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被“送”走,但是他那些“歪瓜裂棗”的爪牙黨羽還在。


    對霍光,劉賀還有幾分敬重,但是對這些“幫兇”劉賀沒有半點好感。


    但是他不急於處置霍黨們,而是先轉向被嚇得滿臉蒼白的上官太後。


    “太後剛才受驚了,要不要暫且先迴長樂宮歇息,待今日的事情都處置完了之後,朕再去向太後請罪。”


    “不必了,皇帝,我就在這前殿看著,看看誰敢違抗皇帝的詔令,不想當大漢的忠臣。”


    嘴唇已經毫無血色的上官太後強撐著說道,縱使攥在一起的手還在不停地顫抖,但並未退縮。


    她等這一刻那麽久了,自然不舍得錯過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這些霍黨沒有直接傷害過上官太後,但卻都是幫兇。


    “朕明白了,那還請太後安坐。”劉賀再次行禮道。


    “禹無憂!”劉賀喊道。


    “微臣在!”禹無憂進到前殿中來。


    “先將鄧破虜的屍首抬出去,朕不想再見到他。”


    “唯!”禹無憂一揮手,身後立刻就有昌邑郎進來,動作熟練地收拾鄧破虜的屍首。


    所有人都直勾勾地看著那具仍由昌邑郎們擺布的屍體,心情十分複雜和忐忑。


    有一些人更是恐懼。


    這就是朝堂鬥爭的殘酷性,一個掌管數十萬人的京兆尹,就這樣突然暴斃了。


    而且死得還如此窩囊和突然,沒有一點意義和價值。


    劉賀故意一直都沒有說話,留足了空間和時間給這滿朝的百官公卿慢慢思考。


    思考一下,跟著霍光走,不跟自己走,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下場。


    鄧破虜的屍首被抬出去了,地板也全都被擦洗幹淨,除了那一縷淡淡的血腥味之外,沒有人看得出此間發生過兇事。


    這時,劉賀才輕咳了幾聲。


    可沒等他開口說話,丞相任宮身後的廷尉李光和右扶風範安寧內心一顫,立刻就慌亂地跪了下來。


    “微臣有罪,微臣有罪!”這兩個品秩二千石的朝臣,腦袋如同搗蒜一般,不停地在地上磕頭。


    而站在他們身後,品秩為更低微的那些霍黨們,哪裏還能站得穩,一個個也跟著跪下來,匍匐在地上不敢動彈。


    “砰砰砰”的磕頭聲不絕於耳,聽在朝臣的耳中,讓人覺得心底發滲,不由得擔心這兩個人的的腦袋下一刻就會暴裂。


    “範卿、李卿,你二人知了什麽罪?”劉賀冷漠地問道。


    “這……”李光和範安寧停了下來,抬起頭麵麵廝覷,卻說不出自己有什麽罪。


    “既然答不上來,那就是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罪……朕倒是可以提醒提醒你們。”


    劉賀輕蔑地說著,就一步一步地從玉階上走了下來,來到了殿下。


    站在這裏,劉賀看起來與李光等人一般高,但氣勢上仍然穩穩地壓住了對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朕今日就想問問你們,你們對朕的‘忠’到底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到底是忠於朕,還是忠於霍光?”


    這是劉賀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唿霍光的名字,這也將李光和範安寧的心思戳破了,他們的懼色比剛才還更甚一些。


    “罪臣等聽信了大將軍的話,以為大將軍手上有太後懿旨,殿前失儀,是……是大不敬之罪。”李光說道。


    “大不敬隻是今日所犯之罪,恐怕昔日還有其他罪過,罷了,今日就先隻說這大不敬之罪……”


    “李卿當了幾年的廷尉,朕想問問你,這大不敬之罪當該如何論處?”劉賀淡漠地問道。


    “輕則髡鉗,重則棄市……”李光說著,就不停地擦著自己的汗。


    “那李卿認為,你等大不敬之罪,是輕是重?”劉賀厲聲問道。


    “重……重……”李光隻得這樣迴答道,臉色再次一變。


    劉賀鼓起了掌,掌聲清脆響亮,猶如打在了人的臉上。


    “李卿這廷尉當得好啊,給自己定起罪來也毫不手軟……”劉賀突然話鋒一轉,抬高了聲音道,“侍中樊克!”


