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陽、源協跟著陸禮昭到了水邊,至被層層包裹的吟天殿下。
他二人本以為籠罩在吟天殿外的黑帛,隻是裹上一層極厚、不透光影的黑色帛布。
至帛布底端才知,而是一層一層縫製好的巨大帛布反複纏繞、疊加,直至內裏被遮擋住的建物連輪廓都不可辨明為止。
“洛水兩岸相距足半裏有餘,眼前建物,未有十丈也有八丈之高,”源協從黑帛東側行至西側,喃喃自語到,“建物之寬,亦有四五丈,遮擋如此建物,需用去幾多黑帛?”
“咱們於南市見過的成捆布匹至多也就丈寬,想必這建物得用去近萬捆才能有眼前之狀。”源陽同樣驚訝不止。
“一馬值十匹絹,五匹絹為一捆,隻是包裹建物,足足要花去五千匹馬……”陸禮昭也止不住感慨,“在下家中有人從布商,故而知曉一些。”他看著姊弟倆投來的驚異目光,解釋到。
源陽、源協未繼續計較,轉而詢問起尋得張家男人屍首之處。
陸禮昭顯而易見地猶豫了片刻,再緩緩抬起手,斜著指向距離水邊極近一處,表麵砂石似都被磨至別處,盡露出底部沾有水的河沙。
很難說,他指向的這一處,與別處拖動過異骨屍首的痕跡有何不同,但源協蹲下仔細查看落於沙中遍處,二指粗細、深淺不一的洞。
“倘若屍首自高處落下,身周異骨插入鬆軟河沙,定會留下這般痕跡,”源協用兩指深入河沙中的洞,看向陸禮昭,問,“得見屍首時,屍首可是側身於河灘?”
陸禮昭滿臉疑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何意,源協解釋到,“沙中唯有一排較深孔洞,屍首若俯身著地,如何可留下此般痕跡,仰身落地,又怎會隻留下一排異骨插入留下的孔洞?”
陸禮昭的神色怪異,似完全不明白源協在說什麽,“在下隻於河灘尋得屍首,未知高處落下、落地之事。”
源陽走近看了兩眼後,蹲下,手掌攤平,微貼河灘灘麵向前推進,再用手撮起一把河沙,手指細搓,又放在鼻前輕嗅,“此處,河水全然不會湧上灘麵,遭重物撞擊必然高低不平,就如眼前此般,”她示意陸禮昭也蹲下,讓他仔細觀察骨坑旁的幾處明顯凹陷,繼續說到,“猜想漁翁與張家男人衣衫上微潮、斑駁的髒汙,即為此處幹濕不一之河沙印入所致。”
“高處……”陸禮昭抬眼看向半空,未曾想已至晌午,烈日灼目,眼前忽然一陣目眩。
他一邊揉眼,一邊擠著聲音,“此間高處,若非從天而降,則為吟天殿中掉落而下,以在下愚見,皆無可能。”
“陸校尉此言,倒是未必。”就在陸禮昭被日光刺眼之時,源協已經站在吟天殿的黑帛之下,抬眼緊緊盯向一處。
被黑帛緊緊包裹的吟天殿,唯有與兩岸相接之處,略能見到一些粗壯竹節製成的支架。
而源協所站之處距南岸尚有六七丈距離,除目光鎖定處,別處就連能略見竹節的地方也有散開的黑帛覆蓋。
他用手遮擋日光,仔細辨認目光所及之處,數片黑帛底部碎裂,但仍被重疊的其它黑帛繃住,因而未能盡數散落。
可源協越朝碎裂的黑帛底部看去,越覺怪異。
一片雲緩緩飄過太陽,天陰下來,水麵忽起一陣風,伴隨體表變涼,他辨清了散落的黑帛——雖說是散落、碎裂的,可黑帛從吟天殿垂下的一端,分明是以黑帛擰成的粗繩。
他招手示意家姊至身邊來,向他說明情況後,手朝粗繩頂部指去,沿著碎裂的底端,解釋自己的看法。
“屍首以何法足以放於彼處?”源陽明白源協所言,從靜仁坊被盜走的漁翁與張家男人屍首,因不明原因被置於黑帛粗繩織成的網中,而繩網卻是一早隨籠罩纏繞在吟天殿外的黑帛,同時準備在臨岸一角的,否則如此大量的遮擋工程,又怎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將暗藏的繩網編於內部。
但確如源陽所言,繩網易結,可之中藏屍談何容易?首先如何放入就是疑問,其次,藏屍後,操作之人又如何從內部戒備森嚴的吟天殿中離開的?
