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意外的順利
美洲風雲:溫哥華1619 作者:徐九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劉老先生不必如此!就算你不提,我們也會出兵遼東的!”
呂建成見對方如此鄭重,也站了起來,笑著介紹道:
“新洲大陸地廣人稀,而我國有數千萬畝土地需要人手耕種,遼民正是我國所需。
實際上,執委會之所以這麽迫切派我們冒險返迴大明,正是因為對人口的需求。
此外,我們此行還希望在大明附近或者大明的長江口和天津建立貿易據點,以便和大明展開貿易,互通有無。
如果大明朝廷能支持我們的移民計劃,我們還可以出售一批性能不錯的火炮和火槍給大明……”
呂建成把劉彥文提前送來的條件又重複了一遍,又加上了在鬆江府和天津建立商站的條件。
劉鴻訓早有準備,沒怎麽猶豫就點頭道:“貿易沒有問題,大明自隆慶年就已經開關,商站也並無禁忌,隻是放大明子民移民海外……不是本官不信任東華國,隻是這沒有先例,皇上和朝堂恐怕都不會支持!”
“他們留在家鄉,遇到災年也要逃荒,不是嗎?”
張學毅出聲道:“大明的土地承載力已經達到了極限,一旦出連綿不斷的水災旱災和蝗災,大規模的流民肯定會出現!
與其讓他們餓死或者造反,不如讓他們上船去新大陸,這樣不好嗎?”
劉鴻訓眼神一動,但最後還是搖頭道:“……此事無可商量!立即便本官把條件呈給聖上,內閣的閣老們也不會同意的!”
誰知道你們會不會訓練流民裏的壯士,以戰船運兵,侵奪沿大明海州縣?
劉鴻訓心裏默默想道。
流民不成氣候,打不過精銳的官軍,但是東華人可不一樣了,朝廷是害怕流民作亂,但是更害怕又出一個海上後金!
以貿易和遼民誘東華人對抗後金,不過是劉鴻訓為了牽製後金所想到的二虎相傷的權宜之計。
他從劉彥文那裏了解東華的實力後,心中就一直擔心這些東華人選擇和後金勾結,以海船運輸八旗兵到天津,山東南直隸等東南沿海,那樣的話,大明朝可真就有存亡之危!
隻有先用條件拉住東華人,讓其與後金結下更多仇怨,大明才能獲得一些喘息之機,從容收拾遼東局勢……
呂建成和張學毅等人沒有猜到劉鴻訓還有這些心思,隻覺得這位劉老進士很好說話,而且並不如想象中那樣迂腐和固執。
展開貿易和建立商站,還有占領濟州和遼東列島的條件,劉鴻訓都沒有多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除了直接從大明腹地移民這個條件被拒絕外,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
七月初九和初十兩天時間,濟州管委會就和劉鴻訓代表的大明朝廷初步談成了協議草案。
主要內容就三條,第一,東華國船隻可以在大明任意港口停靠,開展貿易。
第二,東華商人可以在大明境內開設商站。
第三,東華國需要派出五千兵馬進攻遼東南部,至少獲得一千五百顆「真虜」的首級,遼東的遼民,東華國也可以招募到新洲大陸。
之所以這麽模糊,當然是因劉鴻訓隻是出使朝鮮的大明使臣,這些條件他不可能拍板同意,所以就先拿出這三條皇上和朝堂都會同意的條件。
其實他還想讓呂建成代表東華國向大明稱臣呢,隻是被直接幹脆地拒絕了。
十日下午,張學組織了一場一千五百人參加的軍事演習,邀請劉鴻訓參觀。
東華人的火炮火槍,還有一種火箭彈的威力,讓他在震怖之餘,更加堅定了不允許東華人招募大明百姓移民新大陸的想法。
特別是那種燧發火槍,尋常一個丁壯,訓練半年即可隨陣成軍,如果十萬遼民人人手持一杆燧發火槍,那東華人對大明的威脅……恐怕還要遠遠超過建奴!
幸好他們隻有不到五千軍隊,而且大明距離東華有兩萬裏之遙,運輸困難,否則……
……
和劉鴻訓談判順利,讓呂建成等人興奮之餘,也有些懷疑這家夥到底是不是大明朝的正經文官。
這味道……不對啊!
