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惜春事定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邢夫人聽了嫣然一笑,遂道:“老爺是安排的妥妥當當的,還叫妾身說什麽呢,說不得多陪送四姑娘些,隻讓她多過些好日子吧。”
賈赦失笑的搖了搖頭,過了一些時,果然林如海那裏傳來了好消息,說自己的大媒做定了,要賈赦準備了謝媒禮與他。
賈赦大喜,登時封了許多禮品親自與林如海送去。
惜春與王世一的親事就此做定,一時消息傳了開來,有人笑話賈赦不會挑揀的,隻挑了一個家世不好的鰥夫與自己女兒,果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就不心疼,有人暗歎賈家眼光獨到,倒是揀了一位鳳凰出來,有人心中落定,果然是定了王世一,賈家沒有撒謊,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少康帝倒是趁意了,知道賈赦是一心投靠自己的表露。
薛姨媽自與寶釵歎道:“咱們家是一力要找了賈家的,皆因那賈家是比咱們高上一截子的,怎麽大老爺反倒越活越迴去了,將四姑娘配與了那落魄的庶吉士,大太太也不管管,枉四姑娘認她做了母親,可見那大房的眼界是沒有的,還不如咱們家呢。”
寶釵不在意的說道:“媽媽這話說的,我看那王世一倒是有前程的呢,等閑的能進了翰林院麽,又有大老爺幫襯著,將來是錯不了的。媽媽隻別笑話人家,我哥哥和寶玉還不如人家呢。”
薛姨媽笑道:“罷麽呦,大老爺連璉兒和琮兒都經營不過來呢,還要帶上他,更好了。”
寶釵聽了搖頭,探頭看了看外麵,遂問道:“怎麽不見哥哥,可是最近鋪子裏麵生意忙麽。”
薛姨媽笑道:“近來鋪子倒是不甚忙,又有蝌兒幫著照應,雖說他搬了出去,倒是孝順。這段日子那柳湘蓮是出去從軍了,蟠兒孤了下來,這不孫家大爺邀了他出去吃酒,兩個人反倒親密的很呢。”
原來那柳湘蓮本是世家柳家的旁支,自迎了三姐進門,一等子柳芳倒是想起了他,遂召了他過去問他是否有意從軍,得個前程也能養活妻小,不過幾年柳芳自打了關係疏他迴京任職,也算是親戚一場。
柳湘蓮是浪蕩慣了的,平日素不喜被規矩約束,今既娶了三姐,也就不由得不打算打算,免得將來養活妻小艱難,坐在那裏想了又想,也就答應了下來。
柳芳知道他是顧念著新婚的媳婦的,遂作了保證,叫自家多照應著三姐,柳湘蓮自是感激不盡。
迴去與三姐說了,三姐無有不應的,知道這也是柳芳的恩情,心裏甚是感激,並不因新婚的緣故怨恨,夫妻二人在屋裏商議半天,方定了下來。
不過數日,柳湘蓮自帶了柳芳的手信去平安州從軍了,三姐自在家裏領著丫鬟婆子做繡活安穩度日,理國公府三五不時的派人過來問候,尤老娘有時也願來與三姐坐坐,三姐倒是不曾孤了下來。
那孫紹祖初時並不來招惹薛蟠,也是吃了鵬哥兒滿月酒的時候,與薛蟠攀談了攀談,一時引為知音,彼此也都看對了眼,遂相互邀約著去那等青樓瓦肆欣賞美人去了。孫紹祖自恃對美人也是有一番獨有的欣賞的,遂得意洋洋的將心得介紹給了薛蟠。薛蟠聽了不由得大歎幾聲,果然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遂有將孫紹祖認作師傅的想法,自是以後奉了他做座上賓。
薛姨媽等並不知道,還隻道是那孫紹祖是好人,又是世家出身,並不能夠將薛蟠引了哪裏去,豈不知那孫紹祖隻有比薛蟠更壞的,又是陰險毒辣之人。薛蝌也不知內情,隻是見薛蟠一日比一日不願往鋪子去了,一味的往外支出銀錢邀了孫家大爺出去觀賞美人,起先是次次必要迴複了薛姨媽的。薛姨媽並不知道那孫紹祖的為人,隻以為好人一個,又是自己兒媳的親大哥,不是比外人強些,往日那薛蟠不是也花的海水似的與旁人玩樂,既是王子騰家說那孫家是個好相與的,多與孫家大爺交際交際,倒是能夠提攜自家那個傻兒子呢,便鬆了口,叫薛蝌不必管薛蟠花錢,任他交際就是。
薛蝌一見也是無奈何起來,又不是自家的買賣,能夠幫忙就多幫些,不能就做些自家的買賣,何必召了薛蟠生氣,遂也不再管了。
寶釵自嫁了賈府,娘家的事情概不理賬,如今聽薛姨媽一說,也不知根底,遂點頭笑道:“哥哥是個脾氣暴躁的,與孫家大爺交際可要按耐的住,不然就在孫家露了行了。”
薛姨媽笑道:“我是囑咐了他的,孫家是你嫂嫂的娘家,很不必叫人家花了銀子,左就咱們家不缺銀子,脾氣也很該收斂著些,若是碰了似柳湘蓮當初那樣,可不就是純純的人家看低了。”
寶釵笑道:“媽媽說的的確不錯。”
又問道:“鵬哥兒如今是歸了嫂嫂的,嫂嫂照顧孩子可是盡心呢?”
