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明也迎了出來,看見範陽和缺一門,自然高興。
兩人走的這幾天,趙光明也沒閑著,帳篷四周,固定帳篷的原本隻是鐵釘,已被趙光明換成了木樁。
他閑著沒事,用工兵鏟伐木,在帳篷四周,打下了一圈圍欄,上麵橫著些樹枝,他們換下來的衣服,趙光明都拿來洗了,晾在外麵,帳篷頂上,也抱了許多幹草和鬆針堆在上麵。
門口還用石板搭了張桌子,兩個土灶。
一眼看上去,還有點住家戶的感覺了。
“可以啊老哥,經營得不錯,我的卡梅隆呢。”範陽問道。
“在屋裏呢,還順利嗎?”
趙光明看見馬後麵的四頭羊,又是驚喜:“我就說嘛,你考慮得就是周到,嗎喲,嘴裏早就淡出鳥了。”
“快,快,搞點東西來吃。”
缺一門現寶似的,從馬背上拿出兩口鋁鍋。
趙光明連忙接過,終於可以好好的燉鍋湯了。
接下來就是一番忙碌,卸貨,喂馬,新來的大黑很快進入了狀態,pitter就跟在屁股後麵,帶它巡視領地。
好久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了,米是奢侈品,他們隻帶了一小袋。
趙光明又搭起一個土灶,煮了一鍋飯,不遠就是河溝,牽了頭羊過去宰了,一頭羊,足夠幾人吃很長一段時間了。
剩下的可以用鹽醃製起來,拿鬆針的煙烘,作成熏肉。
範陽則急不可耐的拿起兩條魚,跑進去喂卡梅隆。
幾天時間,小雕已經適應了帳篷裏的光線,看到人都不怕了。
晚上三個人燃堆篝火,在這河穀林地的大本營裏,飽餐了一頓。
現在他們三個人,兩條狗,兩條槍,三匹馬,還有三頭羊。
算得上兵強馬壯了。
安全上麵沒有問題。
即便狼群來了,也有一搏之力。
頓時信心百倍。
第二天一早,仍然留下大黑看守營地。
三個人輕裝簡行,隻穿了衝鋒衣,背上了那套安全裝備,就開始往河穀源頭出發了。
這片河穀林地,距離山腳隻有兩三公裏的路程。
河穀和山脊線,又是不同的一片風景。
由於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藏區的山峰,南坡,和北坡,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北坡,迎著北風的一麵,積雪更多,很那形成植被。
而南坡,寒流首先被層巒疊嶂的高山阻擋了,日照也更加充分,所以藏區高山,向南的一麵,河穀才能形成森林。
而北坡的河穀,則大多數是窮山惡水了。
走了大約一公裏的路程,就出了林木帶。
幾人視線的正前方,是雄偉的紮金山。
眼前,則是一大片水流密布的石板灘。
紮金山上初步估計,有好幾個出水口,在這個石板灘匯集,
麵積很大,要用通俗一點的話講,起碼有十幾個足球場那麽寬,那麽長。
過去就是主峰。
這一片視線良好。
石板灘上看不到沙子,應該都被漲水衝走了。
趙光明走到岸邊的位置,抓起一捧沙子,觀察了一下,發現裏麵大部份都是土壤,搖搖頭,說道:“可惜了,這麽大一片石板灘,沙子太少,搞不好要深挖好幾米,再往裏麵走呢。”
缺一門看見這麽大一片石板灘,還以為遇到寶了。
卻沒想到趙光明說不行,還得往裏走。
便問道:“喂,範陽,這不也是河灘嗎?這裏不能淘嗎?”
為什麽問範陽?
這幾天以來,範陽的進步飛快。
趙光明的知識麵,的確籠統,剛開始藏著掖著,後來吐了些出來。
接著,就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他的淘金知識,僅限於沿著河道,找河灘,看沙子的成份。
但更多的隻是一句話,有水就有金。
還不如範陽。
範陽這段時間,每天看書,長進得飛快,進山找溶洞,也是範陽首先提出來的。
“這裏淘什麽,吃力不討好,老哥說的沒錯,從地質上講,大山發水的源頭,河穀林木帶的盡頭,都會有這種石板灘的,裏麵全是連砂石,每年的漲水,沙子大部份都被衝走了,要往下挖,至少要深挖好幾米,你有那個能耐?走吧。”
可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水道,又不知道該往哪裏走了。
這片石板灘上溝壑縱橫,大大小小有十幾條水道。
範陽粗略的數了一遍,竟然有十二條之多。
石板灘前麵,還有幾道彎的樣子。
問道:“咋辦?一條一條的找嗎?”