“除非,藏屍之人本就為吟天殿中之人?”
“若人在吟天殿內,隻需拋屍即可……”
姊弟倆幾乎同時與嘴中喃喃,但很快又自我否定——即便人在吟天殿中,如何將屍首置入墜於建物主體外的繩網。
“兩位看!黑帛底部豈不像是有人穿行?!”陸禮昭在兩人身後,被無視了好一陣,突然看見懸於水麵數丈之高的黑帛內,似有人在其中步行。
兩人沿陸禮昭視線所及,很快找到所指“穿行之人”——所言不假,層層繃緊的黑帛就像是一條略含迴彈的空中之路,兩人親眼見到其中有人走動,數對雙腳踩住帛布,形狀隔著層層厚布依然可辨。
“如此,黑帛藏屍未必不能。隻是……”源陽向河岸一側走了幾步,踮起腳抬高頭,試圖向黑帛碎落、垂下的部分向內看清,可其中無甚光亮,且黑帛又是密不透熹的顏色。
不過,可見之處已經足夠令人震驚,黑帛之中所結繩網乍看之下,安放十數具、乃至數十具屍首不在話下。
“由此看來,漁翁、張家男人屍首之疑可解。”源陽走迴源協身邊,聲音中透出格外的踏實。
“緣何隻兩具之疑可解?”還未等源協讚同,一旁的陸禮昭便發問。
“隻此兩具同自靜仁坊盜走,除此外,你搬運屍首許久,豈不見諸多屍首已然泡至浮腫?”源陽隨口質疑到,“且唯獨靜仁坊被盜兩具,屍斑清晰可辨。”
“原來如此。”陸禮昭微微點頭,“如此,我等可往岸上複命否?”
姊弟倆交流片刻眼神,內心盤算的皆是如今吟天殿之疑既已坐實,初初眾人所指內部不可入,當如何解。
兩人輕輕點頭,默默隨陸禮昭向岸上敬誠軍帳走,但覺一籌莫展。
而此時一籌莫展的並非他二人,就在姊弟倆對黑帛、吟天殿討論不止時,原本一同來的漁夫、漁童從源陽的為難中體味到自己今日未必能將逝者接迴家中舉喪,於是雙雙掉轉方向,跑迴漁翁屍首身邊。
兩人內心抱愧地跪在漁翁屍首前淚流不止,口中不斷碎叨著一些共度的過往。
因兵士、武侯生怕——顯然也是多慮——他們擔心雍王之尊被如此數量的怪異屍首所衝,便早早地將牛車移至那群道人一側。
若無這群道人在此地,兵士、武侯這一出本無必要,即便做了亦無甚要緊,可偏偏被這群道人得見了。
道人們確是武三思遣人引至惠訓坊外無誤,而他所遣之人卻並未向道人們提及異骨屍首一事。
因而一眾道人從道德、道術兩坊出,之後被兵士緊挨著帶出,受命將他們安排在路障極為複雜的惠訓、勸善、旌善三坊岔口的一片空地上,距離軍帳極近。
整一段期間,別說是屍首,道士們連坊前百餘步就可至的洛水都沒能看見兩眼。此時視線內猛然闖入多駕載滿異骨浮屍的牛車,原本席地靜坐的他們慌忙站起身,習道多年之人,近處觀得眼前此平生未見之狀,竟一時失張失誌起來,口中忙不迭默誦起經文來。
久久,才有一名須髯花白,眉尾直至腮邊的老道士向前,朝兵士詢問起來。
換班初至洛水邊的兵士不明真相,對老道士倒客氣,將自己所知的來龍去脈盡數說了出來,將這群道人聽得心驚膽戰,連提問的這名道行極深的老道士也不禁緊鎖雙眉,須髯微顫。
老道士此刻終想明白,初初聽聞靜德王召他們往坊外,那王府來人口中含混不清的緣由,眼下看來似是想要不明真相的自己同這幫道友,因得見洛水旁此事,製造騷動。
而為何靜德王要眼下這些道友製造騷動的原因,老道士想不明白,但在此處幾乎靜坐了半日,彼時與自己爭執的那位將軍,也不知往何處去了,之後似又來了好幾位大員,自己一眾人也就被晾在一旁,如今見此駭狀,他心想所處之處並非久留之地,便向兵士們言及明日還要出城,此刻便返坊內。
“道長,還請恕在下無禮,眼下道長一行未必得以成行,東都城中各坊已封,臨近洛水各坊更是增了許多,聽聞道德、道術兩坊若非極為要緊之事或受準之人,三日內,坊中不得進出。”
老道士頓時大驚,從懷中取出入城入坊的許可文書,給兵士遞了過去,請他行個方便。
“道長,在下如何敢查驗這些公文,又如何做得了主,此時如要入坊,怎也須州衙、縣衙另行批複,隻是眼下人人自顧不暇,未必能遂道長所願。”
“這……這該如何是好,貧道明日確要往翠峰山與丘道兄有事相商,此刻連坊都難入,處處皆為路障,難不成後續三日,我等隻能於此處不動?”
