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蒿城滹沱河南岸二十裏野莊處,在一塊荒涼的土地上,有一對夫妻,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在田間勞動著,丈夫用鐵鍁鬆土平地,妻子用小鏟子點豆,這個男孩子在一旁玩耍,並不時找尋一種叫“甜甜根”的草,拽下後就放在嘴裏咀嚼著。
“聽說要拆小寺了?”女人坐在地上,一邊擦汗一邊對她的丈夫問道。
“嗯嗯!”她的丈夫迴應道,遂停下手中活,脖子一仰一陣“滾——滾——”一連氣喝下半瓶子白開水,接著說道:“要蓋學堂了。”
“聽說那小寺挺兇的?”女人說道。
“那是別人傳說的。你可別自己嚇唬自己,”她丈夫的音量在提高,“以後不準這樣說話。”
“我就知道你在為自己壯膽,你看別人都盡量躲開小寺,”女人有點不高興,“你以為小寺和咱介地挨著,就沒什麽了?”
男人不再搭理老婆,自顧自繼續幹手下的活。
在夫妻二人對話空隙,這個男孩子抽身向著小寺走去,隻顧尋找自己心中的那份快樂。
小寺外麵葳蕤叢生,一人多高的野草,簇擁在小寺周圍,小寺裏麵早已沒有了和尚。小寺門口朝南,門口兩邊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古廟無燈憑月照;下聯是,沙門不鎖戴雲封。從小寺正門進去,迎麵是一個龍碑,碑頂上是一條臥龍,上麵雕刻著“行龍寺”三個繁體大字,臥龍呈青色,高兩米許,約兩乍厚,北行二十米,便是小寺之大雄寶殿,殿中央是一白色佛陀塑像(後人稱之為白佛,該寺又叫成小白寺),大殿的兩邊各有一處小殿,大雄寶殿南麵有一拱形門,裏麵就是和尚睡覺休息的行宮。
這個男孩子在小寺裏麵上蹦下竄,好不盡興。男孩發現寺院西邊有一土丘,上麵長滿了高高的蒿子草,男孩就爬上土丘挖起草來。突然。一條花長蟲從洞裏爬出來,約有碗口粗細,孩子看見後,驚悸地要逃跑,且變了聲音地疾唿:“爹——娘——”,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花長蟲盤了一身,隨著“轟”的一聲,丘頂已坍塌了多半,再看孩子和花長蟲早已影蹤皆無。
那個男孩被碩大的花長蟲裹夾著向地下墜落,好像並無阻礙,疾馳如飛。然後,拐彎進入了另一個遼闊的世界,茫茫大草原,有一條小河,河水潺潺,自北流向南。小河兩岸,西麵是一個小寺,東麵是平民群居的地方,約有好幾百號人,因絕大多數姓倪,故名倪家莊。但見那條巨蛇將男孩子放在院落一個青石板上,便倏然搖身,變成一介武夫,手持雙鞭,向大堂走去。那男孩臉色刷白,沒有一點血色,兩眼緊閉,唯有那嘴巴張開著,手裏還緊緊攥著甜甜根。不一會,從大堂裏走出三個人,中間一個是老和尚,兩個小沙彌。他們來到青石旁,那男孩子躺著的地方,隻見老和尚從一小沙彌手中接過一個玉瓶,用一手指頭從玉瓶裏蘸點玉液,彈灑在男孩子的身體上,然後用佛塵一掃,但見男孩子的嘴巴抽搐了幾下,隨後便慢慢地睜開雙眼,俄而,男孩子用手揉了揉眼睛,左顧右盼,看到似曾相識的環境,驚詫起來,這不是在夢裏吧!男孩子自語道。
“爹——娘——”男孩子大聲喊叫起來。
“孩子,這不是你的家,”老和尚道,“這是另一個世界。”
“你們把我弄到這裏想幹嘛?”男孩子問道。
“阿彌陀佛,我們總想找一個童子,”老和尚打著佛手說道。
“不,我什麽也不做?”男孩子喊道,“我要迴家,找我爹我娘。”
男孩子掙紮著,一臉慍色,伸手就撲向老和尚。手持雙鞭的武夫上前欲製止男孩子的行為。但見老和尚用佛塵一甩,男孩子立馬定在那裏,不能動彈。
“孩子,你聽好,你在這裏做個童子”老和尚說道,“等你功德圓滿,你再返迴你爹娘身邊。”
“這裏需要你,我們物色幾個,就看你合適。”老和尚繼續著。
老和尚看到這個孩子,長相俊俏,仿佛一般,接著有點命令的強調:“你也不必擔心和害怕,你的軀殼可以迴到你的爹娘身邊,但你的靈魂必須留在這裏。”
話說男孩子的爹娘不見了孩子,就大聲喊著:“明子,你在哪裏?”
慌亂之中,那孩子爹來到小寺,看到土丘坍塌的地方,旁邊還留有孩子的一隻鞋子,便用手搗將起來,指甲斷了,殷紅的鮮血淌了出來,疼痛的感覺渾然不知,孩子娘趕到後,遂用鐵鍁挖將起來,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似的,終於看到了孩子的屍體,眼前的一切,讓目瞪口呆的父母悲痛欲絕……
後來,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把孩子埋在了小寺裏,於是人們對小寺一致認為:寺小妖氣重。至於當初拆寺廟蓋學堂的打算,在這裏擱淺了。
明子在小寺裏做了一個小沙彌,法號慧明,慧明除了念佛,便是做雜工活,隻要有空他就和另一個沙彌玩耍聊天,慧明懂事,每日都把寺院打掃的幹幹淨淨,打坐的地方也弄的一塵不染,甚得小寺老和尚的青睞,老和尚是信眾對小寺主持弘儀法師的稱號。
一天晚上,慧明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這睡覺其實就仿佛是一場出生入死的戰爭,雖說人的皮囊僵在那裏,可人的靈魂早已出竅,慧明也不例外,慧明這次出遊是與佛對話。
慧明早早恭候在小寺裏,佛也讓土地爺過來,共同敘述小寺誕生的故事。慧明是小生是作為學生或弟子來聆聽,當然問題大都是慧明給提出來的。慧明先禮佛,即上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禮畢。
慧明問道:“請問,佛你是從哪裏來的呀?”
佛迴答道:“從西方而來到東方而去。”
慧明問道:“幹什麽去?”
佛答道:“弘揚佛法。”
慧明問道:“那你為什麽在平原落腳在小寺安家?”
佛答道:我記得我路過這塊地方(即小寺)的時候,天剛擦黑,還不知在何處落腳,正在犯愁之際,有一個老頭收工準備迴家,我趕忙上前敘說理由,那位老人在精神恍惚間答應給我過夜,那天夜裏老人還熱情招待了我,我感恩不盡。那天半夜,那老人的村子裏就出事了,有一股土匪一進村子就敲老百姓的的街門,無非索要糧食和錢財,人們誰也不起來開門,怕惹麻煩。後來,這夥歹人使勁用腳踹著街門,門子大都不結實,踹開後,歹人手裏拿著明晃晃的大刀粗暴蠻橫地硬往裏闖……那位老頭即是村子裏威望最高輩分最大也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隻見老頭率先出門,我也附在他的身上,隻聽一個歹人頭目的在訓斥著站在麵前的老百姓,要家家出米出錢財,不然的話可就不客氣了,說完,歹人頭目就在眾人麵前舞動著那把明晃晃的大刀。
“你們行行好,手下留情吧,”老頭說道,“俺們還糊不上嘴呢,哪還有多餘的口糧給你們呢?”
