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從慶國迴來以後就一直待在栗廣平原裏,默默的等待著機會。所有勢力也都安靜了下來,就連一直想要推翻離國朝廷的五路諸侯也沒有再惹是生非了。所有人都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積攢實力,不動則已,一鳴驚人。
丹州和涼州的發展也還不錯,隨著時間的流逝,武王的名聲在離國也慢慢傳達出來。所有人都知道離國的北方有著這麽一塊領土,那裏沒有苛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就憑這一點,就吸引了不少百姓。但是王修建設丹州和涼州卻惹怒了不少名門望族,對詞也不斷有人在朝廷之上汙蔑王修。
王成現在也慢慢地掌控了權力,自打五諸侯起事以來,朝廷就變成了一塊整體,這樣也讓君臣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加深。王成也趁機不斷地奪權,現在的朝廷已經可以說是他為中心,他也不至於向當太子那會兒還需要看別人臉色。所以對他而言這些諸侯倒是做了一件好事。隻不過現在頭疼的是該怎麽處理王修。
王修現在還有用,這些諸侯也是擔心王修的能力才會安靜下來,如果朝廷和武王之間不和,到最後肯定會被逐個擊破。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王修的所作所為讓所有官員都頗有怨言,丹州和涼州已經成為王修一個人的地方了,甚至說那些大家族都無法插手。
這對於王成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名門望族的影響力減弱,他這個皇帝的影響力就會變大。但是在他這個皇帝的名聲變大時,武王的名聲卻比這個皇帝還要大,這點就有點過了。王成也不是沒有想過削弱王修的勢力,但是動作太小則顯得不痛不癢,動作太大又會引起王修的不滿。
王修的這個想法不錯,以武治政,以政治民。官員迫於王修的壓力和金錢名聲的欲望倒也是安心辦事,武官這邊則由於王修的威信倒也不會亂朝政。但這樣倒是也有一個隱患,如果王修沒有那麽大的威信亦或者王修身死,那麽他創造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就像王彥那般。
所以王成對於手下官員對王修的控訴倒不會有那麽大的反應,這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攻自破,隻有活下去才能應有盡有。王成或者是所有人都在等這麽一個機會,吃掉王修“遺產”的機會,除非王修可以找到一個可以代替他的人,而且這個人還不會變心。王彥沒找到,所以現在的離國已經到了多事之秋,被眾人瓜分,王修估計也很難了。
但是就現在而言,丹州和涼州的發展依舊在繼續,王修隱隱約約快要成為離國最強大的一個諸侯。雖然其餘人也想幹擾這兩個州的發展,比如隔斷商路等,但是效果依舊沒有那麽好。在賈行商會的帶領下,還是會有不少人冒著風險和王修做生意。王修對賈行商會這一批商會非常在意,甚至因此還與平西候、北齊公打過幾次。
剛開始有來有迴,但是自從王修展露出他那護短和斬盡殺絕的脾氣後,已經沒有願意惹王修了。就算抓到了那些商隊也不敢再去關押他們,或者說幹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諸侯對手下人的陽奉陰違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總不能全殺了,如果真這樣做,他們相信王修和皇帝應該非常樂見其成。
王成的隱忍也讓他們感到難受,周圍五個反賊圍著他還能睡得著。如果王成年輕氣盛,受不了他們的挑釁隨意出兵,他們或許還能抓住對方的失誤一鼓作氣將王成拿下。但是這個當了幾十年太子的人又怎麽會沒有耐心,自打知道這些諸侯的實力以後,王成也潛伏下來了。現在就比誰活得時間長,犯的錯誤少。不過王成也不擔心,反正他死了以後王修就有理由大軍南下了,到時候怎麽樣和他無關了,隻不過可能會委屈自己的那些後輩了。
就這樣過了三年。三年以來武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王爺,雖然不知道這位武王有多少軍隊,但是按照丹州和涼州的人口來看,王修手下的軍隊一定不會少。靈山和栗廣平原上都有王修的軍隊,隻不過具體的數量沒人知道。
