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司農寺那原本有些空曠的院中,因為人多,看起來已經有一些擁擠了。


    院子四周是威武的羽林郎,中間則是擠擠攘攘的大司農寺的屬官吏員們。


    太陽已經爬到了半空中,但是突然刮起來的秋風卻一陣緊過一陣。


    在這蕭瑟的秋風之下,院中那幾株高達三丈的樺樹簌簌震動,將身上那最後的幾片葉子不舍地抖動到了地上。


    當身著天子袍服的劉賀從正堂走到屋簷下時,所有屬官吏員們的心中同時想起了一個聲音,而這個聲音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跪倒下來。


    “臣等問皇帝陛下安!”


    劉賀的眼前就出現了一片或黑或灰白或白的人頭。


    因為人都跪著,所以哪怕劉賀所站得階梯不過三尺高,但是仍然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眾卿平身。”劉賀平靜地說道。


    “諾!”


    剛才,屬官吏員們一整片地跪下去;而現在,又一整片地站了起來。


    劉賀留意到了這些人腰間的組綬的顏色。


    讓他沒想到的是,除了代表二百石到六百石的銅印黃綬之外,居然不少六百石及以上的銅印黑綬。


    “眾卿今日能帶病前來,朕甚感欣慰,再次謝過眾卿了。”


    話音剛落,在所有屬官吏員迴過神來之前,站在簷下的劉賀突然彎腰屈身,對著這一眾的屬官吏員拜了下來。


    站著行一個拜禮,並不罕見,也不是隻能臣對君行禮。在春秋戰國之時,更隻是一種日常禮儀。


    但是在如今的光景下,天子已經有了無上的權威,這一拜就顯得驚天動地了。


    之前,還隻是昌邑王的劉賀曾在昌邑相府,對一眾百姓黎民下拜,那就已經是讓他們惶恐不安了。


    更別說現在,劉賀已經身為天子,是大漢帝國的皇帝了。


    在他彎下腰的那一刻,院中突然變得異常安靜。


    就連落葉觸地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緊接著,一陣慌亂的動靜響了起來。


    院中那些高矮胖瘦的屬官吏員們,連同羽林郎們,全部像被風吹倒的樹一樣跪倒了下去。


    “陛、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何故如此!”


    “折損我等啊!”


    ……


    一片哀嚎之聲響徹天際。


    這一幕看似有些狼狽滑稽,但是又透出一種莊嚴肅穆。


    “諸卿,且聽朕一言!”


    劉賀直起了身體,抬高了聲音。


    人群從前到後,逐漸安靜了下來。


    “朕登基未久,幸得仲父提攜,兼有三公九卿輔佐,更賴諸卿襄助,這朝政才不至凝滯。”


    “如今,深秋天涼,長安城的許多屬官吏員染病者慎重,朕實在擔憂,無奈朝政不可偏廢,唯求眾卿能忍病任事,而朕隻能以虛禮謝過。”


    “望眾卿能受朕這一拜!”


    說完,劉賀就又拜了下去。


    頓時,這院中的屬官吏員也跟著紛紛下拜,更是連連請天子直身。


    一番拉扯之後,天子與眾人才恢複如常。


    如果說剛才這些屬官吏員是為了那不菲的錢糧而來;那麽往後的日子,他們為的就是天子的這一拜了。


    知遇之恩,不隻三公九卿看重,普通的屬官吏員也會看重。


    用不了多久,這大司農寺裏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傳遍整個長安城。


    到時候,人人都會知道天子體恤臣下辛勤的舉動了。


    千金買馬骨,也不過如此了。


    “田卿,你且站到朕的身邊來。”劉賀說道。


    田延年帶著疑惑,一瘸一拐地來到了天子身邊。


    “大司農田延年,腰疾纏身,但卻不輟公務,實乃大漢朝臣的榜樣和楷模……”


    “平時裏,他更是兢兢業業,行走於阡陌之間,披星戴月,忍饑受凍……”


    “為旌獎其所立之功,朕決定於明年立春之時,為其封侯!”


