要出征東瀛,那裏,是倭寇大本營。倭寇之患,襲擾我國海疆已久,對我大漢國朝,沿海子民都造成了諸多傷害,這,是國朝的恥辱,今日,本王立誓,當劍指東瀛,滅其國,殺盡倭寇,為我大漢子民報仇。大漢萬年,陛下萬歲…”
大軍大喊:“大漢萬年,陛下萬歲,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寧武意氣風發,心中很是得意,軍人,總是那麽血脈噴張,見出征大典圓滿成功,也不做停留,直接登船出發登萊。
第三日,登萊水師大營,寧武終於和伏波將軍葉海泉匯合。
大帳內,寧武看著水師諸將,開口問道:“葉將軍,水師可曾準備好了,何時可以出征。”
葉海泉:“稟殿下,大軍已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征。”
寧武點頭,迴到:“既然如此,葉將軍,傳令下去,明日,三萬水師隨你我先行出發,剩餘兩萬,五日後匯合三萬步騎大軍,出征東瀛。”
葉海泉:“是,殿下,末將馬上去安排。”
寧武並不擔心水師,倭寇雖然神出鬼沒,舟船眾多,但多是小船,且分成多股,最多也不過千人。
不消說三萬水師,就是隻有五千水師,如在海上遇到,也不怕倭寇小船襲擊。
水師旗艦,天元號上,寧武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轉頭向伏波將軍葉海泉說道:“葉將軍,大軍東出,先到新羅,順著新羅海岸線向東,與東瀛島之間,有一小島群,倭人稱之為對馬諸島,現在倭人手中,我軍的首要目標,就是這對馬諸島,必須要一戰而下,為我東征打個開門紅。”
葉海泉驚訝,怪不得這位爺敢提出出征東瀛,打進倭寇老巢的戰法,這位爺,原來已經了解的如此清楚了啊。
寧武也不看發呆的葉海泉,對這遠處的新羅海岸線,心裏冒出了一個想法,迴頭問道:“葉將軍,對這新羅,你可曾了解。”
葉海泉一愣,這位爺的腦子轉的怎麽這麽快,這關新羅什麽事,但是還是趕緊迴道:“稟殿下,新羅自古以來就是國朝藩屬國,其在半島之地,曆經四朝,現在的新羅王室,是百年前高麗大姓家族,王氏,現任國王曾在國朝立國後,向我大漢稱臣納貢,被陛下封介康王封號…”
“葉將軍,這新羅曆史,本王不感興趣,這新羅人口多少,軍隊多少,戰力如何…”寧武對葉海泉的話並不感興趣,他心裏是有別的想法。
葉海泉聽了寧武的話就是一愣,這位爺不會對這新羅也有想法吧,雖然疑惑,但不敢不迴話,於是迴道:“稟殿下,十年前新羅稱臣時,在給國朝的國書上曾有提到,新羅有民近二百萬戶,八百萬到一千萬人,帶甲二十餘萬,國朝也曾派人勘察,民數與新羅所報二百萬萬戶應相差不多,帶甲之士也應在十五萬到二十萬左右…”
寧武笑笑,正合他意。於是對葉海泉說道:“那就行了,葉將軍,派人給新羅王傳個信,以國朝的名義,讓新羅出兵五萬,隨大軍征伐東瀛,事成之後,可在東瀛給新羅一塊領土…”
葉海泉聽完,一陣抽抽,讓新羅出兵五萬,大爺,你真是大爺,你是真敢想啊。
且先不說新羅會不會同意,這藩國往來,都是有成例的,如今不通過朝廷,就私下接觸,本身也有點範忌。
可葉海泉也不是傻子,他很明白寧武的意思,所以也沒堅決反對,反正是寧武的吩咐,於是派人去給新羅傳信。
去往津門的官道上,一支大軍正在行進,打頭的一支騎兵,黑衣黑袍黑麵,為首的軍將打著一麵黑色長旗,上書三個打字——定勝軍。
隊伍中,有一輛普通木製的馬車,車中坐著的,正是雍王寧武。
自那日皇帝下旨,要他率軍東征,他一刻也不曾耽誤,挑選了兩萬步兵一萬騎兵,準備前往天津登船。
原本是要前往登萊水師大營登船的,但寧武想了想,還是選了在天津讓陸師登船。
他準備在天津,搞個盛大的出兵儀式,要讓天下盡傳他即將統兵征伐倭寇的事。
