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皇宮正殿,含元殿。
早朝開始後,有事要奏的大臣紛紛呈上奏章。
楊安也呈上了自己的奏章,並有意放在了最後一個。
他早就考慮到,因為修建皇帝行宮,而致使百姓慘死,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隋文帝一向愛民如子,而且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聲。
如果百姓是因修建行宮而死,顯然會大大有損於他愛民如子的形象。
不出楊安所料,當隋文帝最後看到楊安的奏章後,沉默良久。
朝中眾位大臣看皇上臉色不對,人人心驚膽戰,以為即將要迎來一場狂風暴雨。
但隋文帝並沒有馬上發作,而是宣布退朝。
宣布退朝的同時,隋文帝將高穎、楊安和楊素留了下來。
等其餘大臣全部走出含元殿之後,隋文帝喝道:
“大膽楊素,眹命你修建行宮,你卻殘害百姓,該當何罪?”
楊素見隋文帝臉色不善,卻忽然對自己發怒,上前施禮道:
“迴陛下,臣不知罪從何起?”
隋文帝聽楊素迴答竟不知有罪,頓時更加憤怒,拿起將楊安的奏章,啪的一聲扔到了楊素麵前的地上,
“你自己看看,這上麵說的,難道還冤枉你不成?”
楊素撿起地上的奏章,看完之後卻不慌不忙道:
“陛下,這些都是造謠。”
“造謠?”隋文帝反問道,“你的意思,難道這本奏章,是有意在誣陷你?”
“當然是在誣陷微臣。”楊素鎮定自若:“臣為陛下修建行宮,一直盡心盡責。”
“臣素知陛下愛民如子,怎忍心殘害百姓,違背陛下心意?”
“陛下,”楊安聽楊素如此說,頓時忍不住了,“臣在奏章中說得明白,臣的手下,在修建行宮的所在,親耳聽聞民夫說有活人被埋進山穀之中。”
“如此行徑,難道還不是殘害百姓?”
聽到楊安的話,隋文帝瞪著楊素,
“活埋民夫,可有此事?”
“陛下,”楊素絲毫不慌,“臣以身家性命擔保,絕無此事。”
“臣在為陛下修建行宮的過程中,對那些偷奸耍滑的民夫,難免會略施懲戒,”
“想來,定是這些小人因而生怨,有意造謠。”
“陛下,這些民夫絕非造謠。”楊安義正辭嚴道,“是真是假,叫來民夫一問便知。”
“楊素,你以為如何?”隋文帝看向楊素。
“迴陛下,臣問心無愧,也認為此法可行。”
隋文帝又看向第一宰相高穎,“對此事,你有何看法?”
“迴陛下,”高穎上前一步道,“臣認為,可著大理寺調查此事,”
“若此事是真,則應從嚴處置,”
“若此事為假,則應還以清白,對造謠之人同樣要嚴加懲處。”
“好,”隋文帝點頭道,“此事就交給你,十日之內找出真相。”
七日之後的一個下午,楊安接到聖旨,讓他到仁壽殿覲見皇上。
等楊安趕到時,隋文帝和獨孤皇後早已在場等候,楊素早已在場。又等了一會兒,高穎也奉旨趕到。
三人到齊後,隋文帝問高穎道:
“對於修建行宮,而致使百姓慘死之事,大理寺查出什麽結果來了?”
“迴稟陛下,”高穎施禮答道,
“大理寺奉陛下旨意,在民夫中抽取一百人,一一進行詢問,”
“同時,在擔任警戒的士兵當中,也抽取一百人,一一進行詢問。”
“最後得出結論,致使百姓死亡,確有其事。而且每月都有數百人死亡。”
“但多是施工中意外墜入山穀中死亡,而非活埋百姓。”
隋文帝聽完高穎的話後,看向楊素,
“楊素,你還有何話說?”
楊素不情願地跪下,“陛下,並非臣要殘害百姓,”
“施工意外,難免之事,”
“況且這些民夫,為陛下修建行宮,因而葬身如此,也是他們的福氣。”
“陛下,楊素視百姓為草芥,”楊安也跪下道,“難道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嗎?”
“臣請陛下嚴懲楊素殘害百姓之罪,以消天怒人怨。”
聽楊安如此說,隋文帝皺起眉頭,並沒有馬上迴答,而是看向獨孤氏,
“皇後,你以為該如何處理?”