    頓時,院中議論聲再起。


    此事來得實在太突然——對於普通人而言,封侯實在太過遙遠,能夠親眼得見,也已經是一件值得誇口的事情了。


    而剛才還如喪考批的田延年,更是一臉錯愕。


    這份錯愕許久才迴味了過來。


    最終在心頭變成了一泓狂喜。


    自己居然就這樣封侯了?


    在一個時辰之前,他可還是那被按在地上,打得半死不活的罪臣啊!


    大喜大悲之下,這個見多了大風大浪的大司農再也抑製不住,當場就老淚縱橫了。


    接著,他顧不得腰背上的疼痛,直接跪了下來,一頭就磕在了地上,不停地向天子謝恩。


    既然是演戲,那就要演足。


    劉賀一把就將田延年扶了起來。


    “田卿,這收繳田租賦稅之事,乃重中之重,做好此事就是大功一件……”


    “朕,不想再看到任何意外,你可能做到?”


    “陛下放心,微臣就算死在這正堂之上,也絕不會耽誤片刻,定會讓每一粒粟,每一文錢,每一尺布去到它該去的倉署!”


    田延年的話有些粗鄙,卻也發自內心。


    不管如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裏,這田延年暫時就不算是霍黨了。


    劉賀又對著在場的所有人說了一番勸勉鼓勵的話,然後就離開了大司農寺,重新坐上了那輛安車,在眾人的目送當中,揚長而去。


    這大司農寺,大局已定!


    大司農寺的門外,田延年看著天子車仗離開,那腰背上的疼痛頓時又傳了過來,讓他冷汗直冒。


    但是,他臉上的表情卻很是喜悅和滿足,沒有一點痛苦的模樣。


    他緩緩轉身,看向身後那洋洋百人的屬官吏員,又硬是端起了九卿的架子,踱步來到了眾人當中。


    “你等還閑著看什麽,今日的時辰已經過去一半了,怎麽可以再荒廢時日,還不趕緊各司其職?”


    “諾!”


    所有人立刻就散開了,整個大司農寺終於恢複了往日的熱鬧和忙碌。


    田延年來到正堂之上,忍痛在上首位坐了下來。


    經曆了剛才的那些事情,他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也自以為看清了許多。


    如今,朝堂上的風向已經變了。


    大將軍的灶恐怕已經再也燒不旺了。


    想要讓田氏一族再顯赫一些,得來燒天子的灶了。


    自己辛苦那麽多年,為霍家做了那麽多事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是大將軍連一個區區的太常都不給自己。


    反而是天子,一出手就是封侯。


    孰重孰輕,田延年一眼就看出來了。


    看來,是時候和霍家做一個了斷了。


    而那每年幾千萬錢的錢財,也可以攢下來,收進自己的腰包。


    真是一筆劃得來的生意。


    天子剛才的那頓打,自己挨得值了。


    想到此處,田延年更是在正堂上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等待屬官吏員將政務呈上來的稟告。


    這是田延年的美夢。


    但注定是一個會醒過來的美夢。


    ……


    安車之上,一向直來直去的戴宗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陛下,給田延年這樣的人封侯,會不會引起其他朝臣的不滿?”


    “戴卿,朕說的是明年立春之後會給他封侯。”


    “但是,前提是他能活到那個時候,你覺得他能活到那時嗎?”


    戴宗恍然大悟,天子的伏筆原來埋在這裏。


    “陛下英明,是微臣妄議此事了。”


    “長安城內大局已定,丞相府和太常寺不用朕親臨了,可傳檄而定!”


    “備好紙墨,就在此處,為朕擬定好詔書。”


    “諾!”


