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陽笑道:“這個無所謂的,不是還有石油麽。”
巴特爾隨口說道:“目前國際油價動蕩不堪,我國的開采力度也相對低下,還是要在其他方麵共同發展。”
兩人隨口聊了幾句石油行情,範陽一一對答。
看看聊得差不多了,範陽終於插入正題,對別列佐夫斯基問道:“其實我還有點問題想跟先生請教一下,如果我想進口一批汽車用的鋼材,在你們那裏辦得到嗎?應該在哪裏諮詢比較好?”
別列夫斯基明顯的精神一振,將背從椅子上抬了起來,他坐了十多年的勞改農場,好不容易重獲自由,對工廠的感情很深,無時不刻的希望盡自己的一片綿薄之力,瞬間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神情熱切的說道:“我可以辦到,你需要什麽鋼材?我可以向你推薦。”
看他這個樣子,範陽就覺得有戲了:“稍等,鋼材方麵我也不懂,我迴去拿個資料。”
返迴座位,將早準備好的文件給拿了過來。
抽出最麵上的一張,遞給別列佐夫斯基。
然而,兩分鍾過去了,別列佐夫斯基臉色卻越來越黯,喃喃的說道:“你們這是造飛機嗎?”
這到是把範陽問個一愣:“不,您應該是開玩笑了,這是一家汽車工廠委托我們呢進口的鋼材。”
“汽車?”
“對。”
別列佐夫斯基整個人瞬間猥頓了下去。
資料上寫著鋼材牌號,qste320tm。
範陽看不懂,他自然是看得懂的。
就憑這一串數字,體現出的是什麽?技術水平。
所謂鋼鐵,在基礎的程度上,還是相對簡單的,無非不過煉鐵成鋼,這一點古代人用原始的方法也能達到。
二戰以後,前蘇連的鋼鐵工業飛速發展,在國際上已經達到了領先水平。
可即使國際領先,在普通的碳素結構鋼方麵,也僅僅隻有8個型號而已。
從0號鋼,到7號鋼。
0號最軟,7號最硬。
然後分成abc三個品質等級。
靠著這8號基礎鋼材,前蘇連建成了鋼鐵洪流。
中國方麵,前蘇連擊潰曰本遠征軍過後,接手了曰本在東北經營幾十年的老工業基地,鋼鐵產業才慢慢的發展起來。
而技術上,卻采用的蘇連技術,依然隻是這8號鋼材而已。
也正是這8號鋼材,幫助中國在50到70年代,大煉鋼鐵,建造起了完整的工業體係。
然後別列佐夫斯基就坐牢了,與世隔絕11年。
等到他出來過後,世界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
鋼鐵技術突飛猛進,中國這邊從1978年開始,跟曰本新曰鐵公司達成合作,建立上海寶鋼鋼鐵廠,就完全采用的曰本技術了。
等到1988年,中國已經完全擯棄了要求最低的0號鋼,和應用極少的7號鋼,並將工業目錄參照西方《iso630》標準,在普通碳素結構鋼方麵,定為了4種牌號。
也不再采用簡單的一二三四號鋼,而是改成了更加複雜,力學性能更加準確的,q195mpa,q215mpa,q235mpa,q275mpa。
q,是屈服強度的中文縮寫,mpa,是兆帕的意思,一兆帕等於10公斤的壓力,195兆帕的話,就代表鋼材能承受每平方毫米23.5公斤的拉力,標準厚度或直徑為16毫米,每平方米的話,就能承受1950公斤的重量。
同理,q215,就能承受2150公斤的重量。
這代表著鋼材的強度,韌性,和力學水平。
而與之相應的,強度越高,技術水平也要求越高。
中國生產最優秀的產品,當屬q235,也是各大鋼廠生產最多的產品,在八十年代就年產數千萬噸。
然而哈薩克斯坦呢?
