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父親知道自己要失去靜南集團,索性高價把股份賣給了漢唐投資,漢唐又從其它幾位股東那裏,拿下了靜南集團百分之60的股份,徹底掌控了集團,前董事長也被罷免……”
“……我調查了一下,漢唐投資是易小海的產業,所以這一次應該是易小海聯合胡家父親有預謀的計劃……”
“……就連華夏日報那邊,似乎也是易小海提供的消息……”
不得不承認,孔本初編瞎話的能力已入化境。
他教謝建軍的這一套說法,七分真三分假。
即便是劉長春也沒辦法分辨出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而且孔本初和易小海的矛盾確實存在,易小海也要這麽做的動機。
幾乎完美。
劉長春對易小海的印象也確實不太好,現在聽了謝建軍的調查內容,還真的就信了。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他太相信謝建軍了。
“難怪孔本初提出繼續收購石頭城飯店股份的要求,他這是找我求救來了……”
劉長春已經詢問過孔本初想法:“你覺得孔本初提出的處理辦法怎麽樣?”
“這個不太好說……”
謝建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什麽想法就說出來……”
他這招欲擒故縱非常巧妙,劉長春成功上鉤。
“那我就說說,要是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領導不要見怪……”
謝建軍推了推眼睛,不好意思的朝孔本初笑了笑。
“中山地產的做法無論對錯,最後怎麽出罰,都不是現在應該考慮的,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麽把這件事的影響減少或者消除……”
“……領導也知道,上麵對金融亂象準備出手,隻是一直沒有好機會,如果這件事被上麵關注了,中山地產被當作反麵典型,對南江的形象損害很大,而且……”
謝建軍沒有敢繼續說下去。
“而且什麽?”
“我不太敢說。”
“放心大膽的說……”
“孔本初跟你的關係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您是否對他有所照顧,都可能被有心之人拿來做文章……”
劉長春反問他:“你的意思是幫助孔本初拿下石頭城飯店的股份?”
“領導,這都是我自己的想法,肯定有不妥的地方,還需要您親自拿主意。”
“你有沒有想過,這麽做是在幫助中山掩蓋錯誤,甚至是配合中山地產去欺騙民眾?”
“中山地產本來就是要收購石頭城飯店的股份,在出現意外之後,他們沒有及時告知大眾,這確實有錯,所以要對它進行從重出罰,因為省裏的立場是不姑息這種行為……”
謝建軍偷偷的撇了一眼劉長春,看他並沒有生氣的跡象,才繼續說下去:
“但是我們如果一味的隻是罰,沒有其它補救措施,南江的形象無妨挽迴,如果能幫助中山買下石頭城飯店的股份,這件事的影響會小很多……”
“……南江對中山罰了,補救措施也有了,最後中山地產和南江聯合召開一個發布會,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不但消除了不良影響,也杜絕了中山地產被樹立成反麵典型的可能,上麵也會對南江和您的應變能力刮目相看……”
劉長春之所以問那麽多問題,其實也是因為他的想法跟謝建軍不謀而合。
他唯一比較擔心的就是,自己跟孔本初的關係。
如果孔本初跟自己沒有關係,他不會有任何猶豫的去做。
但是現在,他的行為可能會被過份解讀。
“你去聯係靜南集團的負責人,讓他們明天過來一趟,我跟他們談談……”
劉長春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
現在對他和南江來說,減小不良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中山地產買下靜南集團的股份,似乎也是最理想的辦法。
沒想到這時候,謝建軍反對了:
“領導,我覺得不妥。”
“為什麽?”
“易小海這個人脾氣不好,上次他就差點跟天宇打起來,如果第一次就直接正式邀請,要是鬧得不愉快,就沒有一點迴旋的餘地了……”
謝建軍說了那麽多,其實就是不希望劉長春跟易小海見麵。
因為很多事,不能見麵。
兩人一旦見麵,他很容易露餡。
“直接邀請吧,我一直很好奇這個易小海究竟有什麽資本這麽囂張,正好借這次機會,會一會他……”
“可是他跟高副的關係匪淺,這時候中山地產倒黴,是他們樂意看到的,一旦正式見麵被拒絕,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一會我會提前給高祥曜打電話,中山地產的事關係到整個南江,我想他不會連這一點大局觀都沒有……”
謝建軍聯係勸了兩次無果,不敢再繼續了。
今天他說的已經夠多了……
……
靜南集團接到約談通知,第一時間通知了吳新宇。
吳新宇想都沒想,就給易小海打電話了。
知道劉長春邀約,易小海把對方的目的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他是不會去的。
再說了,約談的對象是靜南集團的負責人,而他是老板,不是負責人。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易小海不太想麵對劉長春。
不管怎麽說,他是舒墨的爺爺。
易小海跟舒墨即便做不成戀人,也算是朋友,而且經曆過生死。
如果真的跟劉長春麵對麵的撕破臉,以後兩人肯定很難再相處了。
吳新宇表示自己很無辜。
他才剛剛接手集團沒幾天,就要被約談,而且級別還那麽高……
……
易小海跟吳新宇通完電話不久,高祥曜的電話也來了。
他以為高祥曜是來當說客的,讓他跟劉長春見麵。
但是恰恰相反。
他在詢問了時期的經過之後,給出的意見是,不見。
中山地產的事,雖然在短時間內,會對南江的形象造成影響。
不過從金融發展、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這件事讓上麵幹預才是最好的。
高祥曜和劉長春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劉長春局限於南江一隅,拘泥於現在。
而高祥曜看到的是全國,著眼於未來。
高下立判。
兩人的差距並不是能力上的,而是底蘊……
...