趙光明說道:“再往前麵走走看嘛。”
趙光明的眼裏,也有點迷糊。
他都是沿著河道尋金,到水流的發源地,自己也是頭一遭。
他還不好意思表現出來,否則,被兩個徒弟笑話就難看了。
走過這片石板灘,又轉過了兩道彎,推進了一公裏左右,十二條水道漸漸匯集,變成了三道。
“走到這裏就好辦了,隻有三條水道,咱們在這裏做個標記,一條一條的摸進去。”
現在的三條水道,每一條都有了四五米寬,最左邊的一條,水流湍急,而中間和右邊的那兩條,明顯就要舒緩得多。
縮減到三條,這就好辦多了。
三人內心一陣興奮。
準備了這麽多,終於要到最後的階段了。
裏麵隻剩最後的幾百米,摸進去,搞不好就能找到傳說中的金脈了。
心中俱是激動。
“先找哪條?”趙光明停了下來,卻是問範陽。
範陽想了一會兒,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形,發現左手邊是山脊線,也就是天葬寺院的位置,左邊的水流湍急,代表著出水量最大,左邊的水流,很有可能是從山脊線,也就是山脈的延伸之中,流下來的。
難度應該是最大的。
中間的一條水道最大,水流不急不緩,而且正對著峰頂。
三條水道,形成了三個v字形的河穀,兩岸都是峭壁,如果漲水的季節,還隻有乘船才能進去。
但幸好,現在的水位不高,降水了,兩麵都有河灘,踩著河灘,徒步都可以走進去。
所料不差,這應該就是地理中所說的分水嶺了。
同時出現三條河道,那麽尋找到溶洞的把握,又更大了幾分。
“右邊這條吧。”
趙光明聽了,卻疑問道:“為什麽不嫌找中間這條?”
“不,右邊的出水量最少,應該是最容易走的,先從最簡單的搞起嘛,萬一不好整,就當累積經驗了。”
兩人走的這幾天,趙光明也沒閑著,帳篷四周,固定帳篷的原本隻是鐵釘,已被趙光明換成了木樁。
他閑著沒事,用工兵鏟伐木,在帳篷四周,打下了一圈圍欄,上麵橫著些樹枝,他們換下來的衣服,趙光明都拿來洗了,晾在外麵,帳篷頂上,也抱了許多幹草和鬆針堆在上麵。
門口還用石板搭了張桌子,兩個土灶。
一眼看上去,還有點住家戶的感覺了。
“可以啊老哥,經營得不錯,我的卡梅隆呢。”範陽問道。
“在屋裏呢,還順利嗎?”
趙光明看見馬後麵的四頭羊,又是驚喜:“我就說嘛,你考慮得就是周到,嗎喲,嘴裏早就淡出鳥了。”
“快,快,搞點東西來吃。”
缺一門現寶似的,從馬背上拿出兩口鋁鍋。
趙光明連忙接過,終於可以好好的燉鍋湯了。
接下來就是一番忙碌,卸貨,喂馬,新來的大黑很快進入了狀態,pitter就跟在屁股後麵,帶它巡視領地。
好久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了,米是奢侈品,他們隻帶了一小袋。
趙光明又搭起一個土灶,煮了一鍋飯,不遠就是河溝,牽了頭羊過去宰了,一頭羊,足夠幾人吃很長一段時間了。
剩下的可以用鹽醃製起來,拿鬆針的煙烘,作成熏肉。
範陽則急不可耐的拿起兩條魚,跑進去喂卡梅隆。
幾天時間,小雕已經適應了帳篷裏的光線,看到人都不怕了。
晚上三個人燃堆篝火,在這河穀林地的大本營裏,飽餐了一頓。
現在他們三個人,兩條狗,兩條槍,三匹馬,還有三頭羊。
算得上兵強馬壯了。
安全上麵沒有問題。
即便狼群來了,也有一搏之力。
頓時信心百倍。
第二天一早,仍然留下大黑看守營地。
三個人輕裝簡行,隻穿了衝鋒衣,背上了那套安全裝備,就開始往河穀源頭出發了。
這片河穀林地,距離山腳隻有兩三公裏的路程。
河穀和山脊線,又是不同的一片風景。
由於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藏區的山峰,南坡,和北坡,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北坡,迎著北風的一麵,積雪更多,很那形成植被。
