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道在東征時,以‘策士’起家,為當時經略宋應星標下參謀官,但很快就升為指揮使,與經曆、守備等官一同持令行事,後來獲經略題授武職流官。”
“他參與了第一次明日和談,在二次東征時,他的職銜從指揮成了都司,而且作為總督經略軍門標下坐營都司,從宋應昌、顧養謙、孫礦一直到萬世德、刑玠。對了,孫礦也是吳家的姻親。”
“他還是沈惟敬和談的助手,常與李大諫同行,在萬曆二十五年春,二次東征的大軍尚未進入朝鮮,他與李大諫等人就已進入倭寇首領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的營中聯絡、探聽情況。在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又以教導官員身份,參與東征軍撤留之事的談判。”
魏進忠聽了思索片刻:“他與楊鎬楊撫台似乎不同調啊?”
“正是,”賈艾又迴道,“當時朝中分歧很大,有主戰和主和兩派,前線作戰的部將自然也是各有陣營。”
“後來丁應泰之事也是因此而起?”
“可以這麽說。”
魏進忠又琢磨道:“他如今是世襲百戶,怎麽就從流官變成了世襲?”
“他與李大諫等人同侍經略宋應昌,武職都是其便宜題授後獲得的,也就是說,東征應該是他仕途之始。”
“沒這麽簡單吧,而且你不覺得他與朝鮮關係十分密切?”
“也有可能,算算從第一次東征入朝,到他說的萬曆二十八年入朝防汛,前後起碼三次機會入朝,這已非一般武將具有的能力了。”
魏進忠摸了摸光禿禿的下巴,道:“這人有些不簡單,他至少比沈惟敬強,沈惟敬落得身首異處,他幾年下來,卻已混到了世襲。”
“魏爺,”賈艾又小心翼翼問道,“您的意思還是想召他入帳下?”
魏進忠哈哈一笑:“這話說得太早,太早……”
~2~
早在魏進忠迴旨進京當晚,
朱翊鈞又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裏有人講了一大段話,可他並不認識這人,但所說的話他在醒來那刻,還清楚記得——‘剿既不足樹威,而撫又不能以著信,臨事周張,首尾衡決,不可謂非行間之乏謀,而中樞之失算矣。方如李如鬆平壤大捷,李如柏進拓開城,四道複平,三倭生縶,廓清之功可旦夕俟……’
——‘而乃碧蹄輕進,兵氣破傷,功虧一簣,良足悼也。又若麻貴蔚山之捷,三協度師,勢相犄角,砍柵拔寨,鋒銳莫當。而割級之令,解散軍威,僉都之肉,豈足食乎。
——況沈惟敬以市井而銜皇命,李宗誠以淫貪而充正使,以至風月候節之紿,壺殤好會之詐,刑玠飛捷之書,楊鎬冒功之舉,罔上行私,損威失重。煌煌天朝,舉動如此,毋怪荒裔之不賓也。
——向非關白貫惡病亡,諸倭揚帆解散,則七年之間,喪師十萬餘,靡金千萬,善後之策,茫無津涯,律之國憲,其何以辭……’
朱翊鈞暗自疑惑,他並沒什麽印象,但也猜度是哪位朝臣曾經所上的奏疏,恐怕他看都沒看,就已丟進成千上萬留中的奏疏當中。自醒後記憶漸漸退去,他試圖重構夢境,卻隻有殘缺不全的一些片段,夢境遂變得毫無意義。
七月半,天上一輪圓月,帶五色月暈,三重。
東暖閣裏,守夜的近侍抬眼看了看天上的毛月亮,暗暗道了聲“晦氣”。七月半、毛月亮、百鬼夜行……仿佛人間在今夜被降下了咒語。
朱翊鈞於暖閣內,依然伏案覽奏,不是他勤政,而是失眠。這一年來,隻要不服用特製的藥丸助眠,失眠就會成為他的家常便飯。
