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淹了個寂寞啊!楊修,自作聰明的蠢材,你誤我大事!
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 作者:堂燕歸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仁在放聲狂笑。
高地之上,兩萬餘秦軍士卒們,此刻終於知道了他們驃騎將軍曹仁的計策。
叫他們移師高地,原來是為了決汾水和昭餘澤,水淹漢軍。
現下洪流滾滾,茲氏城明顯已被淹沒,意味著曹仁的計策已經成功。
十萬漢軍,灰飛湮滅!
並州危局,就此轉危為安!
秦軍士卒無不是欣喜若狂,盡皆也歡唿雀躍起來,歡唿聲震天動地,響徹了高地。
曹仁心情則是大好,甚至叫煮上一杯溫酒,品酒閑坐,繼續欣賞大水衝垮漢軍的美景。
不知不覺,已近傍晚。
水勢漸漸退了幾分,洪流已接近尾聲,水位降到了及膝的部位。
曹仁飲下最後一杯酒,起身喝道:
“傳令下去,各軍上筏,隨吾去收拾殘局。”
令旗搖動,號令傳下。
各處高地上的秦軍士卒們,便開始陸陸續續的登上事先準備好的筏子,打算下水去清剿殘存的漢軍。
秦軍們的精神無不輕鬆,皆是有說有笑,似乎並非是去廝殺,而是去撿人頭。
畢竟這一場洪水下來,十萬漢軍多半被衝了個七七八八,幸存者能有一兩萬就是奇跡了。
哪怕是活著的漢軍,現下也被泡在水中掙紮求生,哪裏還有一戰之力。
他們要做的,僅僅隻是乘著筏子順流而去,將幸存的漢軍補上一刀便是。
一艘艘筏子駛出高地,向著茲氏城方向而去。
當經過茲氏城時,秦軍上下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座小縣城城牆年久失修,根本經不起洪水一衝,現下已是四麵坍塌,整座城池皆被大水漫過。
幸存的百姓們攜家帶口,隻能蜷縮於屋頂之上,向著經過的秦軍哀嚎求助。
“驃騎將軍,是不是分出部分兵馬,搭救那些幸存的茲氏鄉民?”
郭淮追上了曹仁,隔著筏子請求道。
曹仁卻連看都沒看茲氏城一眼,冷冷道:
“我軍兵馬有限,哪裏還有閑餘兵馬去救他們?”
“現下首要之事,乃是集中兵力,清剿滅剩餘的漢軍,焉能分兵!”
郭淮被懟了迴去,隻得默默的閉上了嘴巴。
曹仁不理會城中百姓求救,繼續催動各筏,向著南麵駛去。
駛出數裏之後,曹仁卻忽然意味到有些不對勁。
漢軍可是有十萬人馬啊。
就算屍體全部被衝走,也該有殘留的旗鼓軍械漂浮才對。
可一眼望去,既看不到漢軍一具屍體,也看不到漂浮旗鼓之類軍械。
放眼望去,除了百姓的屍骨之外,不見半個漢軍身影。
更遑論幸存的漢軍,在水中掙紮求救的影子,更是一個都沒有。
“怪哉…當真是怪哉!”
“這麽大的洪水,難道還讓劉備和他的十萬大軍,及時的逃走了不成?”
曹洪滿腹狐疑,腦海中突然迸出這般猜測。
可當時的情景,漢軍是聲勢浩大,塵霧遮天而來,分明是十萬大軍已逼近茲氏。
洪水來的如此之快,劉備就算撤逃,也最多撤走騎兵而已,怎麽可能十萬步軍也全部及時撤走?
這不科學啊…
漸漸的,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曹仁心頭。
就在他狐疑猜測時,一隻哨船從南麵方向唿嘯而來,駛近了曹仁筏前。
“啟稟驃騎將軍,漢軍來的並非是主力,隻有一萬騎兵!”
“騎兵仗著騎兵速度,搶在我們洪流衝到之前,已及時逃遠!”
“漢軍未有一兵一卒,為我洪水所淹!”
轟隆!
仿佛一道晴天霹靂,無情的砸轟在了曹仁的頭頂。
霎時間,曹仁駭然變色,腦子一片空白,愣愣的僵在了原地。
隻有一萬騎兵?
十萬大軍未到?