    薛怯把安車駕得非常穩,用如履平地來形容也不為過。


    因此,飛速行駛的安車,絲毫沒有影響戴宗拿出紙筆來書寫——他也提前準備好了一塊木板,全當做是幫助書寫的幾案。


    此時,長安城已經完全從睡夢中蘇醒了過來,比劉賀從未央宮出發的時候更熱鬧了一些。


    雖然薛怯挑選的行進路線已經盡可能避開了人多的地方,但是仍然難免驚擾到沿路的百姓。


    那些百姓一見到天子車仗,要麽扭頭就跑,要麽當街就跪倒下來。


    一時之間,也引起了不小的混亂。


    看著這些百姓,劉賀陷入了短暫的思思慮當中。


    剛才,在大司農寺的院子當中,劉賀看到了不少千石左右的屬官也在場。


    這意味著劉賀的那五道詔令,對千石左右的官員也有約束力或者誘惑力。


    品秩為千石的官員,一般就是各個府衙裏的佐貳官。


    隻要他們願意配合,那麽一個衙署基本就可以恢複運作了。


    劉賀不用像收拾田延年一樣地收拾丞相任宮和太常樂成,也可以讓丞相府和太常寺這兩個府衙恢複正常。


    那麽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讓任宮和樂成真的老老實實“生病”,而不是出來阻撓。


    劉賀身為天子,親自出麵的話,定然可以輕鬆壓製任宮和樂成。


    但問題是劉賀無法分身,因此就要派人代替自己去監督鎮壓他們。


    可是劉賀身邊信得過的朝臣屬官都各司其職,暫時騰不出多餘的人手來了。


    劉賀考慮了片刻,就把視線轉向了護在安車兩側的那四個昌邑郎身上。


    這是劉賀信任的人,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將此事辦好。


    最終,劉賀決定試一試。


    當車仗來到一處較為僻靜的地方時,劉賀下令讓整個車仗停了下來。


    “戴宗,朕來說,你來寫。”


    “諾!”


    “丞相任宮身染惡疾,不能上衙任事,朕體恤下情,告賜三月,告賜期間,任宮不用上衙任事。然丞相府乃朝政樞紐,不可一日偏廢……”


    “朕下此詔,由丞相司直暫代丞相事;丞相司直不在,由丞相長史暫代丞相事;丞相長史不在,由丞相征事暫代丞相事。”


    想了想之後,劉賀又加了最後一句:“若有人抗詔阻攔,當場斬殺無論!”


    這裏所說的“代丞相事”,當然不是代替丞相參與到朝堂的大事上,而僅僅隻是代理丞相管理丞相府的事情。


    至於朝堂上的政事,有沒有丞相都不重要。


    或者說,沒有反而會更好。


    大事皆由天子決,何樂而不為呢?


    隨後,劉賀又給太常寺擬了一道相同的詔書:由太常卿、太常丞和掌故以此替補,代行太常之事。


    “如何,擬好了嗎?”


    “擬好了。”


    “讀給朕聽一聽。”


    “諾!”


    戴宗從頭到尾都讀了一邊,所有的細節都沒有問題,都是詔令該有的格式和行文。


    “好,沒有其餘的紕漏了。”


    “陛下,要蓋印嗎?”戴宗問道。


    “這是自然。”


    劉賀說罷,突然彎腰從安車坐榻的角落處,摸索出了一個方形木盒。


    他看四周無人注意,就打開了這個紅黑相間的漆盒。


    傳國玉璽赫然出現。


    “這……陛下,這是傳國玉璽?”戴宗有瞠目結舌地問道。


    “正是,這傳國玉璽可比朕的私印要好用多了。”


    “可是……”


    戴宗原本想提醒天子如此重要的“國之重器”不可輕易帶出宮,但是卻被劉賀擺了擺手擋了下來了。


    “此事不必過於擔心,如今是丙卿掌管尚書署,這傳國玉璽帶出來也無人會發現的。”


    “更何況,朕是大漢天子,用一用傳國玉璽,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戴宗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因為他發現天子所說的十分當中,竟然有九分的道理。


    劉賀取出了傳國玉璽,就在這車上將大印蓋到了詔令上。


    他無數次幻想自己第一次獨立使用傳國玉璽的場景,總以為會蓋在一道無比重要的詔令上。


    但是沒想到,第一次使用傳國玉璽竟然是在這無遮無擋的安車中,更是沒有絲毫莊重肅穆之感。


    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幾個月之前,在尚書署裏,劉賀是在霍光慈愛關護的目光中,第一次碰到了傳國玉璽。


    那個時候,兩人真是情同父子。


    當時,劉賀確實曾經想過,也許可以和霍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達成一種平衡。


    但是遺憾的是,君權和相權天然對立。


    更不要說是已經開始侵犯到君權的相權。


    二者是一定不可能和平共處的。


    而劉賀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哪一道詔令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每一道詔令都非常重要。


    劉賀看著加蓋好了傳國玉璽的詔令,微微地點了點頭。


    “將他們四人都叫過來吧。”


    “諾!”