而南坡,寒流首先被層巒疊嶂的高山阻擋了,日照也更加充分,所以藏區高山,向南的一麵,河穀才能形成森林。
而北坡的河穀,則大多數是窮山惡水了。
走了大約一公裏的路程,就出了林木帶。
幾人視線的正前方,是雄偉的紮金山。
眼前,則是一大片水流密布的石板灘。
紮金山上初步估計,有好幾個出水口,在這個石板灘匯集,
麵積很大,要用通俗一點的話講,起碼有十幾個足球場那麽寬,那麽長。
過去就是主峰。
這一片視線良好。
石板灘上看不到沙子,應該都被漲水衝走了。
趙光明走到岸邊的位置,抓起一捧沙子,觀察了一下,發現裏麵大部份都是土壤,搖搖頭,說道:“可惜了,這麽大一片石板灘,沙子太少,搞不好要深挖好幾米,再往裏麵走呢。”
缺一門看見這麽大一片石板灘,還以為遇到寶了。
卻沒想到趙光明說不行,還得往裏走。
便問道:“喂,範陽,這不也是河灘嗎?這裏不能淘嗎?”
為什麽問範陽?
這幾天以來,範陽的進步飛快。
趙光明的知識麵,的確籠統,剛開始藏著掖著,後來吐了些出來。
接著,就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他的淘金知識,僅限於沿著河道,找河灘,看沙子的成份。
但更多的隻是一句話,有水就有金。
還不如範陽。
範陽這段時間,每天看書,長進得飛快,進山找溶洞,也是範陽首先提出來的。
“這裏淘什麽,吃力不討好,老哥說的沒錯,從地質上講,大山發水的源頭,河穀林木帶的盡頭,都會有這種石板灘的,裏麵全是連砂石,每年的漲水,沙子大部份都被衝走了,要往下挖,至少要深挖好幾米,你有那個能耐?走吧。”
可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水道,又不知道該往哪裏走了。
這片石板灘上溝壑縱橫,大大小小有十幾條水道。
範陽粗略的數了一遍,竟然有十二條之多。
石板灘前麵,還有幾道彎的樣子。
問道:“咋辦?一條一條的找嗎?”
趙光明說道:“再往前麵走走看嘛。”
趙光明的眼裏,也有點迷糊。
他都是沿著河道尋金,到水流的發源地,自己也是頭一遭。
他還不好意思表現出來,否則,被兩個徒弟笑話就難看了。
走過這片石板灘,又轉過了兩道彎,推進了一公裏左右,十二條水道漸漸匯集,變成了三道。
“走到這裏就好辦了,隻有三條水道,咱們在這裏做個標記,一條一條的摸進去。”
現在的三條水道,每一條都有了四五米寬,最左邊的一條,水流湍急,而中間和右邊的那兩條,明顯就要舒緩得多。
縮減到三條,這就好辦多了。
三人內心一陣興奮。
準備了這麽多,終於要到最後的階段了。
裏麵隻剩最後的幾百米,摸進去,搞不好就能找到傳說中的金脈了。
心中俱是激動。
“先找哪條?”趙光明停了下來,卻是問範陽。
範陽想了一會兒,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形,發現左手邊是山脊線,也就是天葬寺院的位置,左邊的水流湍急,代表著出水量最大,左邊的水流,很有可能是從山脊線,也就是山脈的延伸之中,流下來的。
難度應該是最大的。
中間的一條水道最大,水流不急不緩,而且正對著峰頂。
三條水道,形成了三個v字形的河穀,兩岸都是峭壁,如果漲水的季節,還隻有乘船才能進去。
但幸好,現在的水位不高,降水了,兩麵都有河灘,踩著河灘,徒步都可以走進去。
所料不差,這應該就是地理中所說的分水嶺了。
同時出現三條河道,那麽尋找到溶洞的把握,又更大了幾分。
“右邊這條吧。”
趙光明聽了,卻疑問道:“為什麽不嫌找中間這條?”
“不,右邊的出水量最少,應該是最容易走的,先從最簡單的搞起嘛,萬一不好整,就當累積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