桌案上堆著厚厚一摞奏疏,攤開的有兩本,王錫爵和工部尚書的奏疏。
工部尚書姚繼可奏:福王婚禮缺錢,工部已盡力籌措,無奈內外皆匱乏,本不敢加派,但迫不得已。請移諮南京工部,湊解2萬5千兩、浙江1萬二千兩、江西8千兩、福建9千兩、廣東8千兩、湖廣8千兩、四川4千兩、山東6千兩、山西3千兩、陝西4千兩、廣西2千兩、河南6千兩、雲南3千兩、貴州2千兩,以盡省直的共濟之義。並差官星夜前往守催,即如數解進,不得延誤。
“缺錢,內外皆匱乏……”朱翊鈞搖了搖頭。但一想,還是對一旁伺候筆墨的近侍道,“從了。”
“是,奴婢……記下了。”近侍仿佛靈光一現,瞬間領悟,原來今夜出來的都是討錢鬼。
王錫爵的上奏朱翊鈞仔細看了,讓他沒想到。疏中,他不僅讚同重開劉家港市舶,還列出了理由——萬曆二十二年,曾任福建巡撫的許孚遠有疏言海禁四患:一患,沿海居民憑借海濱易與為亂者商舶私通,追捕則聚黨海遁,據險流突;
二患,外出未歸者,雖有懷土之思,焉保其不勾引而入寇?
三患,既絕通商之路,非惟商船不敢下水,如宣諭、哨探之船亦無由得達,或夷酋有圖不軌者,又從何處探之?
四患,諸如漳南沿海守汛兵眾數千上萬,年費糧賞五萬八千有奇,貳萬取足於商稅,若奉禁不征,軍需缺乏,勢必重斂於民,民窮財盡又勢難取給……
朱翊鈞看懂了,王錫爵為何重提許孚遠奏疏,他是說彼來證明此。最關鍵是,他也提到浙江沿海置備倭衛九,腹裏置衛七,千戶所三十有六,南直設衛十,亦可取足於太倉、寧波兩地市舶所征商稅。
朱翊鈞想起魏進忠,權衡了一下,道:“將此疏,連同江西右參政那疏,皆下兵部議。”
~3~
七月半,江南的月亮又大又圓。
今夜,吳宗道邀請魏進忠來上塘街的紹興會館看戲,請了蘇州城裏的名戲班,搬演梁辰魚的《浣紗記》。當然,今夜的戲並非隻有魏進忠一人欣賞,還有在金閶、南濠、上塘等蘇州最盛之地的巨賈豪紳。
紹興會館在上塘河北岸,門麵是氣派的水磨方磚的大門牆,一進的門廳裏有一方戲台,修的是雕梁畫棟,極盡精美。
而搬演的《浣紗記》,在蘇州它的名頭可不比《牡丹亭》的名頭差,尤其引人遐想的,是美女西施最後的結局。
“《墨子,親士》中記:是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越春秋》裏說得更直白‘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麻袋)以終……”
“但我更喜歡戲裏的結局,西施與範蠡泛五湖而去,大隱於市,從此共度餘生……”
“今夜這出就很妙,範蠡說服西施進吳,是要與她講清國家之興乃個人幸福的前提,有此鋪墊,最後的結局才能入情入理……”
“沒錯,範蠡用伐吳九術中的‘遺美女而惑其心、亂其謀’,但要說服西施也非易事,何況兩人本就有情。要換做我可舍不得,不信你聽她唱……”
——“三年結盟,百歲圖歡慶。記得溪邊,兩下親折證。聞君滯此身,在吳庭,害得心兒徹夜疼。溪紗一縷相訂,何事兒郎忒短情,我真薄命……”
包廂內,魏進忠聽西施這般幽幽咽咽,不禁動容,“嘖嘖嘖,這老範,真是絕情。”
吳宗道解釋道:“依著戲文中,老範也無奈,社稷廢興全賴此舉。”
——“我日夜關心,奈人遠天涯近。區區負此盟,愧平生……”
“要俺是西施,一個大嘴巴賞他,再踹他出門!沒得給女人扣個禍水的帽子,還要被逼著獻身。社稷廢興係一女子身上,荒謬的不能再荒謬!”
