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夏侯惇心煩,單表曹丕歸心似箭,一路奔馳,但也恐老陳群承受不住。
是以急行百裏,便紮營休息。當夜便又收到許昌急令。原來曹操接徐晃告急文書,恐新城有失,令李典、鍾繇從樊城引軍三萬前往救援。
另有密信一封,單呈曹丕。
打開一閱,原是曹操見樊城戰事已不可為,暗令曹丕與漢軍議和,使者人選自定。
曹丕一見,自思樊城謀臣如今隻剩司馬懿、華歆,隻得下書樊城二人為議和正副使,與漢營商談。
隨後拔營往許昌而去,兩日後,司馬師率一萬精騎趕到,有了一支勁旅護佑,曹丕心中踏實不少。
許昌魏王宮。曹操臥於病榻,
一旁多位醫官隨侍。自從收到徐晃告急文書,雖然立即發令調兵救援,但仍是寢食不安。
僅隔幾日日,又接壽春急報,原是張遼病亡。想起張文遠忠義,曹孟德不禁涕淚兩行,遂追封其為晉陽侯。又拔其子張虎為偏將軍,允其襲爵。
念壽春重地,遂遣征東將軍曹休坐鎮。
新城。狹窄的城牆上,徐晃、鍾會並排而立,二人眼望城外燈火通明的吳軍大營,皆麵現憂色。吳軍圍城已近二十日,告急文書已發多次,壽春援兵還遲遲不見蹤影。
“若吳軍繼續圍攻,新城恐怕難以支撐!”鍾會道。
想到傷兵滿營,徐晃也是不住歎氣,“三千人怎敵吳兵上萬!況且這幫家夥並不真殺實砍,全以器械相攻,新城狹小,隻能以人命相拒。不出一月,城內便無人可用了。”
一旁鍾會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新城彈丸之地,若無援兵,恐難持久哇!”
“樊城有二十餘萬眾,長安有十萬鐵騎,渭水也有人馬近十萬,壽春亦有三萬大軍,不知援兵為何遲遲不到?”
鍾會聽罷默然不語,隻是搖頭不出一聲。
徐公明不明就裏,屢次相問,鍾會才輕聲言道:“壽春重鎮關乎江淮安危,三萬軍自保有餘,出兵相救力量不足。若是戰事順遂倒也罷了,如若新城陷落,東吳大軍進圍壽春,北方門戶大開,自顧不暇,何談救援!”
“張文遠一世勇將,八百騎便可虎視江東,怎會如此不堪!”
“張遼將軍勇冠三軍,隻是自撤離合肥,便臥病在床,如今二十日無有消息,恐怕。。。”
“唉!”徐晃一拳砸在城牆之上,城磚登時碎了一地,“看來隻能指望魏王從他處調兵了。”
“然也!隻是其他三處,也是各有難處。”
“願聞其詳。”
“其實平心而論,長安邊軍鐵騎十萬,若得魏王詔命,不出半月便可抵達新城,定可一戰擊潰吳兵。隻是如今魏王病臥許昌,植公子許昌臨朝,世子領兵在外,彰公子統兵長安,已成三方爭位之勢。
若貿然調動曹彰公子領大軍經許昌赴壽春,恐生變故啊!
至於渭水曹真部,多為步卒,怕是調動不便,又懼漢中魏延騷擾,也是不妥。”
徐晃聽罷頻頻點頭,“看來隻有抽調樊城軍來援一條路可走了。”
“確實如此。隻是如此一來,樊城兵力更顯不足。那孔明十分了得,帳下關、張、黃忠勇不可當,又有蠻兵助陣,法正、馬良謀劃,世子抵擋已然吃力,若再抽調兵力,恐隻有議和一途可走。”
“唉,難道又要割地?”徐晃歎道。
“那諸葛亮精明似鬼,若無好處怎會輕易退兵,如今得知東吳出兵,定會坐地起價,依晚生看,恐怕樊城危矣!”
“無怪乎許昌多日無信,魏王一定也是兩難。哎,短短兩年,國事怎會糜爛若此?”徐晃頓足道。
“自劉備出兵漢中,孫權進合肥,馬超奪雍涼,又失東三郡,吾方步步被動,臥龍、鳳雛合力當真是神出鬼沒,高人一籌啊!”鍾會也是搖頭。
“依賢侄看,新城前景如何?”
