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也想要風花雪月,但風花雪月的前提,是要有與之配套的文學知識和素養。
這年代不是沒有娛樂的。
武人的娛樂是喝酒、聽曲、打獵,文人的與之相比少了打獵,多了品鑒。
一盆花、一幅畫、一首詩、一枚印章、一扇屏風……隻要漂亮的東西都可以邀請幾個人,甚至開一場宴會,大家在宴會上以華麗的辭藻稱讚,甚至作詩繪畫。
而林立對文人和武人追求的享樂,都不那麽喜歡。
與文人一起,他瞪大眼睛,搜腸刮肚也就能引經據典那麽幾個,隻能聽著其他人高談闊論插不上話不說,大多還聽不懂。
與武人一起——喝酒也好,聽曲也罷,總得有三五個至交好友才有興致的。
林立的好友在草原都一年見不到幾次麵,更不用說這初來駕到的開封城了。
至於紈絝喜歡的,林立心裏可以想想,對於實施也沒太大的興趣。
逗鳥遛狗,都不是林立所喜,流連花叢,林立也不感冒——自從知道了這時代就有了梅毒和花柳病之後,林立更加潔身自好了。
眼下,他一半心思琢磨著怎麽開發更多的土地耕種,一半心思在想著迴到草原。
他沒有人啊,沒有專業的匠人,大夏那幾個鐵礦石都被把持著,就算夏雲澤給他鐵礦,隨便他用鋼鐵廠,他也懶散了。
他不想親自管理了。
看著百廢待興的開封城池內外,他甚至連建個鋼筋水泥板、柱的心思都沒有了。
林立從城牆上下來之後,直接迴了府衙,寫了封信交給鏢局,就開始給夏雲澤寫奏章。
中心就是他對開封府的救災已經完成,開封府接下來的重建也已經安排完。
朝廷可以新派來一個府尹管理了。
又提出了對開封府生產經營的看法,尤其是可以增加耕地,擴大耕種麵積。
他已經安排從草原購買牛犢——林立已經了解了,耕牛最好是從牛犢訓練起來的——就用了開封府的內庫。
信件一去一迴也要半個多月,還要給夏雲澤留出安排官員任命的時間,官員走馬上任的時間。
這期間,由左家出資的開封城第一座希望小學正式成立。
希望小學使用了城內原本第一富戶王家的祠堂作為校址。
王家是被鄭子埔帶人第一個搶奪殺人滅族的所在,即便是祠堂也沒有放過。
祠堂內的所有牌位都被燒毀,內部被打砸。
經過商議,這個宅院的祠堂用於希望小學時最合適不過了。
首先祠堂寬敞高大,窗扇大開之時,光線很好。
其次祠堂外的院落也很寬大,適合學員活動——林立的要求就是要有鍛煉身體的場地。
然後就是祠堂周圍的房舍,可以作為宿舍,供一些失去了父母家人的孤兒、教書的先生、後勤人員住宿。
且並沒有占用王家的祖宅,作為對死去的王舉人的紀念,這個希望小學雖然被冠以左家大名,但在學校門口設立了一個石碑,刻上了這個校址的來曆。
至於王家在這次災難中喪生的人數,則隻能落在了縣誌上。
希望小學成立的這天,林立親自主持,將蒙著牌匾的大紅綢緞接下來。
又讓人將鄭子埔從監牢中提出來,與其手下罪行累累的數人一起站枷遊街,讓他親眼看著開封城這不到一個月,如何從人間地獄走出來。
林立安排人在他身邊講解,林立從來到開封城之後的所作所為,如何隻借助民間力量,就完成了對開封城的救援。
最後將人帶到了王家祠堂外,讓他親眼看著希望小學的剪彩,親耳聽到第一批入學的孩童們跟著先生學習的聲音。
“鄭子埔,你本也可以做到的,即便做不到這些,也完全可以帶著全城的百姓渡過難關的。”
林立站在鄭子埔的麵前,毫不掩飾對鄭子埔的憤怒。
“你殺府尹,尚可說一聲是為了全開封城百姓懲治欺上瞞下的貪官,你打砸了大戶人家,也勉強可以稱之為開倉放糧解救百姓。
甚至你殺富戶家主,也可以辯解為非常時期,殺一儆百。