薛姨媽笑道:“我兒又不是不知道,你嫂嫂不過才幾歲,也是剛剛嫁過來的,沒有什麽育兒的經驗,不過我私底下冷眼看著,她倒是對鵬哥兒大方的很,吃用都是不缺的,對那奶嚒嚒也甚是經心,吃上麵都是問過大夫的,隻為了鵬哥兒能夠吃上好奶水,每日裏也必帶了鵬哥兒來我這裏請安,看起來倒是愛的很,這就很是不易了,還要一個新嫁過來的媳婦怎麽做呢,放了我是心不甘的,不知我兒怎麽想的。”
寶釵聽了點頭歎道:“嫂嫂這一點真的叫人敬佩,若是換了我,我是不肯的。”
遂又問道:“不知那王姨娘的家人可曾過來與媽媽又鬧騰了?”
薛姨媽不由得撇了撇嘴說道:“論理是不該議論死人的長短的,隻是她家果然不是個明事理的,難不成咱們就必定願意叫碧月去了不成,隻口口聲聲說咱們謀了他女兒的性命,等你舅舅調解調解,不過就是為著銀子罷了,也不知哪世裏的冤孽,怎麽就是我的娘家旁支呢,還說是要告官。”
說完,薛姨媽搖了搖頭,似有難盡之言。
賈赦失笑的搖了搖頭,過了一些時,果然林如海那裏傳來了好消息,說自己的大媒做定了,要賈赦準備了謝媒禮與他。
賈赦大喜,登時封了許多禮品親自與林如海送去。
惜春與王世一的親事就此做定,一時消息傳了開來,有人笑話賈赦不會挑揀的,隻挑了一個家世不好的鰥夫與自己女兒,果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就不心疼,有人暗歎賈家眼光獨到,倒是揀了一位鳳凰出來,有人心中落定,果然是定了王世一,賈家沒有撒謊,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少康帝倒是趁意了,知道賈赦是一心投靠自己的表露。
薛姨媽自與寶釵歎道:“咱們家是一力要找了賈家的,皆因那賈家是比咱們高上一截子的,怎麽大老爺反倒越活越迴去了,將四姑娘配與了那落魄的庶吉士,大太太也不管管,枉四姑娘認她做了母親,可見那大房的眼界是沒有的,還不如咱們家呢。”
寶釵不在意的說道:“媽媽這話說的,我看那王世一倒是有前程的呢,等閑的能進了翰林院麽,又有大老爺幫襯著,將來是錯不了的。媽媽隻別笑話人家,我哥哥和寶玉還不如人家呢。”
薛姨媽笑道:“罷麽呦,大老爺連璉兒和琮兒都經營不過來呢,還要帶上他,更好了。”
寶釵聽了搖頭,探頭看了看外麵,遂問道:“怎麽不見哥哥,可是最近鋪子裏麵生意忙麽。”
薛姨媽笑道:“近來鋪子倒是不甚忙,又有蝌兒幫著照應,雖說他搬了出去,倒是孝順。這段日子那柳湘蓮是出去從軍了,蟠兒孤了下來,這不孫家大爺邀了他出去吃酒,兩個人反倒親密的很呢。”
原來那柳湘蓮本是世家柳家的旁支,自迎了三姐進門,一等子柳芳倒是想起了他,遂召了他過去問他是否有意從軍,得個前程也能養活妻小,不過幾年柳芳自打了關係疏他迴京任職,也算是親戚一場。
柳湘蓮是浪蕩慣了的,平日素不喜被規矩約束,今既娶了三姐,也就不由得不打算打算,免得將來養活妻小艱難,坐在那裏想了又想,也就答應了下來。
柳芳知道他是顧念著新婚的媳婦的,遂作了保證,叫自家多照應著三姐,柳湘蓮自是感激不盡。
