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剛得到了一個讓他目瞪口呆的消息。


    劉武周比他跑得更快,當他聽到宋金剛兵敗如山倒的消息後,沒有任何猶豫,立即放棄太原城,北逃突厥。


    宋金剛非常失望,他知道大勢已去。


    但是,宋金剛畢竟一世驍雄,是天生的猛士能將,沒到絕境,他絕不認輸。


    他還要再戰。


    但是,他手上已經沒有牌了,他僅剩的部下都已無心戀戰。


    北上突厥,已是他最後的唯一選擇,或者,他還有利用價值,在突厥人的支持下,他也許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宋金剛亦步亦趨地跟隨劉武周的後塵,逃往突厥。


    但是,他卻不知道,命運早就給他寫好了劇本,他的出現,隻是為了成為那個神一樣男人的背景板。


    宋金剛,沒有死於戰場之上,他將死於政治場上。


    他將在李唐和突厥的交易中,成為犧牲品。


    但是,即使是死,不管是英雄或是梟雄,他們都會站著死。


    他們在戰場上完敗於李世民,也將在政治和外交上向李淵認輸。


    在政治上,李淵從來都是長袖善舞,他想徹底鏟除劉武周這個隱患,為了除惡務盡,李唐派出使者,和突厥達成交易。


    劉武周的政治前途已渺若微塵。


    當宋金剛和劉武周看到在突厥前路渺茫,想重新迴到馬邑,以圖東山再起之時,突厥毫不猶豫地派出追兵,將他們徹底解決掉。


    一代梟雄劉武周和宋金剛,最終死於突厥之手。


    李世民取得了河東戰役的徹底勝利,但前門才趕走豺郎,後門又進虎豹。


    劉武周和宋金剛的威脅雖然解除了,但李唐王朝並不能在整個河東之地完全控製局麵,尤其是北方的馬邑。


    劉武周北逃突厥時,經過馬邑,他見到了苑君璋,想起他曾經對自己的告誡,“不要南進”。


    言猶在耳,自己不聽忠言,如今一敗塗地,愧悔交集之下,不由痛徹心肺,他流著淚說道:“不用君言,以至於此。”


    但後悔已經無濟於事,馬邑已沒有他立足之地。


    他隻能繼續北逃,以尋找新的機會。


    劉武周時代徹底落幕,但馬邑對於突厥至關重要,他們需要控製這塊土地,以成為和李唐之間的緩衝地帶。


    馬邑必須被突厥掌控。


    於是,他們準備扶植另一個傀儡。


    苑君璋被推向前台,他重掌馬邑,突厥按照劉武周時代的模式,同樣派兵直接助陣。


    馬邑,終究是李唐王朝不可觸摸之痛。


    但這種局麵,隨著唐朝和突厥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當天選之子李世民登上皇位,多事之地,傳奇之所馬邑還會精彩紛呈。


    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突厥的誌向並不止於馬邑,他們趁著劉武周之亂,大撈了一筆。