但你殘殺府尹、富戶家小,甚至將婦孺弱小烹煮,還放縱手下奸殺女子,其惡,已經罄竹難書。”
林立的心慈,從來都是對著良善之人,和情有可原之人。
但對著以解救百姓為名,行喪心病狂之事的惡人,林立奉行的從來都是以暴製暴,以惡製惡。
當日,林立在城區各繁華之處張貼告示,將鄭子埔之人罪行一一公布。
並按照他們殘殺的人數,實施同樣刀數的剮刑。
並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不得觀刑,所有死囚,待行刑之後屍首當場焚燒,骨灰碾碎,拋之於河流。
焚燒屍體,本是為了避免出現罪犯血肉刺激百姓做出過激行為。
但在這古代,挫骨揚灰才是更重的懲罰。
因為百姓們深信,挫骨揚灰之後,靈魂將永世不能投生。
行刑這日,據說開封城萬人空巷,刑場周圍的房舍上都站滿了人。
這些活下來的百姓也是受過鄭子埔的恩惠的,但卻沒有一個人感謝他。
人們隻記得勉強能活命不至於餓死的稀粥,隻記得被逼著吃人肉,喝人肉湯,跟著鄭子埔搶掠殺人的才能飽腹。
他們也記得是忠義大將軍的到來,給所有百姓吃上了肉粥,又分了足夠過年的糧食,他們清理自己的城池家園,還給飽飯作為工錢。
更還為百姓建設了學堂。
有忠義大將軍做的這些,百姓們很輕易地就忘記了鄭子埔給予的活命之恩。
林立沒有觀刑,一切都交給了李雲秋。
他帶著幾個人站在開封城這第一所希望小學的門口,聽著從其內傳來的郎朗的讀書聲,站了很久很久,也聽了很久很久。
“可惜大夏的官員並非都如你忠義大將軍一般,我之今日,就是大將軍你的明日。”
“大夏的百姓也如芻狗,今日能忘記我鄭子埔的活命之恩,大將軍怎知他日他們不會同樣忘記大將軍的救命之恩。”
“大將軍雄才偉略,又豈是屈居人下之能。我在地下等著看大將軍與我做同一事那天。”
這年代不是沒有娛樂的。
武人的娛樂是喝酒、聽曲、打獵,文人的與之相比少了打獵,多了品鑒。
一盆花、一幅畫、一首詩、一枚印章、一扇屏風……隻要漂亮的東西都可以邀請幾個人,甚至開一場宴會,大家在宴會上以華麗的辭藻稱讚,甚至作詩繪畫。
而林立對文人和武人追求的享樂,都不那麽喜歡。
與文人一起,他瞪大眼睛,搜腸刮肚也就能引經據典那麽幾個,隻能聽著其他人高談闊論插不上話不說,大多還聽不懂。
與武人一起——喝酒也好,聽曲也罷,總得有三五個至交好友才有興致的。
林立的好友在草原都一年見不到幾次麵,更不用說這初來駕到的開封城了。
至於紈絝喜歡的,林立心裏可以想想,對於實施也沒太大的興趣。
逗鳥遛狗,都不是林立所喜,流連花叢,林立也不感冒——自從知道了這時代就有了梅毒和花柳病之後,林立更加潔身自好了。
眼下,他一半心思琢磨著怎麽開發更多的土地耕種,一半心思在想著迴到草原。
他沒有人啊,沒有專業的匠人,大夏那幾個鐵礦石都被把持著,就算夏雲澤給他鐵礦,隨便他用鋼鐵廠,他也懶散了。
他不想親自管理了。
看著百廢待興的開封城池內外,他甚至連建個鋼筋水泥板、柱的心思都沒有了。
林立從城牆上下來之後,直接迴了府衙,寫了封信交給鏢局,就開始給夏雲澤寫奏章。
中心就是他對開封府的救災已經完成,開封府接下來的重建也已經安排完。
朝廷可以新派來一個府尹管理了。
又提出了對開封府生產經營的看法,尤其是可以增加耕地,擴大耕種麵積。
他已經安排從草原購買牛犢——林立已經了解了,耕牛最好是從牛犢訓練起來的——就用了開封府的內庫。
信件一去一迴也要半個多月,還要給夏雲澤留出安排官員任命的時間,官員走馬上任的時間。
這期間,由左家出資的開封城第一座希望小學正式成立。
