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原西入關中,必沿汾河穀地,然後西渡黃河,從此一馬平川,可直達長安城下。


    其間頗多富庶的大城小鎮,隋朝在這塊戰略要地上,布置有了二大軍事重鎮和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遙相唿應。


    這二大軍事重鎮,一是宋老生駐紮的霍邑,二是屈突通留守的河東。


    自從撥掉了西河這顆前進路上的釘子後,李淵留下第四子李元吉鎮守太原,然後發布討伐檄文,正式扯起大旗,揮軍直向關中進發。


    在檄文中,李淵痛斥煬帝楊廣的荒淫殘暴,失德失政,不可救藥。


    在檄文的最後,李淵慷慨激昂地說:“(唐公李淵)苟利社稷,專之可也。廢昏立明,敢遵故實。……放後主(楊廣)於江都,複先帝之鴻績。”


    可見,李淵的起兵目的,表麵上隻是反楊廣本人,不反隋朝。


    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這不過是掩耳盜鍾的把戲,誰都知道他舉兵造反,最後的目標,必然是建立新朝,自己做皇帝。


    這是個二重奏,第一步是廢煬帝楊廣,尊立長安留守的代王楊侑,第二步,在時機成熟之際,必然改朝換代。


    李淵在西河城顯示了他作為新朝之主必要的素養。


    建立新的秩序和帶來新的希望,是任何一個新當權者的第一要務。


    李淵的政策讓人眼前一亮。


    他招賢納士,扶危濟困,平冤理獄,敬老尊賢,並且李淵,親自深入一線,和百姓見麵,這種平易近人的作風,讓李淵迅速贏得聲譽。


    巨細無遺,事必躬親,這當然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以至於李淵經常工作到非常晚的時間。


    這種萬事親力親為的風格,甚至遭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反對。


    他們發自肺腑地對李淵說:“自餘常事,請付司存。巨細以聞,恐疲神思,又慮將佐等不被委任,頗以自疑。”


    但李淵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迴顧了一生的經曆,並且點出了自己的弱點:“未有無功而居帝王者也。吾生自公宮,長於貴戚,牧州典郡,少年所為,晏樂從容,歡娛事極。饑寒賤役,見而未經,艱難險阻,聞而不冒。”


    最後,李淵說出了自己真正的用意:“在茲行也,並欲備償,如弗躬親,恐違天旨。”


    如果說李淵以前是高居廟堂之上,那他準備在此次入關途中,備嚐人間冷暖,他深知,多曆憂患,才可以在身居高位時,不忘初心。


    讀萬卷書,終要行萬裏路,方可大成。


    同時,李淵也抓緊時機,教育教導自己的二個兒子,他接著對他們提出要求:“爾等從吾,勿欲懈怠。”


    勤政當然是美德,但這隻是種常規的操作,並不能立即引爆政治上的優勢。


    於是,李淵給民眾帶來了一個和隋朝完全不一樣的福利。


    他祭出了一大殺器,那就是大規模授與官職。


    於是,西河軍民開始見證神奇的時刻。


    李淵擺開架勢,一邊詢問對麵人的履曆才能,一邊下筆填寫官職告身。


    李淵寫得一手好字,並且訓練有素,寫得又好又快,有時遇上好的紙張,真是筆走龍蛇,下筆如飛,一天之內,就可以寫成一千多份官吏委任書。


    這當然是皆大歡喜,人人得償所願,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奉李淵為神明,真是天下之主。


    李淵不過是才舉義兵,離造反成功還差十萬八千裏,這種大規模授官,當然隻是一個空頭支票,但能給人巨大的鼓舞。


    這並不是李淵的首創。


    李淵惇惇教導他的部下說:“不希爵賞,漢氏(劉邦)以興。比屋可封,唐之盛德。吾方稽古,敢不遵行。天下之利,義無獨享。率土皆貴於我,豈不益尊乎?”


    實際上,李淵通過授官,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他們共同綁在一條船上,可以同進退,共榮辱,也能讓持有官職者盡心竭誠。


    並且,李淵此舉也是對於隋朝,對於楊廣的直接反擊。


    當年,楊廣被突厥圍困在雁門關,在麵臨生命危險時,他也開始向部下許諾重獎,也封出了無數官職。


    但是,雁門之圍才解圍,他就失言失信了。


    這引發了政治上的危機,李淵親身經曆過這件事,並且記憶猶新。


    李淵迴首前程,心馳神往地接著說道:“(楊廣)在難即許授大夫,免禍則惟加小尉。所以士無鬥誌,將有墮心。版蕩分崩,至於今日。……好生任賞,吾覺其優。當以不日而定天下,非卿等小見所及。”


    政治,確實是李淵所長,但造反,是要講實力,也隻講結果。


    開胃的小菜吃完,就到了見真章的時候了。


    霍邑和河東的守軍,成為李淵麵前的二隻攔路虎。


    誰將吃掉誰?


    李淵似乎完全不放在心上,認為這二個對手對自己構不成威脅。


    他說道:“(宋)老生乳臭,未知師老之謀;屈突(通)膽薄,當無曲突之慮。”


    接著,他胸有成竹地說出自己克敵製勝之法。


    “屈突(通)嚐破玄感,時人謂其能兵;(宋)老生數敗群盜,自許堪當勁敵。無識之徒,因相諂附。謂其必然製我,不遣援兵。我若緩以待之,彼必以吾為怯。出其不意不過一兩個月,並當擒之。”


    李淵雖然信心滿滿,但老天爺似乎想考驗他,他的前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因為,他遇上了天敵,這次,老天爺沒有幫他。


    自從李淵兵發太原之後,就一直在下雨,並且遠遠沒有停止的跡象。


    雖然李淵和他的二個兒子,天天在苦練內功,親自巡視兵營,與士卒同甘共苦,以各種方法激勵士氣。


    但雨就是一直下。


    這引發了嚴重的危機,一是秋雨泥濘,無法行軍,二是大軍困頓,糧食供應出現了危機,三是久居不動,士氣兵心未免疑滯。


    在這進退二難的當口,迴太原運糧的隊伍帶來了一個最讓人擔心的消息。


    據傳,突厥和劉武周將會聯兵進犯太原。


    這是目前李淵最害怕的局麵。


    太原是自己的大本營,自己所率領的兵將,都是太原附近之兵,這次自己傾巢而出,全力西進,本來需要一個完全穩固的後方基地。


    如果太原老巢被攻破,後院起火,那他領導的這支部隊,立即會崩潰。


    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李淵為了取得突厥的支持,已經降低身段,俯首稱臣,並且許以重諾,送人送錢送布帛,開出了令突厥人無法拒絕的價碼。


    更重要的是,在離開太原之前,他和突厥已經完全達成了協議,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專門派遣劉文靜出使突厥。


    難道事情發生了不可預測的轉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