n
“……我調查了一下,漢唐投資是易小海的產業,所以這一次應該是易小海聯合胡家父親有預謀的計劃……”
“……就連華夏日報那邊,似乎也是易小海提供的消息……”
不得不承認,孔本初編瞎話的能力已入化境。
他教謝建軍的這一套說法,七分真三分假。
即便是劉長春也沒辦法分辨出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而且孔本初和易小海的矛盾確實存在,易小海也要這麽做的動機。
幾乎完美。
劉長春對易小海的印象也確實不太好,現在聽了謝建軍的調查內容,還真的就信了。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他太相信謝建軍了。
“難怪孔本初提出繼續收購石頭城飯店股份的要求,他這是找我求救來了……”
劉長春已經詢問過孔本初想法:“你覺得孔本初提出的處理辦法怎麽樣?”
“這個不太好說……”
謝建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什麽想法就說出來……”
他這招欲擒故縱非常巧妙,劉長春成功上鉤。
“那我就說說,要是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領導不要見怪……”
謝建軍推了推眼睛,不好意思的朝孔本初笑了笑。
“中山地產的做法無論對錯,最後怎麽出罰,都不是現在應該考慮的,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麽把這件事的影響減少或者消除……”
“……領導也知道,上麵對金融亂象準備出手,隻是一直沒有好機會,如果這件事被上麵關注了,中山地產被當作反麵典型,對南江的形象損害很大,而且……”
謝建軍沒有敢繼續說下去。
“而且什麽?”
“我不太敢說。”
“放心大膽的說……”
“孔本初跟你的關係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您是否對他有所照顧,都可能被有心之人拿來做文章……”
劉長春反問他:“你的意思是幫助孔本初拿下石頭城飯店的股份?”
“領導,這都是我自己的想法,肯定有不妥的地方,還需要您親自拿主意。”
“你有沒有想過,這麽做是在幫助中山掩蓋錯誤,甚至是配合中山地產去欺騙民眾?”
“中山地產本來就是要收購石頭城飯店的股份,在出現意外之後,他們沒有及時告知大眾,這確實有錯,所以要對它進行從重出罰,因為省裏的立場是不姑息這種行為……”
謝建軍偷偷的撇了一眼劉長春,看他並沒有生氣的跡象,才繼續說下去:
“但是我們如果一味的隻是罰,沒有其它補救措施,南江的形象無妨挽迴,如果能幫助中山買下石頭城飯店的股份,這件事的影響會小很多……”
“……南江對中山罰了,補救措施也有了,最後中山地產和南江聯合召開一個發布會,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不但消除了不良影響,也杜絕了中山地產被樹立成反麵典型的可能,上麵也會對南江和您的應變能力刮目相看……”
劉長春之所以問那麽多問題,其實也是因為他的想法跟謝建軍不謀而合。
他唯一比較擔心的就是,自己跟孔本初的關係。
如果孔本初跟自己沒有關係,他不會有任何猶豫的去做。
但是現在,他的行為可能會被過份解讀。
“你去聯係靜南集團的負責人,讓他們明天過來一趟,我跟他們談談……”
劉長春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
現在對他和南江來說,減小不良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中山地產買下靜南集團的股份,似乎也是最理想的辦法。
沒想到這時候,謝建軍反對了:
“領導,我覺得不妥。”
“為什麽?”
“易小海這個人脾氣不好,上次他就差點跟天宇打起來,如果第一次就直接正式邀請,要是鬧得不愉快,就沒有一點迴旋的餘地了……”
謝建軍說了那麽多,其實就是不希望劉長春跟易小海見麵。
因為很多事,不能見麵。
兩人一旦見麵,他很容易露餡。
“直接邀請吧,我一直很好奇這個易小海究竟有什麽資本這麽囂張,正好借這次機會,會一會他……”
“可是他跟高副的關係匪淺,這時候中山地產倒黴,是他們樂意看到的,一旦正式見麵被拒絕,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一會我會提前給高祥曜打電話,中山地產的事關係到整個南江,我想他不會連這一點大局觀都沒有……”
謝建軍聯係勸了兩次無果,不敢再繼續了。
今天他說的已經夠多了……
……
靜南集團接到約談通知,第一時間通知了吳新宇。
吳新宇想都沒想,就給易小海打電話了。
知道劉長春邀約,易小海把對方的目的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他是不會去的。
再說了,約談的對象是靜南集團的負責人,而他是老板,不是負責人。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易小海不太想麵對劉長春。
不管怎麽說,他是舒墨的爺爺。
易小海跟舒墨即便做不成戀人,也算是朋友,而且經曆過生死。
如果真的跟劉長春麵對麵的撕破臉,以後兩人肯定很難再相處了。
吳新宇表示自己很無辜。
他才剛剛接手集團沒幾天,就要被約談,而且級別還那麽高……
……
易小海跟吳新宇通完電話不久,高祥曜的電話也來了。
他以為高祥曜是來當說客的,讓他跟劉長春見麵。
但是恰恰相反。
他在詢問了時期的經過之後,給出的意見是,不見。
中山地產的事,雖然在短時間內,會對南江的形象造成影響。
不過從金融發展、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這件事讓上麵幹預才是最好的。
高祥曜和劉長春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劉長春局限於南江一隅,拘泥於現在。
而高祥曜看到的是全國,著眼於未來。
高下立判。
兩人的差距並不是能力上的,而是底蘊……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