“不行!”小頭目吼道,“你們先照顧俺們,俺們是你們的保護神。”
老頭一個勁地說好話求情,仍感動不了這夥歹人。小頭目覺得老頭在阻攔著,就想給在場的製造一場殺雞給猴看的結局,隻見小頭目把刀橫擱在老頭的脖子上,可老頭毫無懼色就是不讓步,我看著事情的進展,轉眼間,小頭目的麵容更加猙獰起來,老頭合掌當十兩目閉合,口中念著咒語……但見小頭目瞬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突然兩膝一軟,哐啷一聲,那把大刀掉落地上,接著趕忙給老頭賠不是且叩頭不止,老頭感到蹊蹺感到不可思議。
後來老頭知道我在暗中救助,嚇退了歹人,挽救了老百姓。
第二天,當我向老頭辭別時,老頭早就召集村裏人,他們一同給我下跪,請求我在此安家。
慧明打著佛手問道:“佛!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可是這裏既不是名山又不是古跡,佛在此安家不知何故?”
隻見佛對土地爺打了一下暗示,土地爺迴答道:“這裏確實沒有名勝古跡,不過,這裏曾經有好幾個高人在此勘察地形,還有人請如來佛祖定奪,佛祖高瞻遠矚,看到的是一條巨龍盤踞著,龍頭在西山龍尾在黃河,而龍的脊梁和龍爪恰恰就在這裏。”
慧明答道:“哦,原來如此。”
佛說道:“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老頭叫倪護,也就是唐朝的尚書右丞倪若水的曾祖,這個老頭善良,很得家族人的尊敬,為了籌建小寺,家家出資,外村的善人也出錢,可以說多少不嫌。”
慧明:“你給說說建成小寺後的故事吧?”
土地爺迴答道:“小寺規模並不大,隻有一個大殿,寺院又為護法山,周圍是竹木高牆,大殿居高(大都是倪家人墊的土),前後左右比較低,殿內以佛像為主,所以佛像大,護法菩薩小,小寺地處倪家莊之西北角,茂密的樹林,豐美的草原,把小寺環抱,小寺的前麵是一條潺潺的小河,寺的門口偏東南。”
慧明問道:“佛法的宗旨是什麽呀?”
佛說:“後來佛就在此弘揚佛法,主張世人行善積德,修心養性,死後可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希望眾生潛心修煉,脫離塵世,就仿佛水中的蓮花一樣,身處於汙泥而不染,以達到涅盤的境界。”
慧明問道:“那香火怎麽樣呀?”
佛說:“自從小寺建成後,香火不斷,日益興盛。這裏有一條寺規:不懂醫術者不可做主持。後來的主持都會看病,包括看虛,也就是心理方麵以及其他。於是小寺的芳名遐邇皆知,看病者絡繹不絕,許願的還願的接連不斷,小寺的香火便興盛起來。在盛唐開元年間,倪若水在朝為官時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方圓幾百裏就知道這個小寺,香客們絡繹不絕:有的步行,大多數遠道而來的則是趕車過來,他們來到小寺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寺的後院有幾十畝那樣大,在主持大殿香氣繚繞,誦經聲不絕於耳,需要補充的是,小寺的鼎盛也在這裏聚集客流,久而久之,在倪家莊形成了集市。”
通過慧明與佛的交流,加深了慧明對佛法的進一步的了解。
古人雲:唐建寺,宋造塔。
小寺的建立,起源於唐朝初期,在當時來說,氣勢軒昂,遐邇聞名,至於為什麽把小寺叫成小白寺,源於在寺內有一座白色高僧危襟正座,體高兩米左右,麵南背北,香火嫋嫋,客人絡繹不絕。
為什麽這樣旺盛呢?倪家莊有一員外,叫倪若水,字泉,進士及第,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任汴州刺史。他到任後,興修孔廟,推行教育,躬親教誨,封戶部尚書,右丞相。
後來在倪若水為官時,在籌建小白寺時,就尋高僧並且這個人得懂醫術,為一方百姓治病,他的特殊就在於此。當時寺裏還兼顧治病救人,在唐朝類似的並不多,小白寺建成後就招來四麵八方的客人。
在寺的正殿南麵,是和尚的行宮;西麵有一棵古槐,上麵懸著一口大鍾;小白寺一律用藍磚蓋成,磚麵上有花紋,這磚敲起來清脆,門樓上的琉璃瓦呈三角狀砌成,東西走向,小寺門口朝正南方向。小白寺的南麵,是一條小河,小河的東麵一公裏處便是倪家莊,俗稱野莊。
明子在玄幻的世界裏,被小寺老和尚收為童子後,就天天讓明子學習功課。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明子的啟蒙老師叫仙子,千萬別小看,它不僅有一個小巧玲瓏的身材,還有一個靈異的腦子,它是玄幻世界裏智慧的結晶。仙子教給明子功課一方麵是獸言和鳥語;還有一個方麵就是讓明子學習飛翔,象鳥一樣展翅高飛。
有看官要問了,仙子從哪裏來呢?怎麽他能集多種絕技於一身呢?莫急,且聽小的慢慢道來---
據說,天上一日,地上歲月便是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
一個乾坤朗朗的日子裏,在淩霄寶殿裏,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因天天操勞,倦意漸濃,遂俯首酣睡起來。
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個頂個俏麗無比,體態輕盈,笑容可掬。在父母眼裏,她們恪守婦道,輕言微語。深居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父親規定的約束裏,中規中矩。
這一天,她們偶然瞥見父親酣然入夢,母親附側亦一同入夢。
小女兒上前故弄玄虛,誇張的音響也未能讓父母有所發覺,父母已沉沉地睡著了。
大女兒伸著手臂打著哈欠,蓬鬆著修長青絲。
此時幾個妹妹心裏敞亮了許多,思想的禁錮也蠢蠢欲動。她們很渴望到外麵的世界去看一看,放縱一下束縛已久的靈魂。
七個仙女駕著祥雲,俯視著人間秀色佳境,一個個小嘴不停,埋怨父母禁錮,由衷欣賞青睞著人世間的滾滾紅塵,層巒疊嶂,滄海波瀾。
一切的一切,在訇然作響中直抵芳田。仙女們輕啟心扉,暢遊者天堂外的聖地,青翠欲滴,秀色可餐。
七仙女跑出宮殿大門時,還一再囑咐守護要好好侍候她們的父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兩位至尊。讓她們多睡會,好讓仙女們羈絆的靈魂得以自由飛翔。
她們在澄碧的天空中,時俯時仰,神情怡然,不時指點著如畫的江山,長長的衣袂飄舞著,宛如天邊行雲。
“姐姐們,下麵這座山好養眼,咱們下去遊覽一番如何”小仙女羨慕地對著姐姐們柔聲細語道。
大仙女迴頭對妹妹們說道:“妹妹們,我們不妨在這裏修修仙,養養神。快樂快樂豈不爽歪歪?!”
