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乃是田豐,此前王蒙在高陽的時候,田豐曾在王蒙手下,稱王蒙為主公,後來王蒙到薊州任涿郡太守,將田豐、張合和高覽三位得力幹將留在了高陽守住自己的大本營,再後來袁紹占據薊州,而袁紹家族號召力極大,王蒙便將田豐、張合、高覽推給了袁紹,雖然三人極不情願,特別是張合和高覽,那都是王蒙一手帶出來的,是王蒙讓他們有了今天的,所以都懷著感恩的心要誓死追隨王蒙。
但世事變化太快,三人如今卻也都在袁紹手下堪當大任,他們雖然幾次聯係王蒙想要迴來,都被王蒙拒絕了,而且對他們的來信一概不迴,就是不想讓袁紹對他們三人產生疑心,這樣對他們三人建功立業都是大有好處的,他們也可能成為王蒙和袁紹中間的紐帶,讓王蒙借助袁紹的力量實現匡扶漢室的抱負。
王蒙激動不已,上前便去拉田豐,可田豐卻不敢失禮,連忙後退兩步,行禮道:“將軍別來無恙,給將軍行禮。”田豐這句別來無恙聲音都在顫抖,可見他期待王蒙之心。
王蒙上前拉起田豐,隻見田豐已是滿臉淚水,王蒙也不由得眼眶濕潤,說道:“元皓何必如此,你我真心相交,不必拘束。”
田豐卻說道:“我自知將軍仁愛,在心中侍奉將軍如主公,然卻拗不過本初將軍手下郭圖、審配之流,竟然鼓動本初拿了將軍涿郡根基,實在慚愧,本無顏再見將軍,可這次也算是一個好機會,我才以與將軍故交這個理由前來拜會,否則本初將軍對我等還是有些戒心的。”
王蒙自然知道田豐所說的“我等”都指的是誰,從田豐的語氣和口中也知道他們三人在袁紹手下也並不能完全施展拳腳,顧忌頗多,但從長遠看,對他們三人可能是最好的歸宿,畢竟袁紹家族興旺,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將來肯定能有一番大作為,他們跟著袁紹也算是能有所得。
王蒙對田豐所說的袁紹搶奪涿郡之事一言帶過,表示對他們三人並不怨懟。袁紹如今勢大,王蒙也不可能因為這件事與袁紹交惡,反倒是相安無事最好,現在最大的願望還是如何能夠靠近朝廷中樞,實現漢室中興、天下太平,讓百姓不那麽受苦。
王蒙知道田豐來此肯定是有要事,也並不閑談,直接切入主題,問了田豐的來意。
田豐便從頭將來意說了一番:自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後,各個諸侯都開始壯大自己的力量,兼並土地,搶奪人口,而袁紹的勢力不斷增大,現在又占據冀州、並州和幽州的一部分土地,可謂如今最強。連年的征戰和吞並,也讓北方的公孫瓚有所警覺,雙方也是小摩擦不斷。
南方的袁術卻因為群雄討董的時候得罪了不少諸侯,雖然自身實力有所增強,但卻始終不及袁紹,而且又因為正統出身的問題對袁紹一痛羞辱,畢竟袁術是嫡出世子,而袁紹隻是庶出,如今袁紹卻憑借家族的名望壯大自己,風頭更是蓋過了袁術,袁術又想讓袁紹歸附他,袁紹自然不肯,因此兩兄弟便視如仇敵。
氣憤不過的袁術聯絡了北方的公孫瓚和徐州的陶謙,準備南北夾擊袁紹。而袁紹和公孫瓚也因為地域近鄰,不斷產生摩擦,雙方雖然不是勢同水火,但絕對也算是相互交惡。
袁紹感覺到了危急,所以想請王蒙與袁紹聯手,共同抗敵,這樣也能維持諸侯的均勢,若是袁紹和王蒙這邊戰勝,王蒙還可趁機擴大地盤,黃河以南袁紹不幹涉王蒙的拓展,同樣黃河以北王蒙也不得阻礙袁紹兼並。
袁紹已經將事情攤開的很明白了,他現在是三麵受敵,算是有求於王蒙,如果王蒙不出手,袁紹大概率應該會戰敗,即使是他能夠勉強戰勝這三人,也是慘勝,陶謙倒是不像是開疆拓土之主,但袁術和公孫瓚都是野心家,勢力將會迅速壯大,到時候可能王蒙也不能幸免,而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正如田豐所說,王蒙出兵是最好的選擇。不然恐怕得到一時的安穩,但卻可能斷送自己的未來。
王蒙等人對田豐的分析和判斷分廠認同,又商量了一下雙方的戰局和協同作戰的策略,便籌備出兵。
不久大軍集結完畢,曹仁為前鋒,李典輔之,率兵五千;夏侯淵為後軍主將,率兵三千;趙雲為騎兵將軍,率三千騎兵歸中軍調遣;典韋為中軍護衛將軍;王蒙自領中軍兩萬餘人,其他將校則按次歸建,在中軍聽調。