這三年倒是也平靜,沒有天災,沒有人禍,甚至可以說是離國近幾十年以來最安靜的一段時間。不過這場平靜終究還是被打破了,不過打破的源頭卻並不是來源離國內部。
首先的荒國,由於荒國的政策問題,他們現在還沒有辦法自給自足,所以需要不斷地向外擴張。但是最近幾年的平靜阻礙了他們擴張的步伐,所以一些人開始對元大有所怨言,到現在已經演變為一場內亂。
荒國的內亂又吸引到了餘國的目光,上次餘國和慶國開戰被荒國趁虛而入,這次餘國的皇帝也想來一次趁火打劫。在他們的想法中,不僅要把當初被奪走的地方奪迴來,還要給荒國留下一個教訓。
慶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荒國被滅,要不然最後麵對的壓力就太大了。於是除了讓景王蘇千遜增援荒國以外,還讓崔幹在北陽城牽製餘國。如果可以的話,將上次被搶迴去的地盤搶迴來就更好了。
安國也是一樣的心理,慶國出兵攻餘,他也出兵,想要將慶國的整個西郡打下來。這次進攻給吳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到最後吳為差點身隕。若不是得柳成化拚命救出,現在慶國的西邊已經亂作一團了。
東夷公看見安國的注意力都在慶國,便打著支援慶國的旗號像安國進攻。東夷公的突然加入令所有人震驚,在此之前離國從來不會幹涉外界的戰爭。所以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安國被連下十城,一度被處於下風。
東夷公的動靜也影響到了離國的眾人,王成現在就等著安國的反攻,然後借安國之力攻打東夷公。隻不過其他人不會讓王成如願,在盛國公的帶領下,除了留下北齊公盯防王修,其餘人都向京城出兵。一直等下去等到死也不會等到什麽結果的,還不如趁現在拚一下。雖然王修這三年一直在變強,但是他們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幹。隻要牽製住王修,他們還是可以攻下京城的。
隻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王修並沒有動兵支援京城,甚至說一點動兵的意向都沒有。這就讓北齊公非常詫異,原本他已經準備好和王修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是王修卻根本沒有想和他打起來的念頭。不過雖然如此,他還是沒有放下戒備心,在成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
丹州和涼州的發展也還不錯,隨著時間的流逝,武王的名聲在離國也慢慢傳達出來。所有人都知道離國的北方有著這麽一塊領土,那裏沒有苛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就憑這一點,就吸引了不少百姓。但是王修建設丹州和涼州卻惹怒了不少名門望族,對詞也不斷有人在朝廷之上汙蔑王修。
王成現在也慢慢地掌控了權力,自打五諸侯起事以來,朝廷就變成了一塊整體,這樣也讓君臣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加深。王成也趁機不斷地奪權,現在的朝廷已經可以說是他為中心,他也不至於向當太子那會兒還需要看別人臉色。所以對他而言這些諸侯倒是做了一件好事。隻不過現在頭疼的是該怎麽處理王修。
王修現在還有用,這些諸侯也是擔心王修的能力才會安靜下來,如果朝廷和武王之間不和,到最後肯定會被逐個擊破。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王修的所作所為讓所有官員都頗有怨言,丹州和涼州已經成為王修一個人的地方了,甚至說那些大家族都無法插手。
這對於王成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名門望族的影響力減弱,他這個皇帝的影響力就會變大。但是在他這個皇帝的名聲變大時,武王的名聲卻比這個皇帝還要大,這點就有點過了。王成也不是沒有想過削弱王修的勢力,但是動作太小則顯得不痛不癢,動作太大又會引起王修的不滿。
王修的這個想法不錯,以武治政,以政治民。官員迫於王修的壓力和金錢名聲的欲望倒也是安心辦事,武官這邊則由於王修的威信倒也不會亂朝政。但這樣倒是也有一個隱患,如果王修沒有那麽大的威信亦或者王修身死,那麽他創造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就像王彥那般。