    四個昌邑郎,下馬就來到了天子車前。


    這四個昌邑郎身著全副的鎧甲,麵目並不能看得太清楚,但是劉賀仍然能夠認出他們。


    “熊眾、鄖中,你二人帶五十羽林郎,到丞相府宣讀詔令,不管何人阻攔,皆可當場斬殺無論。”


    “唯!”


    “獾從,不敬,你二人亦帶五十羽林郎,到太常寺宣讀詔令,不管何人阻攔,亦可當場斬殺無論。”


    “唯!”


    這些昌邑郎曾經是昌邑宮裏的惡奴,所以他們的名字都是賤名,連姓氏都沒有一個。


    劉賀曾經想給他們都改成劉姓,但是前思後想仍然是作罷了。


    日後,他們如果能立下功勞,以賤名首字為姓氏,豈不是更加快哉?


    “記住,拿著這份詔令,你們就是朕的化身,不管遇到什麽事情,一切都要按詔令行事。”


    天子的這句話雖然隻說了一半,但是卻蘊含著許多深意。


    這意味著即使是丞相任宮、太常樂成、大將軍霍光出麵阻攔,這四個昌邑郎也要能有拔刀的勇氣。


    在這實力相當的時候,誰多那麽一點勇氣,誰就可能在對峙當中取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朕希望你們是勇者,而不是弱者!”


    “唯!”


    “去吧,朕在未央宮,等你們凱旋。”


    四個昌邑郎再沒有多說什麽,行軍禮而別。


    一百名羽林郎從車仗護衛中分了出來,在四個昌邑郎領帶之下,如同兩道紅黑相見的水流,朝著丞相府和太常寺的方向流去。


    劉賀內心忽然有一些沉重。


    這些人能不能再見到,都說不定了。


    如果霍光要魚死網破的話,那麽這四個昌邑郎和這百餘羽林郎,就會成為霍黨祭旗的犧牲。


    按照之前的判斷,霍光應該是不會動武的。


    但是,前幾日,是霍光在越界;而現在,天子又何嚐不是在越界呢?


    所有的判斷都有滯後性,霍光做出什麽反應說是有可能的。


    說不定,在幾個時辰之後,長安城就陷入一片刀光劍影呢。


    “戴宗,如今的形式瞬息萬變,太學反而更安全,你不必跟朕前去。”


    “你就留在城中,到昌邑邸去指揮昌邑孤兒,盯住中壘校尉、執金吾、大將軍府、廷尉寺、左扶風和京兆尹等這些緊要的地方。”


    這些衙署,手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兵權,霍光如果要硬碰硬,這些地方一定會有異動。


    “諾!”


    “張安世此刻就在未央宮裏,一旦有異動,立刻就去向他稟告,他知道該如何做。”


    武庫、尚冠裏、戚裏、詔獄……張安世和王吉他們已經做好了完全的安排。


    劉賀如今再提起,隻不過是加一道保險。


    “陛下,既然形勢如此危急,是不是迴宮更穩妥一些?”


    “不可,這緊張地形勢不知道要持續多久,朕難道就一直要呆在未央宮裏,裹足不前嗎?”


    “現如今,朕就是那把最鋒利的那把刀,要在仲父的肚子裏,攪一個天翻地覆。”


    “更何況,朕今日行的是光明正大的王道,做的事情無人可以質疑,就算仲父來了,也不能擋住朕的腳步。”


    “此事不可變。”


    說得雖然輕巧,但實際上劉賀已經拿出了必死的決心,說不定,活不過今日呢?


    “微臣明白了。”


    “去吧。”


    “唯!”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