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禪寺的禪音,繞山三日方止。
隨後,一隻斑斕大蟲從寺裏掠出,背上馱著兩人,一個樸實少年,一個年輕道士,大蟲速度如風,一縱一躍數百丈,往北而去。
東海之濱,有巍峨雄山臨海拔地而起數千丈,神聖氣息磅礴。山中某處神秘祖地,有一個青年從容邁步而出,青年身材頎長,俊朗無比,身上道韻滾滾,雙目開闔間,有純陽帝氣縈繞。
“吾得大周氣運加身,大道爭鋒,誰人能相抗?”青年低語,自信無比。
隨後,他望向北方,目光灼灼,朗聲道:“魔族崽子,為我的大道祭奠血與骨吧。”
而後,他從容邁步,腳下生清風,踏空而去。南海,孤島中有道觀,道觀裏有青年禦劍而起,橫跨水天,逍遙若仙,一路北上。
西域,深山有古刹,懸空而立,宛若神跡,有僧人口誦佛號,腳踩金光,飄然北去。
同樣的一幕,在大周王朝各地修真門派上出現。
京都,皇命昭昭,儒釋道三家門人齊聚,應征入伍,隨大軍北上,浩浩蕩蕩,開赴邊疆戰場。
寧遺和王洪武騎坐兩禪寺伏虎菩薩的坐騎''神風虎''一路北上,日行三萬裏,僅一日便跨過象征北疆的黑水河,進入邊疆地域。
從此地繼續往北三萬裏,便是大周王朝與北原魔族的分界線,血沙原。
又走了大半日,血沙原遙遙在望。寧遺和王洪武都看到了一條''巨龍''黑影,由東向西,橫臥在大地上。
“那便是長城?”寧遺震撼開口問道。
“沒錯,長城東起居庸關,西至玉門關,全長十萬八千裏,最早建造於兩萬年前的大夏王朝,後經曆大商王朝,春秋王朝,戰國時代,無數代人的努力血汗,一直到大周王朝立朝後百年,才全部竣工。”王洪武像是一個行走的藏書閣,對曆史了如指掌,此時娓娓道來。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奇跡!”寧遺讚歎不已。
“長城不僅僅是一個偉大奇跡,還是人族的一道生命線,曾無數次阻擋北原魔族南下,是北原魔族數萬年來無法逾越的高山,保住了中原人族世世代代休養生息的根本,意義重大。”王洪武也是一震感慨,為這樣的奇跡震撼折服。
兩人心馳神往了一陣,便跳下虎背。神風虎乃是通靈的靈獸,被兩禪寺伏虎菩薩收服才皈依佛門,此時對兩人低吼一聲,算是致意,而後轉身疾掠而去。
“我們先去軍營報到吧。”王洪武說著,邁步前行。
寧遺點頭,緊隨其後,心裏卻在想著如何出城,進入北原。
對於兩人自爆修真者身份,接待他們的軍官並沒有多少異色,顯然,這裏常有修真者到來,他們這些尋常武夫已經見怪不怪。
駐紮在這裏的軍官和士兵,每一個都是久經沙場的猛人。他們或許單打獨鬥遠不是修真者對手,但是在沙場對敵和整體作戰上,卻遠勝習慣孤身作戰的修真者。
尤其是一些經驗老道的軍官,這些人武力超群,幾乎都是一品武道大宗師,在戰場上萬人莫敵,指揮作戰更是用兵如神,不是初涉戰場的''菜鳥''修真者可比的。
“這是記錄軍功的軍牌,是聖人專門為你們這些修真者煉製的,你們往裏麵注入一道神念,便屬於你們的了,隻要你們斬殺魔族,軍牌就會吸取被殺魔族的一縷魔氣,按魔氣強弱區分軍功大小,斬殺魔族越多,軍牌中積累魔氣越多,軍功就越高。”接待軍官取出兩枚兩指寬的黑牌子,分別遞給寧遺和王洪武。
寧遺發現黑牌子上還有一個環狀的東西,可以戴在手腕上,倒是很方便。
“請問,我們何時能夠出城?”寧遺問。
“現在是非常時期,城門每天雞鳴時開,人定時關,其他時間除非有將軍令,否則不允許進出,違抗者以軍法處置。”軍官冷冷的道。
寧遺心想,若是修真者禦劍橫空,這城門豈不是成了擺設。
那軍官似乎看出寧遺的心思,沉聲告誡道:“我知道你們這些修真者可以飛天遁地,但是這裏是長城,天地間有聖人布下的大陣,禁空時間,亂闖者必死無疑。你們這些人初來乍到,都想自作聰明,我奉勸一句,別自己作死!”