“不敢,本人愚見這新城不過遲滯吳軍進兵壽春的棋子而已,即是棋子便可能被棄。不過似乎目前還未到時候。據吾估算,魏王如今已下決心,不出一月援兵必到。”
“新城如今恐怕十日均難拖過。”
“若實在不支,恐怕隻有。。。”鍾會與徐晃耳語幾句。
“這恐怕不大妥當!”
“若新城陷落,將軍聲譽更會受損。”
“哎!”徐晃擺手道:“如此行事,恐不合法度!”
“將軍豈不聞兵不厭詐!”
“還是等等看吧!”言罷徐晃獨自步下城牆,看著其略顯蹣跚的背影,鍾會不禁麵現不屑之色,暗道:徒有虛名而已。
城外吳軍大營。呂蒙在大帳啃著麥餅,不時翻看案上新城地理圖本。
部將丁奉進帳報道:“陸遜將軍有信。”
呂蒙展開一觀,隨即置之案頭。
“不知陸將軍有何要事?”
“書生意氣耳!”呂蒙起身道:“吾豈不知兵貴神速,但奈何強行攻堅,士卒必定大量傷亡。江東父老將子弟托付與我,吾豈能隻顧升官發財,不顧部眾死活!”
“如今圍困新城日久,若不盡快拿下,如曹軍援兵趕來,豈不功虧一簣!”
“傳令下去!”呂蒙起身道:“天黑後,全營官兵每人須備一囊土石,違令者斬!”
新城守軍自天黑後,便在城牆上點起數堆篝火,以防吳兵。隻聽得護城河外人影綽綽,奈何弓箭難達,隻得一直留心監視。
天剛蒙蒙亮,霧氣一散,便見護城河邊有座土山突兀而現,足足比城牆高了兩丈有餘。正驚慌間,一陣梆子響,一陣箭雨從天而降。
兵丁連滾帶爬報與徐晃,鍾會。二人由親兵持盾護衛上城一看,隻見土山上弓弩手無數,居高臨下往城上亂射。
是以急行百裏,便紮營休息。當夜便又收到許昌急令。原來曹操接徐晃告急文書,恐新城有失,令李典、鍾繇從樊城引軍三萬前往救援。
另有密信一封,單呈曹丕。
打開一閱,原是曹操見樊城戰事已不可為,暗令曹丕與漢軍議和,使者人選自定。
曹丕一見,自思樊城謀臣如今隻剩司馬懿、華歆,隻得下書樊城二人為議和正副使,與漢營商談。
隨後拔營往許昌而去,兩日後,司馬師率一萬精騎趕到,有了一支勁旅護佑,曹丕心中踏實不少。
許昌魏王宮。曹操臥於病榻,
一旁多位醫官隨侍。自從收到徐晃告急文書,雖然立即發令調兵救援,但仍是寢食不安。
僅隔幾日日,又接壽春急報,原是張遼病亡。想起張文遠忠義,曹孟德不禁涕淚兩行,遂追封其為晉陽侯。又拔其子張虎為偏將軍,允其襲爵。
念壽春重地,遂遣征東將軍曹休坐鎮。
新城。狹窄的城牆上,徐晃、鍾會並排而立,二人眼望城外燈火通明的吳軍大營,皆麵現憂色。吳軍圍城已近二十日,告急文書已發多次,壽春援兵還遲遲不見蹤影。
“若吳軍繼續圍攻,新城恐怕難以支撐!”鍾會道。
想到傷兵滿營,徐晃也是不住歎氣,“三千人怎敵吳兵上萬!況且這幫家夥並不真殺實砍,全以器械相攻,新城狹小,隻能以人命相拒。不出一月,城內便無人可用了。”
一旁鍾會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新城彈丸之地,若無援兵,恐難持久哇!”
“樊城有二十餘萬眾,長安有十萬鐵騎,渭水也有人馬近十萬,壽春亦有三萬大軍,不知援兵為何遲遲不到?”