獨孤皇後一直沒有吭聲,這時終於開口道:
“如今天下太平,修建行宮本是一件好事,不想卻生出如此事端,”
“陛下好不容易有愛民如子之名,若此事傳遞開來,陛下名譽必會深受影響。”
“臣妾建議陛下,此事當然要處理,但也不可大張旗鼓地處理。”
隋文帝本來正為如何處理此事而頭疼,但皇後的話處處都說在了重點上,正中下懷。
聽完獨孤皇後的話,隋文帝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點頭道:“好,就按皇後的意思辦。”
隨後,隋文帝當場宣布,因為修建行宮,致使百姓無辜慘死,責扣除楊素一年俸祿,以作為慘死百姓的撫恤金。
同時,朝廷也會特別撥出若幹銀兩,作為死亡民夫的撫恤金。
修建行宮一事,因楊素盡心盡責,仍然由楊素主持。
但為了避免楊素繼續再犯殘害百姓,致使死亡數目巨大的錯誤,著楊安負責監理。可任意進入施工現場,查看施工安全,及監督民夫勞役強度是否過大。
楊安聽到對楊素的處罰措施,很是失望。
他以為僅僅是楊素致使無辜百姓慘死這一點,就算不處死楊素,至少也要將其罷官免職。
但隋文帝不但沒有將其免職,反而還讓其繼續主持修建行宮。
可以說,這件事對楊素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失,唯一能稱得上損失的,不過是被扣了一年俸祿。
但一年的俸祿,對於楊素來說,不過是小意思。
盡管對隋文帝的處罰,楊安非常不滿。
但就算再不滿,他也隻能憋在肚子裏。
伴君如伴虎,他明白這個道理。
這件事唯一收獲的,就是楊安從此可以正大光明地去修建行宮的現場,再也不用讓手下偷偷摸摸地去了。
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施工現場,也就意味著楊安從此可以隨時監督楊素的所作所為。
隻要發現楊素再有殘害百姓的行為,他就可以動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製止。
如果楊素手下的士兵不聽,他就可以再次告到皇帝那裏,讓楊素再次受到懲罰。
皇帝都愛玩製衡之術,楊安以為,隋文帝沒有嚴懲楊素,恰恰是因為皇帝要用楊素來製衡自己。
早朝開始後,有事要奏的大臣紛紛呈上奏章。
楊安也呈上了自己的奏章,並有意放在了最後一個。
他早就考慮到,因為修建皇帝行宮,而致使百姓慘死,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隋文帝一向愛民如子,而且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聲。
如果百姓是因修建行宮而死,顯然會大大有損於他愛民如子的形象。
不出楊安所料,當隋文帝最後看到楊安的奏章後,沉默良久。
朝中眾位大臣看皇上臉色不對,人人心驚膽戰,以為即將要迎來一場狂風暴雨。
但隋文帝並沒有馬上發作,而是宣布退朝。
宣布退朝的同時,隋文帝將高穎、楊安和楊素留了下來。
等其餘大臣全部走出含元殿之後,隋文帝喝道:
“大膽楊素,眹命你修建行宮,你卻殘害百姓,該當何罪?”
楊素見隋文帝臉色不善,卻忽然對自己發怒,上前施禮道:
“迴陛下,臣不知罪從何起?”
隋文帝聽楊素迴答竟不知有罪,頓時更加憤怒,拿起將楊安的奏章,啪的一聲扔到了楊素麵前的地上,
“你自己看看,這上麵說的,難道還冤枉你不成?”
楊素撿起地上的奏章,看完之後卻不慌不忙道:
“陛下,這些都是造謠。”
“造謠?”隋文帝反問道,“你的意思,難道這本奏章,是有意在誣陷你?”
“當然是在誣陷微臣。”楊素鎮定自若:“臣為陛下修建行宮,一直盡心盡責。”
“臣素知陛下愛民如子,怎忍心殘害百姓,違背陛下心意?”
“陛下,”楊安聽楊素如此說,頓時忍不住了,“臣在奏章中說得明白,臣的手下,在修建行宮的所在,親耳聽聞民夫說有活人被埋進山穀之中。”
“如此行徑,難道還不是殘害百姓?”
聽到楊安的話,隋文帝瞪著楊素,
“活埋民夫,可有此事?”
