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和楊約商量的結果,是趁著隋文帝追求享受之機,除掉支持太子的第一宰相高穎。


    高穎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遠比楊安重要。


    既然高穎如此重要,楊約和楊素為什麽沒想過要拉攏他?


    一是因為他們不想屈居人下,就算高穎能被拉攏過來,以高穎的能力和聲望,必將在楊素之上;


    二是因為他們深知高穎的為人,不可拉攏。


    高穎有才有德,為人正派,處事向來不偏不倚。他可不像楊素一般,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


    除掉高穎之後,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才是除掉楊安。


    在他們看來,除掉楊安可要容易得多。


    除掉這兩人的同時,楊素和楊約可以趁機上位,牢牢掌握朝中大權。


    到時候,一旦隋文帝升天,無論是讓太子順利登基,還是廢掉太子,讓晉王楊廣做皇上,都是他們說了算。


    楊素和楊約如此密謀的時候,楊安和太子一點都不知情。


    他們以為,自從平叛江南取得勝利開始,太子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表現得十分出色,讓隋文帝十分滿意。


    也正因為太子的出色表現,隋文帝也逐漸放下下來,開始追求安樂享受。


    照此形勢發展下去,太子之位越來越穩固,隻等著順利接班。


    楊安此時考慮的重心,甚至已經轉移到了太子順利登基後的種種局麵,以及采取何種措施應付。


    他以為,一旦太子登基,晉王楊廣必反。


    如何平息晉王的叛亂,甚至將晉王謀反的計劃滅殺於萌芽之中,他必須提前做好布置。


    這些布置,包括在皇城各處守衛,神不知鬼不覺中安插上忠於太子的人。


    那些手中握有大權的大興城守衛將軍,楊安則安排太子手下的武將秘密結交,關懷備至,讓這些人對太子感恩戴德。


    就在楊安趁著隋文帝追求享樂暗中進行各種布置之時,卻得到了一個不利的消息。


    開皇十六年正月,晉王楊廣從駐守的並州迴來探望父皇母後。


    楊廣十分善於表現自己對父皇母後的思念之情,一番嗚嗚咽咽之下,讓隋文帝夫妻深受感動。


    隋文帝感動之下,立即下令,讓晉王楊廣從駐守的並州迴遷大興城,可以帶著手下的士兵駐守晉王府。


    這樣,楊廣便可以隨時探望父皇母後,以滿足他的孝心,同時也可以緩解獨孤皇後的對兒子的思念之苦。


    這還隻是楊安得到的第一個不好的消息。


    不久之後,又傳來了另外一個更壞的消息。


    這次的壞消息,跟謀反案有關。


    此處某犯案的主角,名叫王世積。


    王世積被仇人告發,說他曾經請人看相。


    若是普通看相倒也罷了。


    問題是看相之人,說王世積貴為國君。


    這王世積若隻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隋文帝大可一笑置之。


    問題是這王世積是一名將軍,曾經擔任涼州總管。


    而且在擔任涼州總管期間,王世積曾經和手下議論涼州是用武之地,可以把這裏作為基地,圖謀大事。


    這不明擺著是要造反嗎?


    雖然這件某犯案,僅僅隻有人證,並沒有查到其它證據。


    但是,這個王世積,是第一宰相高穎向隋文帝推薦的人才。


    隋文帝的皇位本就是篡位來的,疑心極重,時刻擔心底下的大臣以他為榜樣,也來個篡位奪權。


    一聽說謀反之人,跟當朝重臣第一宰相高穎聯係上了,隋文帝當下不敢輕視,立即命大理寺嚴加審問,順騰摸瓜,一定要找出幕後主使之人。


    此時的大理寺卿蘇威已被免職,一應事務全部由大理寺少卿管理。


    大理寺少卿,非是別人,正是楊素的弟弟楊約。


    楊素和楊約正愁著找不到機會搞垮高穎呢,聽到這個消息,登時喜出望外。


    可想而知,就算這個王世積是被仇人冤枉的,可是既然到了大理寺少卿楊約的手下,他能落得了好?


    一番大刑伺候之下,王世積即使曾擔任過將軍,也挨不過酷刑,不得不招出了楊約需要的信息。


    王世積招供,他確實想謀反,而且他背後的主使之人,正是當朝第一宰相高穎。


    除了王世積的口頭招供,楊約還從其它方麵找到了王世積和高穎過從甚密的證據。


    這個證據,便是王世積私下裏給高穎送過三匹名馬。


    如果說謀反之事僅僅是口頭招供的話,那麽這三匹名馬,可是實實在在的物證,當即被楊約讓人從高穎的住處找了出來。


    有了名馬作為證據,已經是明白無誤的受賄。


    要知道,隋文帝對貪汙受賄,可是萬分痛恨。


    僅僅憑受賄這一條,便可以對高穎進行治罪,可何況加上謀反大逆不道之罪?


    楊約將審出來的結果稟報之後,隋文帝當即下令處死王世積。


    可是念在高穎是開國功臣並屢立大功的份上,隋文帝還是對高穎從輕發落,就地免職,貶為庶民。


    楊安和太子得知高穎被抓後,便曾經找過隋文帝,力諫高穎絕無謀反可能,可是隋文帝不為所動。


    在查出高穎受賄之事後,太子仍然想力保高穎,卻被楊安製止。


    楊安深知,受賄之事有名馬為證,就算想保也保不了,反而會惹惱皇上,隻能寄希望於皇上的寬恕之道。


    可是高穎終究沒能被寬恕,而且在隋文帝自己看來,沒有處死他已經是法外開恩。


    楊安很是失望,也第一次領略到了隋文帝的冷酷無情、薄情寡義。


    高穎被貶為庶民,讓楊安和太子十分被動,也再次敲響了楊安腦中的警鍾。


    現在的形勢,對他們再度不利起來。不僅僅是支持太子的高穎被免官,晉王楊廣,也已迴到了大興城。


    而楊約因為審理高穎謀反受賄一案有功,被隋文帝任命為門下省納言,與楊安平起平坐。


    此時的蘇威,已經兩次因隋文帝降罪,被免去官職。


    第一次是因為朋黨事件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後於開皇十四年七月官複原職,但因為在隋文帝泰山封禪時表現出不敬,再一次被免職。


    楊安從史料從早已得知,蘇威雖有才能,但卻是個明哲保身、性格耿直之人,兩次被免官職並非他本意。


    而且隋文帝也對蘇威深有了解,曾經評價他的大缺點是“生性乖僻,不明白世事關鍵,追求名聲太急切,順從他的就喜歡,違背他的就發怒。”


    依據楊安的推測,蘇威雖然暫時被免職,但之後必將再次受到重用。


    所以他打定主意,和太子一起在隋文帝麵前,再次舉薦蘇威。


    楊安和太子的目的很明確,待蘇威受到重用後,可用來牽製楊素和楊約。


    高穎被楊素和楊約借刀殺人,利用隋文帝疑心重的缺點成功除掉。


    而楊安和太子,也要利用隋文帝重視人才的優點,讓蘇威上位,平衡力量。


    楊安和太子的推薦,和隋文帝正好想到了一起。隋文帝當即決定,讓蘇威任內史令,和楊安、楊約組成新的宰相集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為太子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走邊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走邊問並收藏我為太子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