寧遺心裏一沉,這軍官的語氣雖然不大好聽,但是話很中用。
“這裏的統戰將軍是何人?”問話的是王洪武。
“這裏是玄字統戰部第七十二軍,統戰將軍是李潼鷹,你們兩個是提前報到,暫時編入九師三營,營長是杜九山。”
這個軍官有些詫異的看了王洪武幾眼,心想這年輕道士倒不似一個愣頭青,知道打聽最高長官。說完他朝帳外喊了一聲,很快就走進來一個士兵。
“韋良,你帶他們去三營,找杜九山安置一下。”他對士兵道。
“屬下領命。”士兵應了一聲,隨後對寧遺和王洪武招了招手,轉身往外走去。
“你們是修真者吧?嘿嘿,營長這下可要樂嗬十天半月了。之前每次來了你們這樣的修真者,''死人臉''都不會分到三營,營長為這事可鬧了不少迴,如今終於遂願了。”到了營帳外,那士兵板著的臉頓時精彩起來,嬉皮笑臉,與之前完全不一樣。
“你是三營的?”寧遺覺得這家夥性子活潑,出聲打聽。
“沒錯,俺就是三營的,今日正好當值,沒想到''死人臉''這麽好心,會把你們分配到俺們營。”韋良說起三營的時候,臉上有一股自豪感,同時又為三營能分到兩個修真者而感到高興。
“死人臉是誰?”寧遺問。
“就是你們剛剛見過那位。”韋良左右看了一眼,湊到寧遺跟前,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道:“他叫姚衝,是李將軍的侄子,聽說他曾是書院的才子,可惜資質不達標,沒能打開書山,踏入儒家大道,當過幾年文官,卻說官場黑暗,就棄筆從戎,投身軍伍,追隨李將軍,嘿嘿,別看他對誰都一副死人臉,其實在軍中威望不小,因為他帶兵打仗很有一道,連李將軍都讚過他。”
韋良很健談,路上喋喋不休,跟寧遺和王洪武說了很多軍中的''秘密''和趣事,兩人也從中了解到不少軍中的人和事。
隨後,一隻斑斕大蟲從寺裏掠出,背上馱著兩人,一個樸實少年,一個年輕道士,大蟲速度如風,一縱一躍數百丈,往北而去。
東海之濱,有巍峨雄山臨海拔地而起數千丈,神聖氣息磅礴。山中某處神秘祖地,有一個青年從容邁步而出,青年身材頎長,俊朗無比,身上道韻滾滾,雙目開闔間,有純陽帝氣縈繞。
“吾得大周氣運加身,大道爭鋒,誰人能相抗?”青年低語,自信無比。
隨後,他望向北方,目光灼灼,朗聲道:“魔族崽子,為我的大道祭奠血與骨吧。”
而後,他從容邁步,腳下生清風,踏空而去。南海,孤島中有道觀,道觀裏有青年禦劍而起,橫跨水天,逍遙若仙,一路北上。
西域,深山有古刹,懸空而立,宛若神跡,有僧人口誦佛號,腳踩金光,飄然北去。
同樣的一幕,在大周王朝各地修真門派上出現。
京都,皇命昭昭,儒釋道三家門人齊聚,應征入伍,隨大軍北上,浩浩蕩蕩,開赴邊疆戰場。
寧遺和王洪武騎坐兩禪寺伏虎菩薩的坐騎''神風虎''一路北上,日行三萬裏,僅一日便跨過象征北疆的黑水河,進入邊疆地域。
從此地繼續往北三萬裏,便是大周王朝與北原魔族的分界線,血沙原。
又走了大半日,血沙原遙遙在望。寧遺和王洪武都看到了一條''巨龍''黑影,由東向西,橫臥在大地上。
“那便是長城?”寧遺震撼開口問道。
“沒錯,長城東起居庸關,西至玉門關,全長十萬八千裏,最早建造於兩萬年前的大夏王朝,後經曆大商王朝,春秋王朝,戰國時代,無數代人的努力血汗,一直到大周王朝立朝後百年,才全部竣工。”王洪武像是一個行走的藏書閣,對曆史了如指掌,此時娓娓道來。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奇跡!”寧遺讚歎不已。
“長城不僅僅是一個偉大奇跡,還是人族的一道生命線,曾無數次阻擋北原魔族南下,是北原魔族數萬年來無法逾越的高山,保住了中原人族世世代代休養生息的根本,意義重大。”王洪武也是一震感慨,為這樣的奇跡震撼折服。