吳宗道一時接不上話,隻得笑著應承,“是是,魏爺這話極是。”
他今日本有事求於魏進忠,好在台上歇場,又趁機向魏進忠進言,“魏爺,卑職有一事,想向魏爺稟一稟,就不知可有這機會?”
魏進忠端起茶盞正飲,聽罷睨他一眼:“好事壞事啊?”
“嗬嗬,”吳宗道黑黝黝的臉有些泛紅,“好事,肯定好事。”
“那說來俺聽聽,”魏進忠放下茶盞,拈起一塊點心塞進嘴裏,亂嚼一陣,又抱怨道:“沒勁,真沒勁。”
“就是就是,”吳宗道瞬間懂,“不如換上酒菜,邊喝邊看邊說?卑職也好陪著喝兩杯。”
魏進忠點頭,吳宗道便招唿人來撤了茶水,很快又換上酒菜。他親自斟酒,“魏爺,卑職先敬您。”
“請,”魏進忠舉杯,淺嚐一口,“酒不錯……你繼續說,俺聽著。”
“好,”吳宗道幹了一杯,繼續道:“魏爺想必知道,卑職曾兩次隨軍東征朝鮮。”
“嗯……”
“卑職曾有一好友,同樣是東征舊將,隻是他在朝鮮時運氣並不好。當初他同卑職的家兄吳惟忠,遼東將領楊元一起,分駐南元、全州和忠州。後來嘛,可惜……”
魏進忠不由放下酒杯,看著吳宗道,問:“是誰?”
“陳愚忠。”
魏進忠愣了愣,“陳愚忠?他還沒死?”
“怎麽說呢?”吳宗道臉上神情一暗,“總之說來話長……”
“他參與了第一次明日和談,在二次東征時,他的職銜從指揮成了都司,而且作為總督經略軍門標下坐營都司,從宋應昌、顧養謙、孫礦一直到萬世德、刑玠。對了,孫礦也是吳家的姻親。”
“他還是沈惟敬和談的助手,常與李大諫同行,在萬曆二十五年春,二次東征的大軍尚未進入朝鮮,他與李大諫等人就已進入倭寇首領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的營中聯絡、探聽情況。在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又以教導官員身份,參與東征軍撤留之事的談判。”
魏進忠聽了思索片刻:“他與楊鎬楊撫台似乎不同調啊?”
“正是,”賈艾又迴道,“當時朝中分歧很大,有主戰和主和兩派,前線作戰的部將自然也是各有陣營。”
“後來丁應泰之事也是因此而起?”
“可以這麽說。”
魏進忠又琢磨道:“他如今是世襲百戶,怎麽就從流官變成了世襲?”
“他與李大諫等人同侍經略宋應昌,武職都是其便宜題授後獲得的,也就是說,東征應該是他仕途之始。”
“沒這麽簡單吧,而且你不覺得他與朝鮮關係十分密切?”
“也有可能,算算從第一次東征入朝,到他說的萬曆二十八年入朝防汛,前後起碼三次機會入朝,這已非一般武將具有的能力了。”
魏進忠摸了摸光禿禿的下巴,道:“這人有些不簡單,他至少比沈惟敬強,沈惟敬落得身首異處,他幾年下來,卻已混到了世襲。”
“魏爺,”賈艾又小心翼翼問道,“您的意思還是想召他入帳下?”