    “微臣在!”剛迴到殿門口的樊克不知道天子為何叫自己。


    “立刻替朕擬詔。”


    “啊?微臣不會……”樊克呆呆地張大了嘴。


    “朕之前就讓你學著擬詔,這幾個月來,你學得很好,能擔此大任。”


    “諾。”樊克立刻拿出了侍中隨身攜帶的筆簾,急急跑到一張空案前,準備好筆墨,就準備開始擬詔。


    “革去李光廷尉一職、革去範安寧右扶風,以大不敬之罪押往詔獄關押,叛梟首棄市之刑,親眷皆城旦舂。”


    所謂城旦舂是徒刑當中最重的一種,被罰了此刑的人,就淪為了官奴隸,失去了所有的自由,終日要做最重的苦力。


    對於女眷來說,更要任人淩辱,簡直是生不如死。


    孝文皇帝以前,城旦舂之刑並無期限,而後改為六年。


    但是哪裏又有多少人能扛過六年呢。


    “其他在今日跟著霍光一同失期的朝臣,也先按大不敬之罪處置!”


    “但為查明有無其他罪行,暫不行梟首棄市之刑,押在詔獄中等待處置!”


    劉賀話音剛落,李光和範安寧頓時就癱倒了下去,聲音微弱地直說謝恩,其餘的霍黨們也是抖如篩糠。


    他們暫時還能在詔獄裏苟活幾天,但他們的親眷會立刻被收押。


    十幾個高門大戶,就這樣破落了。


    “至於丞相任宮……”劉賀已經走到了任宮的麵前,問道“任卿,你覺得你該當何罪?”


    “微臣無罪!”


    “當真無罪?”


    “本就無罪,是陛下有錯,待範將軍和田將軍的大軍兵臨城下,陛下要如何自處?”


    任宮比李光和範安寧之流硬氣得多,臉上那道在鏟除上官家時留下的傷疤格外猙獰。


    “朕就在這未央宮裏等著範明友和田廣順,朕倒要看看,他們能不能來到這長安城。”


    “任宮身為百官之首,所行更為不敬,最加一等,處寸磔之刑,族滅!”


    寸磔之刑,就是將血肉從骨頭上剝離下來,是比具五刑、腰斬和梟首更可怕的死刑方式。


    縱使是任宮這樣的死硬分子,聽到這個刑罰也不禁恐懼,緩緩地跪倒在了天子的麵前,再無桀驁之情。


    “廷尉之職,由門下司直黃霸接任。”劉賀看向了今日被特許來上朝的黃霸。


    黃霸早已經知道自己出任廷尉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但仍然麵有喜色,連忙衝了過來,在天子麵前謝恩。


    “這些人都是霍黨,你要好好地查問,看看他們還有什麽罪行,口供和人證,都要辦紮實……”


    “若有人能供人他人所行不法之事,可酌情減罪,由你來定奪。”


    “諾!”一下子有了這樣多的“玩物”,黃霸更是開心,接著又問道:“陛下,審訊之時可否用刑?”


    “可。”


    “唯!”


    “範明友謀逆一事,霍光定然難辭其咎,恐怕還有更深的牽連,禦史大夫及廷尉應著手嚴查……”


    “不隻要查謀逆之事,一切不法之事,皆要查明……”


    “不可有絲毫紕漏!”劉賀說道。


    “唯!”


    “魏相!”


    “臣在!”魏相站出來答道。


    “朕曾經讓你甄別霍黨,如今就將名錄交給廷尉黃霸,讓他按圖索驥,將所有與霍氏有牽連的朝臣全部先下至詔獄……至於親眷,一律幽囚於各獄之中。”


    “唯!”


    “範明友、田廣明及田順的親眷……”劉賀頓了頓,終於狠下了心下令道,“梟首棄市,人頭掛到北門上去,以震宵小!”


    劉賀說罷,沉默了一下,心中有些冰涼,眼前浮現了那範明友那對要為大漢開疆拓土的雙生子的麵貌。


    也許,他們真的一無所知;也許,他們真的相當忠臣;也許,他們對自己這天子姨父的印象不錯。


    但是沒有辦法,誰讓他們的父親謀逆了呢?