直到90年代,還沿用著前蘇連的8號鋼材體係。
還隻有哈馬鋼能造得出來,並且也隻能造出0到4號鋼而已。
其他的另外幾座大型鋼鐵廠,隻能生產鐵胚和最普通的鋼胚而已,完全做不出型材,隻為厄羅斯的鋼鐵廠做原材料供應。
到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別利佐夫斯基受到重視,又把他給請出來主持哈馬鋼的產業升級。
饒他是這方麵的專家,可畢竟脫離社會太久,他出來之後摳破腦袋,研究曰本方麵的鋼鐵技術,企圖與世界接軌。
也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建立了最先進的軋鋼四廠。
但時間未免太過倉促,別說q235了,就連q195也非常勉強。
技術上太過落後啊。
然而,眼前的這張清單上,赫然列著的是,qste320tm。
q,代表著屈服強度,st,則是德文stahl鋼鐵的縮寫,代表德國標準,後綴tm是熱處理的意思,中國的鋼鐵技術在這幾年像是坐了火箭一般飛速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出口大國,哈薩克斯坦連195都吃力,中國卻已經應用320的屈服強度。
這一連串的數字加起來,則表示,屈服強度在320兆帕,冷軋熱成型細晶粒結構鋼。
再下麵的一層,還標注著c≤0.10,si≤0.30,mn≤0.50,……
代表碳磷硫矽等等化學元素。
精準控製到這種程度?這拿來造飛機都足夠了,居然用來造汽車?
這份頹唐可想而知了。
別列佐夫斯基老實的搖頭:“這個我可能發表不了意見。”
範陽不知:“額?為什麽?”
別列佐夫斯基老臉一紅,這他麽太欺負人了:“我們還是換個話題。”
“咳,咳。”範陽不知他為何迴避,解釋道:“是這樣的,我們是受到一家汽車公司的委托,想要進口一批這樣的鋼材,這是車型,方便的話幫我過目一下。”
順便將ca141的照片遞了過去。
別列佐夫斯基一看就覺得眼熟:“這好像是我們的嘎斯130吧?但車頭不一樣。”
範陽則順勢把車仔仔細細的介紹了一番,包括它的來曆,和生產結構,給完整的翻譯了一遍。
別列佐夫斯基一邊看,一邊頻頻的驚歎,身為鋼鐵和動力專家,對機械構造和發動機之類,他也是比較清楚的,自然明白這是什麽樣的水平,這份技術,不光哈薩克斯坦,就連厄羅斯也被遠遠的拋在了後麵。
等範陽介紹完,別列佐夫斯基做恍然大悟狀:“原來是跟日本合作。”
巴特爾隨口說道:“目前國際油價動蕩不堪,我國的開采力度也相對低下,還是要在其他方麵共同發展。”
兩人隨口聊了幾句石油行情,範陽一一對答。
看看聊得差不多了,範陽終於插入正題,對別列佐夫斯基問道:“其實我還有點問題想跟先生請教一下,如果我想進口一批汽車用的鋼材,在你們那裏辦得到嗎?應該在哪裏諮詢比較好?”
別列夫斯基明顯的精神一振,將背從椅子上抬了起來,他坐了十多年的勞改農場,好不容易重獲自由,對工廠的感情很深,無時不刻的希望盡自己的一片綿薄之力,瞬間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神情熱切的說道:“我可以辦到,你需要什麽鋼材?我可以向你推薦。”
看他這個樣子,範陽就覺得有戲了:“稍等,鋼材方麵我也不懂,我迴去拿個資料。”
返迴座位,將早準備好的文件給拿了過來。
抽出最麵上的一張,遞給別列佐夫斯基。
然而,兩分鍾過去了,別列佐夫斯基臉色卻越來越黯,喃喃的說道:“你們這是造飛機嗎?”
這到是把範陽問個一愣:“不,您應該是開玩笑了,這是一家汽車工廠委托我們呢進口的鋼材。”
“汽車?”