魏進忠哈哈一笑:“這話說得太早,太早……”
~2~
早在魏進忠迴旨進京當晚,
朱翊鈞又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裏有人講了一大段話,可他並不認識這人,但所說的話他在醒來那刻,還清楚記得——‘剿既不足樹威,而撫又不能以著信,臨事周張,首尾衡決,不可謂非行間之乏謀,而中樞之失算矣。方如李如鬆平壤大捷,李如柏進拓開城,四道複平,三倭生縶,廓清之功可旦夕俟……’
——‘而乃碧蹄輕進,兵氣破傷,功虧一簣,良足悼也。又若麻貴蔚山之捷,三協度師,勢相犄角,砍柵拔寨,鋒銳莫當。而割級之令,解散軍威,僉都之肉,豈足食乎。
——況沈惟敬以市井而銜皇命,李宗誠以淫貪而充正使,以至風月候節之紿,壺殤好會之詐,刑玠飛捷之書,楊鎬冒功之舉,罔上行私,損威失重。煌煌天朝,舉動如此,毋怪荒裔之不賓也。
——向非關白貫惡病亡,諸倭揚帆解散,則七年之間,喪師十萬餘,靡金千萬,善後之策,茫無津涯,律之國憲,其何以辭……’
朱翊鈞暗自疑惑,他並沒什麽印象,但也猜度是哪位朝臣曾經所上的奏疏,恐怕他看都沒看,就已丟進成千上萬留中的奏疏當中。自醒後記憶漸漸退去,他試圖重構夢境,卻隻有殘缺不全的一些片段,夢境遂變得毫無意義。
七月半,天上一輪圓月,帶五色月暈,三重。
東暖閣裏,守夜的近侍抬眼看了看天上的毛月亮,暗暗道了聲“晦氣”。七月半、毛月亮、百鬼夜行……仿佛人間在今夜被降下了咒語。
朱翊鈞於暖閣內,依然伏案覽奏,不是他勤政,而是失眠。這一年來,隻要不服用特製的藥丸助眠,失眠就會成為他的家常便飯。
桌案上堆著厚厚一摞奏疏,攤開的有兩本,王錫爵和工部尚書的奏疏。
工部尚書姚繼可奏:福王婚禮缺錢,工部已盡力籌措,無奈內外皆匱乏,本不敢加派,但迫不得已。請移諮南京工部,湊解2萬5千兩、浙江1萬二千兩、江西8千兩、福建9千兩、廣東8千兩、湖廣8千兩、四川4千兩、山東6千兩、山西3千兩、陝西4千兩、廣西2千兩、河南6千兩、雲南3千兩、貴州2千兩,以盡省直的共濟之義。並差官星夜前往守催,即如數解進,不得延誤。
“缺錢,內外皆匱乏……”朱翊鈞搖了搖頭。但一想,還是對一旁伺候筆墨的近侍道,“從了。”
“是,奴婢……記下了。”近侍仿佛靈光一現,瞬間領悟,原來今夜出來的都是討錢鬼。
王錫爵的上奏朱翊鈞仔細看了,讓他沒想到。疏中,他不僅讚同重開劉家港市舶,還列出了理由——萬曆二十二年,曾任福建巡撫的許孚遠有疏言海禁四患:一患,沿海居民憑借海濱易與為亂者商舶私通,追捕則聚黨海遁,據險流突;
二患,外出未歸者,雖有懷土之思,焉保其不勾引而入寇?
三患,既絕通商之路,非惟商船不敢下水,如宣諭、哨探之船亦無由得達,或夷酋有圖不軌者,又從何處探之?
