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曹史王禾站在官田旁邊的一處山坡上,伸長著脖子,焦急地朝昌邑城的方向張望著。


    他身上那洗得發白的袍服,下擺已經掀了起來,別在了腰間的綬帶上,穿著的那條褲子,也已經挽起了褲腳,


    王禾腳上沒有穿鞋,所以沾滿了灰黃色的泥土,那些泥土因為失去水分,所以裂成了一小塊一小塊,如同幹旱開裂的土地。


    漢朝已經有連檔的褲子了,但是隻有窮人會穿,大部分儒生和上層人士仍然穿著沒有襠的褲子——並不是儒生有什麽特殊的癖好,隻是以此來倒逼儒生們要坐有坐相罷了。


    王禾的這身打扮不官不農,要不是腰間還有一條黃綬,那就真的和普通的農民沒有什麽差別了。


    田曹的這塊官田位於昌邑城北五裏外的一條小河旁,因為這裏有河流衝積出來的淤泥,所以肥力很是不錯,算是一塊土壤肥沃的中田。


    平常的日子裏,在這裏幹活的農民並不多,但是今天卻比往常熱鬧不少:在田邊和河岸上,三五成群坐著幾十個人。


    這些人都是周圍村子裏經驗豐富的老農,個個起碼都有五六十歲了,皮膚黢黑,粗糙得像冬天樹皮。


    他們今天聚到這裏,是專門來等門下教他們如何使用官田中的那把新式的犁的——聽王曹史說,這種形狀怪異的犁叫做曲轅犁,是門下造出來的,能幫他們更好地耕地。


    “王曹史,門下來了嗎?”一個名為王老四的老農拍拍屁股站了起來,衝著山坡上的王禾喊道。


    “是啊,你不會是誆我們的吧。”王老四身邊那個名為孟三的老農一邊搓著腳丫一邊跟著問道。


    這兩個老農民在眾人當中最有威望,在農事上頗有經驗,和王禾沒少打交道,並不忌憚對方那區區兩百石的品秩,所以才敢大唿小叫。


    眾人今天都是一大早就出門了的,所以等到此時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現在有了這兩個老農民起頭,其他人也就都跟著“咋唿”了起來,粗鄙不堪的鄉間俚語就像箭簇一樣射向了王禾。


    “吵什麽,吵什麽,門下今天忙著呢,要處理的事情又不隻是我們田曹這一件事情,我們這些人等等又怎麽了。”王禾扯這嗓子喊道,聲音猶如一麵破鑼那麽嘶啞。


    “我可從來沒說門下的不是,門下公平磊落,一定不會騙我們的,我怕的是你沒本事爭得這個機會,故意戲耍我們這些老骨頭。”


    “王老哥說的是,門下是什麽人,你是什麽人,沒有門下的時候,你可是一件實事兒都辦不成。”


    這群老農民的年紀都要比王禾大大一些,在王禾麵前儼然以長輩自居,所以根本就沒把對方放在眼裏。


    提到了門下,大家的話題自然而然就轉到了劉賀身上,都口沫橫飛地誇起了劉賀。


    為了保險起見,劉賀並沒有在這群老農麵前公開自己的身份,而老農們又很少進城,更不要說進入昌邑王宮,所以沒有一個人知道劉賀的真實身份的。


    直到此時此刻,王老四他們也隻以為劉賀就是相府裏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吏罷了。


    “我王老四年輕的時候也去過不少地方,見過不少腰間帶綬的人,但是他們沒一個像門下那麽聰明的。”


    “就是,門下隻當個門下太屈才了。”


    “對,那些儒生讀書都把腦袋讀迂了。”


    “我把話放在這,總有一天門下能舉孝廉的。”


    “舉孝廉才哪兒到哪兒,以後起碼能當個太守或者國相。”


    “不說別的,門下這麽個半大小夥子對種地的事情如此熟練,還願意親自下地,就比長安那些用金印銀印的大老爺好得多。”


    老農們嘴巴上說得口沫橫飛,那搓腳丫的手也一刻不停。


    在他們看來,門下哪天要是當了大官,就和他們自己的子侄當上了大官一樣。


    這要是讓他們知道門下是以前半夜帶人踐踏青苗的“昌邑一害”,不知道作何感想。


    在一群老農說得舒爽,搓得也舒爽的時候,在山坡上守望了幾刻鍾的王禾又扯著破鑼一樣的嗓子喊了起來。


    “來了來了,門下來了,門下來了!”


    王禾的聲音驚醒了其他的老農們,眾人一下子就從田埂上、河岸上站了起來,一窩蜂地朝著山坡下的官道跑去。


    在大家殷勤的目光中,那輛熟悉的破爛馬車不急不慢地從小道上駛了過來,停在了他們麵前。


    “誒呀,各位老人家,晚輩來晚了,讓大家久等了,實在抱歉,實在抱歉。”


    “不久等不久等,我們這些老家夥多活一天也是浪費糧食,哪裏有門下的時間金貴。”


    王老四的話引來了眾人的讚同之聲。


    “您老幾位話可不能這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說昌邑國是一個大家,那你們這些老人可都是我們昌邑國的寶貝啊!”


    這幾句話如果是昌邑相安樂說出來的,大家聽聽也就算了,頂多也就是跪下來磕個頭,高唿幾聲“明府聖明”。


    但現在從劉賀嘴裏說出來,效果卻完全不一樣,


    每一個字都說到了這些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的心坎裏,大家覺得心裏暖唿唿的,有幾個老人甚至還掉了眼淚。


    在這個時代,吃飽還是一種奢望,災荒的時候“棄老”的事情屢見不鮮,能夠尊老敬老,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天色不早了,我們現在就去試犁吧。”


    “諾。”


    大家連聲答應了下來,有幾個激動的老農走上前來,就想伸手去拉劉賀的手。幸好王禾激靈,連忙把這些人全給擋了迴去,他們搓腳丫的愛好可逃不過王禾的眼睛。


    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劉賀走到了官田的田埂上,他沒有一息的猶豫,就把鞋子脫了下來,扔給了禹無憂拿著。


    接著,他又挽起了褲腳,直接帶著眾人走進了田裏。


    這個季節,正是春雨不斷的時候,田裏的泥土是又濕又滑,踩在上麵的觸感讓劉賀沒有有一丁點兒的好感,但是他還是麵不改色地一步一步走了下去。


    從田埂到田中間那架曲轅犁隻有五六丈遠,但是劉賀卻好幾次差點摔倒:願意做一件事情和把一件事情做好可不能劃等號。


    劉賀走到曲轅犁旁邊之後,先是對著犁前後左右仔細地觀察了一遍,他發現製作工藝還是過關的,幾乎沒有什麽瑕疵,看來工官的手藝還是信得過的。


    “王老爹和孟老爹,你們來幫我把犁套到牛背。”


    “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