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當然信任趙充國,但是他並不打算讓昌邑郎跟隨趙充國出征。


    在大漢帝國,對於職業軍人來說,出征並不是一件被迫的事情。


    恰恰相反,大多數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隻要表現出色,就可以嶄露頭角,立下戰功,進而加官進爵。


    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子侄輩和天子身邊的郎官,隨軍出征就是累積軍功和資曆的過程——沒有危險,加官進爵有名正言順。


    就像度遼將軍範明友,不就是因為是霍光的女婿,而獲得了率軍出征烏桓的機會,進而“撿”到了一個軍功,然後登堂入室的嗎?


    隻要沒有打敗仗,那就是小勝,因此隨軍出征在大漢簡直就是一個穩賺不賠的事情。


    趙充國讓天子將昌邑郎放在自己的麾下,不就是在暗示天子要給昌邑郎立功的機會嗎?


    到時候,危險的事情昌邑郎們就往後,立功的事情昌邑郎就往前,縱使不能明目張膽,但至少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但是,劉賀沒有記錯的話,趙充國這一路軍隊,雖然立的戰功最多,但是和耗費的錢糧比起來,也仍然是九牛一毛,一點都不劃算。


    讓昌邑郎跟著他,不會有什麽立功的好機會的。


    所以當下,劉賀對於趙充國的提議不予置評。


    過了片刻之後,劉賀才慢慢地說道:“在上一次朝議上,朕聽說除了大漢的軍隊之外,還要派使節去聯絡烏孫國,讓他們提前整軍,策應我漢軍對匈奴的攻勢,可有此事?”


    “陛下沒有記錯。”


    “派出去的使節是何人?”劉賀明知故問道。


    “校尉常惠。”趙充國答道。


    劉賀暗喜,與自己知道的一樣,被派去與烏孫國溝通聯絡的,果然是此人。


    常惠不簡單,雖然官職隻是校尉,距離將軍一步之遙,但是他的經曆卻非常耀眼。


    在蘇武出使西域的時候,常惠正是蘇武的副使,他和蘇武一起,被匈奴強行滯留在北海十九年,但是始終不改其誌。


    簡而言之,常惠和蘇武一樣,都是硬骨頭,


    可令人寒心的是,常惠歸漢之後,恰逢大漢在西域采取了收縮政策,因此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擔任的僅僅是光祿大夫這一“閑職”。


    如今,大軍即將出征,他卻又被安到了一個最危險的任務。


    霍家子侄加官進爵,蘇武常惠坐冷板凳,就算不是私心,也是私心了。


    “他去了烏孫,會如何作為?”


    “烏孫國王在信中寫得清楚明白,會派五萬勝兵與我漢軍來一個東西夾擊。”


    “常惠此去,會帶多少人?”


    “長安到烏孫,距離最遠,不宜人多,以免被匈奴細作發現,所以最多幾十人。”


    劉賀在心中盤算片刻之後,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他說道:“既然如此,朕就派二十個昌邑郎,跟隨常惠前往烏孫國,路上可以護送常惠,到了烏孫國則可以直接參戰。”


    天子的這個決定讓趙充國始料未及,他怎麽都想不到天子會做昌邑郎跟著常惠。


    西去聯絡烏孫國,不隻路途最為遙遠,前途也最為不明朗,自然也最危險。


    說不定就會撞上匈奴和車師的聯軍。


    到時候別說是建功立業,能不能活著迴來都是一個未知數。


    “陛下,要不要再考慮考慮,西去烏孫,前途不明朗……”趙充國遲疑著問道。


    “老將軍,朕知道你是想讓昌邑郎有所斬獲,但是朕想和你打個賭,你可願意?”劉賀笑著問道。


    天子的話激起了趙充國的好奇心,他居然接下了天子的這個話題。


    “陛下請說。”


    “此役是在烏孫國附近打的,烏孫國占盡地利和人和,朕覺得他們所立之功,將會遠超我漢軍。”


    “我漢軍五路進發,恐怕最終也是無功而返。”


    天子言之鑿鑿,趙充國雖然覺得有幾分道理,但是卻仍然有不服。


    “陛下,以何為賭注?”趙充國問道。


    “如果朕不幸言重了,那麽希望趙老將軍替朕做一件事情?”