此時,袁術和陶謙已經雙頭並進,二人從兗州東部和徐州進入青州,分別駐紮在盧縣和肥城,準備渡河北上。
按照和袁紹的約定,王蒙大軍開往東阿,而袁紹則分兵兩處,一處北上抵禦公孫瓚,一路由袁紹帶領南下,同王蒙一同抵禦袁術和陶謙的聯軍。
由於風雷營及時打探消息,可以說袁術那邊的情況王蒙比較了解,但王蒙這邊的情況袁術倒是未必能知道多少,畢竟王蒙經過大戰也沒多長時間,袁術很有可能會對王蒙輕視。
袁紹倒是提前已經到達了陽平縣,畢竟自己早已知道袁術等人的動向了,所以集結軍隊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其實他也是有另外的想法。
袁紹這次拉攏王蒙就是他的整個策略的一部分,他及時來到河北就是要盡量組織袁術和陶謙過河,而王蒙現在已經和袁紹是一夥的了,過不了河的袁術和陶謙肯定會將這股氣撒在王蒙身上,到時候王蒙便會成為與袁術和陶謙作戰的第一道防線了,能讓自己極大地保存實力。等雙方交手以後,袁紹在找個時機過河來攫取勝利的成果。
王蒙也不是對這個盟友完全相信的,畢竟袁紹曾經在王蒙最困難的時候背信棄義地搶了王蒙的地盤,致使王蒙沒了根據,又遇到刺客的追殺,差點死在路上,好在後來遇到了衛弘,艱難東山再起。
如今雖然王蒙與袁紹嘴上不計前嫌,但這筆賬還在心中記著呢,隻不過現在的局勢是袁紹要遠遠強於王蒙,所以這事也隻能是記在心上。
對於袁紹過不過河來進攻袁術和陶謙,王蒙不算很在乎,因為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總體的構想,就是逼迫袁術和陶謙過河,將作戰的壓力完全推給袁紹,雖然難度很大,但卻非常可行。
目前四支軍隊總體上成四個角擺布,左邊是陽平的袁紹,東阿的王蒙,右邊是肥城的陶謙和盧縣的袁術,從兩邊的實力來說王蒙和袁紹稍微占優勢,但袁紹在河北,兩邊聯動配合方麵要差很多,很容易陷入王蒙一人應對兩方勢力的局麵。
王蒙派出了很多的斥候監視敵軍的動向,要和袁紹有個戰略上的部署的,防止袁術和陶謙二人相互照應,王蒙進攻哪一個都有可能陷入被前後夾擊的可能。
正想著這事,典韋突然來報,有人求見王蒙,此人並未透露姓名,隻說是主公的故人,想和主公敘舊。
但世事變化太快,三人如今卻也都在袁紹手下堪當大任,他們雖然幾次聯係王蒙想要迴來,都被王蒙拒絕了,而且對他們的來信一概不迴,就是不想讓袁紹對他們三人產生疑心,這樣對他們三人建功立業都是大有好處的,他們也可能成為王蒙和袁紹中間的紐帶,讓王蒙借助袁紹的力量實現匡扶漢室的抱負。
王蒙激動不已,上前便去拉田豐,可田豐卻不敢失禮,連忙後退兩步,行禮道:“將軍別來無恙,給將軍行禮。”田豐這句別來無恙聲音都在顫抖,可見他期待王蒙之心。
王蒙上前拉起田豐,隻見田豐已是滿臉淚水,王蒙也不由得眼眶濕潤,說道:“元皓何必如此,你我真心相交,不必拘束。”
田豐卻說道:“我自知將軍仁愛,在心中侍奉將軍如主公,然卻拗不過本初將軍手下郭圖、審配之流,竟然鼓動本初拿了將軍涿郡根基,實在慚愧,本無顏再見將軍,可這次也算是一個好機會,我才以與將軍故交這個理由前來拜會,否則本初將軍對我等還是有些戒心的。”
王蒙自然知道田豐所說的“我等”都指的是誰,從田豐的語氣和口中也知道他們三人在袁紹手下也並不能完全施展拳腳,顧忌頗多,但從長遠看,對他們三人可能是最好的歸宿,畢竟袁紹家族興旺,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將來肯定能有一番大作為,他們跟著袁紹也算是能有所得。
王蒙對田豐所說的袁紹搶奪涿郡之事一言帶過,表示對他們三人並不怨懟。袁紹如今勢大,王蒙也不可能因為這件事與袁紹交惡,反倒是相安無事最好,現在最大的願望還是如何能夠靠近朝廷中樞,實現漢室中興、天下太平,讓百姓不那麽受苦。
王蒙知道田豐來此肯定是有要事,也並不閑談,直接切入主題,問了田豐的來意。
