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陷入了沉思。
他迫切的去了解手機研發,是因為花古國際於省裏的一個聯合投資項目。
福省康龍電子計劃在華東地區投資建設一座研發和生產一體的大型手機工廠,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0個億。
手機研發和生產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結合,金陵在高新領域起步晚,沒有一家能拿的出手的企業。
省裏為了豐富產業多樣化,同時解決就業問題,專門派出了團隊跟康龍電子接觸,拿下了這個項目。
經過前期的考察和討論,最終省裏給出了方案,就是由福省康龍電子、花古國際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資,打造一座國內最先進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
花古國際對這一次的合作非常重視,也很迫切,江明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易小海說的話,讓江明意識到,手機研發的水比集團估計的要深的多。
“康龍電子的規模很大,光是研發人員就上幾百個,企業在福省也有很大的知名度,實力上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手機研發這事,真不是企業大不大能影響的……”
手機業的巨頭諾基亞,因為沒有跟上智能機的時代,一年時間,市場被搶光,最終倒下:“手機研發要是出不了產品,企業就是再大都沒用……”
這一點江明倒是不擔心:“康龍電子承諾一年內就能量產……”
“他們研究出成果了?”
“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概念機型,隻不過不能量產,現在就是要研究怎麽才能量產……”
“既然已經有概念機型,那這時候投資應該不吃虧……有幾千萬應該就能出成品了,到時候就是想著怎麽銷售了,要是廣告做的好,第一年1個億應該很輕鬆……”
江明看了易小海一眼:“你覺得國內最大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幾千萬就能打下來……”
“這個……”江明的問題確實把易小海問住了。
國內最大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確實不是最幾千萬就能解決的。
但是現在手機研發的技術含量確實不高,加上概念機都出來了,距離成品已經很近了,投資金額應該不會太大。
但是看江明的樣子,這投資金額貌似不低。
“有2兩個億不?”
易小海覺得,按照現在的物價和研發進度,2億的投資已經是比較高了,再多,風險就比較大了。
“10個億……”
易小海被江明報出的數字驚到了:“你千萬別告訴我,那個什麽研發基地要投資10個億?”
江明點頭:“就是10個億……”
“扯淡……”易小海想都不想罵了一句。
現在是90年代,不是動不動就投資十億、百億的20年後,10個億的投資,別說研發中心了,就是把國內手機通訊行業的高端人才全部請來都綽綽有餘。
而且國內的市場就那麽大,易小海如果沒記錯的話,國內最牛的手機品牌某導在2000年銷售移動電話60萬台,國產品牌移動電話銷量第一。
他們企業的利潤是多少呢?
扣除掉人員工資、銷售網點的建立以及稅務等等,一台手機真正的利潤500左右,一年的利潤是3個億。
康龍電子的手機能不能達到那種程度是個未知數,就算能達到70萬的銷售量,四年迴本,期間再投入資金研發新機型,開拓銷售渠道,差不多5年之後,才真正開始賺錢。
這種投資的風險大,迴報不成正比。
易小海現在終於知道江明為什麽這麽重視,又這麽小心翼翼。
“明哥,我覺得你最好能勸勸你外公,金額太大,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集團的情況比較糟糕,少壯派主張集團整體轉型,也是他們促成的這次合作,外公衡量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江明對這項投資是持反對意見的,不光是因為投資巨大,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對手機通訊行業完全不了解,而且集團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手機生產出來,怎麽銷售又是一個問題。
易小海的話更是堅定了江明反對的決心。
“你稍微等一下,我給你看一些材料……”
江明從池子裏站起來,出去找助理拿了一份文件,遞給易小海:“你看看……”
既然易小海對手機研發和生產都這麽了解,江明就索性把資料給易小海看,易小海給的建議越多,他去說服外公的幾率越大。
易小海接過江明遞過來的文件,打開。
這是一份三方合作協議。
福省康龍電子,花古國際和政府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共同負責管理手機生產和研發基地。
金陵政府提供一塊1500畝的商業用地,用作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的建造,這塊地折價七千萬,占新公司百分之7的股份。
福省康龍電子出資一億五千萬,加上技術入股,占新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二的股份。
花古國際出資八億五千萬,占百分之七十一的股份。
合作之後,由政府建立一個共管賬戶,三方共同監管,保證資金安全。
易小海簡單的翻閱之後發現,除了投資金額過大,還有就是花古國際在裏麵承擔的風險是最大的。
文件的後麵還有一份福省康龍電子的簡單介紹,沒有什麽實際用途,但是控股康龍電子的公司是一家離岸公司,讓易小海有所警覺。
“這公司的資質考察過嗎?
“政府考察過了,集團也派人去考察過了,那邊的企業現在有員工4千多人……”
“研究人員的比例,還有他們有哪些研究成果,都知道嗎?”
