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修搶道:“好、好,多虧你機靈,動作快些,可千萬別被人發現了。”
何良見顧元修已完全上當,登時鬆了口氣,點頭應了一聲,強忍笑意,當即推著那大漢往庭內走去。
何良並非神醫門入門弟子,無法同其他弟子住在西園的弟子房內,而是將柴房內隔出的草房稍作打理以供起居,一般弟子平時無事自也不會前來,因此將這大漢藏身其中倒也不易被察覺。
隻是這大漢體格魁武壯碩,身子本就極為沉重,此時全無知覺昏睡過去,身子更是不易抬動,何良直費了大半刻才將這大漢抬至房內藏好,再用些幹草布袍往其身上蓋住,僅露出一點口鼻,以防他人無意闖入而泄露了形跡。
何良忙了一陣,已是汗流浹背,正想稍作歇息,眼見天已半明,忽地想起了顧元修,趕緊又迴到前庭,果見顧元修仍是守在門口,正一臉神色不安望著大路上。
顧元修見何良滿身大汗走來,奇道:“何師弟,事情都辦好了吧?怎麽弄得滿身大汗?”
何良心念一動,故作疲憊迴道:“都處理妥了,隻是師弟我不知怎地,方才肚子突然作怪的很,一連上了幾次茅廁,全身乏力,又是直冒冷汗,師兄,你說我這該不會是染上了…”
顧元修急道:“別…別胡說!你肯定是一夜沒睡,隻是累過頭,沒什麽大礙的,你…這便先迴房去歇著吧。”
何良強忍住笑,繼續說道:“是嗎?師兄當真不用師弟陪你候著那戶人家?”說著又故意咳了兩聲,朝顧元修走近幾步。
顧元修早已嚇得臉色鐵青,趕緊揮手說道:“不…不用了!你趕緊迴房歇著,我自己候著就好。”隨即走到大門外,刻意東張西望,不再搭理何良。
何良見顧元修竟如此輕易上當,今日藏人之事如此順利,倒也有些訝異,想是那曹掌門和大師兄平日待弟子極嚴,因此顧元修生怕事跡敗露,一時慌了手腳才會輕易受騙,再者也是那顧元修貪生怕死,一聽見那大漢是得了疫病而死,便說什麽也不敢靠近,又怎能細察其死活?何良當下也不再去理會顧元修,便徑往丹藥房走去。
這丹藥房本是何良平日幹活兒的所在,自己亦備有鎖匙方便出入,而這每日取藥、煎藥、送藥來來迴迴不下數十趟,那藥罐擺放位置自是十分清楚,何良此刻瞧著四下無人,趕緊先包了十多份清憂散帶在身上,立時趕迴房中,要讓那昏睡的大漢服下。
何良將那大漢身子撐起服藥,手掌才觸及那大漢後背,便覺一股寒意自那大漢的背心源源不絕傳來,即使隔了件布袍,那寒意仍教何良直打了個哆嗦。
何良尋思,依那時間推算起來,此時正是寒毒發作時機,隻是這寒毒發作起來竟會這等劇烈,無怪乎那大漢鐵打般的身子也難以撐住,要是換作常人,隻怕不出十天便要熬不住了,而這大漢中毒至今已一個月,卻仍能捱住一口氣,足見其毅力之深,心中也對這大漢多欽佩了幾分。
何良先喂那大漢再服下一包清憂散,跟著把脈觀息,見其心脈漸弱但氣息仍是平穩,且寒毒仍發作不絕,顯是血氣流注尚未見緩,於是相隔半刻,又再喂其服下一包清憂散,再次把脈觀息,如此反複喂藥觀察。