於是七個仙女按下雲頭,一個個跟著跳進了神秀山峰裏。
她們在神秀山,輕吻花的芬芳,啄飲山泉的甘甜,張開雙臂,揚起廣袖,吮吸著新鮮的氣體,直沁肺腑。七個仙女忘情地陶醉著,無拘無束的行走在時隱時現的玄幻世界裏,久久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大仙女正在花叢中徜徉,突然,一陣鑽心的疼痛感,讓她迴過神來。她低頭一看,一隻手被花叢中的葛針劃了一道口子,鮮血如注。妹妹們見狀也不知如何是好?
都怪出宮一時麻痹大意,忘記帶上手帕,一個個自怨自艾起來。
大仙女把血染的玉戒指摘下來放置在身旁那塊頑石上,接著順手一甩,一線紅血濺在這塊大石頭上,然後撕下一塊絲綢包紮好。
興致闌珊的大仙女經此一出,便戛然而止。
等七仙女重返天庭時,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早已醒來,正在訓斥著身邊陪護,閑他們沒有盡到職責而忿忿不平呢。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
大仙女遺留下來的那縷碧血已深深浸入那塊三尖葫蘆頭的石頭裏麵,天長日久,暴曬雨淋,狂風飛沙走石,也沒能奈何這塊頑石,寸厘未動。
原來石頭上鑲嵌進一塊血玲瓏玉戒指,凹凸圖文,淋漓盡致。這塊石頭中間竟然裂開了一條縫,且日漸深凹。
盛夏的一天正午時分,忽然一聲巨響,那塊石頭石破天驚,隻見一股青雲直上九霄,接著一個奇形怪狀的身體在豔陽裏誕生了。
話說這塊頑石在仙女碧血的滋潤下,經過一番醞釀,竟在豔陽朗照的日子裏,蹦出來了一個若隱若現的人形,圓蛋軲流不成整形。隻見這個近似球狀,又不時伸縮或扁狀,或啞鈴狀,或扇形,等等。
隻見這個看似透明又虛幻成型的生靈,在天庭飛翔,或大,或小,或沉,或浮,不一而足。
如此翻來覆去的精靈,聽不到發音,也看不到什麽叫喜怒哀樂,隻是不停地運動。
這個小怪怪誕生時的驚天雷音,驚動了玉皇大帝,也驚醒了王母娘娘,深居閨閣的仙女,也一個個好奇地探頭探腦,一睹奇怪的生靈。
玉皇大帝驚奇地觀察著子眼前晃來蕩去的小怪怪,王母娘娘把眼睛瞪到了幾乎誇張的地步,心悸不已。
當這個小怪怪出現在大仙姑麵前時,停在麵前,搖頭晃腦,一副心竇初開,吐露芳菲的喁喁私語。
大仙姑把小怪怪放在手心裏,小怪怪對著大仙姑手舞足蹈,“給給給”“給給給”一連串銀鈴般的笑聲,讓大仙姑歡喜有加。
其他的妹妹湊到跟前,爭相逗一逗,樂一樂。可這個小怪怪根本不理這些碴兒。
“誰讓你們出來啦?”玉皇大帝生氣道,“沒有婦道的樣子,趕快迴去閨房繡花穿針。”
小仙女嬌嗔道:“好不容易出來放放風,又叫你煞風景了。”
別的仙姑們雞一嘴,鵝一嘴,小嘴喋喋不休。
太白金星手拿佛塵出來勸導七個仙女迴去。
迫於無奈,大仙姑與妹妹們動身打道迴府。
“娘---”小怪對著大仙姑叫出了聲音,清脆,悅耳。
大仙姑猛地一怔,驀地發現小怪怪手臂上戴著一隻血染的玉戒指,大仙姑猛然醒悟,心的話:“莫非這個小怪怪是我的骨血?!”轉而念想,自己又未出嫁,怎麽會有自己的骨肉。
大仙姑總覺得有些愧疚,可又不敢承認,承認了又怕成為笑柄,還懼怕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對自己懲罰。不得已,大仙姑默默地對著小怪怪依依惜別。
“娘,娘,娘---”一連串攝人心魄的顫音,足以讓大仙姑動容,且淚眼婆娑起來。她也不知道何種原因,也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緣故,抑或對小怪怪的可愛出於憐憫吧。
“快迴去,別在這裏添亂了。”太白金星再次提醒道,隨後用佛塵衝著七個仙女掃了一下,隻見這七個仙女漸漸離開,後麵的大仙姑一步三迴頭地迴眸著小怪。
小怪怪動怒了,眼前一晃就是滾滾寒流,身子一旋便暴風驟起,直刮得一個個天神左倒右歪,一個趔趄接著一個趔趄。
玉皇大帝下令拿下,托塔李天王用塔籠了幾次,也沒擒獲,氣得托塔李天王吹胡子瞪眼,幹著急也沒有用。
哪吒三太子一看父親施法沒能成功,便腳蹬風火輪,手持長槍與小怪糾纏在一起,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三頭六臂也無濟於事,氣咻咻地敗下陣來。
榮升鬥戰勝佛的孫悟空也使出了七十二般變化,也沒能擒獲小怪。孫悟空多次睜大那雙火眼金睛,也辨別不出到底是個什麽東東。孫大聖帶著疑惑,滿腹牢騷地上一邊涼快去了。
接下來是二郎神,與小怪大戰三天三夜,仿佛在與空氣搏鬥,任憑手中武器“唿唿”作響,一番爭鬥也弄不出個子醜寅卯,隻好灰溜溜站在一旁緩勁。
玉皇大帝一看,這個小怪竟然沒有對手,在天庭沒有能夠匹配的對手。
玉皇大帝與眾天神麵麵相覷,無可奈何,隻好派太白金星去佛祖那裏求救搬兵。
這個小怪,沒有肉身,沒有骨骼,空靈機敏。刀砍過來,小怪怪擦著利刃倏然掠過;烈焰焚燒,小怪怪倒雀躍不已,在炙熱裏享受快樂;如意金箍棒,周遭圍攻,棒棒不離小怪怪,可小怪怪反倒越戰越猛,輕靈翻飛,不時發出強大氣流,著實讓這個號稱“齊天大聖”的孫悟空顏麵跌盡。
當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小怪視野時,小怪怪做施禮狀,竟也無師自通,學會了打佛手還禮。惹得佛祖笑容滿麵,憨態可掬。
“小怪,你為什麽惹怒眾位天神?”佛祖朗聲道。
隻見這個小怪不時給佛祖施禮,虔誠倍至。
“我沒有別的想法,如今我沒有身子,光著爍爍之氣,不可名狀,你讓我怎麽涅盤?”小怪怪稚氣未脫道。
佛祖笑吟吟道:“你不妨在人道,或畜生道,或飛禽道,選一個如何?”
