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八旗傾巢出動,而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是坐立不安,猶豫不決。


    這時他已與李自成決裂,而且擊敗了大順的兩名將領唐通和白廣恩,占據了山海關。大順在北京城內的倒行逆施讓不少關寧將士,以及京畿、山海關地區的士紳、百姓都對這個新政權產生敵意。山海關一帶不少士紳知道雙方決裂後,紛紛出錢對吳三桂大力支持。當地百姓中的青壯也組織起數千人,要追隨他與李自成作戰,


    與此同時,下屬胡守亮、方獻廷等人提出的向滿清借兵的建議,讓吳三桂左右為難。


    一方麵,三十三歲的吳三桂從少年時代就是在於滿清作戰中成長起來的,他曾是抗清的一麵旗幟,每次明、清大戰中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不乏上佳表現,他率領的部隊也是關外明軍的抗清主力之一,同時也是明朝在關外堅持到最後的一支抗清勁旅。


    鬆山一戰後,寧遠成了明朝在遼東的最後一個戰略重鎮,且遠懸關外二百多裏。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還是拒不投降,率軍擊退了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對寧遠的進攻。從這些情況來看,這一時期的吳三桂,算是對得起他的名聲。但是現在,吳三桂除了向滿清借兵,似乎已沒有其他路子能解決當下的危局。


    “總兵大人,我軍現在有五萬之眾,但僅靠山海關一隅,兵員、糧餉不能持久支撐;而且此地狹長,東是大海,西是山脈,無法機動作戰,隻能固守,若李自成大軍一到,就算我關寧將士再神勇,怕是也難以抵擋,所以向滿人借兵之事不能再拖了。”吳三桂手下大將胡守亮建言道。


    “是啊,總兵大人,大不了我們裂土重酬,當下正值國難,百姓皆怨闖賊,京師城牆各處甚至出現了征討李自成的檄文,若我等成功,世人不會把罪責加在將軍頭上的。”另一個下屬方獻廷也說道。


    默不作聲的吳三桂在經曆了憤怒、絕望、猶豫等一係列心理轉折後,長歎一聲:“我與東虜征戰二十年,不想今日竟要乞師而活,也罷,也罷。”說完他親自執筆,寫下一封給多爾袞的信交給副將楊坤和遊擊郭雲龍,讓他們攜信前往遼東與滿清談判。


    楊坤、郭雲龍知道事情十萬火急,帶人策馬揚鞭就往遼東方向而去。一行人晝夜行軍終於在阜新遇到了多爾袞的大軍。


    和原本的曆史一樣,多爾袞在得知大順進逼北京後,於四月初九統領滿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漢軍恭順等三王兵,合計約十一萬人開始南下,準備與大順軍聯合攻打北京,試圖在大明覆亡後分一杯羹。


    清軍越過遼河,才接得知李自成已攻占北京,崇禎身亡,多爾袞聽到這個消息後陷入了沉默。


    李自成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竟然能如此迅速地攻破北京這樣的堅城。


    北京多爾袞去過很多次,明亡前,滿清有五次入關劫掠經曆,隻不過次次都是繞過山海關,從長城防線的突破口進入。這五次入關多爾袞都參加了,前幾次是跟隨哥哥皇太極,後兩次他自己是統帥。


    但是無論入關多少次,不管大明多腐敗、多衰落,多爾袞對高大雄偉的北京都隻能望城興歎——巨大的城池和城牆上的強大火力是八旗無法逾越的天塹。當年多爾袞為統帥,甚至不自信到連攻城的試探都不敢。


    但就是這樣一個自己無法攻克的城池,竟然在幾天內被李自成攻破了。李自成啊李自成,你的軍力究竟達到了什麽程度。


    正當多爾袞在沉默中苦苦衡量他與李自成強弱時,洪承疇來了。這個曾經明朝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在鬆山一敗後成為了滿清的重臣,為滿清奪取天下出謀劃策。


    “王爺。”洪承疇恭敬地行禮,但見多爾袞愁容滿麵,試探地問道:“王爺可是為李自成攻破北京而愁?”


    多爾袞歎了口氣,搖著頭說:“他竟能這麽快拿下北京,是我所不能也,戰力之強讓人不敢想象。”


    洪承疇聽完後,不禁笑道:“那李賊並沒有王爺想的那般強大,能攻破北京,不過是順應時勢罷了。”


    “噢?洪大人,本王願聞其詳。”多爾袞趕緊說道。


    洪承疇還在明朝做官時,經常大敗農民軍,在潼關殺前代闖王高迎祥,後打得李自成隻剩下十八騎逃進了商洛山。所以他對李自成有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對農民軍到底是什麽樣的戰力也心中有數。雖說李自成的大順軍現在今非昔比,但憑借他的判斷,知道他們比八旗仍有一定差距。


    “王爺,下官在大明時嚐與李賊作戰,那時他們不過是烏合之眾,至於後來軍力提升,其老營也隻是與大明精銳相當,與我滿洲勇士相比,尚不可及。”


    “當真如此?”多爾袞帶著喜色問道。


    “千真萬確,王爺無需自擾。李賊隻不過是以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的空話欺騙世人才兵不血刃進入了北京。坐天下哪有不納糧的,官吃什麽?兵又吃什麽?他李自成的末日就快到了,當下之策,應派精兵火速前進,趁關內大亂,全力攻克北京,定鼎中原。”


    “好,就依你計。”多爾袞轉憂為喜,堅定了繼續進軍的想法。


    “報。”這時一個傳令兵進來,對多爾袞道:“王爺,山海關吳三桂那邊派來使者,說有信要呈報,希望王爺親啟。”


    “哈哈哈哈……”一陣得意的聲音迴蕩在行營裏,多爾袞仰天長笑,大唿道:“那吳三桂終於要來求本王了,看來是天助我也,山海關唾手可得,天下也會盡入我大清囊中。”


    他趕緊拆信來看,隻見信中寫道:“大明國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頓首,謹致大清國攝政王麾下: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員之身,荷寧遠總兵之任……今我以寧遠偏孤,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隆而恐固京師。不意說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三桂蒙受厚恩,憐民罹大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於大清,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他在信中自稱“我國”,官職是明朝的“遼東總兵”,並聲明是“求助”,先說清身份表明立場,以兩國之間的談判為起點,擺明姿態是借兵,這些都不算是投降,說明他還堅守著明臣的身份。


    另外“中協西協”是指長城中段的喜峰口和古北口,這也是一條考慮到華夏安危的計策,曆年來滿清雖數次入關,但就是因為山海關掌握在明軍手中,導致清軍無法建立一條安全通暢的後勤補給線,而且腹背受敵,所以最後因人力物力消耗過大而被迫撤迴關外。因此在擊敗大順軍、收複北京以後,隻要山海關掌握在自己手裏,清軍基本不可能馬上在關內長期立足。因此所謂的“裂土以酬”,就成為了一句空話而已。


    多爾袞何其精明,他馬上看出來了吳三桂的想法,對洪承疇道:“吳三桂想借我國之兵消滅李自成,卻讓我率軍從西部入關,哪有這般好事,山海關不掌握在大清手中,何談定鼎中原。”


    說完,他給傳令兵道:“傳我的將令,全軍急行軍,務必趕在李自成之前到達山海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沒被費珍娥殺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枕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枕風並收藏我沒被費珍娥殺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