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陶望齡轉身準備離開之際,徐渭突然叫住,等他轉過身來,又問道:“當真不求畫?”
陶望齡趕緊搖頭。
方丈念道:“阿彌陀佛,貧僧觀二位施主和我佛門有緣啊!”
“莫胡說,我徐文長一生信道不信佛,你可喚我青藤道士。”徐渭很不屑的說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這就不打擾,明日再來。”方丈說完,躬身行禮退去。
“這老和尚,這寺廟,似乎和以前不大一樣了。”徐渭疑惑的看著方丈躬身退出去,總感覺有哪裏不大對勁。
“聽母親說自從雲棲寺的祩宏整頓佛廟以來,我紹興各大寺廟風氣為之一變。”陶望齡給徐渭講解道。
“沒想到在牢裏待了幾年,外麵都大變樣了。”徐渭喃喃自語道。
陶望齡打量著方丈室,隻見室內亂糟糟的,全是畫稿,看著看著很快就被對麵牆上掛著的一幅《墨葡萄圖》給吸引住了。
正待細看時,徐渭一聲大喝:“小子,給我磨墨。”
陶望齡嚇了一跳,一時沒反應過來。
徐渭再次催促道:“臭小子,你耳聾嗎?趕緊磨墨!”看書喇
“哎!”
陶望齡應了一聲,跑上前來磨起墨來,也不多問。很快墨就暈開了。
徐渭取下畫來,鋪在桌上,執筆就在《墨葡萄圖》題起詩來:
半生落魄已成翁,
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
閑拋閑擲野藤中。
最後落款:青藤老人。
陶望齡念叨了幾遍,突然說道:“可這是方丈室,沒有書齋,何況現在是白天,哪來的晚風?”
“滾,焚琴煮鶴之輩,待在這礙我眼!”
陶望齡驚得瞪大了眼,這人怎麽說翻臉就翻臉啊!
被趕出來的陶望齡無法,看著手上的墨汙,隻得歎息,趕緊找水洗了手,這才不慌不忙的走了出去。
來到佛堂,陶母已經敬完香,正和方丈談佛理,陶望齡趕緊走了過去行禮道:“見過方丈大師,母親我迴來了。”
“哦,小施主與徐施主敘完了?”方丈問道。
陶望齡點了點頭,又想了想告訴他說:“青藤老人已經給畫題詩,方丈可去看看。”
“善哉善哉,畫在那,詩就在那,它們不會跑。不急不急。”方丈麵露喜色,連唿善哉,繼而又說道。也不知是對自己說,還是對他們說的。
方丈又和陶母說了好一迴,在陶母告辭離去時,方丈突然對陶望齡說道:“有觀你與徐施主有緣,早來一日他沒來,晚來一日他已走,或許你們日後還會有交集。”
陶望齡神色不動的說道:“多謝方丈!”
出了寺廟,上到車上,陶母問道:“方丈所說陶施主是何人?”
“母親,正是徐渭徐文長。”
陶母眉頭一皺,說道:“日後少跟他來往。”
“是,母親。”陶望齡也不辯解,趕緊應道。他知道徐渭殺妻事件在紹興傳得沸沸揚揚,婦人女子對徐渭多有詬病。
第二日,徐渭睡到中午才起來,方丈早已經候在一旁,見他醒來,說道:“施主,還請洗漱,齋飯也在此。”
徐渭看都沒看他一眼,端起齋飯就狼吞虎咽起來。吃完把碗一放,說道:“老和尚我該走了。”
“多謝施主賜墨,這裏有些盤纏,還請笑納!”方丈拿出一個錢袋,笑著遞給徐渭。
徐渭也不推辭,結果就塞進腰帶,指了指《墨葡萄圖》,又指了指散落一地的畫稿,說道:“詩也題了,這些廢紙你自個拿去處理,燒也好,賣也好,就抵這住宿錢了。”
方丈聞言一喜,忙說:“多謝施主布施!”
徐渭灑然一笑,揮了揮手,徑直離去。對他而言,錢財如糞土,他的每一幅畫稿都能讓普通人家過一輩子。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因為他從不賣畫,隻送畫。
徐渭離開紹興,一路行船北上。一日來到常州,興致來了,叫道:“船家,停下,停下!”