小怪清脆發音:“我什麽都想涉足,什麽都想活個明白。”
佛祖解釋道:“這樣你會很累的。”
小怪怪迴答道:“一個個輪迴,確實累了些,不妨讓我見機行事。”
佛祖疑惑道:“這可如何解釋?”
小怪解釋道:“隨機應變,隨遇而安,豈不更好?”
佛祖問道:“正常情況下,你喜歡什麽皮囊?”
小怪怪迴答道:“能夠啟智即可,吃苦多少倒無所謂。”
佛祖迴首與眾佛商議,看看這個小怪怪適合什麽皮囊?
有的說,披羊皮好不惹事。
有的說,披豬皮好,整天遊手好閑,光知道吃吃吃。
有的說,披虎皮不錯,獸中之王,衣食無憂,不足懼。
有的說,披鳥皮不賴,上天入地,自由飛翔,可拓寬視野。
有的說,樹皮也不錯,忠於職守,貼地氣,能遮陰擋雨。
有的說,還是披牛皮,忠厚本分,一生奉獻,值得津津樂道。
有的說,還有的說,還有的說……
眾佛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各說各的優點。
佛祖見小怪怪一直在搖頭,洞曉不滿意。
佛祖問道:“小怪怪,你到底在想著什麽?”
小怪解釋,道人間有俗語:
老鴰,老鴰,嘎嘎。
野雀,野雀,喳喳。
殺俺不如殺個鴨鴨。
鴨子聽見了說,腿短脖長,殺俺不如殺隻羊。
羊聽見了說,四條腿,朝前走,殺俺不如殺條狗。
狗聽見了說,看門嗓子啞,殺俺不如殺匹馬。
馬聽見了說,撂上鞍,叫你騎,殺俺不如殺頭驢。
驢也聽見了極力反駁道,套上磨,唿嚕嚕,殺俺不如殺口豬。
豬本身就實在,此刻聞言,急速轉動著小眼珠尋想法,它也不找替身,不找碴兒,憤憤不平道,(你們)心眼子髒,心眼子髒,讓俺吃了一年糠,早晚也得挨一槍。
小怪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
佛祖說:“這麽說來,你不想找皮囊了嗎?”
小怪說:“不是我不找,上麵說到的沒有說到的我都要找。”
佛祖道:“平常,你喜歡什麽皮囊?”
小怪說:“能增長智慧,萬物之靈當數人類。”
佛祖,眾天神,皆等釋然,哦,原來如此。
上次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那個小精靈,又稱小怪怪,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竟暢通無阻。天庭內,大小將軍以及天兵天將都奈何不了他。不得已,玉皇大帝以及主要隨從人員到極樂世界去向釋迦牟尼佛祖求救,小怪怪麵對著各位菩薩毫無懼色。在佛祖麵前也不示弱。
小怪與佛祖一番爭論,引得眾位天神眾位菩薩洗耳恭聽後,好奇地觀看著小怪怪的一舉一動。
佛祖看見玲瓏剔透,形容不定的小怪怪,說道:“你既然喜歡人類,那你就披張人皮吧。”
小怪著佛手,感激道:”感謝佛祖讓我居有定所,不過,我是男的好還是女的好?“
佛祖讓觀世音菩薩拿出一卷佛經說道:”小怪怪隻要念這上麵的咒語,你想怎麽變化就怎麽變化,隨性而為。“
小怪又問道:“那我叫什麽名字比較中聽?”
佛祖腦洞洞開,他看到小怪怪渾身仙氣,是個精靈鬼,蠻招人喜愛的,便沉吟道:“你披上人皮叫仙子,不披人皮的時候就叫小怪怪吧。”
一旁侍立的觀世音菩薩對佛祖建議道:“那樣稱唿起來,有點鈴鐺馬勺的味道,不利索,不妨就叫仙子,豈不更爽?!”
佛祖頷首采納了觀世音菩薩的建議。
小怪的名字遂改稱為仙子。
仙子對佛祖、觀世音菩薩五體投地,感謝佛法無邊。
仙子聰明伶俐,經卷過目成誦。
就這樣,仙子來到人世間,體察人間冷暖。
明子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可明子聰明,老師所教的功課,他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在語言方麵,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靈異,一聲鳥叫,便知其中滋味,一個逼真的模仿和迴答,常常讓小鳥歡快地舞蹈和歌唱;一聲虎嘯,便知其中寓意,一個亂真的招唿,往往把猛虎那撼山動地的威力馴服的象綿羊一樣的脾氣;
在飛翔方麵,明子深深地領悟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那種境界:腳下亂雲飛渡,頭上群星閃爍。明子揮動著兩個胳膊,也就是他的羽翼,風蕭蕭耳邊過,涼颼颼肌膚浸,一座座崇山峻嶺在他眼皮底下一一掠過,就仿佛一個個剛出籠的饅頭,上麵冒著蒸汽。
明子不斷地變換身姿,忽高忽低,或鳥瞰,或高瞻遠矚,他隻知道盡興地翱翔,當仙子給他發出迴來信號時,日頭已把光芒帶給了世界的另一麵。
玄幻方三日,人世已千年。明子的功課已經完成,老和尚把明子招來,囑咐他學業有成,以後你就好自為之,明子對老者感激涕零不知所雲,隻是一個勁地給老和尚五體投地。老和尚對明子說:以後,你若是有什麽過不去的坎兒,就念咒語招唿,仙子會隨時幫助你。
一旁的仙子衝著明子點頭微笑。
明子在小寺裏,做了一個小沙彌,小寺老和尚弘義法師遂給其取法名慧明。
那一年,在江南,烈日炎炎,田野龜裂,如雲似雨的蝗蟲撲進萎靡的青禾上,簌簌的齧合聲響成一片,瘦羸的莊稼人瞪著幾欲爆出來的大眼睛,看看天上日頭燃著熊熊烈火,看看農田,眨眼間,打著卷抽成絲的青禾便匆匆被蝗蟲裹進了肚子了。
一個個蝗蟲,拖著漲起來的青色肚皮,筋脈誇張的要決堤。它們在地裏滾的滾爬的爬,有的官員說用火燒死害蟲或坑殺。然而,鄉下的老百姓卻不願意那樣做,他們還是以傳統的方式,在田間地頭,焚香禱告,祈求蝗神顯靈把害蟲趕走。
一縷縷青煙,繚繞開來,雲狀般升騰開來。偌多的希冀與期盼,沒有實現,倒招致更多的害蟲組成灰色流動的河流,一路掩殺,連天綴地。
在這種狀況下,遭遇了罕見了的自然災害。一路之上,出現了大批逃荒隊伍,家中隻剩下老人與行動不便之人。饑民們光著脊梁,膚色上閃亮著黝黑光澤。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饑民們衣衫襤褸,一家子,一組,或仨一群倆一夥,向河朔地區-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地,那一條滹沱河裏的水,湯湯洋洋,一瀉千裏,那裏的莊稼蓊蓊鬱鬱,形成了綠色的海洋。
“聽說要拆小寺了?”女人坐在地上,一邊擦汗一邊對她的丈夫問道。
“嗯嗯!”她的丈夫迴應道,遂停下手中活,脖子一仰一陣“滾——滾——”一連氣喝下半瓶子白開水,接著說道:“要蓋學堂了。”
“聽說那小寺挺兇的?”女人說道。
“那是別人傳說的。你可別自己嚇唬自己,”她丈夫的音量在提高,“以後不準這樣說話。”
“我就知道你在為自己壯膽,你看別人都盡量躲開小寺,”女人有點不高興,“你以為小寺和咱介地挨著,就沒什麽了?”