隨後情報保衛局局長李鬆年借故向劉鴻訓詢問了一些朝廷裏的事情,又讓人接觸了一下劉鴻訓的幾個隨員,對比曆史資料,證實劉鴻訓的確是明朝的使臣。
“……劉鴻訓肯這麽輕易的答應我們的大部分條件,可能是因為大明朝廷對遼西接下來的戰事並不樂觀,也可能是他在欺騙我們,事後根本沒打算履行,
當然,也可能是我們的條件不算多為難,讓他覺得答應了也沒什麽。”
十二日上午,濟州管委會主任的辦公室裏,李鬆年正在向呂建成和宋維綸等四個委員和一位臨時委員張學毅(代替高文亮)說著自己的判斷。
“……不過,我個人傾向最後一個可能,我們的條件確實不苛刻,而且劉鴻訓拒絕我們直接從明朝獲得人口,也說明他對我們非常警惕。
我們用運送災民流民的理由都沒能說服他,要麽這家夥是一個鐵石心腸,要麽他在害怕,害怕我們獲得這麽多人口後進攻明朝!”
“不管怎麽樣,從明朝獲取人口暫時還不急,眼下的遼民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一點上,和明朝達成共識是有利的。”
高博笑道:“劉鴻訓答應幫我們說服朝鮮和明朝,默認我們控製濟州島和遼東列島,這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勝利,有明朝和朝鮮的承認,我們就不用再擔心法理上的問題了。”
張學毅搖頭道,“法理什麽的,都是打出來的!我認為咱們也應該對明朝保持警惕,那幫文官,說不定哪天腦子抽了派船突襲咱們!
軍事上的準備不可放鬆,陸軍和軍官培訓必須加快再加快。
高司令給我寫的信裏提到六六式燧發槍的射程問題,他想讓我們專門開設一個作坊製造米尼彈丸,以提高步槍射程。
另外,我認為還要再訓練一個團的火槍兵義從軍,倉庫裏還有當初帶來的三百杆百杆燧發槍和五百杆火繩槍,不能讓這些武器再吃灰了。”
呂建成見對方如此鄭重,也站了起來,笑著介紹道:
“新洲大陸地廣人稀,而我國有數千萬畝土地需要人手耕種,遼民正是我國所需。
實際上,執委會之所以這麽迫切派我們冒險返迴大明,正是因為對人口的需求。
此外,我們此行還希望在大明附近或者大明的長江口和天津建立貿易據點,以便和大明展開貿易,互通有無。
如果大明朝廷能支持我們的移民計劃,我們還可以出售一批性能不錯的火炮和火槍給大明……”
呂建成把劉彥文提前送來的條件又重複了一遍,又加上了在鬆江府和天津建立商站的條件。
劉鴻訓早有準備,沒怎麽猶豫就點頭道:“貿易沒有問題,大明自隆慶年就已經開關,商站也並無禁忌,隻是放大明子民移民海外……不是本官不信任東華國,隻是這沒有先例,皇上和朝堂恐怕都不會支持!”
“他們留在家鄉,遇到災年也要逃荒,不是嗎?”
張學毅出聲道:“大明的土地承載力已經達到了極限,一旦出連綿不斷的水災旱災和蝗災,大規模的流民肯定會出現!
與其讓他們餓死或者造反,不如讓他們上船去新大陸,這樣不好嗎?”
劉鴻訓眼神一動,但最後還是搖頭道:“……此事無可商量!立即便本官把條件呈給聖上,內閣的閣老們也不會同意的!”
誰知道你們會不會訓練流民裏的壯士,以戰船運兵,侵奪沿大明海州縣?
劉鴻訓心裏默默想道。
流民不成氣候,打不過精銳的官軍,但是東華人可不一樣了,朝廷是害怕流民作亂,但是更害怕又出一個海上後金!
以貿易和遼民誘東華人對抗後金,不過是劉鴻訓為了牽製後金所想到的二虎相傷的權宜之計。
他從劉彥文那裏了解東華的實力後,心中就一直擔心這些東華人選擇和後金勾結,以海船運輸八旗兵到天津,山東南直隸等東南沿海,那樣的話,大明朝可真就有存亡之危!