四患,諸如漳南沿海守汛兵眾數千上萬,年費糧賞五萬八千有奇,貳萬取足於商稅,若奉禁不征,軍需缺乏,勢必重斂於民,民窮財盡又勢難取給……
朱翊鈞看懂了,王錫爵為何重提許孚遠奏疏,他是說彼來證明此。最關鍵是,他也提到浙江沿海置備倭衛九,腹裏置衛七,千戶所三十有六,南直設衛十,亦可取足於太倉、寧波兩地市舶所征商稅。
朱翊鈞想起魏進忠,權衡了一下,道:“將此疏,連同江西右參政那疏,皆下兵部議。”
~3~
七月半,江南的月亮又大又圓。
今夜,吳宗道邀請魏進忠來上塘街的紹興會館看戲,請了蘇州城裏的名戲班,搬演梁辰魚的《浣紗記》。當然,今夜的戲並非隻有魏進忠一人欣賞,還有在金閶、南濠、上塘等蘇州最盛之地的巨賈豪紳。
紹興會館在上塘河北岸,門麵是氣派的水磨方磚的大門牆,一進的門廳裏有一方戲台,修的是雕梁畫棟,極盡精美。
而搬演的《浣紗記》,在蘇州它的名頭可不比《牡丹亭》的名頭差,尤其引人遐想的,是美女西施最後的結局。
“《墨子,親士》中記:是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越春秋》裏說得更直白‘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麻袋)以終……”
“但我更喜歡戲裏的結局,西施與範蠡泛五湖而去,大隱於市,從此共度餘生……”
“今夜這出就很妙,範蠡說服西施進吳,是要與她講清國家之興乃個人幸福的前提,有此鋪墊,最後的結局才能入情入理……”
“沒錯,範蠡用伐吳九術中的‘遺美女而惑其心、亂其謀’,但要說服西施也非易事,何況兩人本就有情。要換做我可舍不得,不信你聽她唱……”
——“三年結盟,百歲圖歡慶。記得溪邊,兩下親折證。聞君滯此身,在吳庭,害得心兒徹夜疼。溪紗一縷相訂,何事兒郎忒短情,我真薄命……”
包廂內,魏進忠聽西施這般幽幽咽咽,不禁動容,“嘖嘖嘖,這老範,真是絕情。”
吳宗道解釋道:“依著戲文中,老範也無奈,社稷廢興全賴此舉。”
——“我日夜關心,奈人遠天涯近。區區負此盟,愧平生……”
“要俺是西施,一個大嘴巴賞他,再踹他出門!沒得給女人扣個禍水的帽子,還要被逼著獻身。社稷廢興係一女子身上,荒謬的不能再荒謬!”
吳宗道一時接不上話,隻得笑著應承,“是是,魏爺這話極是。”
他今日本有事求於魏進忠,好在台上歇場,又趁機向魏進忠進言,“魏爺,卑職有一事,想向魏爺稟一稟,就不知可有這機會?”
魏進忠端起茶盞正飲,聽罷睨他一眼:“好事壞事啊?”
“嗬嗬,”吳宗道黑黝黝的臉有些泛紅,“好事,肯定好事。”
“那說來俺聽聽,”魏進忠放下茶盞,拈起一塊點心塞進嘴裏,亂嚼一陣,又抱怨道:“沒勁,真沒勁。”
“就是就是,”吳宗道瞬間懂,“不如換上酒菜,邊喝邊看邊說?卑職也好陪著喝兩杯。”
魏進忠點頭,吳宗道便招唿人來撤了茶水,很快又換上酒菜。他親自斟酒,“魏爺,卑職先敬您。”
“請,”魏進忠舉杯,淺嚐一口,“酒不錯……你繼續說,俺聽著。”
“好,”吳宗道幹了一杯,繼續道:“魏爺想必知道,卑職曾兩次隨軍東征朝鮮。”
“嗯……”
“卑職曾有一好友,同樣是東征舊將,隻是他在朝鮮時運氣並不好。當初他同卑職的家兄吳惟忠,遼東將領楊元一起,分駐南元、全州和忠州。後來嘛,可惜……”
魏進忠不由放下酒杯,看著吳宗道,問:“是誰?”
“陳愚忠。”
魏進忠愣了愣,“陳愚忠?他還沒死?”
“怎麽說呢?”吳宗道臉上神情一暗,“總之說來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