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伏波將軍敢戰否?
蟒袍男子尤自跪倒行禮,全然不看滿殿皆驚的眾臣。
“他怎麽迴來了,他不是發誓,陛下不召,永不還朝的嗎?”
“是啊,這位爺可是個狠人,這個時候迴來…怕不是什麽好事啊。”
“他不迴來才是有鬼吧?這南方都打成一鍋粥了,西南三國也差不多滅國了,也沒見他有什麽動作,他在不迴來,這大戰還有他什麽事?”
“唉,雍王迴來了,這剿倭一事怕是要成了,沿海百姓有福了。”
“太子好文,雍王好戰,諸王不可追也…”
…
季安世都快絕望了,他也看出來皇帝不想剿倭,不想在爭了,隻等皇帝親口說不,他就要以死相諫,逼皇帝剿倭了,身為禦史,身為儒家文人,這是他的責任。
可這位爺一迴來,他心裏就是一喜,雍王好戰,且能戰,敢戰,就連國朝第一大將衛國公段誌毅也說過,他這位徒弟,雍王,假以時日,必將成國朝第一大將。
沒人知道,雍王寧武為什麽迴來,也沒人知道,就在這位爺一進門的時候,端立在禦階下的渤海郡王寧安,眼神中充滿了寒意。
聽見寧武說話的時候,太子寧文從心裏高興,滿臉震驚也掩不住笑意,他知道,他這位皇弟,終於還是肯原諒父皇,原諒他這個大哥了。
禦座上的皇帝,看見這位,心裏也是一喜,當年他孤身守金陵,為保戰事,皇後去世也沒敢給他信兒。
這讓他這位二皇子,對他這位父皇也十分不滿,曾發誓,無國戰外辱,皇帝不召,永不還朝。
“哦?皇兒有何高見,你有誌平倭嗎?”皇帝不知道他的這個二皇子為什麽迴來,可他聽清了他說的話,平倭,隻需一戰。
沒等皇帝叫起,這位二皇子已經自己站起來了,看到這一幕,太子的臉上一陣抽抽,心裏直範嘀咕,這位皇弟,可真敢啊。
“父皇勿憂,且聽兒臣道來。”
寧武也不行禮,也不拱手,直挺挺的就那麽站著,抬頭凝視禦座上的皇帝。
這位皇帝,畢竟是他的親爹,有氣,可以撒,但倭寇,不可不剿,這是國事,也是大事,況且國朝南征,牽扯了太多的兵力,倭寇為患,讓國朝也是恨的牙癢癢,這也是他星夜迴洛陽的原因。
殿中朝臣看到這位爺,直挺挺的,愣頭青一樣的表現,屬安國公劉植的臉上最先是一陣的抽抽,眼角的青筋都快爆出來了,這位爺,可真敢說。
但一想也就釋然了,這位,畢竟是從小拜在衛國公段誌毅的門下,那位衛國公,嘿,可從來沒打過敗仗,隻對外辱,且未逢一敗。
雍王也不看眾臣,隻對季安世行了個半禮。
“季大人,你身為禦史,為百姓,仗義執言,諫言剿倭,實為文人楷模。可你不該彈劾三位將軍,無論是鎮東將軍,征東將軍還是伏波將軍,他們剿倭,從不敢不盡心盡力,這一點,本王可以作證,水師諸將及數萬水師官兵,也可以做證。”
季安世一愣,可沒想到這位爺會反對他彈劾三將。
就連安國公劉植和三將也沒想到,雍王,會幫武將說話,之前的雍王,雖然好戰,可從來不親近武將的。
隻有文臣班中,兩位中書相國,宋國公李駿宗和梁國公王博渝若有所思,相視一笑。這位,怕是有辦法攻破梁山了。
“安國公,如今,定國公與三位皇弟統兵南下,不知臨行前可有說過,有什麽辦法能破梁山嗎?”劉植一陣頭暈,這位不是說要剿倭嗎?這怎麽又蹦到梁山了。
等等,梁山!是梁山。
雍王有辦法攻破梁山!
“雍王可是有辦法攻破梁山?”
劉植已經急了,如果真有辦法攻破梁山,別說剿倭了,就是在來一場剿倭大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要攻破梁山,就不必在大軍囤於南越,拉鋸作戰,國朝軍隊就有喘息之機,國朝財政也就不再窘迫了。
禦座上的皇帝也是一愣,難道寧武真有辦法攻破梁山?他如今都這麽厲害了?