隻有先用條件拉住東華人,讓其與後金結下更多仇怨,大明才能獲得一些喘息之機,從容收拾遼東局勢……
呂建成和張學毅等人沒有猜到劉鴻訓還有這些心思,隻覺得這位劉老進士很好說話,而且並不如想象中那樣迂腐和固執。
展開貿易和建立商站,還有占領濟州和遼東列島的條件,劉鴻訓都沒有多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除了直接從大明腹地移民這個條件被拒絕外,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
七月初九和初十兩天時間,濟州管委會就和劉鴻訓代表的大明朝廷初步談成了協議草案。
主要內容就三條,第一,東華國船隻可以在大明任意港口停靠,開展貿易。
第二,東華商人可以在大明境內開設商站。
第三,東華國需要派出五千兵馬進攻遼東南部,至少獲得一千五百顆「真虜」的首級,遼東的遼民,東華國也可以招募到新洲大陸。
之所以這麽模糊,當然是因劉鴻訓隻是出使朝鮮的大明使臣,這些條件他不可能拍板同意,所以就先拿出這三條皇上和朝堂都會同意的條件。
其實他還想讓呂建成代表東華國向大明稱臣呢,隻是被直接幹脆地拒絕了。
十日下午,張學組織了一場一千五百人參加的軍事演習,邀請劉鴻訓參觀。
東華人的火炮火槍,還有一種火箭彈的威力,讓他在震怖之餘,更加堅定了不允許東華人招募大明百姓移民新大陸的想法。
特別是那種燧發火槍,尋常一個丁壯,訓練半年即可隨陣成軍,如果十萬遼民人人手持一杆燧發火槍,那東華人對大明的威脅……恐怕還要遠遠超過建奴!
幸好他們隻有不到五千軍隊,而且大明距離東華有兩萬裏之遙,運輸困難,否則……
……
和劉鴻訓談判順利,讓呂建成等人興奮之餘,也有些懷疑這家夥到底是不是大明朝的正經文官。
這味道……不對啊!
隨後情報保衛局局長李鬆年借故向劉鴻訓詢問了一些朝廷裏的事情,又讓人接觸了一下劉鴻訓的幾個隨員,對比曆史資料,證實劉鴻訓的確是明朝的使臣。
“……劉鴻訓肯這麽輕易的答應我們的大部分條件,可能是因為大明朝廷對遼西接下來的戰事並不樂觀,也可能是他在欺騙我們,事後根本沒打算履行,
當然,也可能是我們的條件不算多為難,讓他覺得答應了也沒什麽。”
十二日上午,濟州管委會主任的辦公室裏,李鬆年正在向呂建成和宋維綸等四個委員和一位臨時委員張學毅(代替高文亮)說著自己的判斷。
“……不過,我個人傾向最後一個可能,我們的條件確實不苛刻,而且劉鴻訓拒絕我們直接從明朝獲得人口,也說明他對我們非常警惕。
我們用運送災民流民的理由都沒能說服他,要麽這家夥是一個鐵石心腸,要麽他在害怕,害怕我們獲得這麽多人口後進攻明朝!”
“不管怎麽樣,從明朝獲取人口暫時還不急,眼下的遼民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一點上,和明朝達成共識是有利的。”
高博笑道:“劉鴻訓答應幫我們說服朝鮮和明朝,默認我們控製濟州島和遼東列島,這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勝利,有明朝和朝鮮的承認,我們就不用再擔心法理上的問題了。”
張學毅搖頭道,“法理什麽的,都是打出來的!我認為咱們也應該對明朝保持警惕,那幫文官,說不定哪天腦子抽了派船突襲咱們!
軍事上的準備不可放鬆,陸軍和軍官培訓必須加快再加快。
高司令給我寫的信裏提到六六式燧發槍的射程問題,他想讓我們專門開設一個作坊製造米尼彈丸,以提高步槍射程。
另外,我認為還要再訓練一個團的火槍兵義從軍,倉庫裏還有當初帶來的三百杆百杆燧發槍和五百杆火繩槍,不能讓這些武器再吃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