    劉賀也救不了他們,哪怕太祖高皇帝也救不了他們。


    在天子沉默的這片刻時間裏,所有的朝臣也都噤若寒蟬,不敢發一言。


    如此算下來,天子要殺要罰的人加起來已經有數千人了。


    而且,這還隻是一個開始。


    天子剛才第一次在前殿提到了“霍黨”一詞,那意味著要殺的不是一家一族,而是一黨!


    任何與霍黨沾邊的人,恐怕都要受到處置。


    血開始流了,會一直流,流到這天下再也沒有一個霍黨為止。


    那麽,有沒有清白之人會被牽扯進去呢?


    誰也不知道。


    這才是身為人臣的恐懼。


    希望天子還是那個仁君,以後不會殺太多的人吧。


    劉賀深吸一口氣,終於再次緩緩地說道:“領一隊劍戟士,將他們帶到詔獄去,朕不想再在這前殿看到他們。”


    “唯!”


    黃霸將這些霍黨帶走了,整個前殿又空了許多。


    經此一事,三公九卿和那些重要的列卿就多了許多要填補的位置。


    劉賀沒有時間去征聘新人,要先從已有的朝臣中,拔擢一批,暫時將位置占據住。


    “如今,朝堂空缺,卿位懸置,朕要拔擢能臣充任。”


    喪事辦完了,自然就要辦喜事,拔擢自己人就是喜事。


    張安世等人固然忠心可嘉,然而終究對功名利祿是有期待的,一聽到天子提起“拔擢”二字,就都有些激動。


    “張安世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張安世一直替皇帝掌管兵事,出任此職正合適。


    “蔡義任丞相,領尚書事。”


    蔡義雖無功勞,但有苦勞,讓他當丞相已經是君恩浩蕩了,更何況他當不了幾天可能就要告老了。


    “韋賢任禦史大夫,領尚書事。”


    韋賢並不是帝黨中的核心人物,但他的兒子韋玄成卻是劉賀心腹。


    況且,韋賢在霍光和劉賀曆次朝堂爭鬥中都並沒有倒向霍光,而是站在天子這一邊,這和那些牆頭草有本質區別,應當得到拔擢。


    三公安排好了,剩下的九卿要容易許多。


    “少府丙吉任光祿勳,總領尚書事。”


    丙吉抬起頭,有些驚訝地看向了天子,他沒有想到天子竟然讓他來擔任總領尚書事一職。


    這意味著在外朝張安世地位最高,在中朝,丙吉的地位卻要稍稍壓製張安世些許。


    天子是要用他來掣肘張安世啊。


    雖然看出了這一層用意,丙吉仍然是義無反顧地接旨了。


    “王吉任未央衛尉兼光祿勳,吏部尚書。”


    “韋玄成兼任大鴻臚,吏部禦史。”


    “龔遂任昌邑中郎將兼未央宮衛尉,給事中。”


    “安樂任執金吾,給事中。”


    “另外,太仆壽成年老,朕昔日入長安,竟以天子車仗接駕,昏聵糊塗,因此免去起太仆卿一職,由太仆丞薛怯接任。”


    至於禦史中丞魏相、禦史丞蕭望之,因為所擔任的職務本身也很重要,所以暫時沒有更多的變動。


    至於京兆尹和右扶風這些還空缺著的職務,劉賀也從中立的朝臣中,拔擢了幾個有能力的來充任。


    這一通痛痛快快的任免之後,朝堂上三公九卿中的霍黨幾乎就被盡數除去了,全部換成了劉賀能信任的人。


    如此一來,這整個長安城的朝權就終於徹底掌握在了劉賀的手中。


    “太後,對朕的這番處置,可有什麽懿旨要下?”劉賀站在殿中,向玉階上的上官太後行禮請道。


    “皇帝做得很好,我並沒有異議。”上官太後說道。


    劉賀點了點頭,卻沒有迴到皇榻上,而是徑直來到了大司農田延年的身前。


    此時,田延年這個昔日的霍黨滿頭是汗,麵前的案上滴落著星星點點的汗漬。


    今日,從霍光進殿之後開始,田延年就始終是這個模樣,不停地處於驚恐和慌張當中。


    他又怎可能不慌呢,數月前在大將軍府裏一同吃餅的那些霍黨,如今就隻剩下他一個了。


    現在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天子,田延年自然以為下一個遭殃的就要輪到自己了。


    “田卿,你覺得朕的處置可還妥當?”