以此來轉移朝中的視線,轉移天下臣民的視線,同時,也讓這沿海百姓看一看,國朝平倭之心。
出兵之前,太子曾找過他,向他說明了,他們的父皇,有意在東征後,分封他和老七寧安到遼東為藩王。
寧武不知道太子是怎麽想的,居然讓他上書推辭,還準備發動朝中大臣,嚴厲抵製此事,為此,太子已經先和中書兩位丞相通過氣。
寧武確不在意,還勸他的太子大哥,不要那麽做,別人他不知道,他確很清楚。
中書省的兩隻老狐狸,絕不會在此事上說話,不管是反對還是同意。
“唉…”
寧武歎氣,他的太子大哥,還是太文弱且太善良了一些,皇帝老爹封他和老七為外藩,讓他二人駐守遼東,就是想讓他二人相互牽製,也借此舉絕了他寧安的爭儲之心。
如果太子帶頭反對,那些事就給陳氏和寧安做了出頭椽子,當了間接的傳話人。
外放為藩,可不是他母子倆想要的。
更何況,自己東征迴來,還有很多事要做,外放為藩,嗬嗬,不那麽容易的。
說實話,是否外放,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他的皇帝老爹是不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對他大哥來說,他那個七弟,是一條毒蛇,一條隨時吐著毒蛇吐信子,準備一口咬死他們這些嫡子的毒蛇。
更何況,還有陳氏那個狐媚子,他們母子的野心,早在母後薨逝時,就已經顯露無遺。
當年他之所以大鬧京城,還差點一劍殺了陳氏,就是想讓父皇收迴成意,不給陳氏母子上位的機會。
可無論他怎麽鬧,已經明發天下的聖旨,絕不可能收迴。
還是太心急了些啊,如果他當時不大鬧朝堂京師,而是一劍殺了陳氏,造成既定事實,現在就沒那麽多麻煩了。
他突然想起了方千仇的話,皇後薨逝三月,陳氏就敢明目張膽的爭奪後位,並且還爭成了,她陳氏,成了繼後。
這一切的背後,恐怕有一隻大手在操控,朝堂,宮裏,恐怕都有人參與,要不然隻是陳氏母子,絕不可能得手。
他想來想去也沒什麽頭緒,就搖搖頭不再想了,現在的一切,就看方千仇了,隻要他能查出蛛絲馬跡,那一切就還來得及。
隻是,寧武並不清楚,就在他出京的時候,陳氏母子就已經得到了皇帝準備封子外放藩王的事。
“籲…”
外麵的來了一個軍將,打斷了他的思緒。
“稟殿下,津門到了,津門巡撫許誌茂和津門駐軍參將劉懷遠已經在城門等候。”
寧武撩起簾子下車,隨口對軍將吩咐:“去傳令,大軍駐紮城外,明日登船。”
如果是其他外地官員,寧武鳥都不鳥他們,可這津門官員,還是要給些麵子的。
尤其是這津門巡撫許誌茂和津門參將劉懷遠,這兩人一個是宋國公李駿宗的門生,一個曾是安國公劉植的家將,畢竟李劉二人可頂著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師的名頭。
“臣,津門巡撫許誌茂恭迎殿下…”
“臣,津門駐軍參將劉懷遠恭迎殿下…”
“臣等恭迎殿下…”
寧武來到城門處,城門口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官員齊齊跪倒。
寧武走到許誌茂和劉懷遠麵前,將他二人扶起,言道:“許巡撫和劉參將太客氣了,本王奉皇命帶兵出征東瀛,後勤諸事還要二位多多關照,本王感激不盡。”
“殿下太客氣了,這是臣等分內之事…”許誌茂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材微胖,臉型方正,一副正派形象。
“殿下,城中已經準備好了晚宴,請殿下進城休息。”
寧武略一思索,迴到:“許巡撫,這城,本王就不進了,明日大軍登船,還有諸多事宜,需要本王親自處理,就請你和劉參將準備一批船,本王明日拂曉舉行出征大典,先行登船,前往登萊與伏波將軍匯合,其餘大軍就由兩位安排,務必在三日內登船出發。”