“翠峰山……丘道兄?道長所言可是玄元皇帝廟之丘真人?”兵士多問的一嘴,讓老道士的眉尾垂迴原處,連連說正是。
“道長請來,”兵士向他走近了些,同時示意老道士靠近,悄聲對他說,“此為在下好心相勸,如他人問起,切莫言是從在下處聽來的,”在得到老道士肯定答複後,兵士將頭壓得更低,“如道長於坊內無太多他事,不如眼下就往翠峰山去。”
“這是為何?”老道士聲音抬高,被兵士手勢連連噤住。
“道長如何想不明白?三日封坊,全城百又九坊不進不出,是為何意?”兵士輕歎一聲,“坊中之人未必大有影響,可遺落在坊外之人,又怎能自處?道長於此處多時,可有食水送至身前?與其於城中坊外被人不管不顧三日,為何不先一步往去處行?眼下出城無非領一塊竹牌而已,退一步言,倘若道長真進了坊,彼時不讓出,又當怎?”
一番話將老道士說得連連點頭拱手,“多謝軍爺好意提點,貧道如此便明了。”
兵士狡黠一笑,“若非道長提及丘真人,在下未必與道長言說這許多……”說著說著,眼神卻瞟向洛水之上那座黑帛籠罩的吟天殿。
他二人本以為籠罩在吟天殿外的黑帛,隻是裹上一層極厚、不透光影的黑色帛布。
至帛布底端才知,而是一層一層縫製好的巨大帛布反複纏繞、疊加,直至內裏被遮擋住的建物連輪廓都不可辨明為止。
“洛水兩岸相距足半裏有餘,眼前建物,未有十丈也有八丈之高,”源協從黑帛東側行至西側,喃喃自語到,“建物之寬,亦有四五丈,遮擋如此建物,需用去幾多黑帛?”
“咱們於南市見過的成捆布匹至多也就丈寬,想必這建物得用去近萬捆才能有眼前之狀。”源陽同樣驚訝不止。
“一馬值十匹絹,五匹絹為一捆,隻是包裹建物,足足要花去五千匹馬……”陸禮昭也止不住感慨,“在下家中有人從布商,故而知曉一些。”他看著姊弟倆投來的驚異目光,解釋到。
源陽、源協未繼續計較,轉而詢問起尋得張家男人屍首之處。
陸禮昭顯而易見地猶豫了片刻,再緩緩抬起手,斜著指向距離水邊極近一處,表麵砂石似都被磨至別處,盡露出底部沾有水的河沙。
很難說,他指向的這一處,與別處拖動過異骨屍首的痕跡有何不同,但源協蹲下仔細查看落於沙中遍處,二指粗細、深淺不一的洞。
“倘若屍首自高處落下,身周異骨插入鬆軟河沙,定會留下這般痕跡,”源協用兩指深入河沙中的洞,看向陸禮昭,問,“得見屍首時,屍首可是側身於河灘?”
陸禮昭滿臉疑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何意,源協解釋到,“沙中唯有一排較深孔洞,屍首若俯身著地,如何可留下此般痕跡,仰身落地,又怎會隻留下一排異骨插入留下的孔洞?”
