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城內韓匡嗣等契丹將帥被周軍勸降使者的趾高氣揚搞得心中憋屈的同時,更是被蕭達祥早已投降周軍並與周軍一起設計下套對付遼軍的消息搞得目瞪口呆,不知該說什麽好。,最新章節訪問:。而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城外周軍大營中軍帳裏這會兒卻是一片歡聲笑語、熱鬧非常。周軍眾將領一邊喝著茶、聊著天,一邊等著自家使者拿著韓匡嗣親筆所寫的降書迴來,以便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
不過,與其他將領發自內心的笑意盈然不同的是,身為此次計‘誘’韓匡嗣入彀、迫其投降行動最關鍵也是最重要一環的蕭達祥卻有些鬱悶。盡管其表麵上也顯得很高興,並和蕭繼先一起給楊新、曾誌林、程飛、王峰、吳鵬、穆特爾等人敬茶,恭維的話像不要錢似的說了一蘿筐,可內心裏卻很是糾結、很是矛盾。
說起來,此番周軍能夠成功將遼軍‘誘’入預設伏擊圈,一方麵自然是抓住了韓匡嗣等契丹將帥救主心切、急於用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阻滯周軍的心理,另一方麵卻也得益於計劃的周密以及主角蕭達祥的‘精’彩表現。從佯裝敗退時為求效果‘逼’真,能夠令韓匡嗣相信而在自己以及隨行幾名心腹親兵身上割了好幾刀、紮了好幾槍,到起兵東援時為了得到先鋒官的位子而竭力爭取,不惜以頭搶地、把腦‘門’磕得鮮血直流,以及為了保證周軍伏兵不被發現而小心謹慎卻又不著痕跡的將伏兵藏身的廣平澱方向遺漏在麾下先鋒部隊探馬偵察範圍之外,再到最後為了避免被周軍炮火誤傷而以追擊逃敵之名離開遼軍大營,並冒著被部下放冷箭、下黑手的風險,在抵達廣平澱後請求將麾下五千兵馬團團圍住的周軍給自己一些時間,將實情向部下們和盤托出,說服眾人放下武器。為了完成周軍‘交’給他的任務,蕭達祥可謂是竭盡所能、使盡渾身解數,稱得上是不辱使命了。以至於楊新、曾誌林等人在廣平澱內見到他時,無不豎大拇指連聲稱讚。
可問題是,凡事都有其兩麵‘性’。一方麵,此番‘誘’殲韓匡嗣部大獲成功,作為立有首功的關鍵人物,蕭達祥不但為自己和家人贏得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同時也使自己的父親自此脫離苦海、重獲自由。而另一方麵,作為一名世受皇恩,曾經下定決心要忠君報國、為朝廷效力的契丹將軍,蕭達祥如今的所作所為不但不符合其中任何一點,反而是背叛了國家、背叛了朝廷、背叛的聖上、背叛了族人,與這些曾經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馳,成為了國家、朝廷、皇帝、族人眼中的叛徒和罪人。畢竟,為了一己、一家的團圓和榮華富貴而出賣一國、一朝、一族的前途與未來,無論如何都是會被別人所唾棄的――哪怕他是被‘逼’無奈、哪怕他是順時應勢。
隻是,心裏矛盾也好、鬱悶也罷,這些個是想法和感受也隻能裝在心裏,而絕不能在周軍將帥麵前表‘露’出分毫。雖說楊大帥、曾副帥等人不會因為自己心中矛盾、鬱悶就治自己的罪,可一旦讓他們知道自己心生愧疚的話,卻難免會在對方心裏留下一個“心懷故國”、“心係舊主”的印象,那對自己以及父母家人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是以,盡管心中不爽,蕭達祥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一邊與中軍帳中的其他人共賀永州大捷,一邊參與討論、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隨著韓匡嗣所部被全殲,周軍下一步目標自然就落在了隻剩一萬守軍的臨潢城。雖說按照雙方目前的實力對比,周軍想要拿下臨潢城絕非什麽難事。可一來,北伐之戰剛剛開始,後麵還有許多場仗要打,在有能夠快速且以最小損失攻取臨潢城的辦法的情況下,楊新、曾誌林等人顯然是不會選擇可能會造成己方更多損失、耗費時間更長的常規攻城方式的。二來,作為上京道乃至整個契丹境內最大、最繁榮的城池,在北伐之戰結束後,臨潢城勢必會被後周朝廷作為治理原臨潢府乃至整個原上京道的戰略要地,能不過多破壞還是盡量不過多破壞的好。更何況,臨潢城南城所住絕大多數都是漢人,亦是日後後周朝廷統治這片地區、保持這片地區穩定的重要基礎,周軍自然要避免對其造成過多的附加傷害。