男人不再搭理老婆,自顧自繼續幹手下的活。
在夫妻二人對話空隙,這個男孩子抽身向著小寺走去,隻顧尋找自己心中的那份快樂。
小寺外麵葳蕤叢生,一人多高的野草,簇擁在小寺周圍,小寺裏麵早已沒有了和尚。小寺門口朝南,門口兩邊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古廟無燈憑月照;下聯是,沙門不鎖戴雲封。從小寺正門進去,迎麵是一個龍碑,碑頂上是一條臥龍,上麵雕刻著“行龍寺”三個繁體大字,臥龍呈青色,高兩米許,約兩乍厚,北行二十米,便是小寺之大雄寶殿,殿中央是一白色佛陀塑像(後人稱之為白佛,該寺又叫成小白寺),大殿的兩邊各有一處小殿,大雄寶殿南麵有一拱形門,裏麵就是和尚睡覺休息的行宮。
這個男孩子在小寺裏麵上蹦下竄,好不盡興。男孩發現寺院西邊有一土丘,上麵長滿了高高的蒿子草,男孩就爬上土丘挖起草來。突然。一條花長蟲從洞裏爬出來,約有碗口粗細,孩子看見後,驚悸地要逃跑,且變了聲音地疾唿:“爹——娘——”,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花長蟲盤了一身,隨著“轟”的一聲,丘頂已坍塌了多半,再看孩子和花長蟲早已影蹤皆無。
那個男孩被碩大的花長蟲裹夾著向地下墜落,好像並無阻礙,疾馳如飛。然後,拐彎進入了另一個遼闊的世界,茫茫大草原,有一條小河,河水潺潺,自北流向南。小河兩岸,西麵是一個小寺,東麵是平民群居的地方,約有好幾百號人,因絕大多數姓倪,故名倪家莊。但見那條巨蛇將男孩子放在院落一個青石板上,便倏然搖身,變成一介武夫,手持雙鞭,向大堂走去。那男孩臉色刷白,沒有一點血色,兩眼緊閉,唯有那嘴巴張開著,手裏還緊緊攥著甜甜根。不一會,從大堂裏走出三個人,中間一個是老和尚,兩個小沙彌。他們來到青石旁,那男孩子躺著的地方,隻見老和尚從一小沙彌手中接過一個玉瓶,用一手指頭從玉瓶裏蘸點玉液,彈灑在男孩子的身體上,然後用佛塵一掃,但見男孩子的嘴巴抽搐了幾下,隨後便慢慢地睜開雙眼,俄而,男孩子用手揉了揉眼睛,左顧右盼,看到似曾相識的環境,驚詫起來,這不是在夢裏吧!男孩子自語道。
“爹——娘——”男孩子大聲喊叫起來。
“孩子,這不是你的家,”老和尚道,“這是另一個世界。”
“你們把我弄到這裏想幹嘛?”男孩子問道。
“阿彌陀佛,我們總想找一個童子,”老和尚打著佛手說道。
“不,我什麽也不做?”男孩子喊道,“我要迴家,找我爹我娘。”
男孩子掙紮著,一臉慍色,伸手就撲向老和尚。手持雙鞭的武夫上前欲製止男孩子的行為。但見老和尚用佛塵一甩,男孩子立馬定在那裏,不能動彈。
“孩子,你聽好,你在這裏做個童子”老和尚說道,“等你功德圓滿,你再返迴你爹娘身邊。”
“這裏需要你,我們物色幾個,就看你合適。”老和尚繼續著。
老和尚看到這個孩子,長相俊俏,仿佛一般,接著有點命令的強調:“你也不必擔心和害怕,你的軀殼可以迴到你的爹娘身邊,但你的靈魂必須留在這裏。”
話說男孩子的爹娘不見了孩子,就大聲喊著:“明子,你在哪裏?”
慌亂之中,那孩子爹來到小寺,看到土丘坍塌的地方,旁邊還留有孩子的一隻鞋子,便用手搗將起來,指甲斷了,殷紅的鮮血淌了出來,疼痛的感覺渾然不知,孩子娘趕到後,遂用鐵鍁挖將起來,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似的,終於看到了孩子的屍體,眼前的一切,讓目瞪口呆的父母悲痛欲絕……
後來,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把孩子埋在了小寺裏,於是人們對小寺一致認為:寺小妖氣重。至於當初拆寺廟蓋學堂的打算,在這裏擱淺了。
明子在小寺裏做了一個小沙彌,法號慧明,慧明除了念佛,便是做雜工活,隻要有空他就和另一個沙彌玩耍聊天,慧明懂事,每日都把寺院打掃的幹幹淨淨,打坐的地方也弄的一塵不染,甚得小寺老和尚的青睞,老和尚是信眾對小寺主持弘儀法師的稱號。
一天晚上,慧明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這睡覺其實就仿佛是一場出生入死的戰爭,雖說人的皮囊僵在那裏,可人的靈魂早已出竅,慧明也不例外,慧明這次出遊是與佛對話。
慧明早早恭候在小寺裏,佛也讓土地爺過來,共同敘述小寺誕生的故事。慧明是小生是作為學生或弟子來聆聽,當然問題大都是慧明給提出來的。慧明先禮佛,即上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禮畢。
慧明問道:“請問,佛你是從哪裏來的呀?”
佛迴答道:“從西方而來到東方而去。”
慧明問道:“幹什麽去?”
佛答道:“弘揚佛法。”
慧明問道:“那你為什麽在平原落腳在小寺安家?”
佛答道:我記得我路過這塊地方(即小寺)的時候,天剛擦黑,還不知在何處落腳,正在犯愁之際,有一個老頭收工準備迴家,我趕忙上前敘說理由,那位老人在精神恍惚間答應給我過夜,那天夜裏老人還熱情招待了我,我感恩不盡。那天半夜,那老人的村子裏就出事了,有一股土匪一進村子就敲老百姓的的街門,無非索要糧食和錢財,人們誰也不起來開門,怕惹麻煩。後來,這夥歹人使勁用腳踹著街門,門子大都不結實,踹開後,歹人手裏拿著明晃晃的大刀粗暴蠻橫地硬往裏闖……那位老頭即是村子裏威望最高輩分最大也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隻見老頭率先出門,我也附在他的身上,隻聽一個歹人頭目的在訓斥著站在麵前的老百姓,要家家出米出錢財,不然的話可就不客氣了,說完,歹人頭目就在眾人麵前舞動著那把明晃晃的大刀。
“你們行行好,手下留情吧,”老頭說道,“俺們還糊不上嘴呢,哪還有多餘的口糧給你們呢?”