陸禮昭的神色怪異,似完全不明白源協在說什麽,“在下隻於河灘尋得屍首,未知高處落下、落地之事。”
源陽走近看了兩眼後,蹲下,手掌攤平,微貼河灘灘麵向前推進,再用手撮起一把河沙,手指細搓,又放在鼻前輕嗅,“此處,河水全然不會湧上灘麵,遭重物撞擊必然高低不平,就如眼前此般,”她示意陸禮昭也蹲下,讓他仔細觀察骨坑旁的幾處明顯凹陷,繼續說到,“猜想漁翁與張家男人衣衫上微潮、斑駁的髒汙,即為此處幹濕不一之河沙印入所致。”
“高處……”陸禮昭抬眼看向半空,未曾想已至晌午,烈日灼目,眼前忽然一陣目眩。
他一邊揉眼,一邊擠著聲音,“此間高處,若非從天而降,則為吟天殿中掉落而下,以在下愚見,皆無可能。”
“陸校尉此言,倒是未必。”就在陸禮昭被日光刺眼之時,源協已經站在吟天殿的黑帛之下,抬眼緊緊盯向一處。
被黑帛緊緊包裹的吟天殿,唯有與兩岸相接之處,略能見到一些粗壯竹節製成的支架。
而源協所站之處距南岸尚有六七丈距離,除目光鎖定處,別處就連能略見竹節的地方也有散開的黑帛覆蓋。
他用手遮擋日光,仔細辨認目光所及之處,數片黑帛底部碎裂,但仍被重疊的其它黑帛繃住,因而未能盡數散落。
可源協越朝碎裂的黑帛底部看去,越覺怪異。
一片雲緩緩飄過太陽,天陰下來,水麵忽起一陣風,伴隨體表變涼,他辨清了散落的黑帛——雖說是散落、碎裂的,可黑帛從吟天殿垂下的一端,分明是以黑帛擰成的粗繩。
他招手示意家姊至身邊來,向他說明情況後,手朝粗繩頂部指去,沿著碎裂的底端,解釋自己的看法。
“屍首以何法足以放於彼處?”源陽明白源協所言,從靜仁坊被盜走的漁翁與張家男人屍首,因不明原因被置於黑帛粗繩織成的網中,而繩網卻是一早隨籠罩纏繞在吟天殿外的黑帛,同時準備在臨岸一角的,否則如此大量的遮擋工程,又怎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將暗藏的繩網編於內部。
但確如源陽所言,繩網易結,可之中藏屍談何容易?首先如何放入就是疑問,其次,藏屍後,操作之人又如何從內部戒備森嚴的吟天殿中離開的?
“除非,藏屍之人本就為吟天殿中之人?”
“若人在吟天殿內,隻需拋屍即可……”
姊弟倆幾乎同時與嘴中喃喃,但很快又自我否定——即便人在吟天殿中,如何將屍首置入墜於建物主體外的繩網。
“兩位看!黑帛底部豈不像是有人穿行?!”陸禮昭在兩人身後,被無視了好一陣,突然看見懸於水麵數丈之高的黑帛內,似有人在其中步行。
兩人沿陸禮昭視線所及,很快找到所指“穿行之人”——所言不假,層層繃緊的黑帛就像是一條略含迴彈的空中之路,兩人親眼見到其中有人走動,數對雙腳踩住帛布,形狀隔著層層厚布依然可辨。
“如此,黑帛藏屍未必不能。隻是……”源陽向河岸一側走了幾步,踮起腳抬高頭,試圖向黑帛碎落、垂下的部分向內看清,可其中無甚光亮,且黑帛又是密不透熹的顏色。
不過,可見之處已經足夠令人震驚,黑帛之中所結繩網乍看之下,安放十數具、乃至數十具屍首不在話下。
“由此看來,漁翁、張家男人屍首之疑可解。”源陽走迴源協身邊,聲音中透出格外的踏實。
“緣何隻兩具之疑可解?”還未等源協讚同,一旁的陸禮昭便發問。
“隻此兩具同自靜仁坊盜走,除此外,你搬運屍首許久,豈不見諸多屍首已然泡至浮腫?”源陽隨口質疑到,“且唯獨靜仁坊被盜兩具,屍斑清晰可辨。”
“原來如此。”陸禮昭微微點頭,“如此,我等可往岸上複命否?”