    “何事?”


    “找個機會或理由,向仲父提議,將昌邑郎擴充到三千人。”劉賀將心中想了許久的事情說了出來。


    三千人,那就與羽林郎和期門郎的人數差不多了。


    天子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有一支靠得住的精兵。看來,天子終於是要用建新軍的方式,掌控軍權了。


    此事很敏感,很難辦,很危險。


    但是趙充國既然心向天子,哪怕不打這個賭,隻要天子提出來,他也要去做。


    再想想自己不敢阻攔霍光出兵,本就已經對大漢不忠了,此事不能再打折扣。


    “如果朕輸了,朕會給老將軍送一份朕親手畫的版圖,不隻有西域諸國,更有西域以西的諸國。”


    天子居然對西域以西的地方也有所耳聞?


    趙充國心中的疑竇更重了,但是他立刻行禮說道:“恕老臣鬥膽,願意接下此賭!”


    “好,老將軍豪邁!”


    趙充國走了,劉賀將龔遂叫來了,讓他選出二十個昌邑郎,立刻做好出征的準備。


    “二十人?”龔遂有些驚訝地問道,這相當於三去其二了。


    “此刻,大漢軍隊精銳盡出,而仲父對朕也頗為信任,身邊暫時不需要留那麽多人,讓他們到戰場上曆練曆練,也是一件不能缺少的事情。”


    “對了,讓那個柳相也去,他的箭法好,一定能建功立業的。”


    “諾。”龔遂沒有再質疑。


    “那新的昌邑郎何時能到?”


    “大軍全部從長安開拔之日,他們應該剛好能趕到長安。”


    “好,如此倒也能無縫銜接上,還有勞龔卿盡快將他們練成那合格的郎衛。”


    “諾。”


    在出征匈奴這件事情上,劉賀能埋的伏筆都埋下了。


    到底能不能發揮作用,又或者發揮多少作用,至少要到三個月之後才能見到分曉。


    因此奪軍權的事情就隻能等了。


    但是,劉賀還不能停下,另一件事情又必須立刻開始。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


    與趙充國見完麵三天之後,劉賀正如平常一樣,在宣室殿中練字,才剛剛動筆,禹無憂就匆匆進來了。


    劉賀的規矩是練字的時候,絕不允許他人打擾,禹無憂更是不會破壞這個規矩。


    今日他匆匆而來,定然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果然,禹無憂來到殿中,立刻就將一樣東西擺在了幾案上。


    因為過於心急,一時間竟然忘記了行禮,他匆忙地說道:“陛下,新的紙造出來了!”


    其實,不用禹無憂說,劉賀已經看到了案上的那樣熟悉又陌生的東西。


    紙,是真的造出來了。


    這種紙的質量當然比不上劉賀來的那個時代的紙,但是已經和之後一個個王朝所用的紙差不多了——足夠用來書寫和刊印書籍了。


    能到這個地步,就足夠了。


    早在昌邑國的時候,劉賀其實就能把紙造出來了,但是他卻沒有那麽做。因為劉賀要讓他出現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從而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


    “那印刷術呢?”


    禹無憂笑了笑,麵有得色,說道:“謝朗和華承等人日夜不眠,已經印出來了一冊。”


    說罷,禹無憂立刻就從懷中有取出了一個小布包,放在了案上。


    劉賀有些激動地一層層地將布展開,一本名副其實的“書”出現在了劉賀的眼前。


    “去,立刻將王傅叫來,朕有要事與伱們商量。”劉賀拿起案上的書喊道。


    “諾!”


    第二更十分鍾之後,瘋狂摸魚,明天就能安心寫書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