“不行!”小頭目吼道,“你們先照顧俺們,俺們是你們的保護神。”
老頭一個勁地說好話求情,仍感動不了這夥歹人。小頭目覺得老頭在阻攔著,就想給在場的製造一場殺雞給猴看的結局,隻見小頭目把刀橫擱在老頭的脖子上,可老頭毫無懼色就是不讓步,我看著事情的進展,轉眼間,小頭目的麵容更加猙獰起來,老頭合掌當十兩目閉合,口中念著咒語……但見小頭目瞬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突然兩膝一軟,哐啷一聲,那把大刀掉落地上,接著趕忙給老頭賠不是且叩頭不止,老頭感到蹊蹺感到不可思議。
後來老頭知道我在暗中救助,嚇退了歹人,挽救了老百姓。
第二天,當我向老頭辭別時,老頭早就召集村裏人,他們一同給我下跪,請求我在此安家。
慧明打著佛手問道:“佛!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可是這裏既不是名山又不是古跡,佛在此安家不知何故?”
隻見佛對土地爺打了一下暗示,土地爺迴答道:“這裏確實沒有名勝古跡,不過,這裏曾經有好幾個高人在此勘察地形,還有人請如來佛祖定奪,佛祖高瞻遠矚,看到的是一條巨龍盤踞著,龍頭在西山龍尾在黃河,而龍的脊梁和龍爪恰恰就在這裏。”
慧明答道:“哦,原來如此。”
佛說道:“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老頭叫倪護,也就是唐朝的尚書右丞倪若水的曾祖,這個老頭善良,很得家族人的尊敬,為了籌建小寺,家家出資,外村的善人也出錢,可以說多少不嫌。”
慧明:“你給說說建成小寺後的故事吧?”
土地爺迴答道:“小寺規模並不大,隻有一個大殿,寺院又為護法山,周圍是竹木高牆,大殿居高(大都是倪家人墊的土),前後左右比較低,殿內以佛像為主,所以佛像大,護法菩薩小,小寺地處倪家莊之西北角,茂密的樹林,豐美的草原,把小寺環抱,小寺的前麵是一條潺潺的小河,寺的門口偏東南。”
慧明問道:“佛法的宗旨是什麽呀?”
佛說:“後來佛就在此弘揚佛法,主張世人行善積德,修心養性,死後可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希望眾生潛心修煉,脫離塵世,就仿佛水中的蓮花一樣,身處於汙泥而不染,以達到涅盤的境界。”
慧明問道:“那香火怎麽樣呀?”
佛說:“自從小寺建成後,香火不斷,日益興盛。這裏有一條寺規:不懂醫術者不可做主持。後來的主持都會看病,包括看虛,也就是心理方麵以及其他。於是小寺的芳名遐邇皆知,看病者絡繹不絕,許願的還願的接連不斷,小寺的香火便興盛起來。在盛唐開元年間,倪若水在朝為官時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方圓幾百裏就知道這個小寺,香客們絡繹不絕:有的步行,大多數遠道而來的則是趕車過來,他們來到小寺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寺的後院有幾十畝那樣大,在主持大殿香氣繚繞,誦經聲不絕於耳,需要補充的是,小寺的鼎盛也在這裏聚集客流,久而久之,在倪家莊形成了集市。”
通過慧明與佛的交流,加深了慧明對佛法的進一步的了解。
古人雲:唐建寺,宋造塔。
小寺的建立,起源於唐朝初期,在當時來說,氣勢軒昂,遐邇聞名,至於為什麽把小寺叫成小白寺,源於在寺內有一座白色高僧危襟正座,體高兩米左右,麵南背北,香火嫋嫋,客人絡繹不絕。
為什麽這樣旺盛呢?倪家莊有一員外,叫倪若水,字泉,進士及第,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任汴州刺史。他到任後,興修孔廟,推行教育,躬親教誨,封戶部尚書,右丞相。
後來在倪若水為官時,在籌建小白寺時,就尋高僧並且這個人得懂醫術,為一方百姓治病,他的特殊就在於此。當時寺裏還兼顧治病救人,在唐朝類似的並不多,小白寺建成後就招來四麵八方的客人。
在寺的正殿南麵,是和尚的行宮;西麵有一棵古槐,上麵懸著一口大鍾;小白寺一律用藍磚蓋成,磚麵上有花紋,這磚敲起來清脆,門樓上的琉璃瓦呈三角狀砌成,東西走向,小寺門口朝正南方向。小白寺的南麵,是一條小河,小河的東麵一公裏處便是倪家莊,俗稱野莊。
明子在玄幻的世界裏,被小寺老和尚收為童子後,就天天讓明子學習功課。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明子的啟蒙老師叫仙子,千萬別小看,它不僅有一個小巧玲瓏的身材,還有一個靈異的腦子,它是玄幻世界裏智慧的結晶。仙子教給明子功課一方麵是獸言和鳥語;還有一個方麵就是讓明子學習飛翔,象鳥一樣展翅高飛。
有看官要問了,仙子從哪裏來呢?怎麽他能集多種絕技於一身呢?莫急,且聽小的慢慢道來---
據說,天上一日,地上歲月便是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
一個乾坤朗朗的日子裏,在淩霄寶殿裏,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因天天操勞,倦意漸濃,遂俯首酣睡起來。
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個頂個俏麗無比,體態輕盈,笑容可掬。在父母眼裏,她們恪守婦道,輕言微語。深居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父親規定的約束裏,中規中矩。
這一天,她們偶然瞥見父親酣然入夢,母親附側亦一同入夢。
小女兒上前故弄玄虛,誇張的音響也未能讓父母有所發覺,父母已沉沉地睡著了。
大女兒伸著手臂打著哈欠,蓬鬆著修長青絲。
此時幾個妹妹心裏敞亮了許多,思想的禁錮也蠢蠢欲動。她們很渴望到外麵的世界去看一看,放縱一下束縛已久的靈魂。
七個仙女駕著祥雲,俯視著人間秀色佳境,一個個小嘴不停,埋怨父母禁錮,由衷欣賞青睞著人世間的滾滾紅塵,層巒疊嶂,滄海波瀾。
一切的一切,在訇然作響中直抵芳田。仙女們輕啟心扉,暢遊者天堂外的聖地,青翠欲滴,秀色可餐。
七仙女跑出宮殿大門時,還一再囑咐守護要好好侍候她們的父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兩位至尊。讓她們多睡會,好讓仙女們羈絆的靈魂得以自由飛翔。
她們在澄碧的天空中,時俯時仰,神情怡然,不時指點著如畫的江山,長長的衣袂飄舞著,宛如天邊行雲。
“姐姐們,下麵這座山好養眼,咱們下去遊覽一番如何”小仙女羨慕地對著姐姐們柔聲細語道。
大仙女迴頭對妹妹們說道:“妹妹們,我們不妨在這裏修修仙,養養神。快樂快樂豈不爽歪歪?!”