“皇兒可有辦法攻破梁山?”聽了寧武的話,皇帝寧昇都坐直上身,身體微向前傾。
這位爺倒好,頭也不迴,背對著皇帝老爹,從懷中拿出了一封信。
“半年之前,衛國公段師,給本王寫了一封信,信中曾預言,國朝征南四國,洪、暹、西印皆不足為懼,唯有南越,山巒疊嶂,號稱十萬大山,又有天險梁山,恐成國朝大患,要想破其國,必先滅西三國。南越國土狹長,唯有北方十萬大山,會成為國朝不可逾越的鴻溝,想要滅其國,倒也不難,隻等滅西三國後,不管梁山拉鋸。隻出西一路,從洪、暹出兵,直插南越之南,焚其稻田,斷決其後勤,此為弱敵之軍,東一路,由鎮東將軍袁翰舟率領的水師,直插洪河,阻斷水路,轟焚水橋,不使南越梁山駐軍南退一步,更不使南越援軍北上一步,此為困敵之軍,由此不消一月,梁山必破。”
震耳欲聾,振聾發聵,雍王所言之策,已經讓滿朝文武十分震驚,無論文臣武將,都已經預見,梁山必破,南越必亡。
寧武癡笑著看了看滿朝文武,心裏十分得意,這滿朝諸臣,恐怕沒人能想到這滅國之策,唯有衛國公段誌毅,有此大能了。
想想也就不再多說,隻轉過頭對宋國公李駿宗走去。
“李師,段師所言之中,也闡述了剿滅倭寇之策,就請李師為陛下和諸大臣念一念段師之信,好讓陛下和諸位大臣,早作準備,兩月之後,本王將親率水師,剿滅倭寇。”
李駿宗先是一愣,也就明白了,這是雍王再給他機會。於是接過寧武手中的信,展開來念。
臣,衛國公段誌毅,親書殿下,國朝南征,西三國之洪沙,暹羅,西印不足為慮,滅其國隻在朝夕。
唯有南越,必將成國朝大患,其梁山天險,必將阻擋我朝大軍南下之路,如不好好應對,可能會使國朝南征,功虧一簣。
臣望殿下能摒棄前事,迴都城代為上奏陛下,若想滅南越,可由西,洪、暹出兵一路,直插南越之南,焚其稻田、村鎮、城市,使其再無補充軍資之力。
由東一路,自水師大軍起,沿洪河西進,多設營寨,掘其水橋,焚其舟船,斷絕南北,有此,梁山必破。
南越之後,國朝南征,必竟全功,南半島及南西半島將全部納入我國領土。
由此,國朝應對剿滅倭寇之患,可提上日程,倭寇之患,尤以成深入骨髓之勢,在不剿滅,必將成心腹大患。
倭國其小,人口眾多,若想剿滅倭寇,必要從倭寇南來之本土尋找契機,隻有弄清了倭寇為何會如此大規模成寇,襲擾我國海疆,才能徹底剿滅倭寇之患。
滿座皆驚,衛國公之策,定能使國朝安定,再無外辱夷狄敢窺視國朝疆土。
這邊看著滿朝文武一臉恍然大悟的沒見識的樣子,寧武再一次滿足。
在沒人看著的時候,他自己走到禦階之下的台階上坐下,這一幕再次看的皇帝和太子臉上直抽抽。這個小王八蛋,是一點麵子也不講。
“接段師之信後,本王會同守業將軍方千仇,派出共計十路密探,分赴南越,跨海東去東瀛。現已探明,南越之國土狹長,段師所言滅越之策,十拿九穩。至於東瀛,其國雖小,疆土分為四島,但自二十年前,其國國主身死,其子與其弟爭位,其國四分五裂,各自稱王,戰亂不休,鄉間土王家主崛起,襲擾我國的倭寇,皆是其國中下層武士,在東瀛活不下去,才會南下為寇,且自襲擾我國海疆,得金銀財帛後,帶迴東瀛,肥其國家主、土王,更有甚者,南下為寇者,皆是東瀛正規之軍。所以,若想剿滅倭寇,隻需一戰,剿滅東瀛三五土王,絕其苗裔,倭寇之禍必絕。”
聽了雍王的話,季安世老淚縱橫,倭寇之患,已成深入骨髓之勢,若能剿滅倭寇,沿海數省為之一清,國朝國勢必將昌盛,沿海百姓也能有條活路。想到此,季安世走到雍王麵前,尤自跪倒。
“雍王,若能剿滅倭寇,其功大焉,老臣代沿海數省百姓,感念雍王活命大恩。”
寧武動也不動,受了季安世大拜謝恩,不看季安世一臉笑容,尤自轉向伏波將軍葉海泉。
“伏波將軍,還敢戰否?敢隨本王東出,滅東瀛其國否?”