“對。”
別列佐夫斯基整個人瞬間猥頓了下去。
資料上寫著鋼材牌號,qste320tm。
範陽看不懂,他自然是看得懂的。
就憑這一串數字,體現出的是什麽?技術水平。
所謂鋼鐵,在基礎的程度上,還是相對簡單的,無非不過煉鐵成鋼,這一點古代人用原始的方法也能達到。
二戰以後,前蘇連的鋼鐵工業飛速發展,在國際上已經達到了領先水平。
可即使國際領先,在普通的碳素結構鋼方麵,也僅僅隻有8個型號而已。
從0號鋼,到7號鋼。
0號最軟,7號最硬。
然後分成abc三個品質等級。
靠著這8號基礎鋼材,前蘇連建成了鋼鐵洪流。
中國方麵,前蘇連擊潰曰本遠征軍過後,接手了曰本在東北經營幾十年的老工業基地,鋼鐵產業才慢慢的發展起來。
而技術上,卻采用的蘇連技術,依然隻是這8號鋼材而已。
也正是這8號鋼材,幫助中國在50到70年代,大煉鋼鐵,建造起了完整的工業體係。
然後別列佐夫斯基就坐牢了,與世隔絕11年。
等到他出來過後,世界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
鋼鐵技術突飛猛進,中國這邊從1978年開始,跟曰本新曰鐵公司達成合作,建立上海寶鋼鋼鐵廠,就完全采用的曰本技術了。
等到1988年,中國已經完全擯棄了要求最低的0號鋼,和應用極少的7號鋼,並將工業目錄參照西方《iso630》標準,在普通碳素結構鋼方麵,定為了4種牌號。
也不再采用簡單的一二三四號鋼,而是改成了更加複雜,力學性能更加準確的,q195mpa,q215mpa,q235mpa,q275mpa。
q,是屈服強度的中文縮寫,mpa,是兆帕的意思,一兆帕等於10公斤的壓力,195兆帕的話,就代表鋼材能承受每平方毫米23.5公斤的拉力,標準厚度或直徑為16毫米,每平方米的話,就能承受1950公斤的重量。
同理,q215,就能承受2150公斤的重量。
這代表著鋼材的強度,韌性,和力學水平。
而與之相應的,強度越高,技術水平也要求越高。
中國生產最優秀的產品,當屬q235,也是各大鋼廠生產最多的產品,在八十年代就年產數千萬噸。
然而哈薩克斯坦呢?
直到90年代,還沿用著前蘇連的8號鋼材體係。
還隻有哈馬鋼能造得出來,並且也隻能造出0到4號鋼而已。
其他的另外幾座大型鋼鐵廠,隻能生產鐵胚和最普通的鋼胚而已,完全做不出型材,隻為厄羅斯的鋼鐵廠做原材料供應。
到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別利佐夫斯基受到重視,又把他給請出來主持哈馬鋼的產業升級。
饒他是這方麵的專家,可畢竟脫離社會太久,他出來之後摳破腦袋,研究曰本方麵的鋼鐵技術,企圖與世界接軌。
也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建立了最先進的軋鋼四廠。
但時間未免太過倉促,別說q235了,就連q195也非常勉強。
技術上太過落後啊。
然而,眼前的這張清單上,赫然列著的是,qste320tm。
q,代表著屈服強度,st,則是德文stahl鋼鐵的縮寫,代表德國標準,後綴tm是熱處理的意思,中國的鋼鐵技術在這幾年像是坐了火箭一般飛速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出口大國,哈薩克斯坦連195都吃力,中國卻已經應用320的屈服強度。
這一連串的數字加起來,則表示,屈服強度在320兆帕,冷軋熱成型細晶粒結構鋼。
再下麵的一層,還標注著c≤0.10,si≤0.30,mn≤0.50,……
代表碳磷硫矽等等化學元素。
精準控製到這種程度?這拿來造飛機都足夠了,居然用來造汽車?
這份頹唐可想而知了。
別列佐夫斯基老實的搖頭:“這個我可能發表不了意見。”
範陽不知:“額?為什麽?”
別列佐夫斯基老臉一紅,這他麽太欺負人了:“我們還是換個話題。”
“咳,咳。”範陽不知他為何迴避,解釋道:“是這樣的,我們是受到一家汽車公司的委托,想要進口一批這樣的鋼材,這是車型,方便的話幫我過目一下。”
順便將ca141的照片遞了過去。
別列佐夫斯基一看就覺得眼熟:“這好像是我們的嘎斯130吧?但車頭不一樣。”
範陽則順勢把車仔仔細細的介紹了一番,包括它的來曆,和生產結構,給完整的翻譯了一遍。
別列佐夫斯基一邊看,一邊頻頻的驚歎,身為鋼鐵和動力專家,對機械構造和發動機之類,他也是比較清楚的,自然明白這是什麽樣的水平,這份技術,不光哈薩克斯坦,就連厄羅斯也被遠遠的拋在了後麵。
等範陽介紹完,別列佐夫斯基做恍然大悟狀:“原來是跟日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