是以,根據作戰計劃,此番攻取臨潢城,依然要由蕭達祥這個既敬業又演技一流的“內‘奸’”充當主角。不過,與需要深厚演技和多方配合的‘誘’殲韓匡嗣所部行動相比,攻取臨潢城的行動則要簡單不少。畢竟,現在楊新、曾誌林等人手中不但有蕭繼先、蕭達祥,更有韓匡嗣的印信、令箭,辦起事來要比之前永州圍殲戰方便得多。實際上,攻取臨潢城的計劃很簡單,首先蕭達祥率領一支由“飛龍軍”“狼牙營”偽裝而成的契丹兵馬,拿著由韓匡嗣親筆所寫的手諭以及如假包換的令箭,詐開臨潢城的城‘門’;隨即由“狼牙營”兵士迅速製服城‘門’守軍、發出信號,並在己方主力抵達之前牢牢控製住城‘門’;最後,遠處隱蔽埋伏的周軍北伐左路軍主力在看到信號後便以最快的速度殺出,一舉奪取臨潢城。
攻取臨潢城的作戰計劃製定的雖然簡單,卻非常實用。再加上有蕭達祥這個“內‘奸’”的出‘色’表現,以及韓匡嗣的“主動”配合,該計劃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既沒有出現意外,也沒有碰到‘波’折,一切進行得都非常順利。
建隆七年‘陰’曆四月初六辰時正,蕭達祥率領一千五百名由“狼牙營”官兵化裝而成的契丹兵士抵達臨潢城下。盡管自四月初一開始便再無韓留守所部五萬勤王大軍的任何消息令臨潢城守將有些心裏不踏實,但蕭達祥憑著自己這張為臨潢城內文武官員所熟識的麵孔以及韓匡嗣的手諭和令箭,還是非常順利的詐開了臨潢城皇城(北城)東麵的東安‘門’。
盡管與蕭達祥之前並不相熟,但考慮到這位曾經血戰長寧、如今又擔當勤王大軍前部先鋒官的蕭將軍眼下乃是留守大人身邊的紅人,與其多多親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打開城‘門’之後,負責把守東安‘門’的那名千夫長便是急急忙忙迎下城來,於城‘門’之內等待蕭達祥進城,準備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與對方寒暄幾句,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哪曾想,他這邊才滿臉奉承之‘色’的迎上前去,正準備要躬身施禮,蕭達祥那邊卻已經‘抽’刀在手,毫不猶豫的手起刀落將他的人頭砍了下來。而在蕭達祥後邊的那些個“遼軍”兵將則同時發難,迅速衝向城‘門’兩側和城頭,將如雨的彈幕傾瀉到那些個被眼前的場景驚呆,尚未迴過神來的守城遼軍身上。一時間,東安‘門’周邊槍聲大作、、爆炸連連、喊殺震天。
建隆七年‘陰’曆四月初六巳時末,後周北伐大軍左路軍占領臨潢城。
不過,與其他將領發自內心的笑意盈然不同的是,身為此次計‘誘’韓匡嗣入彀、迫其投降行動最關鍵也是最重要一環的蕭達祥卻有些鬱悶。盡管其表麵上也顯得很高興,並和蕭繼先一起給楊新、曾誌林、程飛、王峰、吳鵬、穆特爾等人敬茶,恭維的話像不要錢似的說了一蘿筐,可內心裏卻很是糾結、很是矛盾。
說起來,此番周軍能夠成功將遼軍‘誘’入預設伏擊圈,一方麵自然是抓住了韓匡嗣等契丹將帥救主心切、急於用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阻滯周軍的心理,另一方麵卻也得益於計劃的周密以及主角蕭達祥的‘精’彩表現。從佯裝敗退時為求效果‘逼’真,能夠令韓匡嗣相信而在自己以及隨行幾名心腹親兵身上割了好幾刀、紮了好幾槍,到起兵東援時為了得到先鋒官的位子而竭力爭取,不惜以頭搶地、把腦‘門’磕得鮮血直流,以及為了保證周軍伏兵不被發現而小心謹慎卻又不著痕跡的將伏兵藏身的廣平澱方向遺漏在麾下先鋒部隊探馬偵察範圍之外,再到最後為了避免被周軍炮火誤傷而以追擊逃敵之名離開遼軍大營,並冒著被部下放冷箭、下黑手的風險,在抵達廣平澱後請求將麾下五千兵馬團團圍住的周軍給自己一些時間,將實情向部下們和盤托出,說服眾人放下武器。為了完成周軍‘交’給他的任務,蕭達祥可謂是竭盡所能、使盡渾身解數,稱得上是不辱使命了。以至於楊新、曾誌林等人在廣平澱內見到他時,無不豎大拇指連聲稱讚。
可問題是,凡事都有其兩麵‘性’。一方麵,此番‘誘’殲韓匡嗣部大獲成功,作為立有首功的關鍵人物,蕭達祥不但為自己和家人贏得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同時也使自己的父親自此脫離苦海、重獲自由。而另一方麵,作為一名世受皇恩,曾經下定決心要忠君報國、為朝廷效力的契丹將軍,蕭達祥如今的所作所為不但不符合其中任何一點,反而是背叛了國家、背叛了朝廷、背叛的聖上、背叛了族人,與這些曾經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馳,成為了國家、朝廷、皇帝、族人眼中的叛徒和罪人。畢竟,為了一己、一家的團圓和榮華富貴而出賣一國、一朝、一族的前途與未來,無論如何都是會被別人所唾棄的――哪怕他是被‘逼’無奈、哪怕他是順時應勢。