蟒袍男子尤自跪倒行禮,全然不看滿殿皆驚的眾臣。
“他怎麽迴來了,他不是發誓,陛下不召,永不還朝的嗎?”
“是啊,這位爺可是個狠人,這個時候迴來…怕不是什麽好事啊。”
“他不迴來才是有鬼吧?這南方都打成一鍋粥了,西南三國也差不多滅國了,也沒見他有什麽動作,他在不迴來,這大戰還有他什麽事?”
“唉,雍王迴來了,這剿倭一事怕是要成了,沿海百姓有福了。”
“太子好文,雍王好戰,諸王不可追也…”
…
季安世都快絕望了,他也看出來皇帝不想剿倭,不想在爭了,隻等皇帝親口說不,他就要以死相諫,逼皇帝剿倭了,身為禦史,身為儒家文人,這是他的責任。
可這位爺一迴來,他心裏就是一喜,雍王好戰,且能戰,敢戰,就連國朝第一大將衛國公段誌毅也說過,他這位徒弟,雍王,假以時日,必將成國朝第一大將。
沒人知道,雍王寧武為什麽迴來,也沒人知道,就在這位爺一進門的時候,端立在禦階下的渤海郡王寧安,眼神中充滿了寒意。
聽見寧武說話的時候,太子寧文從心裏高興,滿臉震驚也掩不住笑意,他知道,他這位皇弟,終於還是肯原諒父皇,原諒他這個大哥了。
禦座上的皇帝,看見這位,心裏也是一喜,當年他孤身守金陵,為保戰事,皇後去世也沒敢給他信兒。
這讓他這位二皇子,對他這位父皇也十分不滿,曾發誓,無國戰外辱,皇帝不召,永不還朝。
“哦?皇兒有何高見,你有誌平倭嗎?”皇帝不知道他的這個二皇子為什麽迴來,可他聽清了他說的話,平倭,隻需一戰。
沒等皇帝叫起,這位二皇子已經自己站起來了,看到這一幕,太子的臉上一陣抽抽,心裏直範嘀咕,這位皇弟,可真敢啊。
“父皇勿憂,且聽兒臣道來。”
寧武也不行禮,也不拱手,直挺挺的就那麽站著,抬頭凝視禦座上的皇帝。
這位皇帝,畢竟是他的親爹,有氣,可以撒,但倭寇,不可不剿,這是國事,也是大事,況且國朝南征,牽扯了太多的兵力,倭寇為患,讓國朝也是恨的牙癢癢,這也是他星夜迴洛陽的原因。
殿中朝臣看到這位爺,直挺挺的,愣頭青一樣的表現,屬安國公劉植的臉上最先是一陣的抽抽,眼角的青筋都快爆出來了,這位爺,可真敢說。
但一想也就釋然了,這位,畢竟是從小拜在衛國公段誌毅的門下,那位衛國公,嘿,可從來沒打過敗仗,隻對外辱,且未逢一敗。
雍王也不看眾臣,隻對季安世行了個半禮。
“季大人,你身為禦史,為百姓,仗義執言,諫言剿倭,實為文人楷模。可你不該彈劾三位將軍,無論是鎮東將軍,征東將軍還是伏波將軍,他們剿倭,從不敢不盡心盡力,這一點,本王可以作證,水師諸將及數萬水師官兵,也可以做證。”
季安世一愣,可沒想到這位爺會反對他彈劾三將。
就連安國公劉植和三將也沒想到,雍王,會幫武將說話,之前的雍王,雖然好戰,可從來不親近武將的。
隻有文臣班中,兩位中書相國,宋國公李駿宗和梁國公王博渝若有所思,相視一笑。這位,怕是有辦法攻破梁山了。
“安國公,如今,定國公與三位皇弟統兵南下,不知臨行前可有說過,有什麽辦法能破梁山嗎?”劉植一陣頭暈,這位不是說要剿倭嗎?這怎麽又蹦到梁山了。
等等,梁山!是梁山。
雍王有辦法攻破梁山!
“雍王可是有辦法攻破梁山?”
劉植已經急了,如果真有辦法攻破梁山,別說剿倭了,就是在來一場剿倭大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要攻破梁山,就不必在大軍囤於南越,拉鋸作戰,國朝軍隊就有喘息之機,國朝財政也就不再窘迫了。
禦座上的皇帝也是一愣,難道寧武真有辦法攻破梁山?他如今都這麽厲害了?
