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雖然站得高,但是沒有大漢天子高。


    剿滅了上官家之後,大將軍在朝堂上自然是再無敵手,而整個朝堂在他的手中也是任其控製。


    孝武皇帝信任大將軍,孝昭皇帝依靠大將軍,當今天子離不開大將軍。


    看起來已經到了無人能敵的地步。


    但是,說到底,大將軍的權力仍然來源於天子。


    既然如此,那麽如果是天子要動大將軍的話,大將軍能夠抗衡嗎?


    大將軍府的正堂中,頓時就陷入了一種奇怪的沉默當中。


    無人敢在此刻發聲。


    剛才他們說的話,已經是足以判個具五刑和族滅了。


    “任公言重了吧,這縣官登基以來,對大將軍可是敬重有加啊,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說大將軍與天子情同父子也不為過。”執金吾蘇昌說道。


    這幾年來,蘇昌一直擔任大將軍長史一職,現在這執金吾雖然是半個武將,但是突然遇到這種大事,仍然有些手足無措。


    “蘇公說得在理,何況大將軍的幼女可是當今皇後啊,不論從孝昭皇帝論起,還是從縣官論起,霍家都是響當當的外戚。”樂成也難以置信地問道。


    大漢以來,外戚始終是天子可以仰仗的力量,天子真的會做出自毀長城的舉動嗎。


    “縣官的家事就是天下大事,你們也莫要忘了,縣官此時可還未親政,而大將軍也從未說過要何時還政。”田延年終於暫時收起了那份對樂成的敵意,開始心平氣和地商議起事情來。


    “可大將軍終究是會還政的,難不成縣官還以為大將軍永遠……”蘇昌沒有把話說完,後麵那半句話還是爛在肚子裏好。


    “就怕縣官——他等不及了。”任宮簡短地說道。


    任宮此話一出,幾個人就沒有再接著往下說了,而是各懷鬼胎地暗自思考起一個他們並未想過的問題。


    大將軍到底要什麽,是要當權臣,還是要當皇帝?


    他們都大將軍一手拔擢起來,知遇之恩必定要報,這自然是假不了的。


    但是,他們當的仍然是大漢的官,拿的仍然是大漢的俸祿錢糧。


    大將軍把持朝政可以讓他們雞犬升天,但是如果有一天大將軍想要另起爐灶呢?


    大漢代秦,自然是天命轉移。


    但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不也曾經發生過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事情嗎?


    那麽,在大漢來一次霍氏代漢,似乎有些驚世駭俗,但是也“有法可循”。


    此事距今不過三百年,仍然曆曆在目。


    平日裏,大將軍從未有過這樣的表露,但是他已經熬走了一個年輕的孝昭皇帝。


    現在又遲遲不肯還政於帝,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報孝武皇帝的知遇之恩。


    但是,誰說得準大將軍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這個關節,以前沒人提起,也就沒人敢想。


    現在任宮提起了,那麽就有人敢想了。


    而且,隨著今日前殿的事情傳出去,許多人都會慢慢想到這個關節。


    天子不信任大將軍——光是這一句話就能引起軒然大波,大漢天都可能會塌!


    幾人突然對大將軍霍光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恥,平日裏言必稱孝武皇帝,似乎是大漢的第一忠臣。


    原來心裏想的是此事啊。


    幾人互相望了對方一眼,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這一刻,就連樂成和田延年都暫時放下了怨仇。


    大將軍怎麽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己要怎麽辦。


    “任公,拋開大將軍與天子的關係先不論,那我等該怎麽辦?”蘇昌問道。


    “我等能怎麽辦,諸公再想一想,我等聚在此處,是因為什麽?”任宮反問了一句。


    他的臉上有一道刀疤,當年上官桀作亂的時候,他擔任上林尉,親自帶兵捕殺了上官桀,這就是當時留下的印記。


    雖然帶著博梁冠,但是任宮可是帶過兵的武將,身上的氣勢不是樂成和蘇昌這些人能比的。


    被任宮這一反問,其餘的三個人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我等聚在此處,自然是擔心……”樂成說道。


    “擔心何事?”任宮洶洶地逼問道。


    樂成不敢直說,他的身體向後靠去,似乎頗為猶豫。


    田延年不屑地看了樂成一眼,那張黑炭一樣的臉比平日更加陰沉,他字句清晰地說道:“擔心縣官對大將軍不利,殃及池魚。”


    這是霍黨沒得選的地方。


    在霍光這棵大樹下乘涼是愜意,但是樹如果被雷劈了,那他們這些草也活不下去。


    這幾個人哪怕現在就去北闕跪罪,以此來表達對大漢劉氏的忠誠,恐怕也已經來不及了。


    “縣官真的要動大將軍了嗎?”蘇昌再一次瞪著眼睛問道。


    “朝堂上的爭鬥,往最壞處想,是絕對不會有錯的。”