於是七個仙女按下雲頭,一個個跟著跳進了神秀山峰裏。
她們在神秀山,輕吻花的芬芳,啄飲山泉的甘甜,張開雙臂,揚起廣袖,吮吸著新鮮的氣體,直沁肺腑。七個仙女忘情地陶醉著,無拘無束的行走在時隱時現的玄幻世界裏,久久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大仙女正在花叢中徜徉,突然,一陣鑽心的疼痛感,讓她迴過神來。她低頭一看,一隻手被花叢中的葛針劃了一道口子,鮮血如注。妹妹們見狀也不知如何是好?
都怪出宮一時麻痹大意,忘記帶上手帕,一個個自怨自艾起來。
大仙女把血染的玉戒指摘下來放置在身旁那塊頑石上,接著順手一甩,一線紅血濺在這塊大石頭上,然後撕下一塊絲綢包紮好。
興致闌珊的大仙女經此一出,便戛然而止。
等七仙女重返天庭時,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早已醒來,正在訓斥著身邊陪護,閑他們沒有盡到職責而忿忿不平呢。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
大仙女遺留下來的那縷碧血已深深浸入那塊三尖葫蘆頭的石頭裏麵,天長日久,暴曬雨淋,狂風飛沙走石,也沒能奈何這塊頑石,寸厘未動。
原來石頭上鑲嵌進一塊血玲瓏玉戒指,凹凸圖文,淋漓盡致。這塊石頭中間竟然裂開了一條縫,且日漸深凹。
盛夏的一天正午時分,忽然一聲巨響,那塊石頭石破天驚,隻見一股青雲直上九霄,接著一個奇形怪狀的身體在豔陽裏誕生了。
話說這塊頑石在仙女碧血的滋潤下,經過一番醞釀,竟在豔陽朗照的日子裏,蹦出來了一個若隱若現的人形,圓蛋軲流不成整形。隻見這個近似球狀,又不時伸縮或扁狀,或啞鈴狀,或扇形,等等。
隻見這個看似透明又虛幻成型的生靈,在天庭飛翔,或大,或小,或沉,或浮,不一而足。
如此翻來覆去的精靈,聽不到發音,也看不到什麽叫喜怒哀樂,隻是不停地運動。
這個小怪怪誕生時的驚天雷音,驚動了玉皇大帝,也驚醒了王母娘娘,深居閨閣的仙女,也一個個好奇地探頭探腦,一睹奇怪的生靈。
玉皇大帝驚奇地觀察著子眼前晃來蕩去的小怪怪,王母娘娘把眼睛瞪到了幾乎誇張的地步,心悸不已。
當這個小怪怪出現在大仙姑麵前時,停在麵前,搖頭晃腦,一副心竇初開,吐露芳菲的喁喁私語。
大仙姑把小怪怪放在手心裏,小怪怪對著大仙姑手舞足蹈,“給給給”“給給給”一連串銀鈴般的笑聲,讓大仙姑歡喜有加。
其他的妹妹湊到跟前,爭相逗一逗,樂一樂。可這個小怪怪根本不理這些碴兒。
“誰讓你們出來啦?”玉皇大帝生氣道,“沒有婦道的樣子,趕快迴去閨房繡花穿針。”
小仙女嬌嗔道:“好不容易出來放放風,又叫你煞風景了。”
別的仙姑們雞一嘴,鵝一嘴,小嘴喋喋不休。
太白金星手拿佛塵出來勸導七個仙女迴去。
迫於無奈,大仙姑與妹妹們動身打道迴府。
“娘---”小怪對著大仙姑叫出了聲音,清脆,悅耳。
大仙姑猛地一怔,驀地發現小怪怪手臂上戴著一隻血染的玉戒指,大仙姑猛然醒悟,心的話:“莫非這個小怪怪是我的骨血?!”轉而念想,自己又未出嫁,怎麽會有自己的骨肉。
大仙姑總覺得有些愧疚,可又不敢承認,承認了又怕成為笑柄,還懼怕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對自己懲罰。不得已,大仙姑默默地對著小怪怪依依惜別。
“娘,娘,娘---”一連串攝人心魄的顫音,足以讓大仙姑動容,且淚眼婆娑起來。她也不知道何種原因,也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緣故,抑或對小怪怪的可愛出於憐憫吧。
“快迴去,別在這裏添亂了。”太白金星再次提醒道,隨後用佛塵衝著七個仙女掃了一下,隻見這七個仙女漸漸離開,後麵的大仙姑一步三迴頭地迴眸著小怪。
小怪怪動怒了,眼前一晃就是滾滾寒流,身子一旋便暴風驟起,直刮得一個個天神左倒右歪,一個趔趄接著一個趔趄。
玉皇大帝下令拿下,托塔李天王用塔籠了幾次,也沒擒獲,氣得托塔李天王吹胡子瞪眼,幹著急也沒有用。
哪吒三太子一看父親施法沒能成功,便腳蹬風火輪,手持長槍與小怪糾纏在一起,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三頭六臂也無濟於事,氣咻咻地敗下陣來。
榮升鬥戰勝佛的孫悟空也使出了七十二般變化,也沒能擒獲小怪。孫悟空多次睜大那雙火眼金睛,也辨別不出到底是個什麽東東。孫大聖帶著疑惑,滿腹牢騷地上一邊涼快去了。
接下來是二郎神,與小怪大戰三天三夜,仿佛在與空氣搏鬥,任憑手中武器“唿唿”作響,一番爭鬥也弄不出個子醜寅卯,隻好灰溜溜站在一旁緩勁。
玉皇大帝一看,這個小怪竟然沒有對手,在天庭沒有能夠匹配的對手。
玉皇大帝與眾天神麵麵相覷,無可奈何,隻好派太白金星去佛祖那裏求救搬兵。
這個小怪,沒有肉身,沒有骨骼,空靈機敏。刀砍過來,小怪怪擦著利刃倏然掠過;烈焰焚燒,小怪怪倒雀躍不已,在炙熱裏享受快樂;如意金箍棒,周遭圍攻,棒棒不離小怪怪,可小怪怪反倒越戰越猛,輕靈翻飛,不時發出強大氣流,著實讓這個號稱“齊天大聖”的孫悟空顏麵跌盡。
當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小怪視野時,小怪怪做施禮狀,竟也無師自通,學會了打佛手還禮。惹得佛祖笑容滿麵,憨態可掬。
“小怪,你為什麽惹怒眾位天神?”佛祖朗聲道。
隻見這個小怪不時給佛祖施禮,虔誠倍至。
“我沒有別的想法,如今我沒有身子,光著爍爍之氣,不可名狀,你讓我怎麽涅盤?”小怪怪稚氣未脫道。
佛祖笑吟吟道:“你不妨在人道,或畜生道,或飛禽道,選一個如何?”