    在李唐和劉武周開戰時,在唐朝的外交攻勢下,東突厥處羅可汗派了二千兵馬,表麵上說是幫助李唐對抗劉武周。


    但是於李唐而言,這實際上是引狼入室,但他們無法拒絕這種不請自來的好意。


    這支部隊實際上充當起戰事的觀察者和監控者的角色。


    他們當然沒有真正參戰,但等到戰爭結束,他們卻等來收割勝利果實的機會。


    晉陽是他們的目標。


    自李淵太原起義以來,對待突厥的政策都是厚賄,懷柔,送錢送物送女人。


    這種政策的屈辱性,即使是李唐內部高層,都認為太過屈辱。


    但李淵有著明確而清醒的認識,在他沒有完全統治天下以前,對於這個惹不起的靠山,他即使沒有想過倚仗他們的武力支持,但絕對不願意和他們交惡。


    這可以從西突厥處羅可汗之死得到明證。


    這是李唐王朝的國恥,多年之後,李世民依然無法釋懷。


    當年,西突厥處羅被射匱可汗擊潰後,在他母親向氏的招誘下,歸順隋朝,並且跟隨楊廣征伐高麗,頗有戰功。


    後來,他經曆江都之變,楊廣被弑,一路輾轉,終於得迴長安。


    李淵授與他歸義郡王的稱號。


    但懷壁其罪,他的身份害了他。


    東西突厥雖然同出一源,但二者因為爭奪大可汗之位,世代之間,連年征戰,結下了解不開的深仇。


    現在,東突厥處於全盛時期,他們提出了一個荒唐的要求。


    他們要求李淵將西突厥處羅可汗交給他們,並且在長安將其處死。


    一個是被當朝正式冊封的外族郡王,並且是在自己的都城長安,要被外族人明目張膽處死。


    這當然是一種侮辱,也是絕對的恥辱。


    從這點也可以想見,當年李淵創業之始,確實是舉步維艱,需要處處陪盡小心,可能一件事情沒處理好,就會被突厥人打迴原形。


    李淵雖然知道這件事情,不能違逆突厥的意誌,但他從內心裏非常抗拒,並且下意識地,想拒絕突厥的這種無理要求。


    但政治,隻講利益,隻講實力。


    在突厥絕對的力量麵前,李唐王朝隻得低下他高傲的頭顱。


    李淵的大臣們都上言勸說李淵同意突厥的條件,他們的理由非常充足,“保一人而失一國,後必為患。”


    李淵當然知道其中的輕重,他猶豫不決,實在難以下定這個決心。


    李世民也鑽出來,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反對,他頗有不忍地說道:“人窮來歸我,殺之不義。”


    話是這麽說,理也是這個理,但李淵畢竟是個圓熟的政治家,其實,從他猶豫的一開始,西突厥處羅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


    胳膊擰不過大腿,李淵隻是缺乏一個說服自己服軟的理由。


    在東突厥使臣一再的催促之下,李淵隻能同意他們的要求。


    但是,或者是於心不安,他想讓西突厥可汗走得輕鬆而無痛苦。


    李淵設了一個酒局,在宴會之中,和西突厥可汗縱情飲酒,雙方都喝得酩酊大醉。


    然後,醉夢之中,西突厥可汗做了個糊塗鬼。


    雖然他死得了無痛苦,但卻不能再生存於世上,一個國家,連一個降人都保不住,當然是一種絕對的恥辱。


    可想而知,二國在平常的交往之中,不平等和更不可思議之事,會多如牛毛。


    現在東突厥在太原的軍隊就又做了一件讓李唐王朝引以為恥的事。


    他們在太原城中胡作非為,並且,在他們離開之時,將太原城中的美少婦、美少女擄掠一空,帶迴突厥。


    但對這種強搶民女的行為,並州總管李仲文完全沒有辦法去製止,可能也無法去製止。


    李仲文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突厥誌得意滿,滿載而歸。


    突厥得寸進尺,他們留下了一員猛將,還有幾百兵馬,表麵上說是幫助李仲文防守盜賊,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監視,他們想把太原也變成另一個馬邑。


    全盛的突厥,在石嶺以北的每個軍事要點,都開始布防,太原以北,已全部成了突厥的勢力範圍。


    這是一片巨大的領地,劉武周的入侵,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突厥。


    但李唐也維持了在太原以南的統治,二者各取所需,形成了一種互相認可的短暫的平衡。


    李淵必須暫時保持隱忍。


    因為,他的終極目標,統一全國的大業,已進行到關鍵時刻了。


    中原地區,東都洛陽,現在已亂成一鍋粥。


    李淵看到他們在對他招手,他將加入這個遊戲,並且成為唯一的勝者。


    在這個遊戲中,失敗者將一無所有,勝利者將贏得一切。


    勝者為王,贏者通吃。


    要想逐鹿天下,洛陽必下。


    東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