“這些資料還有樣機都在我外公那裏……”
易小海盯著文件上的離岸公司出神。
在這個年代,因為信息交流不通暢,出現過很多專門騙企業和政府的騙子。
他們的手法很簡單,在海外建立一家空殼公司,在內地收購一家倒閉的工廠,再從國外弄一些高端產品,貼牌變成自己的研發產品。
然後他們會找政府,把產品的未來前景描繪的很美好,然後就是建廠,而且一建就是國內最大、亞洲最大之類的。
.......
n
他迫切的去了解手機研發,是因為花古國際於省裏的一個聯合投資項目。
福省康龍電子計劃在華東地區投資建設一座研發和生產一體的大型手機工廠,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0個億。
手機研發和生產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結合,金陵在高新領域起步晚,沒有一家能拿的出手的企業。
省裏為了豐富產業多樣化,同時解決就業問題,專門派出了團隊跟康龍電子接觸,拿下了這個項目。
經過前期的考察和討論,最終省裏給出了方案,就是由福省康龍電子、花古國際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資,打造一座國內最先進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
花古國際對這一次的合作非常重視,也很迫切,江明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易小海說的話,讓江明意識到,手機研發的水比集團估計的要深的多。
“康龍電子的規模很大,光是研發人員就上幾百個,企業在福省也有很大的知名度,實力上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手機研發這事,真不是企業大不大能影響的……”
手機業的巨頭諾基亞,因為沒有跟上智能機的時代,一年時間,市場被搶光,最終倒下:“手機研發要是出不了產品,企業就是再大都沒用……”
這一點江明倒是不擔心:“康龍電子承諾一年內就能量產……”
“他們研究出成果了?”
“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概念機型,隻不過不能量產,現在就是要研究怎麽才能量產……”
“既然已經有概念機型,那這時候投資應該不吃虧……有幾千萬應該就能出成品了,到時候就是想著怎麽銷售了,要是廣告做的好,第一年1個億應該很輕鬆……”
江明看了易小海一眼:“你覺得國內最大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幾千萬就能打下來……”
“這個……”江明的問題確實把易小海問住了。
國內最大的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確實不是最幾千萬就能解決的。
但是現在手機研發的技術含量確實不高,加上概念機都出來了,距離成品已經很近了,投資金額應該不會太大。
但是看江明的樣子,這投資金額貌似不低。
“有2兩個億不?”
易小海覺得,按照現在的物價和研發進度,2億的投資已經是比較高了,再多,風險就比較大了。
“10個億……”
易小海被江明報出的數字驚到了:“你千萬別告訴我,那個什麽研發基地要投資10個億?”
江明點頭:“就是10個億……”
“扯淡……”易小海想都不想罵了一句。
現在是90年代,不是動不動就投資十億、百億的20年後,10個億的投資,別說研發中心了,就是把國內手機通訊行業的高端人才全部請來都綽綽有餘。
而且國內的市場就那麽大,易小海如果沒記錯的話,國內最牛的手機品牌某導在2000年銷售移動電話60萬台,國產品牌移動電話銷量第一。
他們企業的利潤是多少呢?
扣除掉人員工資、銷售網點的建立以及稅務等等,一台手機真正的利潤500左右,一年的利潤是3個億。
康龍電子的手機能不能達到那種程度是個未知數,就算能達到70萬的銷售量,四年迴本,期間再投入資金研發新機型,開拓銷售渠道,差不多5年之後,才真正開始賺錢。
這種投資的風險大,迴報不成正比。
易小海現在終於知道江明為什麽這麽重視,又這麽小心翼翼。
“明哥,我覺得你最好能勸勸你外公,金額太大,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集團的情況比較糟糕,少壯派主張集團整體轉型,也是他們促成的這次合作,外公衡量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江明對這項投資是持反對意見的,不光是因為投資巨大,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對手機通訊行業完全不了解,而且集團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手機生產出來,怎麽銷售又是一個問題。
易小海的話更是堅定了江明反對的決心。
“你稍微等一下,我給你看一些材料……”
江明從池子裏站起來,出去找助理拿了一份文件,遞給易小海:“你看看……”
既然易小海對手機研發和生產都這麽了解,江明就索性把資料給易小海看,易小海給的建議越多,他去說服外公的幾率越大。
易小海接過江明遞過來的文件,打開。
這是一份三方合作協議。
福省康龍電子,花古國際和政府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共同負責管理手機生產和研發基地。
金陵政府提供一塊1500畝的商業用地,用作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的建造,這塊地折價七千萬,占新公司百分之7的股份。
福省康龍電子出資一億五千萬,加上技術入股,占新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二的股份。
花古國際出資八億五千萬,占百分之七十一的股份。
合作之後,由政府建立一個共管賬戶,三方共同監管,保證資金安全。
易小海簡單的翻閱之後發現,除了投資金額過大,還有就是花古國際在裏麵承擔的風險是最大的。
文件的後麵還有一份福省康龍電子的簡單介紹,沒有什麽實際用途,但是控股康龍電子的公司是一家離岸公司,讓易小海有所警覺。
“這公司的資質考察過嗎?
“政府考察過了,集團也派人去考察過了,那邊的企業現在有員工4千多人……”
“研究人員的比例,還有他們有哪些研究成果,都知道嗎?”
“這些資料還有樣機都在我外公那裏……”
易小海盯著文件上的離岸公司出神。
在這個年代,因為信息交流不通暢,出現過很多專門騙企業和政府的騙子。
他們的手法很簡單,在海外建立一家空殼公司,在內地收購一家倒閉的工廠,再從國外弄一些高端產品,貼牌變成自己的研發產品。
然後他們會找政府,把產品的未來前景描繪的很美好,然後就是建廠,而且一建就是國內最大、亞洲最大之類的。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