隻是,心裏矛盾也好、鬱悶也罷,這些個是想法和感受也隻能裝在心裏,而絕不能在周軍將帥麵前表‘露’出分毫。雖說楊大帥、曾副帥等人不會因為自己心中矛盾、鬱悶就治自己的罪,可一旦讓他們知道自己心生愧疚的話,卻難免會在對方心裏留下一個“心懷故國”、“心係舊主”的印象,那對自己以及父母家人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是以,盡管心中不爽,蕭達祥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一邊與中軍帳中的其他人共賀永州大捷,一邊參與討論、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隨著韓匡嗣所部被全殲,周軍下一步目標自然就落在了隻剩一萬守軍的臨潢城。雖說按照雙方目前的實力對比,周軍想要拿下臨潢城絕非什麽難事。可一來,北伐之戰剛剛開始,後麵還有許多場仗要打,在有能夠快速且以最小損失攻取臨潢城的辦法的情況下,楊新、曾誌林等人顯然是不會選擇可能會造成己方更多損失、耗費時間更長的常規攻城方式的。二來,作為上京道乃至整個契丹境內最大、最繁榮的城池,在北伐之戰結束後,臨潢城勢必會被後周朝廷作為治理原臨潢府乃至整個原上京道的戰略要地,能不過多破壞還是盡量不過多破壞的好。更何況,臨潢城南城所住絕大多數都是漢人,亦是日後後周朝廷統治這片地區、保持這片地區穩定的重要基礎,周軍自然要避免對其造成過多的附加傷害。
是以,根據作戰計劃,此番攻取臨潢城,依然要由蕭達祥這個既敬業又演技一流的“內‘奸’”充當主角。不過,與需要深厚演技和多方配合的‘誘’殲韓匡嗣所部行動相比,攻取臨潢城的行動則要簡單不少。畢竟,現在楊新、曾誌林等人手中不但有蕭繼先、蕭達祥,更有韓匡嗣的印信、令箭,辦起事來要比之前永州圍殲戰方便得多。實際上,攻取臨潢城的計劃很簡單,首先蕭達祥率領一支由“飛龍軍”“狼牙營”偽裝而成的契丹兵馬,拿著由韓匡嗣親筆所寫的手諭以及如假包換的令箭,詐開臨潢城的城‘門’;隨即由“狼牙營”兵士迅速製服城‘門’守軍、發出信號,並在己方主力抵達之前牢牢控製住城‘門’;最後,遠處隱蔽埋伏的周軍北伐左路軍主力在看到信號後便以最快的速度殺出,一舉奪取臨潢城。
攻取臨潢城的作戰計劃製定的雖然簡單,卻非常實用。再加上有蕭達祥這個“內‘奸’”的出‘色’表現,以及韓匡嗣的“主動”配合,該計劃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既沒有出現意外,也沒有碰到‘波’折,一切進行得都非常順利。
建隆七年‘陰’曆四月初六辰時正,蕭達祥率領一千五百名由“狼牙營”官兵化裝而成的契丹兵士抵達臨潢城下。盡管自四月初一開始便再無韓留守所部五萬勤王大軍的任何消息令臨潢城守將有些心裏不踏實,但蕭達祥憑著自己這張為臨潢城內文武官員所熟識的麵孔以及韓匡嗣的手諭和令箭,還是非常順利的詐開了臨潢城皇城(北城)東麵的東安‘門’。
盡管與蕭達祥之前並不相熟,但考慮到這位曾經血戰長寧、如今又擔當勤王大軍前部先鋒官的蕭將軍眼下乃是留守大人身邊的紅人,與其多多親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打開城‘門’之後,負責把守東安‘門’的那名千夫長便是急急忙忙迎下城來,於城‘門’之內等待蕭達祥進城,準備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與對方寒暄幾句,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哪曾想,他這邊才滿臉奉承之‘色’的迎上前去,正準備要躬身施禮,蕭達祥那邊卻已經‘抽’刀在手,毫不猶豫的手起刀落將他的人頭砍了下來。而在蕭達祥後邊的那些個“遼軍”兵將則同時發難,迅速衝向城‘門’兩側和城頭,將如雨的彈幕傾瀉到那些個被眼前的場景驚呆,尚未迴過神來的守城遼軍身上。一時間,東安‘門’周邊槍聲大作、、爆炸連連、喊殺震天。
建隆七年‘陰’曆四月初六巳時末,後周北伐大軍左路軍占領臨潢城。