姊弟倆交流片刻眼神,內心盤算的皆是如今吟天殿之疑既已坐實,初初眾人所指內部不可入,當如何解。
兩人輕輕點頭,默默隨陸禮昭向岸上敬誠軍帳走,但覺一籌莫展。
而此時一籌莫展的並非他二人,就在姊弟倆對黑帛、吟天殿討論不止時,原本一同來的漁夫、漁童從源陽的為難中體味到自己今日未必能將逝者接迴家中舉喪,於是雙雙掉轉方向,跑迴漁翁屍首身邊。
兩人內心抱愧地跪在漁翁屍首前淚流不止,口中不斷碎叨著一些共度的過往。
因兵士、武侯生怕——顯然也是多慮——他們擔心雍王之尊被如此數量的怪異屍首所衝,便早早地將牛車移至那群道人一側。
若無這群道人在此地,兵士、武侯這一出本無必要,即便做了亦無甚要緊,可偏偏被這群道人得見了。
道人們確是武三思遣人引至惠訓坊外無誤,而他所遣之人卻並未向道人們提及異骨屍首一事。
因而一眾道人從道德、道術兩坊出,之後被兵士緊挨著帶出,受命將他們安排在路障極為複雜的惠訓、勸善、旌善三坊岔口的一片空地上,距離軍帳極近。
整一段期間,別說是屍首,道士們連坊前百餘步就可至的洛水都沒能看見兩眼。此時視線內猛然闖入多駕載滿異骨浮屍的牛車,原本席地靜坐的他們慌忙站起身,習道多年之人,近處觀得眼前此平生未見之狀,竟一時失張失誌起來,口中忙不迭默誦起經文來。
久久,才有一名須髯花白,眉尾直至腮邊的老道士向前,朝兵士詢問起來。
換班初至洛水邊的兵士不明真相,對老道士倒客氣,將自己所知的來龍去脈盡數說了出來,將這群道人聽得心驚膽戰,連提問的這名道行極深的老道士也不禁緊鎖雙眉,須髯微顫。
老道士此刻終想明白,初初聽聞靜德王召他們往坊外,那王府來人口中含混不清的緣由,眼下看來似是想要不明真相的自己同這幫道友,因得見洛水旁此事,製造騷動。
而為何靜德王要眼下這些道友製造騷動的原因,老道士想不明白,但在此處幾乎靜坐了半日,彼時與自己爭執的那位將軍,也不知往何處去了,之後似又來了好幾位大員,自己一眾人也就被晾在一旁,如今見此駭狀,他心想所處之處並非久留之地,便向兵士們言及明日還要出城,此刻便返坊內。
“道長,還請恕在下無禮,眼下道長一行未必得以成行,東都城中各坊已封,臨近洛水各坊更是增了許多,聽聞道德、道術兩坊若非極為要緊之事或受準之人,三日內,坊中不得進出。”
老道士頓時大驚,從懷中取出入城入坊的許可文書,給兵士遞了過去,請他行個方便。
“道長,在下如何敢查驗這些公文,又如何做得了主,此時如要入坊,怎也須州衙、縣衙另行批複,隻是眼下人人自顧不暇,未必能遂道長所願。”
“這……這該如何是好,貧道明日確要往翠峰山與丘道兄有事相商,此刻連坊都難入,處處皆為路障,難不成後續三日,我等隻能於此處不動?”
“翠峰山……丘道兄?道長所言可是玄元皇帝廟之丘真人?”兵士多問的一嘴,讓老道士的眉尾垂迴原處,連連說正是。
“道長請來,”兵士向他走近了些,同時示意老道士靠近,悄聲對他說,“此為在下好心相勸,如他人問起,切莫言是從在下處聽來的,”在得到老道士肯定答複後,兵士將頭壓得更低,“如道長於坊內無太多他事,不如眼下就往翠峰山去。”
“這是為何?”老道士聲音抬高,被兵士手勢連連噤住。
“道長如何想不明白?三日封坊,全城百又九坊不進不出,是為何意?”兵士輕歎一聲,“坊中之人未必大有影響,可遺落在坊外之人,又怎能自處?道長於此處多時,可有食水送至身前?與其於城中坊外被人不管不顧三日,為何不先一步往去處行?眼下出城無非領一塊竹牌而已,退一步言,倘若道長真進了坊,彼時不讓出,又當怎?”
一番話將老道士說得連連點頭拱手,“多謝軍爺好意提點,貧道如此便明了。”
兵士狡黠一笑,“若非道長提及丘真人,在下未必與道長言說這許多……”說著說著,眼神卻瞟向洛水之上那座黑帛籠罩的吟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