船家為難道:“客官,大家都趕路,這還沒到休息碼頭,怎麽能停下呢?”
徐渭並不理他,見船家和其他乘客都不願意,他就挽起袖子,脫下袍子,就要跳河,還好旁邊的人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
見他這般不要命,船家隻好給停船讓他下,徐渭哈哈大笑,掏出方丈給的盤纏就扔在船上,說道:“等我的話,這些錢你們大家就分了,不等的話,就自個走吧!我也追不上你們。”
眾人見有錢,也就不急這一時,船家也趕緊向大家保證,待會路上一定劃快點,把時間趕迴來。
徐渭下來,發現風景和船上大不一樣,好不失望。來到一座橋邊,看見一個老農挑著一擔糞走來。
他也不嫌臭,還很好奇的打量起來,見老農滿頭大汗,便上前說道:“老人家,這橋上挑了不好走,我幫你抬過去罷!”
那老農見他是斯文人,不敢勞他,但徐渭興致來了,哪管你答應不答應,操手就上,老農隻得答應,於是二人一起把一隻糞桶抬過橋去。
過了橋來,老農連聲感謝,說道:“勞煩秀才……”
老農還沒說完,徐渭擦了擦額頭的汗,擺了擺手說道:“我乏極了,那一桶不能再抬了,請你自己設法罷!”
說完徑直離去,上船走人。隻留下老農一人在那目瞪口呆。
船繼續北上,很快過了鎮江,渡過長江來到了揚州,停靠在碼頭。
徐渭下船百無聊賴的逛著,途經一客棧,忽聽有人誦道:
“琉球佩刀光照水,三年不磨繡花紫。
換錢解向市中懸,我貴彼賤無人市。
家惟此刀頗直錢,易錢不得愁欲死。
客問此刀值幾何,廣州五葛飛輕雨。
及今求市不較量,但輸三葛錢亦止。
千人十往九不顧,向刀長立折雙趾。
一日不食良巳饑,兩日不食將何以。
卻走異縣告長官,往日停車儻知己。
平生自有孟嚐心,今日翻思門下士。”
徐渭神情恍惚,仿佛迴到了二十七年前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那時他還是一個有為青年。
陶望齡趕緊搖頭。
方丈念道:“阿彌陀佛,貧僧觀二位施主和我佛門有緣啊!”
“莫胡說,我徐文長一生信道不信佛,你可喚我青藤道士。”徐渭很不屑的說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這就不打擾,明日再來。”方丈說完,躬身行禮退去。
“這老和尚,這寺廟,似乎和以前不大一樣了。”徐渭疑惑的看著方丈躬身退出去,總感覺有哪裏不大對勁。
“聽母親說自從雲棲寺的祩宏整頓佛廟以來,我紹興各大寺廟風氣為之一變。”陶望齡給徐渭講解道。
“沒想到在牢裏待了幾年,外麵都大變樣了。”徐渭喃喃自語道。
陶望齡打量著方丈室,隻見室內亂糟糟的,全是畫稿,看著看著很快就被對麵牆上掛著的一幅《墨葡萄圖》給吸引住了。
正待細看時,徐渭一聲大喝:“小子,給我磨墨。”
陶望齡嚇了一跳,一時沒反應過來。
徐渭再次催促道:“臭小子,你耳聾嗎?趕緊磨墨!”看書喇
“哎!”
陶望齡應了一聲,跑上前來磨起墨來,也不多問。很快墨就暈開了。
徐渭取下畫來,鋪在桌上,執筆就在《墨葡萄圖》題起詩來:
半生落魄已成翁,
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
閑拋閑擲野藤中。
最後落款:青藤老人。
陶望齡念叨了幾遍,突然說道:“可這是方丈室,沒有書齋,何況現在是白天,哪來的晚風?”
“滾,焚琴煮鶴之輩,待在這礙我眼!”
陶望齡驚得瞪大了眼,這人怎麽說翻臉就翻臉啊!