“陛下,”楊素絲毫不慌,“臣以身家性命擔保,絕無此事。”
“臣在為陛下修建行宮的過程中,對那些偷奸耍滑的民夫,難免會略施懲戒,”
“想來,定是這些小人因而生怨,有意造謠。”
“陛下,這些民夫絕非造謠。”楊安義正辭嚴道,“是真是假,叫來民夫一問便知。”
“楊素,你以為如何?”隋文帝看向楊素。
“迴陛下,臣問心無愧,也認為此法可行。”
隋文帝又看向第一宰相高穎,“對此事,你有何看法?”
“迴陛下,”高穎上前一步道,“臣認為,可著大理寺調查此事,”
“若此事是真,則應從嚴處置,”
“若此事為假,則應還以清白,對造謠之人同樣要嚴加懲處。”
“好,”隋文帝點頭道,“此事就交給你,十日之內找出真相。”
七日之後的一個下午,楊安接到聖旨,讓他到仁壽殿覲見皇上。
等楊安趕到時,隋文帝和獨孤皇後早已在場等候,楊素早已在場。又等了一會兒,高穎也奉旨趕到。
三人到齊後,隋文帝問高穎道:
“對於修建行宮,而致使百姓慘死之事,大理寺查出什麽結果來了?”
“迴稟陛下,”高穎施禮答道,
“大理寺奉陛下旨意,在民夫中抽取一百人,一一進行詢問,”
“同時,在擔任警戒的士兵當中,也抽取一百人,一一進行詢問。”
“最後得出結論,致使百姓死亡,確有其事。而且每月都有數百人死亡。”
“但多是施工中意外墜入山穀中死亡,而非活埋百姓。”
隋文帝聽完高穎的話後,看向楊素,
“楊素,你還有何話說?”
楊素不情願地跪下,“陛下,並非臣要殘害百姓,”
“施工意外,難免之事,”
“況且這些民夫,為陛下修建行宮,因而葬身如此,也是他們的福氣。”
“陛下,楊素視百姓為草芥,”楊安也跪下道,“難道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嗎?”
“臣請陛下嚴懲楊素殘害百姓之罪,以消天怒人怨。”
聽楊安如此說,隋文帝皺起眉頭,並沒有馬上迴答,而是看向獨孤氏,
“皇後,你以為該如何處理?”
獨孤皇後一直沒有吭聲,這時終於開口道:
“如今天下太平,修建行宮本是一件好事,不想卻生出如此事端,”
“陛下好不容易有愛民如子之名,若此事傳遞開來,陛下名譽必會深受影響。”
“臣妾建議陛下,此事當然要處理,但也不可大張旗鼓地處理。”
隋文帝本來正為如何處理此事而頭疼,但皇後的話處處都說在了重點上,正中下懷。
聽完獨孤皇後的話,隋文帝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點頭道:“好,就按皇後的意思辦。”
隨後,隋文帝當場宣布,因為修建行宮,致使百姓無辜慘死,責扣除楊素一年俸祿,以作為慘死百姓的撫恤金。
同時,朝廷也會特別撥出若幹銀兩,作為死亡民夫的撫恤金。
修建行宮一事,因楊素盡心盡責,仍然由楊素主持。
但為了避免楊素繼續再犯殘害百姓,致使死亡數目巨大的錯誤,著楊安負責監理。可任意進入施工現場,查看施工安全,及監督民夫勞役強度是否過大。
楊安聽到對楊素的處罰措施,很是失望。
他以為僅僅是楊素致使無辜百姓慘死這一點,就算不處死楊素,至少也要將其罷官免職。
但隋文帝不但沒有將其免職,反而還讓其繼續主持修建行宮。
可以說,這件事對楊素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失,唯一能稱得上損失的,不過是被扣了一年俸祿。
但一年的俸祿,對於楊素來說,不過是小意思。
盡管對隋文帝的處罰,楊安非常不滿。
但就算再不滿,他也隻能憋在肚子裏。
伴君如伴虎,他明白這個道理。
這件事唯一收獲的,就是楊安從此可以正大光明地去修建行宮的現場,再也不用讓手下偷偷摸摸地去了。
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施工現場,也就意味著楊安從此可以隨時監督楊素的所作所為。
隻要發現楊素再有殘害百姓的行為,他就可以動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製止。
如果楊素手下的士兵不聽,他就可以再次告到皇帝那裏,讓楊素再次受到懲罰。
皇帝都愛玩製衡之術,楊安以為,隋文帝沒有嚴懲楊素,恰恰是因為皇帝要用楊素來製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