所以王成對於手下官員對王修的控訴倒不會有那麽大的反應,這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攻自破,隻有活下去才能應有盡有。王成或者是所有人都在等這麽一個機會,吃掉王修“遺產”的機會,除非王修可以找到一個可以代替他的人,而且這個人還不會變心。王彥沒找到,所以現在的離國已經到了多事之秋,被眾人瓜分,王修估計也很難了。
但是就現在而言,丹州和涼州的發展依舊在繼續,王修隱隱約約快要成為離國最強大的一個諸侯。雖然其餘人也想幹擾這兩個州的發展,比如隔斷商路等,但是效果依舊沒有那麽好。在賈行商會的帶領下,還是會有不少人冒著風險和王修做生意。王修對賈行商會這一批商會非常在意,甚至因此還與平西候、北齊公打過幾次。
剛開始有來有迴,但是自從王修展露出他那護短和斬盡殺絕的脾氣後,已經沒有願意惹王修了。就算抓到了那些商隊也不敢再去關押他們,或者說幹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諸侯對手下人的陽奉陰違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總不能全殺了,如果真這樣做,他們相信王修和皇帝應該非常樂見其成。
王成的隱忍也讓他們感到難受,周圍五個反賊圍著他還能睡得著。如果王成年輕氣盛,受不了他們的挑釁隨意出兵,他們或許還能抓住對方的失誤一鼓作氣將王成拿下。但是這個當了幾十年太子的人又怎麽會沒有耐心,自打知道這些諸侯的實力以後,王成也潛伏下來了。現在就比誰活得時間長,犯的錯誤少。不過王成也不擔心,反正他死了以後王修就有理由大軍南下了,到時候怎麽樣和他無關了,隻不過可能會委屈自己的那些後輩了。
就這樣過了三年。三年以來武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王爺,雖然不知道這位武王有多少軍隊,但是按照丹州和涼州的人口來看,王修手下的軍隊一定不會少。靈山和栗廣平原上都有王修的軍隊,隻不過具體的數量沒人知道。
這三年倒是也平靜,沒有天災,沒有人禍,甚至可以說是離國近幾十年以來最安靜的一段時間。不過這場平靜終究還是被打破了,不過打破的源頭卻並不是來源離國內部。
首先的荒國,由於荒國的政策問題,他們現在還沒有辦法自給自足,所以需要不斷地向外擴張。但是最近幾年的平靜阻礙了他們擴張的步伐,所以一些人開始對元大有所怨言,到現在已經演變為一場內亂。
荒國的內亂又吸引到了餘國的目光,上次餘國和慶國開戰被荒國趁虛而入,這次餘國的皇帝也想來一次趁火打劫。在他們的想法中,不僅要把當初被奪走的地方奪迴來,還要給荒國留下一個教訓。
慶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荒國被滅,要不然最後麵對的壓力就太大了。於是除了讓景王蘇千遜增援荒國以外,還讓崔幹在北陽城牽製餘國。如果可以的話,將上次被搶迴去的地盤搶迴來就更好了。
安國也是一樣的心理,慶國出兵攻餘,他也出兵,想要將慶國的整個西郡打下來。這次進攻給吳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到最後吳為差點身隕。若不是得柳成化拚命救出,現在慶國的西邊已經亂作一團了。
東夷公看見安國的注意力都在慶國,便打著支援慶國的旗號像安國進攻。東夷公的突然加入令所有人震驚,在此之前離國從來不會幹涉外界的戰爭。所以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安國被連下十城,一度被處於下風。
東夷公的動靜也影響到了離國的眾人,王成現在就等著安國的反攻,然後借安國之力攻打東夷公。隻不過其他人不會讓王成如願,在盛國公的帶領下,除了留下北齊公盯防王修,其餘人都向京城出兵。一直等下去等到死也不會等到什麽結果的,還不如趁現在拚一下。雖然王修這三年一直在變強,但是他們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幹。隻要牽製住王修,他們還是可以攻下京城的。
隻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王修並沒有動兵支援京城,甚至說一點動兵的意向都沒有。這就讓北齊公非常詫異,原本他已經準備好和王修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是王修卻根本沒有想和他打起來的念頭。不過雖然如此,他還是沒有放下戒備心,在成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