被趕出來的陶望齡無法,看著手上的墨汙,隻得歎息,趕緊找水洗了手,這才不慌不忙的走了出去。
來到佛堂,陶母已經敬完香,正和方丈談佛理,陶望齡趕緊走了過去行禮道:“見過方丈大師,母親我迴來了。”
“哦,小施主與徐施主敘完了?”方丈問道。
陶望齡點了點頭,又想了想告訴他說:“青藤老人已經給畫題詩,方丈可去看看。”
“善哉善哉,畫在那,詩就在那,它們不會跑。不急不急。”方丈麵露喜色,連唿善哉,繼而又說道。也不知是對自己說,還是對他們說的。
方丈又和陶母說了好一迴,在陶母告辭離去時,方丈突然對陶望齡說道:“有觀你與徐施主有緣,早來一日他沒來,晚來一日他已走,或許你們日後還會有交集。”
陶望齡神色不動的說道:“多謝方丈!”
出了寺廟,上到車上,陶母問道:“方丈所說陶施主是何人?”
“母親,正是徐渭徐文長。”
陶母眉頭一皺,說道:“日後少跟他來往。”
“是,母親。”陶望齡也不辯解,趕緊應道。他知道徐渭殺妻事件在紹興傳得沸沸揚揚,婦人女子對徐渭多有詬病。
第二日,徐渭睡到中午才起來,方丈早已經候在一旁,見他醒來,說道:“施主,還請洗漱,齋飯也在此。”
徐渭看都沒看他一眼,端起齋飯就狼吞虎咽起來。吃完把碗一放,說道:“老和尚我該走了。”
“多謝施主賜墨,這裏有些盤纏,還請笑納!”方丈拿出一個錢袋,笑著遞給徐渭。
徐渭也不推辭,結果就塞進腰帶,指了指《墨葡萄圖》,又指了指散落一地的畫稿,說道:“詩也題了,這些廢紙你自個拿去處理,燒也好,賣也好,就抵這住宿錢了。”
方丈聞言一喜,忙說:“多謝施主布施!”
徐渭灑然一笑,揮了揮手,徑直離去。對他而言,錢財如糞土,他的每一幅畫稿都能讓普通人家過一輩子。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因為他從不賣畫,隻送畫。
徐渭離開紹興,一路行船北上。一日來到常州,興致來了,叫道:“船家,停下,停下!”
船家為難道:“客官,大家都趕路,這還沒到休息碼頭,怎麽能停下呢?”
徐渭並不理他,見船家和其他乘客都不願意,他就挽起袖子,脫下袍子,就要跳河,還好旁邊的人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
見他這般不要命,船家隻好給停船讓他下,徐渭哈哈大笑,掏出方丈給的盤纏就扔在船上,說道:“等我的話,這些錢你們大家就分了,不等的話,就自個走吧!我也追不上你們。”
眾人見有錢,也就不急這一時,船家也趕緊向大家保證,待會路上一定劃快點,把時間趕迴來。
徐渭下來,發現風景和船上大不一樣,好不失望。來到一座橋邊,看見一個老農挑著一擔糞走來。
他也不嫌臭,還很好奇的打量起來,見老農滿頭大汗,便上前說道:“老人家,這橋上挑了不好走,我幫你抬過去罷!”
那老農見他是斯文人,不敢勞他,但徐渭興致來了,哪管你答應不答應,操手就上,老農隻得答應,於是二人一起把一隻糞桶抬過橋去。
過了橋來,老農連聲感謝,說道:“勞煩秀才……”
老農還沒說完,徐渭擦了擦額頭的汗,擺了擺手說道:“我乏極了,那一桶不能再抬了,請你自己設法罷!”
說完徑直離去,上船走人。隻留下老農一人在那目瞪口呆。
船繼續北上,很快過了鎮江,渡過長江來到了揚州,停靠在碼頭。
徐渭下船百無聊賴的逛著,途經一客棧,忽聽有人誦道:
“琉球佩刀光照水,三年不磨繡花紫。
換錢解向市中懸,我貴彼賤無人市。
家惟此刀頗直錢,易錢不得愁欲死。
客問此刀值幾何,廣州五葛飛輕雨。
及今求市不較量,但輸三葛錢亦止。
千人十往九不顧,向刀長立折雙趾。
一日不食良巳饑,兩日不食將何以。
卻走異縣告長官,往日停車儻知己。
平生自有孟嚐心,今日翻思門下士。”
徐渭神情恍惚,仿佛迴到了二十七年前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那時他還是一個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