未有一兵一卒為漢水所淹?
曹仁空白的腦海中,無數個疑問轟響而起。
那淹沒十萬漢軍,扭轉乾坤的美夢幻想,也在這一刻轟然碎裂。
“劉備十萬大軍竟然沒來?隻派了一萬騎兵?”
“這怎麽可能?”
“劉備想攻我晉陽,必然要走汾水大道,怎麽可能隻派騎兵而來?”
“難道說…”
曹仁喃喃自語,思緒翻轉如潮,無數個猜想在腦海中飛速流轉。
驀然間。
他神色駭然大變,身形劇烈一震,驚唿一聲:
“大事不妙!”
曹仁猛然轉身,麵目猙獰急迫,催喝著親衛將地圖拿出來,鋪展在了跟前。
昭餘澤以東,祁縣,中都,大陵…他的目光從這一座座城池上劃過,最後落在了平陶城上。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吾中計也!”
曹仁打了個寒戰,手一哆嗦,地圖脫手飄落入了洪流之中。
他明白了。
劉備是算定他會決汾水淹茲氏縣,便將計就計,令一萬騎兵佯裝主力前來。
你大水一放,他騎兵仗著速度,搶先一步一溜煙便逃了個無影無蹤。
你折騰了半天,大水衝了個寂寞。
而此時的劉備,則正統帥主力大軍,走東路諸線北上,直插平陶,挑了你的後路!
這就是劉備將計就計,瞞天過海之計!
“楊修,你是自作聰明,你誤了大事,誤我大事啊——”
曹仁一聲咬牙切齒的抱怨。
先前對楊修的盛讚,什麽“天下奇才”的評價,此刻已被他拋在了九宵雲外。
“全軍速速北撤,速速撤迴平陶城——”
曹仁迴頭衝著眾將士大叫,聲音嘶啞急迫到發抖的地步。
梁興等秦軍將士,皆是一頭霧水,隻得掉轉筏頭,向北而去。
天黑之時,各筏盡數登陸了平地。
曹仁顧不得天黑,催動著他的兩萬士卒,馬不停蹄的向北疾奔而去。
…
平陶城。
清晨時分,南門城樓上。
曹植,荀攸,以及楊修,正駐立城頭,巴巴的望著南麵。
他們在等著茲氏一戰的結果。
按照推算,漢軍在昨日就殺到了茲氏,曹仁的水攻之戰也將在昨日發動。
最遲昨晚之前就該有了結果,捷報應該在清晨時分,就送抵了茲氏城。
留守的曹植等人沉不住氣,一大早便趕到城頭,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結果。
“這眼看就要近午了,怎還不見子孝叔父的捷報迴來?”
曹植抬頭看看越升越高的日頭,口中喃喃自語,臉上的焦慮掩飾不住。
所有人當中,最心急之人,自然就是他了。
畢竟並州局勢落到如此不利境地,始作俑者就是他的戰略預判失誤。
真要並州失守,就算他安然無恙逃迴關中,這太子之位也別想跟曹丕爭了。
大秦就四個州,因你的失策就丟了一個州,犯下如此大錯,曹操還敢立你為儲?
大秦上下誰會服你?
自己那位兄長曹丕,什麽都不做,直接躺贏。
故而對曹植來說,曹仁此戰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並州能否守住,更關乎著他還有沒有機會,繼續保住與曹丕爭儲的資格。
他能不急麽嘛…
“殿下莫要心急,臣料驃騎將軍的捷報,應該快要到了。”
“這一戰就算不能滅盡十萬漢軍,重創劉備當毫無懸念,總之並州局勢皆可徹底扭轉。”
“殿下與其在這裏苦等,倒不如提前寫一道捷報,送往蒲阪關以令陛下安心。”
楊修微笑著寬慰,眉宇間洋溢著勝券在握的自信,還不停眨眼暗示。
曹植立場會意。
先一步向曹操報捷報,就能誇大他主臣二人在這一戰中的份量,便能一鼓作氣掃清因先前戰略誤判,致使曹操對曹植心生的失望不滿。
“德祖言之有理,我現下就去寫捷報!”
曹植焦慮一掃而空,轉身就要下城而去。
“咳咳。”
“殿下,現下茲氏一戰勝負未分,現下寫捷報臣以為還為時尚早。”
“倘若出了什麽意外,殿下這捷報無法收迴,到了陛下手中,豈非在欺君?”
