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無頭無尾的話讓張安世先是一愣,緊接著就渾身發冷。


    這句話不是那日自己在書房裏對劉德說的嗎,為何天子會知道?


    很快,張安世就明白過來了。


    那自然就是劉德把這句話告訴天子的。


    當下,張安世立刻就跪了下來,說道:“陛下何出此言,我張安世當然是大漢的光祿勳。”


    “那你覺得朕能不能提前親政?”


    這句話比剛才那句話更有衝擊力,短短的十幾個字,所包含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


    久在朝堂之上,察言觀色的能力,張安世絕對是有的。


    他頓時就明白了,天子對大將軍霍光有意見,而且意見不小。


    如此一來,劉德那日對自己說的話,也就有了根據。


    麵對劉德,張安世當然可以有所迴避;但是麵對天子的逼問,張安世沒有辦法迴避。


    “張卿,朕在問你話,你覺得朕能不能提前親政。”劉賀坐在榻上麵無表情地問道。


    他所帶出來的那股氣勢,隱隱約約讓殿中的燈光都搖曳了起來。


    張安世迴顧著天子登基以來,這兩個月所做的一切,心中感慨萬分,更是很快就有了答案。


    如果是一個月以前,那張安世可能還會還擔心天子年少無知,一時糊塗會對大將軍不利,動搖大漢的根基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種懷疑已經蕩然無存了。


    他相信天子會是一個好的皇帝。


    “微臣認為陛下可以提前親朕。”


    “好,有張卿的這句話,朕就放心了。”劉賀接著說道,“仲父在治理朝政上頗有經驗,更是盡心盡責,將大漢上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大漢的有功之臣,所以朕此時此刻還無意親政。”


    “但朕身為大漢皇帝,有治理朝政的責任,所以總有一天是要親政的。”


    “所以朕希望從今日起在朝堂上做一些事情,但又不想不讓仲父多慮,因此還請張卿能有所隱瞞。”


    為了給張安世足夠的時間想清楚這些問題,劉賀故意把話說得很慢。


    從張安世臉上的表情來看,他也應該確實想清楚了。


    天子有德有才,身為大漢臣子,隻要想當一個忠臣,那麽自然就應該聽從天子的詔令。


    怎麽可以首鼠兩端,朝三暮四呢?


    “微臣領詔,定不負陛下囑托。”張安世拜了下去。


    他明白,這句話說出來之後,張氏一門,就真正地加入到朝堂的爭鬥當中了,恐怕是再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這兩日,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細將所有郎官的文章再看一遍,將下麵的這三類文章挑出來。”


    “拜問陛下,是哪三類文章?”


    “第一類,即支持出征西域,但不同意此刻出征的文章。”


    “第二類,是多提管仲而少提齊桓公的,尤其是大肆褒揚管仲的文章。”


    “第三類,是多提齊桓公而少提管仲的文章。”


    “挑出來之後,將這些郎官的名單分門別類,交給朕。”


    張安世聯想起今日的題目,立刻就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管仲就是霍光,齊桓公就是天子。


    褒揚管仲的郎官多半是想討好霍光,而多言齊桓公的郎官自然對霍光專政隱隱不滿。


    原來,天子還要通過此事,看一看郎官中的人心。


    “微臣領詔。”


    “記住,此事隻能與朕說,不能告訴其他人,包括仲父。”


    “微臣自然明白了。”


    劉賀此刻還動不了霍光,還要等一個契機,但是要開始更積極地做一些準備了。


    不久之前的那次家宴,讓劉賀看到霍光還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實力,那麽他自然也不能落下分毫。


    這一夜,宣室殿的燈光徹夜常亮。


    劉賀向張安世和丙吉交代了許多事情。


    如果這兩個大臣將這一夜的事情告訴霍光,那麽隔日的朝會上,劉賀恐怕立刻就要被廢掉了。


    但是,到了此時,天子必須要亮明旗幟了。


    否則,那些忠於劉氏宗親的大臣,也不知道該向誰效忠。


    劉賀手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皇帝的大義和劉氏的天命。


    霍光可以控製年輕的皇帝,但是卻不能控製天命。


    ……


    翌日,丙吉將核對好的名單呈送到了劉賀的麵前,看著排在最前麵的那個人的名字,劉賀非常滿意。


    “丙卿,此次科舉考試還算圓滿,但是仍然有不足之處,這幾日你迴去之後,要將流程再細化一些,更要寫一份將科舉考試放入察舉製所有科目的奏書,然後在幾日之後的小朝議上提出來,朕要推行到各郡國去。”