迴去與三姐說了,三姐無有不應的,知道這也是柳芳的恩情,心裏甚是感激,並不因新婚的緣故怨恨,夫妻二人在屋裏商議半天,方定了下來。
不過數日,柳湘蓮自帶了柳芳的手信去平安州從軍了,三姐自在家裏領著丫鬟婆子做繡活安穩度日,理國公府三五不時的派人過來問候,尤老娘有時也願來與三姐坐坐,三姐倒是不曾孤了下來。
那孫紹祖初時並不來招惹薛蟠,也是吃了鵬哥兒滿月酒的時候,與薛蟠攀談了攀談,一時引為知音,彼此也都看對了眼,遂相互邀約著去那等青樓瓦肆欣賞美人去了。孫紹祖自恃對美人也是有一番獨有的欣賞的,遂得意洋洋的將心得介紹給了薛蟠。薛蟠聽了不由得大歎幾聲,果然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遂有將孫紹祖認作師傅的想法,自是以後奉了他做座上賓。
薛姨媽等並不知道,還隻道是那孫紹祖是好人,又是世家出身,並不能夠將薛蟠引了哪裏去,豈不知那孫紹祖隻有比薛蟠更壞的,又是陰險毒辣之人。薛蝌也不知內情,隻是見薛蟠一日比一日不願往鋪子去了,一味的往外支出銀錢邀了孫家大爺出去觀賞美人,起先是次次必要迴複了薛姨媽的。薛姨媽並不知道那孫紹祖的為人,隻以為好人一個,又是自己兒媳的親大哥,不是比外人強些,往日那薛蟠不是也花的海水似的與旁人玩樂,既是王子騰家說那孫家是個好相與的,多與孫家大爺交際交際,倒是能夠提攜自家那個傻兒子呢,便鬆了口,叫薛蝌不必管薛蟠花錢,任他交際就是。
薛蝌一見也是無奈何起來,又不是自家的買賣,能夠幫忙就多幫些,不能就做些自家的買賣,何必召了薛蟠生氣,遂也不再管了。
寶釵自嫁了賈府,娘家的事情概不理賬,如今聽薛姨媽一說,也不知根底,遂點頭笑道:“哥哥是個脾氣暴躁的,與孫家大爺交際可要按耐的住,不然就在孫家露了行了。”
薛姨媽笑道:“我是囑咐了他的,孫家是你嫂嫂的娘家,很不必叫人家花了銀子,左就咱們家不缺銀子,脾氣也很該收斂著些,若是碰了似柳湘蓮當初那樣,可不就是純純的人家看低了。”
寶釵笑道:“媽媽說的的確不錯。”
又問道:“鵬哥兒如今是歸了嫂嫂的,嫂嫂照顧孩子可是盡心呢?”
薛姨媽笑道:“我兒又不是不知道,你嫂嫂不過才幾歲,也是剛剛嫁過來的,沒有什麽育兒的經驗,不過我私底下冷眼看著,她倒是對鵬哥兒大方的很,吃用都是不缺的,對那奶嚒嚒也甚是經心,吃上麵都是問過大夫的,隻為了鵬哥兒能夠吃上好奶水,每日裏也必帶了鵬哥兒來我這裏請安,看起來倒是愛的很,這就很是不易了,還要一個新嫁過來的媳婦怎麽做呢,放了我是心不甘的,不知我兒怎麽想的。”
寶釵聽了點頭歎道:“嫂嫂這一點真的叫人敬佩,若是換了我,我是不肯的。”
遂又問道:“不知那王姨娘的家人可曾過來與媽媽又鬧騰了?”
薛姨媽不由得撇了撇嘴說道:“論理是不該議論死人的長短的,隻是她家果然不是個明事理的,難不成咱們就必定願意叫碧月去了不成,隻口口聲聲說咱們謀了他女兒的性命,等你舅舅調解調解,不過就是為著銀子罷了,也不知哪世裏的冤孽,怎麽就是我的娘家旁支呢,還說是要告官。”
說完,薛姨媽搖了搖頭,似有難盡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