荀攸卻幹咳幾聲,給曹植頭上潑了一瓢冷水。
曹植微微一震,腳步不由停下,迴頭瞥向了楊修。
楊修嘴角微微抽動,眼神中略有幾分不悅。
荀攸這番話,顯然有暗示他的計策有失敗的可能,在勸說曹植冷靜。
“荀令君提醒的倒也在理,現在就把捷報送出,確實早了些。”
“殿下可先將捷報寫好,等到驃騎將軍得勝的消息一傳迴,那時再向陛下發出捷報也不晚。”
楊修退讓了一步。
隻是這捷報依舊要提前寫,隻是先發後發的問題。
這般言語,自然顯示著他絕對的自信,認定自己這一計天衣無縫,必勝無疑。
看著這位自信的年輕謀士新星,荀攸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得不再作聲。
曹植臉上顧慮消散,便笑道:
“荀令君我看是多慮了,德祖此計鬼神難測,劉備縱有百萬大軍也難以抵擋,此計必勝——”
勝字剛說出一半。
南麵大道方向,塵霧滾滾而至。
曹仁統領著兩萬大軍,已是風急火燎的向平陶城奔來。
“子孝叔父凱旋歸來了!”
“快,速速打開城門,吾要親自迎接他得勝歸來!”
曹植欣喜若狂,顧不得再寫什麽捷報,當即興衝衝下城而去。
楊修亦是春風得意,笑著跟隨下城。
唯有荀攸,看著秦軍歸來的樣子,卻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城門打開,吊橋放下。
曹植笑到合不攏嘴,親赴城門外迎接曹仁歸來。
不多時,曹仁的身影出現,策馬直奔城門而來。
曹植撥馬上前,笑嗬嗬一拱手:
“恭喜子孝叔父,大破劉備,重創漢軍,一舉扭轉乾坤,揚我大秦國威啊!”
曹仁猛然勒住戰馬,卻鐵青著張臉衝他吼道:
“大破什麽劉備!我們中了大耳賊聲東擊西之計!”
“速速撤離平陶,速往晉陽撤退,再晚我們全都得死在這裏!”
曹植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高地之上,兩萬餘秦軍士卒們,此刻終於知道了他們驃騎將軍曹仁的計策。
叫他們移師高地,原來是為了決汾水和昭餘澤,水淹漢軍。
現下洪流滾滾,茲氏城明顯已被淹沒,意味著曹仁的計策已經成功。
十萬漢軍,灰飛湮滅!
並州危局,就此轉危為安!
秦軍士卒無不是欣喜若狂,盡皆也歡唿雀躍起來,歡唿聲震天動地,響徹了高地。
曹仁心情則是大好,甚至叫煮上一杯溫酒,品酒閑坐,繼續欣賞大水衝垮漢軍的美景。
不知不覺,已近傍晚。
水勢漸漸退了幾分,洪流已接近尾聲,水位降到了及膝的部位。
曹仁飲下最後一杯酒,起身喝道:
“傳令下去,各軍上筏,隨吾去收拾殘局。”
令旗搖動,號令傳下。
各處高地上的秦軍士卒們,便開始陸陸續續的登上事先準備好的筏子,打算下水去清剿殘存的漢軍。
秦軍們的精神無不輕鬆,皆是有說有笑,似乎並非是去廝殺,而是去撿人頭。
畢竟這一場洪水下來,十萬漢軍多半被衝了個七七八八,幸存者能有一兩萬就是奇跡了。
哪怕是活著的漢軍,現下也被泡在水中掙紮求生,哪裏還有一戰之力。
他們要做的,僅僅隻是乘著筏子順流而去,將幸存的漢軍補上一刀便是。
一艘艘筏子駛出高地,向著茲氏城方向而去。
當經過茲氏城時,秦軍上下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座小縣城城牆年久失修,根本經不起洪水一衝,現下已是四麵坍塌,整座城池皆被大水漫過。
幸存的百姓們攜家帶口,隻能蜷縮於屋頂之上,向著經過的秦軍哀嚎求助。
“驃騎將軍,是不是分出部分兵馬,搭救那些幸存的茲氏鄉民?”