鍾會聽罷默然不語,隻是搖頭不出一聲。
徐公明不明就裏,屢次相問,鍾會才輕聲言道:“壽春重鎮關乎江淮安危,三萬軍自保有餘,出兵相救力量不足。若是戰事順遂倒也罷了,如若新城陷落,東吳大軍進圍壽春,北方門戶大開,自顧不暇,何談救援!”
“張文遠一世勇將,八百騎便可虎視江東,怎會如此不堪!”
“張遼將軍勇冠三軍,隻是自撤離合肥,便臥病在床,如今二十日無有消息,恐怕。。。”
“唉!”徐晃一拳砸在城牆之上,城磚登時碎了一地,“看來隻能指望魏王從他處調兵了。”
“然也!隻是其他三處,也是各有難處。”
“願聞其詳。”
“其實平心而論,長安邊軍鐵騎十萬,若得魏王詔命,不出半月便可抵達新城,定可一戰擊潰吳兵。隻是如今魏王病臥許昌,植公子許昌臨朝,世子領兵在外,彰公子統兵長安,已成三方爭位之勢。
若貿然調動曹彰公子領大軍經許昌赴壽春,恐生變故啊!
至於渭水曹真部,多為步卒,怕是調動不便,又懼漢中魏延騷擾,也是不妥。”
徐晃聽罷頻頻點頭,“看來隻有抽調樊城軍來援一條路可走了。”
“確實如此。隻是如此一來,樊城兵力更顯不足。那孔明十分了得,帳下關、張、黃忠勇不可當,又有蠻兵助陣,法正、馬良謀劃,世子抵擋已然吃力,若再抽調兵力,恐隻有議和一途可走。”
“唉,難道又要割地?”徐晃歎道。
“那諸葛亮精明似鬼,若無好處怎會輕易退兵,如今得知東吳出兵,定會坐地起價,依晚生看,恐怕樊城危矣!”
“無怪乎許昌多日無信,魏王一定也是兩難。哎,短短兩年,國事怎會糜爛若此?”徐晃頓足道。
“自劉備出兵漢中,孫權進合肥,馬超奪雍涼,又失東三郡,吾方步步被動,臥龍、鳳雛合力當真是神出鬼沒,高人一籌啊!”鍾會也是搖頭。
“依賢侄看,新城前景如何?”
“不敢,本人愚見這新城不過遲滯吳軍進兵壽春的棋子而已,即是棋子便可能被棄。不過似乎目前還未到時候。據吾估算,魏王如今已下決心,不出一月援兵必到。”
“新城如今恐怕十日均難拖過。”
“若實在不支,恐怕隻有。。。”鍾會與徐晃耳語幾句。
“這恐怕不大妥當!”
“若新城陷落,將軍聲譽更會受損。”
“哎!”徐晃擺手道:“如此行事,恐不合法度!”
“將軍豈不聞兵不厭詐!”
“還是等等看吧!”言罷徐晃獨自步下城牆,看著其略顯蹣跚的背影,鍾會不禁麵現不屑之色,暗道:徒有虛名而已。
城外吳軍大營。呂蒙在大帳啃著麥餅,不時翻看案上新城地理圖本。
部將丁奉進帳報道:“陸遜將軍有信。”
呂蒙展開一觀,隨即置之案頭。
“不知陸將軍有何要事?”
“書生意氣耳!”呂蒙起身道:“吾豈不知兵貴神速,但奈何強行攻堅,士卒必定大量傷亡。江東父老將子弟托付與我,吾豈能隻顧升官發財,不顧部眾死活!”
“如今圍困新城日久,若不盡快拿下,如曹軍援兵趕來,豈不功虧一簣!”
“傳令下去!”呂蒙起身道:“天黑後,全營官兵每人須備一囊土石,違令者斬!”
新城守軍自天黑後,便在城牆上點起數堆篝火,以防吳兵。隻聽得護城河外人影綽綽,奈何弓箭難達,隻得一直留心監視。
天剛蒙蒙亮,霧氣一散,便見護城河邊有座土山突兀而現,足足比城牆高了兩丈有餘。正驚慌間,一陣梆子響,一陣箭雨從天而降。
兵丁連滾帶爬報與徐晃,鍾會。二人由親兵持盾護衛上城一看,隻見土山上弓弩手無數,居高臨下往城上亂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