田豐便從頭將來意說了一番:自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後,各個諸侯都開始壯大自己的力量,兼並土地,搶奪人口,而袁紹的勢力不斷增大,現在又占據冀州、並州和幽州的一部分土地,可謂如今最強。連年的征戰和吞並,也讓北方的公孫瓚有所警覺,雙方也是小摩擦不斷。
南方的袁術卻因為群雄討董的時候得罪了不少諸侯,雖然自身實力有所增強,但卻始終不及袁紹,而且又因為正統出身的問題對袁紹一痛羞辱,畢竟袁術是嫡出世子,而袁紹隻是庶出,如今袁紹卻憑借家族的名望壯大自己,風頭更是蓋過了袁術,袁術又想讓袁紹歸附他,袁紹自然不肯,因此兩兄弟便視如仇敵。
氣憤不過的袁術聯絡了北方的公孫瓚和徐州的陶謙,準備南北夾擊袁紹。而袁紹和公孫瓚也因為地域近鄰,不斷產生摩擦,雙方雖然不是勢同水火,但絕對也算是相互交惡。
袁紹感覺到了危急,所以想請王蒙與袁紹聯手,共同抗敵,這樣也能維持諸侯的均勢,若是袁紹和王蒙這邊戰勝,王蒙還可趁機擴大地盤,黃河以南袁紹不幹涉王蒙的拓展,同樣黃河以北王蒙也不得阻礙袁紹兼並。
袁紹已經將事情攤開的很明白了,他現在是三麵受敵,算是有求於王蒙,如果王蒙不出手,袁紹大概率應該會戰敗,即使是他能夠勉強戰勝這三人,也是慘勝,陶謙倒是不像是開疆拓土之主,但袁術和公孫瓚都是野心家,勢力將會迅速壯大,到時候可能王蒙也不能幸免,而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正如田豐所說,王蒙出兵是最好的選擇。不然恐怕得到一時的安穩,但卻可能斷送自己的未來。
王蒙等人對田豐的分析和判斷分廠認同,又商量了一下雙方的戰局和協同作戰的策略,便籌備出兵。
不久大軍集結完畢,曹仁為前鋒,李典輔之,率兵五千;夏侯淵為後軍主將,率兵三千;趙雲為騎兵將軍,率三千騎兵歸中軍調遣;典韋為中軍護衛將軍;王蒙自領中軍兩萬餘人,其他將校則按次歸建,在中軍聽調。
此時,袁術和陶謙已經雙頭並進,二人從兗州東部和徐州進入青州,分別駐紮在盧縣和肥城,準備渡河北上。
按照和袁紹的約定,王蒙大軍開往東阿,而袁紹則分兵兩處,一處北上抵禦公孫瓚,一路由袁紹帶領南下,同王蒙一同抵禦袁術和陶謙的聯軍。
由於風雷營及時打探消息,可以說袁術那邊的情況王蒙比較了解,但王蒙這邊的情況袁術倒是未必能知道多少,畢竟王蒙經過大戰也沒多長時間,袁術很有可能會對王蒙輕視。
袁紹倒是提前已經到達了陽平縣,畢竟自己早已知道袁術等人的動向了,所以集結軍隊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其實他也是有另外的想法。
袁紹這次拉攏王蒙就是他的整個策略的一部分,他及時來到河北就是要盡量組織袁術和陶謙過河,而王蒙現在已經和袁紹是一夥的了,過不了河的袁術和陶謙肯定會將這股氣撒在王蒙身上,到時候王蒙便會成為與袁術和陶謙作戰的第一道防線了,能讓自己極大地保存實力。等雙方交手以後,袁紹在找個時機過河來攫取勝利的成果。
王蒙也不是對這個盟友完全相信的,畢竟袁紹曾經在王蒙最困難的時候背信棄義地搶了王蒙的地盤,致使王蒙沒了根據,又遇到刺客的追殺,差點死在路上,好在後來遇到了衛弘,艱難東山再起。
如今雖然王蒙與袁紹嘴上不計前嫌,但這筆賬還在心中記著呢,隻不過現在的局勢是袁紹要遠遠強於王蒙,所以這事也隻能是記在心上。
對於袁紹過不過河來進攻袁術和陶謙,王蒙不算很在乎,因為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總體的構想,就是逼迫袁術和陶謙過河,將作戰的壓力完全推給袁紹,雖然難度很大,但卻非常可行。
目前四支軍隊總體上成四個角擺布,左邊是陽平的袁紹,東阿的王蒙,右邊是肥城的陶謙和盧縣的袁術,從兩邊的實力來說王蒙和袁紹稍微占優勢,但袁紹在河北,兩邊聯動配合方麵要差很多,很容易陷入王蒙一人應對兩方勢力的局麵。
王蒙派出了很多的斥候監視敵軍的動向,要和袁紹有個戰略上的部署的,防止袁術和陶謙二人相互照應,王蒙進攻哪一個都有可能陷入被前後夾擊的可能。
正想著這事,典韋突然來報,有人求見王蒙,此人並未透露姓名,隻說是主公的故人,想和主公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