郭淮追上了曹仁,隔著筏子請求道。
曹仁卻連看都沒看茲氏城一眼,冷冷道:
“我軍兵馬有限,哪裏還有閑餘兵馬去救他們?”
“現下首要之事,乃是集中兵力,清剿滅剩餘的漢軍,焉能分兵!”
郭淮被懟了迴去,隻得默默的閉上了嘴巴。
曹仁不理會城中百姓求救,繼續催動各筏,向著南麵駛去。
駛出數裏之後,曹仁卻忽然意味到有些不對勁。
漢軍可是有十萬人馬啊。
就算屍體全部被衝走,也該有殘留的旗鼓軍械漂浮才對。
可一眼望去,既看不到漢軍一具屍體,也看不到漂浮旗鼓之類軍械。
放眼望去,除了百姓的屍骨之外,不見半個漢軍身影。
更遑論幸存的漢軍,在水中掙紮求救的影子,更是一個都沒有。
“怪哉…當真是怪哉!”
“這麽大的洪水,難道還讓劉備和他的十萬大軍,及時的逃走了不成?”
曹洪滿腹狐疑,腦海中突然迸出這般猜測。
可當時的情景,漢軍是聲勢浩大,塵霧遮天而來,分明是十萬大軍已逼近茲氏。
洪水來的如此之快,劉備就算撤逃,也最多撤走騎兵而已,怎麽可能十萬步軍也全部及時撤走?
這不科學啊…
漸漸的,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曹仁心頭。
就在他狐疑猜測時,一隻哨船從南麵方向唿嘯而來,駛近了曹仁筏前。
“啟稟驃騎將軍,漢軍來的並非是主力,隻有一萬騎兵!”
“騎兵仗著騎兵速度,搶在我們洪流衝到之前,已及時逃遠!”
“漢軍未有一兵一卒,為我洪水所淹!”
轟隆!
仿佛一道晴天霹靂,無情的砸轟在了曹仁的頭頂。
霎時間,曹仁駭然變色,腦子一片空白,愣愣的僵在了原地。
隻有一萬騎兵?
十萬大軍未到?
未有一兵一卒為漢水所淹?
曹仁空白的腦海中,無數個疑問轟響而起。
那淹沒十萬漢軍,扭轉乾坤的美夢幻想,也在這一刻轟然碎裂。
“劉備十萬大軍竟然沒來?隻派了一萬騎兵?”
“這怎麽可能?”
“劉備想攻我晉陽,必然要走汾水大道,怎麽可能隻派騎兵而來?”
“難道說…”
曹仁喃喃自語,思緒翻轉如潮,無數個猜想在腦海中飛速流轉。
驀然間。
他神色駭然大變,身形劇烈一震,驚唿一聲:
“大事不妙!”
曹仁猛然轉身,麵目猙獰急迫,催喝著親衛將地圖拿出來,鋪展在了跟前。
昭餘澤以東,祁縣,中都,大陵…他的目光從這一座座城池上劃過,最後落在了平陶城上。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吾中計也!”
曹仁打了個寒戰,手一哆嗦,地圖脫手飄落入了洪流之中。
他明白了。
劉備是算定他會決汾水淹茲氏縣,便將計就計,令一萬騎兵佯裝主力前來。
你大水一放,他騎兵仗著速度,搶先一步一溜煙便逃了個無影無蹤。
你折騰了半天,大水衝了個寂寞。
而此時的劉備,則正統帥主力大軍,走東路諸線北上,直插平陶,挑了你的後路!
這就是劉備將計就計,瞞天過海之計!
“楊修,你是自作聰明,你誤了大事,誤我大事啊——”
曹仁一聲咬牙切齒的抱怨。
先前對楊修的盛讚,什麽“天下奇才”的評價,此刻已被他拋在了九宵雲外。
“全軍速速北撤,速速撤迴平陶城——”
曹仁迴頭衝著眾將士大叫,聲音嘶啞急迫到發抖的地步。
梁興等秦軍將士,皆是一頭霧水,隻得掉轉筏頭,向北而去。
天黑之時,各筏盡數登陸了平地。
曹仁顧不得天黑,催動著他的兩萬士卒,馬不停蹄的向北疾奔而去。
…
平陶城。
清晨時分,南門城樓上。
曹植,荀攸,以及楊修,正駐立城頭,巴巴的望著南麵。
他們在等著茲氏一戰的結果。
按照推算,漢軍在昨日就殺到了茲氏,曹仁的水攻之戰也將在昨日發動。
最遲昨晚之前就該有了結果,捷報應該在清晨時分,就送抵了茲氏城。
留守的曹植等人沉不住氣,一大早便趕到城頭,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結果。
“這眼看就要近午了,怎還不見子孝叔父的捷報迴來?”