    田延年連忙站起來,拜倒在天子身前,慌張地說道:“陛、陛下處置得妥當!這些人冒犯天威,都該重罰!”


    “那田卿覺得上個月挨的那一頓板子可還值得?”


    “值得!陛下懲戒得正是時候,否則微臣恐怕也要誤入歧途,和那些霍黨一同行大不敬之事了!”


    如果不是那一頓板子,田延年要麽是替霍光搖旗呐喊的那一個,要麽就是被霍光殺掉祭旗的那一個。


    總之,絕對是不會有一個好下場的。


    雖然,北地郡和安定郡還有範明友那七萬大軍虎視眈眈,這天子也不知道能當多久。


    但自己至少先活了下來,而且仍然是九卿。


    “好,田卿當好自己的大司農,切莫像任宮他們那樣犯了大錯!”


    “另外,也要想想看,有沒有什麽話要對朕說的,朕在未央宮裏等著田卿。”


    “諾、諾、”田延年連忙說道,他聽出了劉賀意有所指,看來是要讓自己出首大將軍的罪行啊。


    他對範明友等人謀逆的事情一無所知,但是其他的罪行還是知道一些的。


    但是他還沒有下定決心要這樣做,因為他總還是覺得範明友等人有幾成勝算,再等等也許更好。


    劉賀不想戳穿田延年的幻想,冷笑著就不再看他。


    他重新走迴了玉階之上,居高臨下,看著這空蕩蕩的前殿,有些許悲涼。


    朝臣們心情比剛才安定了許多,但大多數仍然麵有憂色。


    範賊與田賊的七萬叛軍在北地郡和安定郡虎視眈眈,霍光的話也還在迴蕩。


    如果七萬叛軍入城,天子今日取得的大好局麵,也會化為泡影。


    劉賀最後的籌碼是韓增那幾萬大軍,現在還沒有消息,但他堅信他們能從五原趕迴來。


    除了少數幾個人知道此事外,其餘朝臣都還對此事一無所知。


    是時候給他們吃下這顆定心丸了。


    “朕看諸位愛卿麵有憂色,恐怕是在擔心那七萬叛軍之事……”


    “十五日之前,朕收到了一封上奏,乃是前將軍派人送來的。”


    上官太後和群臣們聽到韓增的名字,都抬起了頭,將視線投向了天子,他們隱約猜到了一些事情。


    “朕已下詔擢韓增為驃騎將軍,總領朔方涼州軍事……”


    “十五日之前,所部人馬就已經揮師迴防長安,不日即可抵達。”


    “眾卿可高枕無憂。”


    朝臣們再次嘩然,韓增所部有三萬人,如果他們能按時迴防關中,那範賊和田賊麾下的大軍就會被擋在關中之外。


    北地郡和安定郡支撐不起七萬大軍的糧草馬秣,即使不發兵征討,數月之後也會自行消弭。


    到時候,天下大勢就真的扭轉過來了。


    終於,盤旋在前殿中的陰雲又消散了幾分:至少那叛軍有了解決的方案。


    “陛下深謀遠慮,微臣心悅誠服!”今日得了大實惠的安樂第一個站了出來,在天子麵前拜倒奉承道。


    “陛下高屋建瓴,臣五體投地啊!”田延年也緊隨其後。


    接著,剩下的朝臣也站了出來,齊刷刷地向天子下拜,稱頌天子的英明。


    劉賀看著下拜的朝臣,卻沒有平靜下來,隻是在心中默念:韓增你可莫要辜負朕的厚望啊。


    ……


    前殿中的朝臣們看到了希望,大將軍府後宅裏的霍光和霍顯,卻逐漸陷入了絕望,而後又在絕望中陷入了癲狂。


    求訂閱!孝昭皇帝向霍光出首了上官家的“謀逆”之事,導致上官家被族滅,那麽上官太後對孝昭皇帝的態度是好還是壞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