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藀一路走來,或抄小路或漫趟漫地裏走,反正是那條路近就走那條道。盡管這樣,他穿的這雙軟底布鞋還是被磨壞了,真可謂:前麵露著蒜瓣子,後麵掛著砸蒜錘。胡藀看著露出的腳趾頭,自嘲道:“你家弟兄幾個終見天日,彼此能夠聚在一起開會了。”說完,他自顧自搖了搖頭,一臉地無奈。


    胡藀一路奔波,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他有點灰心,幾次想打退堂鼓,可為了烏紗帽為了謀口飯吃,不得不重拾鬥誌複燃希望。


    這次,他聽說朱元璋出生在野莊村西之小寺,便抱著極大地好奇心想去看看,看看那裏曾經發生的曾經。


    胡藀沿著官道向東南方向走了二十裏,果然看見了一個村子,胡藀一打聽這個村子就是倪家莊,俗稱野莊。首先映入胡藀視野的是一個高兩米左右的墓碑,碑文上刻的字是:大唐尚書右丞相倪若水之墓。此墓位於野莊村東官道一側,倪若水與他的祖先合葬於此。胡藀來到倪公墓前,對這位忠君愛民的良吏行三跪九叩之禮,禮畢,胡藀凝視著倪若水墓誌銘,默默地念著——


    公諱泉,字若水,中山槁城人,進士及第。其先出自郳國,為魯附庸,厥後因而命氏。六國時有倪良者,能x諸侯之兵,蓋趙人也。曾祖護,祖範,考基,執德不迴,並為君x,立誠可久,是為賢人,其道不出於戶庭,厥聲俾休於代嗣。公生而含靈,幼有成德,年有七歲,口誦萬言。曾未弱冠,聲已芬於河朔矣……授秘書正字,複以舉遷右驍衛兵曹參軍,俄轉洛州福昌縣丞。又應封嶽舉,授雍州縣丞,調補長安縣丞,公之應務也,以忠公為主;不以矯激居心,公之檢身也。俄授右禦史,充劍南安察,加朝散大夫,轉左台侍禦史,尋遷吏部員外郎。明光覆被,更參列宿之榮。以公事出為宋州長史,稍遷慈(磁)州刺史。征拜中書舍人。無何,拜尚書右丞。機在握而恆搖,綱乘網而不紊,陽秋克備,涇渭以分。未幾,申命察使,帝難其舉,乃除出為汴州刺史。公皂蓋一臨,皇華暫拂,下車而翻訛革(x),入境而道德齊禮,人詠其蘇矣。入拜戶部侍郎,步戴筐之仙宮,掌夫家之小職,既愜之望,宜以德遷,再為尚書右丞,複如前政矣……


    倪若水出任汴州刺史時,在當地廣修孔廟,倡教育,興辦州學、縣學,並且身體力行與當地老百姓一道種田,實行以人為本,很得民心。開元四年,汴州地區發生了嚴重的蝗災,當地老百姓不敢捕殺,卻拜祭天地祈福滅災。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天人感應的思想禁錮著人們。汴州刺史倪若水執行宰相姚崇滅蝗指令,他發動各地官民,用姚崇火焚坑埋的辦法滅蝗,結果汴水流域“獲蝗一十四萬(石)乃投之汴河,流者不可勝數。”經此捕殺,老百姓避免了一場自然災害,黎民百姓得救了,政府也節省了巨大的賑災支出。倪若水還是一位敢於給當朝皇帝納柬的錚臣。開元四年,玄宗派遣中官到淮南等地捕捉珍貴水禽以為壓邪及觀賞所用。倪若水認為此事需動用大量勞力,況且正值農忙之時,遂上表諫道:“方今九夏時忙,三農作苦,田夫擁耒,蠶婦持桑。而以此時采捕奇禽異鳥供園地之玩,遠自江嶺,達於京師,水備舟船,陸倦擔負,飯之以魚肉,間之以稻粱。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貴鳥也!”當時唐玄宗是一個從諫如流的開明皇帝。他看完倪若水的奏表後,方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打消了捕鳥的念頭並下詔嘉獎倪若水。


    元朝末年,有一個地理學家、曆史學家納新曾來到倪家莊並專門拜訪了大唐尚書右丞相倪公若水之墓,在他的《河朔訪古記。真定路》(元。納新)載:槁城縣東南二十裏,倪家莊側,有唐倪若水墓在,多姓倪氏,皆若水子孫也。若水字子泉,擢進士,開元初為中書舍人,尚書右丞,出為汴州刺史。政清靜,興州縣學,風化大行,未幾,入為戶部侍郎,複拜右丞,卒。


    這時,胡藀的複雜心裏讓他品嚐的滋味不好受,麵對倪若水之墓,對這位忠心耿耿的政府要員,他對倪公的高風亮節由衷敬佩和羨慕,追尋先賢的遺德,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恪盡職守,此時的胡藀撫摸著銘碑並不言語,兩眼凝視卻淚水婆娑。然後,他對著正碑深深地鞠躬…


    胡藀祭奠完畢,這時天邊的太陽漸漸地向砟山另一側隱身,就像新娘子初入婚房一樣羞赧,赤紅的容顏及至蛋黃色,遠處的、近處的、高處的與眼底淡灰色雲翳集聚著,仿佛鬧洞房似的,你追我趕,儼然匯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不時有幾隻鳥兒在空中翩躚,清脆鳥音蕩漾在空中,直到一抹殘陽驀然地燦爛一下,繼而滾落山裏。


    胡藀不再前進,隻好投宿倪家莊若水客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河朔兒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遨遊紅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遨遊紅塵並收藏河朔兒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