直服下了第四包清憂散後,那大漢心脈已微乎其微,且四肢僵直,僅存口鼻一息緩緩流動,身子雖仍冰冷,但寒毒已不再劇烈發作,何良以銀針分別刺探那大漢手腕、指尖及耳根等處,不見鮮血流出,待用手指按壓,方見黑血微微滲出,顯見那體內血氣流注已然滯緩,料想毒性暫時不致發作,這才鬆了口氣,先稍作歇息。
何良小睡片刻後,被隔壁取柴的人聲給吵醒,忽覺頸背異常酸痛,想是昨夜遭那馬夫一掌劈來,傷及筋骨,此時心神放鬆,這才感到痛楚,心中不禁暗罵那馬夫下手太重,一想到那馬夫,便又想到這名大漢,於是下床查看。
隻覺這大漢心脈氣息均甚微弱,但一息尚存,暫時保得一命,當即強打精神,思索該如何找出那丹鳳涎草腐毒的解法。
何良原想前往西園的弟子房,看能不能向其他師兄探問出蛛絲馬跡,但又擔心若這風聲不慎走漏讓顧元修給知道了,定要令其起疑,因此躊躇一陣,便在那大漢身上多蓋了些布袍遮掩藏好,改前往藏書樓,想先自行想找出那丹鳳涎草腐毒的解法。
那神醫門的藏書樓名為素問閣,共分為兩層,二樓乃收藏曹家祖傳醫書和一尊禦賜的針灸銅人,平時房門深鎖,而那一樓所收藏者,除了坊間流傳的常見醫書外,亦不乏曆代名醫手劄隨記,外人不易見得,但門內弟子卻可任意進出。
因此何良平日閑暇無事時,便會來到素問閣待上個大半天,趁此機會閱覽各家所長,而其他弟子忙於接客會診,倒是不常前來。
何良來到素問閣,裏頭恰巧沒有其他門人,就連平日看管素問閣的家丁也不見人影,如此倒也落得清靜,隻是這素問閣內藏書甚多,何良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找起,隻得先挑上一兩櫃,揀些可能的書冊逐本翻閱。
何良在素問閣內找了大半天,那記載解毒救急的醫書雖是不少,卻未見有丹鳳涎草的相關記載,想來定是那毒物至為罕見又極少有人誤食之故,眼見已近正午,卻連個頭緒也無。
何良望著滿閣藏書,越覺煩悶不耐,正想先迴房去看看那大漢的病況,那素問閣外傳來熟悉人聲,何良探頭一看,正有兩人往這裏走來,左首一人半禿微胖,卻不是那顧元修是誰?
何良一早哄騙顧元修說自己身子不適,若讓其見到自己竟在此出現,一時真想不出說詞,左右張望一下,見到不遠處牆角有個小門半開,想是那藏書樓的後門,當即飛快奔去。
何良見顧元修已完全上當,登時鬆了口氣,點頭應了一聲,強忍笑意,當即推著那大漢往庭內走去。
何良並非神醫門入門弟子,無法同其他弟子住在西園的弟子房內,而是將柴房內隔出的草房稍作打理以供起居,一般弟子平時無事自也不會前來,因此將這大漢藏身其中倒也不易被察覺。
隻是這大漢體格魁武壯碩,身子本就極為沉重,此時全無知覺昏睡過去,身子更是不易抬動,何良直費了大半刻才將這大漢抬至房內藏好,再用些幹草布袍往其身上蓋住,僅露出一點口鼻,以防他人無意闖入而泄露了形跡。
何良忙了一陣,已是汗流浹背,正想稍作歇息,眼見天已半明,忽地想起了顧元修,趕緊又迴到前庭,果見顧元修仍是守在門口,正一臉神色不安望著大路上。
顧元修見何良滿身大汗走來,奇道:“何師弟,事情都辦好了吧?怎麽弄得滿身大汗?”