希望小學使用了城內原本第一富戶王家的祠堂作為校址。
王家是被鄭子埔帶人第一個搶奪殺人滅族的所在,即便是祠堂也沒有放過。
祠堂內的所有牌位都被燒毀,內部被打砸。
經過商議,這個宅院的祠堂用於希望小學時最合適不過了。
首先祠堂寬敞高大,窗扇大開之時,光線很好。
其次祠堂外的院落也很寬大,適合學員活動——林立的要求就是要有鍛煉身體的場地。
然後就是祠堂周圍的房舍,可以作為宿舍,供一些失去了父母家人的孤兒、教書的先生、後勤人員住宿。
且並沒有占用王家的祖宅,作為對死去的王舉人的紀念,這個希望小學雖然被冠以左家大名,但在學校門口設立了一個石碑,刻上了這個校址的來曆。
至於王家在這次災難中喪生的人數,則隻能落在了縣誌上。
希望小學成立的這天,林立親自主持,將蒙著牌匾的大紅綢緞接下來。
又讓人將鄭子埔從監牢中提出來,與其手下罪行累累的數人一起站枷遊街,讓他親眼看著開封城這不到一個月,如何從人間地獄走出來。
林立安排人在他身邊講解,林立從來到開封城之後的所作所為,如何隻借助民間力量,就完成了對開封城的救援。
最後將人帶到了王家祠堂外,讓他親眼看著希望小學的剪彩,親耳聽到第一批入學的孩童們跟著先生學習的聲音。
“鄭子埔,你本也可以做到的,即便做不到這些,也完全可以帶著全城的百姓渡過難關的。”
林立站在鄭子埔的麵前,毫不掩飾對鄭子埔的憤怒。
“你殺府尹,尚可說一聲是為了全開封城百姓懲治欺上瞞下的貪官,你打砸了大戶人家,也勉強可以稱之為開倉放糧解救百姓。
甚至你殺富戶家主,也可以辯解為非常時期,殺一儆百。
但你殘殺府尹、富戶家小,甚至將婦孺弱小烹煮,還放縱手下奸殺女子,其惡,已經罄竹難書。”
林立的心慈,從來都是對著良善之人,和情有可原之人。
但對著以解救百姓為名,行喪心病狂之事的惡人,林立奉行的從來都是以暴製暴,以惡製惡。
當日,林立在城區各繁華之處張貼告示,將鄭子埔之人罪行一一公布。
並按照他們殘殺的人數,實施同樣刀數的剮刑。
並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不得觀刑,所有死囚,待行刑之後屍首當場焚燒,骨灰碾碎,拋之於河流。
焚燒屍體,本是為了避免出現罪犯血肉刺激百姓做出過激行為。
但在這古代,挫骨揚灰才是更重的懲罰。
因為百姓們深信,挫骨揚灰之後,靈魂將永世不能投生。
行刑這日,據說開封城萬人空巷,刑場周圍的房舍上都站滿了人。
這些活下來的百姓也是受過鄭子埔的恩惠的,但卻沒有一個人感謝他。
人們隻記得勉強能活命不至於餓死的稀粥,隻記得被逼著吃人肉,喝人肉湯,跟著鄭子埔搶掠殺人的才能飽腹。
他們也記得是忠義大將軍的到來,給所有百姓吃上了肉粥,又分了足夠過年的糧食,他們清理自己的城池家園,還給飽飯作為工錢。
更還為百姓建設了學堂。
有忠義大將軍做的這些,百姓們很輕易地就忘記了鄭子埔給予的活命之恩。
林立沒有觀刑,一切都交給了李雲秋。
他帶著幾個人站在開封城這第一所希望小學的門口,聽著從其內傳來的郎朗的讀書聲,站了很久很久,也聽了很久很久。
“可惜大夏的官員並非都如你忠義大將軍一般,我之今日,就是大將軍你的明日。”
“大夏的百姓也如芻狗,今日能忘記我鄭子埔的活命之恩,大將軍怎知他日他們不會同樣忘記大將軍的救命之恩。”
“大將軍雄才偉略,又豈是屈居人下之能。我在地下等著看大將軍與我做同一事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