小怪清脆發音:“我什麽都想涉足,什麽都想活個明白。”
佛祖解釋道:“這樣你會很累的。”
小怪怪迴答道:“一個個輪迴,確實累了些,不妨讓我見機行事。”
佛祖疑惑道:“這可如何解釋?”
小怪解釋道:“隨機應變,隨遇而安,豈不更好?”
佛祖問道:“正常情況下,你喜歡什麽皮囊?”
小怪怪迴答道:“能夠啟智即可,吃苦多少倒無所謂。”
佛祖迴首與眾佛商議,看看這個小怪怪適合什麽皮囊?
有的說,披羊皮好不惹事。
有的說,披豬皮好,整天遊手好閑,光知道吃吃吃。
有的說,披虎皮不錯,獸中之王,衣食無憂,不足懼。
有的說,披鳥皮不賴,上天入地,自由飛翔,可拓寬視野。
有的說,樹皮也不錯,忠於職守,貼地氣,能遮陰擋雨。
有的說,還是披牛皮,忠厚本分,一生奉獻,值得津津樂道。
有的說,還有的說,還有的說……
眾佛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各說各的優點。
佛祖見小怪怪一直在搖頭,洞曉不滿意。
佛祖問道:“小怪怪,你到底在想著什麽?”
小怪解釋,道人間有俗語:
老鴰,老鴰,嘎嘎。
野雀,野雀,喳喳。
殺俺不如殺個鴨鴨。
鴨子聽見了說,腿短脖長,殺俺不如殺隻羊。
羊聽見了說,四條腿,朝前走,殺俺不如殺條狗。
狗聽見了說,看門嗓子啞,殺俺不如殺匹馬。
馬聽見了說,撂上鞍,叫你騎,殺俺不如殺頭驢。
驢也聽見了極力反駁道,套上磨,唿嚕嚕,殺俺不如殺口豬。
豬本身就實在,此刻聞言,急速轉動著小眼珠尋想法,它也不找替身,不找碴兒,憤憤不平道,(你們)心眼子髒,心眼子髒,讓俺吃了一年糠,早晚也得挨一槍。
小怪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
佛祖說:“這麽說來,你不想找皮囊了嗎?”
小怪說:“不是我不找,上麵說到的沒有說到的我都要找。”
佛祖道:“平常,你喜歡什麽皮囊?”
小怪說:“能增長智慧,萬物之靈當數人類。”
佛祖,眾天神,皆等釋然,哦,原來如此。
上次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那個小精靈,又稱小怪怪,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竟暢通無阻。天庭內,大小將軍以及天兵天將都奈何不了他。不得已,玉皇大帝以及主要隨從人員到極樂世界去向釋迦牟尼佛祖求救,小怪怪麵對著各位菩薩毫無懼色。在佛祖麵前也不示弱。
小怪與佛祖一番爭論,引得眾位天神眾位菩薩洗耳恭聽後,好奇地觀看著小怪怪的一舉一動。
佛祖看見玲瓏剔透,形容不定的小怪怪,說道:“你既然喜歡人類,那你就披張人皮吧。”
小怪著佛手,感激道:”感謝佛祖讓我居有定所,不過,我是男的好還是女的好?“
佛祖讓觀世音菩薩拿出一卷佛經說道:”小怪怪隻要念這上麵的咒語,你想怎麽變化就怎麽變化,隨性而為。“
小怪又問道:“那我叫什麽名字比較中聽?”
佛祖腦洞洞開,他看到小怪怪渾身仙氣,是個精靈鬼,蠻招人喜愛的,便沉吟道:“你披上人皮叫仙子,不披人皮的時候就叫小怪怪吧。”
一旁侍立的觀世音菩薩對佛祖建議道:“那樣稱唿起來,有點鈴鐺馬勺的味道,不利索,不妨就叫仙子,豈不更爽?!”
佛祖頷首采納了觀世音菩薩的建議。
小怪的名字遂改稱為仙子。
仙子對佛祖、觀世音菩薩五體投地,感謝佛法無邊。
仙子聰明伶俐,經卷過目成誦。
就這樣,仙子來到人世間,體察人間冷暖。
明子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可明子聰明,老師所教的功課,他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在語言方麵,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靈異,一聲鳥叫,便知其中滋味,一個逼真的模仿和迴答,常常讓小鳥歡快地舞蹈和歌唱;一聲虎嘯,便知其中寓意,一個亂真的招唿,往往把猛虎那撼山動地的威力馴服的象綿羊一樣的脾氣;
在飛翔方麵,明子深深地領悟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那種境界:腳下亂雲飛渡,頭上群星閃爍。明子揮動著兩個胳膊,也就是他的羽翼,風蕭蕭耳邊過,涼颼颼肌膚浸,一座座崇山峻嶺在他眼皮底下一一掠過,就仿佛一個個剛出籠的饅頭,上麵冒著蒸汽。
明子不斷地變換身姿,忽高忽低,或鳥瞰,或高瞻遠矚,他隻知道盡興地翱翔,當仙子給他發出迴來信號時,日頭已把光芒帶給了世界的另一麵。
玄幻方三日,人世已千年。明子的功課已經完成,老和尚把明子招來,囑咐他學業有成,以後你就好自為之,明子對老者感激涕零不知所雲,隻是一個勁地給老和尚五體投地。老和尚對明子說:以後,你若是有什麽過不去的坎兒,就念咒語招唿,仙子會隨時幫助你。
一旁的仙子衝著明子點頭微笑。
明子在小寺裏,做了一個小沙彌,小寺老和尚弘義法師遂給其取法名慧明。
那一年,在江南,烈日炎炎,田野龜裂,如雲似雨的蝗蟲撲進萎靡的青禾上,簌簌的齧合聲響成一片,瘦羸的莊稼人瞪著幾欲爆出來的大眼睛,看看天上日頭燃著熊熊烈火,看看農田,眨眼間,打著卷抽成絲的青禾便匆匆被蝗蟲裹進了肚子了。
一個個蝗蟲,拖著漲起來的青色肚皮,筋脈誇張的要決堤。它們在地裏滾的滾爬的爬,有的官員說用火燒死害蟲或坑殺。然而,鄉下的老百姓卻不願意那樣做,他們還是以傳統的方式,在田間地頭,焚香禱告,祈求蝗神顯靈把害蟲趕走。
一縷縷青煙,繚繞開來,雲狀般升騰開來。偌多的希冀與期盼,沒有實現,倒招致更多的害蟲組成灰色流動的河流,一路掩殺,連天綴地。
在這種狀況下,遭遇了罕見了的自然災害。一路之上,出現了大批逃荒隊伍,家中隻剩下老人與行動不便之人。饑民們光著脊梁,膚色上閃亮著黝黑光澤。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饑民們衣衫襤褸,一家子,一組,或仨一群倆一夥,向河朔地區-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地,那一條滹沱河裏的水,湯湯洋洋,一瀉千裏,那裏的莊稼蓊蓊鬱鬱,形成了綠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