兩人心馳神往了一陣,便跳下虎背。神風虎乃是通靈的靈獸,被兩禪寺伏虎菩薩收服才皈依佛門,此時對兩人低吼一聲,算是致意,而後轉身疾掠而去。
“我們先去軍營報到吧。”王洪武說著,邁步前行。
寧遺點頭,緊隨其後,心裏卻在想著如何出城,進入北原。
對於兩人自爆修真者身份,接待他們的軍官並沒有多少異色,顯然,這裏常有修真者到來,他們這些尋常武夫已經見怪不怪。
駐紮在這裏的軍官和士兵,每一個都是久經沙場的猛人。他們或許單打獨鬥遠不是修真者對手,但是在沙場對敵和整體作戰上,卻遠勝習慣孤身作戰的修真者。
尤其是一些經驗老道的軍官,這些人武力超群,幾乎都是一品武道大宗師,在戰場上萬人莫敵,指揮作戰更是用兵如神,不是初涉戰場的''菜鳥''修真者可比的。
“這是記錄軍功的軍牌,是聖人專門為你們這些修真者煉製的,你們往裏麵注入一道神念,便屬於你們的了,隻要你們斬殺魔族,軍牌就會吸取被殺魔族的一縷魔氣,按魔氣強弱區分軍功大小,斬殺魔族越多,軍牌中積累魔氣越多,軍功就越高。”接待軍官取出兩枚兩指寬的黑牌子,分別遞給寧遺和王洪武。
寧遺發現黑牌子上還有一個環狀的東西,可以戴在手腕上,倒是很方便。
“請問,我們何時能夠出城?”寧遺問。
“現在是非常時期,城門每天雞鳴時開,人定時關,其他時間除非有將軍令,否則不允許進出,違抗者以軍法處置。”軍官冷冷的道。
寧遺心想,若是修真者禦劍橫空,這城門豈不是成了擺設。
那軍官似乎看出寧遺的心思,沉聲告誡道:“我知道你們這些修真者可以飛天遁地,但是這裏是長城,天地間有聖人布下的大陣,禁空時間,亂闖者必死無疑。你們這些人初來乍到,都想自作聰明,我奉勸一句,別自己作死!”
寧遺心裏一沉,這軍官的語氣雖然不大好聽,但是話很中用。
“這裏的統戰將軍是何人?”問話的是王洪武。
“這裏是玄字統戰部第七十二軍,統戰將軍是李潼鷹,你們兩個是提前報到,暫時編入九師三營,營長是杜九山。”
這個軍官有些詫異的看了王洪武幾眼,心想這年輕道士倒不似一個愣頭青,知道打聽最高長官。說完他朝帳外喊了一聲,很快就走進來一個士兵。
“韋良,你帶他們去三營,找杜九山安置一下。”他對士兵道。
“屬下領命。”士兵應了一聲,隨後對寧遺和王洪武招了招手,轉身往外走去。
“你們是修真者吧?嘿嘿,營長這下可要樂嗬十天半月了。之前每次來了你們這樣的修真者,''死人臉''都不會分到三營,營長為這事可鬧了不少迴,如今終於遂願了。”到了營帳外,那士兵板著的臉頓時精彩起來,嬉皮笑臉,與之前完全不一樣。
“你是三營的?”寧遺覺得這家夥性子活潑,出聲打聽。
“沒錯,俺就是三營的,今日正好當值,沒想到''死人臉''這麽好心,會把你們分配到俺們營。”韋良說起三營的時候,臉上有一股自豪感,同時又為三營能分到兩個修真者而感到高興。
“死人臉是誰?”寧遺問。
“就是你們剛剛見過那位。”韋良左右看了一眼,湊到寧遺跟前,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道:“他叫姚衝,是李將軍的侄子,聽說他曾是書院的才子,可惜資質不達標,沒能打開書山,踏入儒家大道,當過幾年文官,卻說官場黑暗,就棄筆從戎,投身軍伍,追隨李將軍,嘿嘿,別看他對誰都一副死人臉,其實在軍中威望不小,因為他帶兵打仗很有一道,連李將軍都讚過他。”
韋良很健談,路上喋喋不休,跟寧遺和王洪武說了很多軍中的''秘密''和趣事,兩人也從中了解到不少軍中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