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許多朝臣在交頭接耳,但是似乎還有不少人不為所動。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在朝堂上經曆了許多風浪的霍光,感覺到了陰謀的味道。


    但是風浪越大,魚就越貴,霍光就是那條魚。


    隻是,他現在還有一點想不清楚,在背後推動這次陰謀的那一隻手,到底是從哪個地方伸出來的。


    霍光終於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禦史大夫蔡義,迴想著這個人升遷的全過程。


    河內溫縣人,出身微寒,勤於讀書,因善治《詩經》,通過明經一科出仕,仕途的起點是大將軍府的給事。


    在大將軍府的許多年裏,蔡義並不出色,因此也就官途不暢。


    後來,因為孝昭皇帝對《詩經》產生興趣,在長安和朝堂廣招善讀《詩經》的人,蔡義就被霍光舉薦到了孝昭皇帝身邊。


    這次舉薦,似乎為蔡義打開了一扇大門。


    從光祿大夫開始,中間短暫地任過少府一職,就憑借年歲和資曆,當上了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而且,差一點還成為丞相。


    蔡義當過的官不少,但是掌權的機會卻寥寥。


    霍光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蔡義為何今日會突然如此魯莽,提出這個大逆不道的意見。


    蔡義絕不是始作俑者,他一定有後台,


    何人想要動我呢?


    霍光再次對著四周的朝臣環視了一圈,除了宗正劉德之外,他想不出還有誰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但是,劉德此刻居然逼著眼睛,似乎此事與自己毫無關係。


    現在不願站出來,好,無關緊要,很快你們就會跳出來的。


    霍光心中湧起一股殺意,許久沒有發怒了,這朝堂之上的某些人似乎忘記他霍光也是從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了。


    “蔡卿,免禮平身吧,諸卿對蔡卿此議有何議論?朕對朝政不甚了解,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天子的聲音從高高的玉階上傳來,仿佛變得非常遙遠縹緲,聽不出什麽情緒。


    蔡義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第一次佩在腰間那把大劍非常不和諧,差一點就把他絆倒了。


    他目不斜視地整理了一些衣襟,站迴到自己的位置上,閉上了眼睛。


    對連同任宮和霍光在內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視而不見。


    一幅波瀾不驚的樣子。


    天子賜你劍履上殿,你就真以為自己伱能與老夫平起平坐了嗎?


    米粒之珠,也放光華?


    讓你看看,什麽才是真正的輔政大臣、三朝元老。


    霍光想著,將視線轉向了蔡義身邊的任宮身上。


    任宮剛到五十歲,仍然算是壯年,以前一路當過中尉、衛尉、執金吾等職,先前卸任的太常一職更是要監管由陵縣構成的太常郡。


    所以他不隻算是半個武將出身,而且出任的職務都是實權官職。


    在權力的浸潤之下,任宮身上那“肉食者”的傲氣非常重,臉上的五官不可阻擋地散發著一種桀驁和威嚴。


    這絕不是蔡義那個無用的老朽能夠比擬的。


    此刻,任宮沒有看蔡義,但是冷冰冰的臉上,已經盡是殺意了。


    等著霍光一聲令下,他就會跳出來,撲到蔡義的身上,用力地撕扯蔡義。


    很快,霍光的目光就和任宮的目光對上了,前者不易覺察地點了一下頭,後者立刻心領神會。


    這就是一種默契。


    任宮走了出來,下拜說道:“微臣丞相任宮要有事上奏。”


    “任卿起身迴話。”


    任宮沒有站起來,他繼續跪著說道:“尚書署處理上書奏章的權責,乃是孝武皇帝定下的祖製,曆經三朝而不改,幾十年來,大漢朝堂政通人和,毫無凝滯,微臣認為祖製不應改,更不可改!”


    丞相是百官之首,從實權來看,禦史大夫其實就是丞相的佐貳官。


    按照常理來說,丞相任宮出麵了,那麽蔡義如果隻是一時糊塗才提出的這個動議,那麽此刻應該清醒過來了。


    一定會乖乖地縮迴去,不再說話,恐怕還要擔心自己散朝之後,禦史大夫一職還能不能保住。


    霍光對任宮的上奏非常滿意,捋了捋自己那一把美髯。


    一個眼神,就能讓丞相衝鋒陷陣,什麽是底氣,這就是底氣;什麽是霸氣,這就是霸氣。


    任宮雖然已經當上了丞相,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封侯。


    此事結束之後,該讓他封侯了。


    可是,讓霍光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個將死之年的蔡義居然又站了出來,一頭跪倒在了任宮的身邊。


    這讓霍光眼中的殺意更甚了一份,這個老東西,到底想幹什麽!


    “老臣對丞相所言之事不敢苟同,丞相說祖製不可改。”


    “但從高皇帝到孝景皇帝那幾十年的時間裏,天下臣民的上書都是由禦史大夫府整理上奏天子的。”


    “那孝武皇帝讓尚書署來處理所有的章奏,不也是改了祖製嗎?”


    蔡義的這套說辭,看起來像是胡攪蠻纏,但深究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孝武皇帝定下的規矩是祖製,難道高皇帝、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定下的規矩就不是祖製了嗎?


    “丞相說祖製不能改,但孝武皇帝也改了祖製,難道丞相是想說孝武皇帝改得不對嗎?”


    “任公,老夫倒想要問一問,孝武皇帝將處理章奏的權力從禦史大夫府改到尚書署,到底改得對還是不對!”


    “這……”任宮一愣,進而一時語結。


    沒想到這膽大妄為的蔡義耍起嘴皮子來,居然還有一些能耐。


    短短的幾句話句話,就把任宮堵在了竹筒的兩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現在,任宮如果說孝武皇帝改得對的,那麽今日實行的規製當然可以改;任宮如果說孝武皇帝改得不對,那麽就應該恢複到昔日的規製上。


    不管怎麽說,任宮用“祖製不可改”這一條來當說辭,是絕對說不過去的了。


    “此一時,彼一時,孝武皇帝是明君,自然是改得對,但是此時此刻,自然不該再改。”任宮強詞奪理地說道。


    “孝武皇帝是明君就能改,現在不能改,難道是因為當今天子是昏君嗎?”


    蔡義這兩句話說得口不擇言,剛一出口,就再次引起了朝臣的議論。


    “你、你這是胡亂攀附,血口噴人!”激動的任宮當即站了起來,前走一步指著蔡義怒斥道,那抬起來的手還在不停地顫抖。


    蔡義也站了起來,背手在身後,迎著任宮的目光,毫無懼意,慢悠悠地說道:“任公莫急,你倒是迴答一下老夫剛才說的兩個問題!”


    看來,這蔡義是拿出了不要命的架勢了。


    他今日哪裏來的底氣,是得了失心瘋嗎?


    各位讀者老爺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此時的長安裏,到底是什麽樣的局勢。霍黨有多少兵力,天子有多少兵力,動武誰能取勝?


    一刀宰了霍光,姑且不論沒有霍光的罪證,如果這麽做了,就是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以後遇到的反派,一路殺殺殺就可以了,反正霍光都能殺,其他的人哪個不能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