曹植抬頭看看越升越高的日頭,口中喃喃自語,臉上的焦慮掩飾不住。
所有人當中,最心急之人,自然就是他了。
畢竟並州局勢落到如此不利境地,始作俑者就是他的戰略預判失誤。
真要並州失守,就算他安然無恙逃迴關中,這太子之位也別想跟曹丕爭了。
大秦就四個州,因你的失策就丟了一個州,犯下如此大錯,曹操還敢立你為儲?
大秦上下誰會服你?
自己那位兄長曹丕,什麽都不做,直接躺贏。
故而對曹植來說,曹仁此戰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並州能否守住,更關乎著他還有沒有機會,繼續保住與曹丕爭儲的資格。
他能不急麽嘛…
“殿下莫要心急,臣料驃騎將軍的捷報,應該快要到了。”
“這一戰就算不能滅盡十萬漢軍,重創劉備當毫無懸念,總之並州局勢皆可徹底扭轉。”
“殿下與其在這裏苦等,倒不如提前寫一道捷報,送往蒲阪關以令陛下安心。”
楊修微笑著寬慰,眉宇間洋溢著勝券在握的自信,還不停眨眼暗示。
曹植立場會意。
先一步向曹操報捷報,就能誇大他主臣二人在這一戰中的份量,便能一鼓作氣掃清因先前戰略誤判,致使曹操對曹植心生的失望不滿。
“德祖言之有理,我現下就去寫捷報!”
曹植焦慮一掃而空,轉身就要下城而去。
“咳咳。”
“殿下,現下茲氏一戰勝負未分,現下寫捷報臣以為還為時尚早。”
“倘若出了什麽意外,殿下這捷報無法收迴,到了陛下手中,豈非在欺君?”
荀攸卻幹咳幾聲,給曹植頭上潑了一瓢冷水。
曹植微微一震,腳步不由停下,迴頭瞥向了楊修。
楊修嘴角微微抽動,眼神中略有幾分不悅。
荀攸這番話,顯然有暗示他的計策有失敗的可能,在勸說曹植冷靜。
“荀令君提醒的倒也在理,現在就把捷報送出,確實早了些。”
“殿下可先將捷報寫好,等到驃騎將軍得勝的消息一傳迴,那時再向陛下發出捷報也不晚。”
楊修退讓了一步。
隻是這捷報依舊要提前寫,隻是先發後發的問題。
這般言語,自然顯示著他絕對的自信,認定自己這一計天衣無縫,必勝無疑。
看著這位自信的年輕謀士新星,荀攸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得不再作聲。
曹植臉上顧慮消散,便笑道:
“荀令君我看是多慮了,德祖此計鬼神難測,劉備縱有百萬大軍也難以抵擋,此計必勝——”
勝字剛說出一半。
南麵大道方向,塵霧滾滾而至。
曹仁統領著兩萬大軍,已是風急火燎的向平陶城奔來。
“子孝叔父凱旋歸來了!”
“快,速速打開城門,吾要親自迎接他得勝歸來!”
曹植欣喜若狂,顧不得再寫什麽捷報,當即興衝衝下城而去。
楊修亦是春風得意,笑著跟隨下城。
唯有荀攸,看著秦軍歸來的樣子,卻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城門打開,吊橋放下。
曹植笑到合不攏嘴,親赴城門外迎接曹仁歸來。
不多時,曹仁的身影出現,策馬直奔城門而來。
曹植撥馬上前,笑嗬嗬一拱手:
“恭喜子孝叔父,大破劉備,重創漢軍,一舉扭轉乾坤,揚我大秦國威啊!”
曹仁猛然勒住戰馬,卻鐵青著張臉衝他吼道:
“大破什麽劉備!我們中了大耳賊聲東擊西之計!”
“速速撤離平陶,速往晉陽撤退,再晚我們全都得死在這裏!”
曹植臉上的笑容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