對此許誌茂也不意外,雍王善戰,不喜奢華,他是知道的,隻得點頭稱是。
第二日,拂曉。津門城外大軍集合,寧武站在臨時搭建的閱兵台上,望著三萬三千大軍,意氣風發。
“諸位兄弟,今天,本王在此,校閱諸軍,我等,就要出征東瀛,那裏,是倭寇大本營。倭寇之患,襲擾我國海疆已久,對我大漢國朝,沿海子民都造成了諸多傷害,這,是國朝的恥辱,今日,本王立誓,當劍指東瀛,滅其國,殺盡倭寇,為我大漢子民報仇。大漢萬年,陛下萬歲…”
大軍大喊:“大漢萬年,陛下萬歲,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寧武意氣風發,心中很是得意,軍人,總是那麽血脈噴張,見出征大典圓滿成功,也不做停留,直接登船出發登萊。
第三日,登萊水師大營,寧武終於和伏波將軍葉海泉匯合。
大帳內,寧武看著水師諸將,開口問道:“葉將軍,水師可曾準備好了,何時可以出征。”
葉海泉:“稟殿下,大軍已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征。”
寧武點頭,迴到:“既然如此,葉將軍,傳令下去,明日,三萬水師隨你我先行出發,剩餘兩萬,五日後匯合三萬步騎大軍,出征東瀛。”
葉海泉:“是,殿下,末將馬上去安排。”
寧武並不擔心水師,倭寇雖然神出鬼沒,舟船眾多,但多是小船,且分成多股,最多也不過千人。
不消說三萬水師,就是隻有五千水師,如在海上遇到,也不怕倭寇小船襲擊。
水師旗艦,天元號上,寧武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轉頭向伏波將軍葉海泉說道:“葉將軍,大軍東出,先到新羅,順著新羅海岸線向東,與東瀛島之間,有一小島群,倭人稱之為對馬諸島,現在倭人手中,我軍的首要目標,就是這對馬諸島,必須要一戰而下,為我東征打個開門紅。”
葉海泉驚訝,怪不得這位爺敢提出出征東瀛,打進倭寇老巢的戰法,這位爺,原來已經了解的如此清楚了啊。
寧武也不看發呆的葉海泉,對這遠處的新羅海岸線,心裏冒出了一個想法,迴頭問道:“葉將軍,對這新羅,你可曾了解。”
葉海泉一愣,這位爺的腦子轉的怎麽這麽快,這關新羅什麽事,但是還是趕緊迴道:“稟殿下,新羅自古以來就是國朝藩屬國,其在半島之地,曆經四朝,現在的新羅王室,是百年前高麗大姓家族,王氏,現任國王曾在國朝立國後,向我大漢稱臣納貢,被陛下封介康王封號…”
“葉將軍,這新羅曆史,本王不感興趣,這新羅人口多少,軍隊多少,戰力如何…”寧武對葉海泉的話並不感興趣,他心裏是有別的想法。
葉海泉聽了寧武的話就是一愣,這位爺不會對這新羅也有想法吧,雖然疑惑,但不敢不迴話,於是迴道:“稟殿下,十年前新羅稱臣時,在給國朝的國書上曾有提到,新羅有民近二百萬戶,八百萬到一千萬人,帶甲二十餘萬,國朝也曾派人勘察,民數與新羅所報二百萬萬戶應相差不多,帶甲之士也應在十五萬到二十萬左右…”
寧武笑笑,正合他意。於是對葉海泉說道:“那就行了,葉將軍,派人給新羅王傳個信,以國朝的名義,讓新羅出兵五萬,隨大軍征伐東瀛,事成之後,可在東瀛給新羅一塊領土…”
葉海泉聽完,一陣抽抽,讓新羅出兵五萬,大爺,你真是大爺,你是真敢想啊。
且先不說新羅會不會同意,這藩國往來,都是有成例的,如今不通過朝廷,就私下接觸,本身也有點範忌。
可葉海泉也不是傻子,他很明白寧武的意思,所以也沒堅決反對,反正是寧武的吩咐,於是派人去給新羅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