何良心念一動,故作疲憊迴道:“都處理妥了,隻是師弟我不知怎地,方才肚子突然作怪的很,一連上了幾次茅廁,全身乏力,又是直冒冷汗,師兄,你說我這該不會是染上了…”
顧元修急道:“別…別胡說!你肯定是一夜沒睡,隻是累過頭,沒什麽大礙的,你…這便先迴房去歇著吧。”
何良強忍住笑,繼續說道:“是嗎?師兄當真不用師弟陪你候著那戶人家?”說著又故意咳了兩聲,朝顧元修走近幾步。
顧元修早已嚇得臉色鐵青,趕緊揮手說道:“不…不用了!你趕緊迴房歇著,我自己候著就好。”隨即走到大門外,刻意東張西望,不再搭理何良。
何良見顧元修竟如此輕易上當,今日藏人之事如此順利,倒也有些訝異,想是那曹掌門和大師兄平日待弟子極嚴,因此顧元修生怕事跡敗露,一時慌了手腳才會輕易受騙,再者也是那顧元修貪生怕死,一聽見那大漢是得了疫病而死,便說什麽也不敢靠近,又怎能細察其死活?何良當下也不再去理會顧元修,便徑往丹藥房走去。
這丹藥房本是何良平日幹活兒的所在,自己亦備有鎖匙方便出入,而這每日取藥、煎藥、送藥來來迴迴不下數十趟,那藥罐擺放位置自是十分清楚,何良此刻瞧著四下無人,趕緊先包了十多份清憂散帶在身上,立時趕迴房中,要讓那昏睡的大漢服下。
何良將那大漢身子撐起服藥,手掌才觸及那大漢後背,便覺一股寒意自那大漢的背心源源不絕傳來,即使隔了件布袍,那寒意仍教何良直打了個哆嗦。
何良尋思,依那時間推算起來,此時正是寒毒發作時機,隻是這寒毒發作起來竟會這等劇烈,無怪乎那大漢鐵打般的身子也難以撐住,要是換作常人,隻怕不出十天便要熬不住了,而這大漢中毒至今已一個月,卻仍能捱住一口氣,足見其毅力之深,心中也對這大漢多欽佩了幾分。
何良先喂那大漢再服下一包清憂散,跟著把脈觀息,見其心脈漸弱但氣息仍是平穩,且寒毒仍發作不絕,顯是血氣流注尚未見緩,於是相隔半刻,又再喂其服下一包清憂散,再次把脈觀息,如此反複喂藥觀察。
直服下了第四包清憂散後,那大漢心脈已微乎其微,且四肢僵直,僅存口鼻一息緩緩流動,身子雖仍冰冷,但寒毒已不再劇烈發作,何良以銀針分別刺探那大漢手腕、指尖及耳根等處,不見鮮血流出,待用手指按壓,方見黑血微微滲出,顯見那體內血氣流注已然滯緩,料想毒性暫時不致發作,這才鬆了口氣,先稍作歇息。
何良小睡片刻後,被隔壁取柴的人聲給吵醒,忽覺頸背異常酸痛,想是昨夜遭那馬夫一掌劈來,傷及筋骨,此時心神放鬆,這才感到痛楚,心中不禁暗罵那馬夫下手太重,一想到那馬夫,便又想到這名大漢,於是下床查看。
隻覺這大漢心脈氣息均甚微弱,但一息尚存,暫時保得一命,當即強打精神,思索該如何找出那丹鳳涎草腐毒的解法。
何良原想前往西園的弟子房,看能不能向其他師兄探問出蛛絲馬跡,但又擔心若這風聲不慎走漏讓顧元修給知道了,定要令其起疑,因此躊躇一陣,便在那大漢身上多蓋了些布袍遮掩藏好,改前往藏書樓,想先自行想找出那丹鳳涎草腐毒的解法。
那神醫門的藏書樓名為素問閣,共分為兩層,二樓乃收藏曹家祖傳醫書和一尊禦賜的針灸銅人,平時房門深鎖,而那一樓所收藏者,除了坊間流傳的常見醫書外,亦不乏曆代名醫手劄隨記,外人不易見得,但門內弟子卻可任意進出。
因此何良平日閑暇無事時,便會來到素問閣待上個大半天,趁此機會閱覽各家所長,而其他弟子忙於接客會診,倒是不常前來。
何良來到素問閣,裏頭恰巧沒有其他門人,就連平日看管素問閣的家丁也不見人影,如此倒也落得清靜,隻是這素問閣內藏書甚多,何良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找起,隻得先挑上一兩櫃,揀些可能的書冊逐本翻閱。
何良在素問閣內找了大半天,那記載解毒救急的醫書雖是不少,卻未見有丹鳳涎草的相關記載,想來定是那毒物至為罕見又極少有人誤食之故,眼見已近正午,卻連個頭緒也無。
何良望著滿閣藏書,越覺煩悶不耐,正想先迴房去看看那大漢的病況,那素問閣外傳來熟悉人聲,何良探頭一看,正有兩人往這裏走來,左首一人半禿微胖,卻不是那顧元修是誰?
何良一早哄騙顧元修說自己身子不適,若讓其見到自己竟在此出現,一時真想不出說詞,左右張望一下,見到不遠處牆角有個小門半開,想是那藏書樓的後門,當即飛快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