    三公九卿,有一大半突然捏合在了一起,向大將軍發難,不管是不是天子在背後支持,都非常可怕。


    這意味著,他們這些霍黨,已經是無路可退了。


    “任公,你是百官之首,更是當朝丞相,還是大將軍信任的人,如今眼目下,我等應該怎麽做?”樂成問道。


    任宮等這句話很久了。


    他心中竊喜,但是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征兆。


    假意思索了一番之後,他終於將沉澱在心中許久的話說了出來。


    “我有上中下三策,姑且說出來,供諸公參詳。”


    “願聞其詳。”


    “下策就是請大將軍立刻進宮,與縣官懇談,讓縣官收迴詔令。”


    就算天子收迴了詔令,也隻是暫時壓下蔡義等人的氣勢,仍是遺患無窮;如果縣官不收迴詔令,那大將軍更會顏麵掃地,更大的禍端隻會更大。


    “中策就是請大將軍先假意同意,趁蔡義等人沒有防備的時候,以清君側為名,直接將其誅殺。”


    清君側是一個好借口,隻要殺了蔡義和張安世等人,那不管他們背後是不是天子,都可以立刻就讓這場動蕩消弭於無形之中。


    大將軍還是大漢的大將軍,朝堂還是霍黨的朝堂。


    可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天子的立場,萬一天子死保蔡義等人,那麽仍然會引發許多的混亂。


    而且現在的長安的局勢來看,硬碰硬的話,霍黨沒有絕對取勝的可能。


    樂成三人沒有表態,而是等著任宮將上策說出來。


    “上策就是立刻給前線的範明友幾位將軍送信,讓他們立刻揮師南下,行田氏代齊之事。”


    樂成等人倒吸一口冷氣,用一種看癲子的眼光看著任宮,甚至想要逃離此處。


    這種話,哪怕聽見了都是死罪啊。


    任宮臉上那條淺淺的刀疤,如同一隻醜陋的蟲子,隨著情緒的變化,瘋狂地扭動著。


    “孝武皇帝窮兵黷武,遭到天罰,子嗣衰微,人丁稀薄,天命已不在劉氏一側,要拯救天下蒼生,恐怕要另立法統,這才是正途。”


    什麽拯救天下蒼生,什麽天命已改,都是用來哄騙旁人的。


    說到底,還是利益二字。


    一旦真的建立了新的法統,不隻是他們自己當下背負的“罪行”可以一筆勾銷,更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新的法統的建立,會帶來一個全新的勳貴階層,而他們這些參與者,將會是站在頂端的那幾個。


    到時候,封王也不是不可能——異姓不得封王,那是劉氏的規矩,可不是霍氏的規矩。


    任宮的這個提議非常瘋狂,但是卻有著無限的誘惑力。


    其他三個人剛才沒有立刻逃走,就已經意味著可能已經被說動了——知而不報,都已經是同謀了。


    “當然,此事我等做不了決定,還要看大將軍的抉擇。”


    任宮很狡猾,將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霍光的身上。


    任宮與田延年互相遞了一個眼色,兩人就站了起來。


    “此事可行,但憑丞相吩咐。”


    而後,蘇昌也跟在後麵表了態。


    “好,諸公既然信得過我,如果大將軍出來了,就由我來勸服大將軍。”


    “諾!”


    ……


    當任宮“熱心”地為霍光想出上中下三策的時候,霍光正陰沉地坐在書房裏。


    除了霍光之外,在書房裏和他對案而坐的,正是他最信任的一個人——霍顯。


    迴府之後,霍光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霍顯叫到了書房裏。


    今日在前殿裏發生的事情,是國事,但是也是家事。


    所以在和依附於自己的朝臣商議之前,霍光要先和霍顯把一些重要的關節商議明白。


    在半個時辰裏,霍光就將今日在前殿裏發生的事情,毫無保留地告訴了霍顯。


    和內心受到極大衝擊的霍光比起來,霍顯的惶恐和錯愕更勝一籌。


    霍光見過天子在朝堂上懲治楊敞、夏侯勝時的殺伐決斷;而霍顯心中的天子,從來都是那個笑眯眯的年輕人。


    光是天子那一聲聲幹淨利落的“丈母”,就能讓她心花怒放——丈母看賢婿,自然是越看越歡喜。


    如果不是霍光親口將此事說出來的,那麽霍顯一定會認為說這話的人,是在挑撥霍家與天子的關係——這樣的人,當場直接打死也不為過。


    但是,這可是一臉陰沉的霍光親口說的,那就假不了了。


    今天二更5.5k,晚上八點左右還有一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