“皇兒可有辦法攻破梁山?”聽了寧武的話,皇帝寧昇都坐直上身,身體微向前傾。
這位爺倒好,頭也不迴,背對著皇帝老爹,從懷中拿出了一封信。
“半年之前,衛國公段師,給本王寫了一封信,信中曾預言,國朝征南四國,洪、暹、西印皆不足為懼,唯有南越,山巒疊嶂,號稱十萬大山,又有天險梁山,恐成國朝大患,要想破其國,必先滅西三國。南越國土狹長,唯有北方十萬大山,會成為國朝不可逾越的鴻溝,想要滅其國,倒也不難,隻等滅西三國後,不管梁山拉鋸。隻出西一路,從洪、暹出兵,直插南越之南,焚其稻田,斷決其後勤,此為弱敵之軍,東一路,由鎮東將軍袁翰舟率領的水師,直插洪河,阻斷水路,轟焚水橋,不使南越梁山駐軍南退一步,更不使南越援軍北上一步,此為困敵之軍,由此不消一月,梁山必破。”
震耳欲聾,振聾發聵,雍王所言之策,已經讓滿朝文武十分震驚,無論文臣武將,都已經預見,梁山必破,南越必亡。
寧武癡笑著看了看滿朝文武,心裏十分得意,這滿朝諸臣,恐怕沒人能想到這滅國之策,唯有衛國公段誌毅,有此大能了。
想想也就不再多說,隻轉過頭對宋國公李駿宗走去。
“李師,段師所言之中,也闡述了剿滅倭寇之策,就請李師為陛下和諸大臣念一念段師之信,好讓陛下和諸位大臣,早作準備,兩月之後,本王將親率水師,剿滅倭寇。”
李駿宗先是一愣,也就明白了,這是雍王再給他機會。於是接過寧武手中的信,展開來念。
臣,衛國公段誌毅,親書殿下,國朝南征,西三國之洪沙,暹羅,西印不足為慮,滅其國隻在朝夕。
唯有南越,必將成國朝大患,其梁山天險,必將阻擋我朝大軍南下之路,如不好好應對,可能會使國朝南征,功虧一簣。
臣望殿下能摒棄前事,迴都城代為上奏陛下,若想滅南越,可由西,洪、暹出兵一路,直插南越之南,焚其稻田、村鎮、城市,使其再無補充軍資之力。
由東一路,自水師大軍起,沿洪河西進,多設營寨,掘其水橋,焚其舟船,斷絕南北,有此,梁山必破。
南越之後,國朝南征,必竟全功,南半島及南西半島將全部納入我國領土。
由此,國朝應對剿滅倭寇之患,可提上日程,倭寇之患,尤以成深入骨髓之勢,在不剿滅,必將成心腹大患。
倭國其小,人口眾多,若想剿滅倭寇,必要從倭寇南來之本土尋找契機,隻有弄清了倭寇為何會如此大規模成寇,襲擾我國海疆,才能徹底剿滅倭寇之患。
滿座皆驚,衛國公之策,定能使國朝安定,再無外辱夷狄敢窺視國朝疆土。
這邊看著滿朝文武一臉恍然大悟的沒見識的樣子,寧武再一次滿足。
在沒人看著的時候,他自己走到禦階之下的台階上坐下,這一幕再次看的皇帝和太子臉上直抽抽。這個小王八蛋,是一點麵子也不講。
“接段師之信後,本王會同守業將軍方千仇,派出共計十路密探,分赴南越,跨海東去東瀛。現已探明,南越之國土狹長,段師所言滅越之策,十拿九穩。至於東瀛,其國雖小,疆土分為四島,但自二十年前,其國國主身死,其子與其弟爭位,其國四分五裂,各自稱王,戰亂不休,鄉間土王家主崛起,襲擾我國的倭寇,皆是其國中下層武士,在東瀛活不下去,才會南下為寇,且自襲擾我國海疆,得金銀財帛後,帶迴東瀛,肥其國家主、土王,更有甚者,南下為寇者,皆是東瀛正規之軍。所以,若想剿滅倭寇,隻需一戰,剿滅東瀛三五土王,絕其苗裔,倭寇之禍必絕。”
聽了雍王的話,季安世老淚縱橫,倭寇之患,已成深入骨髓之勢,若能剿滅倭寇,沿海數省為之一清,國朝國勢必將昌盛,沿海百姓也能有條活路。想到此,季安世走到雍王麵前,尤自跪倒。
“雍王,若能剿滅倭寇,其功大焉,老臣代沿海數省百姓,感念雍王活命大恩。”
寧武動也不動,受了季安世大拜謝恩,不看季安世一臉笑容,尤自轉向伏波將軍葉海泉。
“伏波將軍,還敢戰否?敢隨本王東出,滅東瀛其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