    “陛下,此事是不是操之過急了,大將軍的子侄可是一個都沒有錄上,他會不會……”


    “仲父心胸寬廣,想必不會在此事上有異的,如果霍氏一門錄上的人數眾多,那麽仲父可能還會阻撓一二,此情此景,他就更是不可能阻撓了。”


    霍光有許多優點,但是唯獨不包括心胸開闊這一條,所以劉賀提出來的時候,丙吉未露出了一絲似笑非笑的表情。


    “丙卿放心,你隻管提出來即可,張安世等人會複議的,到時候,朕會想辦法讓仲父答應下來的。”


    “微臣明白了。”


    丙吉退了下去,劉賀背著手走到了宣室殿外的院子中。


    廊下的那些昌邑郎比之前壯實了許多,一方麵得益於龔遂對他們的訓練,另一方麵則是源自於劉賀對他們格外的照顧。


    劉賀專門給他們製定了超出同時代的飲食標準,加大了他們飲食中肉蛋類的比例,就是想看看大漢的年輕人如果吃飽喝足,能夠長到什麽樣的個子——恐怕不會比西域的那些人矮吧。


    以大漢現在的生產力來說,還不能讓所有人都吃得那麽好,但是至少也可以做一個嚐試。


    看著已經兩個月前要強壯許多的昌邑郎,劉賀非常滿意。而在滿意之餘,也覺得安全了許多。


    下一次小朝議,丙吉就會提出將察舉考試和科舉製相結合的意見。


    這當然代表著劉賀的意思。


    這次上奏,是劉賀的一次嚐試,他要看看,自己有沒有能力讓一項新政在朝堂上通過。


    霍光還不知道朝中已經有人倒向了天子,但是劉賀卻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說給孝武皇帝上廟號隻是一次試探,那麽推行改製之後的察舉製,就是一次正麵的交鋒。


    趁著霍光對自己還沒有太多的疑心,劉賀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嚐試。


    如果成功了,那麽劉賀就可以在朝堂上利用代言人的方式,更多地幹預朝政了。


    而仲父退休的日子也會更早一些。


    對於霍光的結局,劉賀日日夜夜想過很多次。


    不管怎麽說,霍光對大漢是有功的,在大漢朝堂和江湖上的擁躉頗多。


    能讓他平安著陸,就應該讓他平安著陸。


    這樣對霍光,對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誅殺功臣,不管到了什麽時候,都是一件對君王名望有所損的事情。


    “仲父,不要怪朕,奪你的權越早,對你就越好啊……”


    劉賀看向了天空,一隻落單的大雁正在向南飛去。


    縱使用力地拍打著翅膀,但是仍然與雁群越落越遠。


    劉賀的視線隨之移動,不免心中感歎。


    “希望這隻老雁,能夠順利到達溫暖的南邊吧。”


    ……


    幾日之後的宣室殿中,小朝議又一次如期到來了。


    與前幾次朝議不同,今日要商議的重點,就是科舉考試的事情。


    殿中不少的朝臣,那日都陪同天子去明光宮看了整個科舉考試的過程。


    所以這幾日,早已經在私下討論過許多次了。


    不管是霍黨還是非霍黨,對這新奇的科舉考試都是讚不絕口。


    百聞不如一見,官員們此刻見過了科舉考試,劉賀要推行也就容易許多了。


    “幾日之前的科舉考試,此時已經有了結果,那十五篇文章都是仲父帶領張安世和丙吉挑出來的,每一篇都有過人之處。”


    “朕已經命人多謄抄了幾份,讓諸公一起來參詳。”


    劉賀揮了揮手,禹無憂就把準備好的謄抄出來的考卷發了下去,每人的手裏都多了一份。


    一眾朝臣一邊看,一邊嘖嘖稱奇。


    這些考卷上的文章,水平之高讓人驚歎,不隻在郎官中屬於佼佼者,甚至超出一般官員的見解。


    其中條陳的一些意見頗有新意,而且還不是紙上談兵的異想天開,是能夠一件件落到實處的良策。


    而其中最為亮眼的,自然是那份拔得頭籌的考卷,文中體現出來的眼光與格局,不在九卿之下。


    一時間,人人都想知道到底是出自於何人之手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